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圣母”林巧稚:一生只为关爱

“全国人民上协和”,一语道出了协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分量,也印证了协和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的地位。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近百年来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办院理念,协东西之德,和天地之道,留下了一笔独特而厚重的“三基三严”和“协和三宝”等遗产,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黄家驷、吴英恺、吴阶平、曾宪九、郎景和等一批令人景仰的名医大家……,在中国现代医学界塑造了关爱患者、敬佑生命的“协和样本”。这里要讲的,就是协和一位大师的故事:

她,1901年12月23日出生在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一生只为关爱他人,关爱事业,终身未婚,没有子女,却亲手接生了5万多个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妇女儿童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尊称为“万婴之母”、“东方圣母”、“生命天使”、“卓越的人民医学家”、“东方的南丁格尔”。

她,林巧稚先生,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与开拓者、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原顾问……

故事一:爱病人甚过自己

说起林巧稚的成才,有一段一波三折的小插曲。

1921年夏天,她冲破家庭的劝阻,第一次离开家乡鼓浪屿,到上海参加协和医学院招生考试。

7月的上海,皎阳似火,热不可耐,但英语考场上林巧稚忘记了一切,只是紧张地答着卷子,这是她最有把握的科目。忽然考场里一声喊叫,原来是一名女生晕倒。林巧稚二话没说,立即放下手中的答卷,积极帮助抢救患者……及至患者苏醒过来,考试时间已过,林巧稚只好悻悻而去。

全国400多人参加考试,录取名额只有25人!她已不对考试结果抱什么希望了,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然而一个月后,一封协和的录取通知书却寄到了。

原来,她年纪轻轻,面对突发事件,就这么果断与沉着,还没从医,就爱病人胜过爱自己,具备了一个医生最宝贵的素质和品质。她的精神和品质感动了主考官和院领导,在一番论战之后,决定破格录取她。

95年前,在事关自身前途和命运的考场上,林巧稚放下试卷的那一瞬间,依然是中国百年教育史上最美丽的影像;95年前,林巧稚舍已救人的那一壮举,永远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温暖的篇章!

故事二:永远是值班医生

林巧稚从来不会为自己考虑,每次面对抉择都以病人的权益为先。

1929年6月12日,这一届25名学生中,只有16人毕业,9人被淘汰,从这个侧面反映了作为中国医学高等学府的“王牌军”和“领头雁”的协和无与伦比的优势所在。而林巧稚的毕业分数高居榜首,同时获得了协和医学院毕业证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还有文海奖,文海奖每届颁发一次,每次只奖给八年学习中积分最高、成绩最优异的一名毕业生,她从院长手中接过证书和支票。1929年6月24日,她正式成为协和医院妇产科的住院医生。从此,协和多了一位说话做事都直截了当的女医生。

这一年的一个冬夜,寒气袭人,风雪交加,一位宫外孕破裂出血的妇女被紧急送到妇产科,女子危在瞬间,命悬一线。然而风雪弥漫,科室主任和主治医师都无法及时赶来。

时间紧迫,抉择就在一念之间!领导建议她为病人安排转院,可病人已经没有时间了。未加思考,林巧稚第一时间为这个女子做了手术。手术大获成功,结果皆大欢喜。然而没有几个人知道,当时的林巧稚只是一位助理住院医师,并没有手术权利,也没有单独手术经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任何问题,都将葬送她的职业生涯。

8小时上班,24小时听班,当一辈子的值班医生,是林巧稚大师一生的写照。每每在危急时刻,她都将自己置于身后,向病人伸出援助之手,用坚实的行动践行了希波克拉底誓言。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善待病人,成为了她的第一要义。

故事三:产妇头上的汗珠

在北京协和医院里,一直流传着林巧稚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考试中,林巧稚出了一首别具生面的考题:要求弟子们观察同一位孕产妇的分娩全过程,然后写一份病历记录,以此来评定和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面对林巧稚这位大家主考,大家丝毫不敢松懈,在仔细观察病人并认真思索后,写就了自认为很满意的病历。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仅有一份病历被评为“Good”。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随向老师请教,林巧稚严肃地说:“是的,你们的记录都没有错误,但漏掉了非常重要的内容。”

弟子们逐字比对那份优秀病历。结果发现,优秀病历里多了这么一句话:“产妇的额头沁出黄豆大的汗珠……”这句没有任何医学技术含量的话,真有那么重要吗?面对学生的疑惑,林巧稚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走向临床的第一步,就要对所有就医者的病痛感同身受。只有做到这一点,你们才能学会怎么关爱和体贴产妇,你们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妇产科医生。”

在林巧稚的言传身教和精心培育下,弟子们大都成了医学界的精英和翘楚。如吴阶平成了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曾宪九成了著名的普外科专家、胡懋华成了著名的放射科专家。她的弟子郎景和,则直接接过了林巧稚的衣钵,成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没有人比郎景和更清楚老师对患者的关爱了,他在《妇女的保护神》这篇文章里写道:“人们信赖她,尊敬她,不仅因为她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术,还因为她对患者无限的爱和关切……摸摸病人的头,掖掖病人的被角,她的一启齿,一举手,一投足,都体现出对患者深切的爱。”

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医务人员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普济苍生的重任,必须有一颗仁爱、慈悲、善良的心,所做的一切应该带着生命的温度,对病人的关爱永远比专业技术术更重要,这是做一名医生最起码的条件,也是一切领域有所建树的本源。而这种关爱应当超脱所有功利目的,不带任何私心杂念,不要为了一己之利,损害了患者的权益!

1983年4月22日12时47分,林巧稚先生在协和安祥地与世长辞,享年82岁。

“快!产钳!拿产钳来!”这是先生最后的声音。

将平生积蓄一部分捐赠幼儿园孩子,一部分留作医师奖励基金;遗体捐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海上,这是先生的遗嘱。

她的雕塑,和孔子、老子一道屹立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她的肖像,上了中国纪念邮票;她的事迹,写成了几本传记和小说,并拍成了电影;她的家乡辟设毓园,建立了“林巧稚纪念馆”,还有以她姓名命名的全国妇产科界最高荣誉奖------“林巧稚杯妇产科医师奖”……

先生走了,就像春蚕一样,为了中国妇女儿童的健康事业吐尽了最后一根丝,静静地走了。但她的执著精神,她的伟大操守,她的关爱情怀,却将永远地留在中华大地上,留在世界医学界,永远地散发着人性的光芒,照耀着所有医者前行的道路!(文/王献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女医林巧稚:接生5万名婴儿终生未嫁,被尊称为东方圣母
她一生未嫁无子,却被称为万婴之母,她的墓志铭寥寥数字,却让每一个人由衷钦佩…
面对产科女医生不许结婚生子的无理规定,为了医学她说:那我就一辈子也不嫁!
中国妇产科奠基人:一生没有婚育,接生五万婴儿
她接生袁隆平,钟南山叫她姑婆,终身未嫁却是“万婴之母”……
她一生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育,却成了5万多位baby的“妈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