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作霖儿媳谢雪萍,晚年曾三次赴美见大哥张学良,第三次已是诀别

在一百年前,在广东省德庆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一位小女孩出生了。她从小聪明伶俐,并且坚韧有理想。当周围的同龄人都在安于命运的时候,这个小姑娘却敢于向命运说不。她逃离家乡,到广州闯荡,后又去延安,与一生挚爱张学思相遇,从此开启了不平凡的人生。两人在艰苦的革命年代相濡以沫,晚年她以弟媳身份去见张学思大哥张学良,亲自为赵四送终,成为一段历史的关键见证者……这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便是谢雪萍。现在跟随笔者一起走进谢雪萍精彩而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

一、年少不凡志:心向自由,追寻梦想之地

1920年,谢雪萍出生在广东德庆县一个雇农家庭。她家没有田地,只能靠着给地主家打零工来维持,有时候地主还会拖欠他们薪水,导致一家人常常过着饿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有时候大人们在外找不到活,孩子们就不得不出去找吃的……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人还算安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谢雪萍刚懂事不久,她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倒塌,无疑给这样一个家庭是致命打击。雪上加霜的日子,让他们无法生存下去。谢雪萍的母亲为了带着孩子生活下去,就改嫁了他人。而所嫁的人家不愿意接收这个女孩,所以母亲无奈,只好把谢雪萍送给了别人家。

这对还在童年的谢雪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伤痛。在需要家人关爱的时候,她失去了父亲,接着又被母亲送人。在养父养母家里,谢雪萍的生活并未改善,反而却处处遭受冷眼。养父母对她十分的刻薄,常常把她当作佣人用,逼迫她做很多重活苦活,而且只有做完了才能吃饭。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谢雪萍一天天长大。

当时她身边也有一些小伙伴,大家都想着长大后结婚生子的事情。谢雪萍想,如果结婚生子了,自己的孩子依然要继续着这样的贫困。她从小就独立,而且坚韧。她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在这个小地方重复着毫无希望的生活。她要走出去!

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她决定逃离这个让她毫无留恋的家庭。虽然前路茫茫,或许在路上会遇到坏人,或许在路上出现不测,但是无论如何,出去是有一种成功的可能性,而留在养父养母家里则是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痛苦。带着这样的不服输的勇气,谢雪萍逃离了家乡。

她先去广州闯荡,在那里就找零活做,来养活自己。由于谢雪萍本来就比较能干,虽然还是童工,但是她几乎和成年人一样了。谢雪萍后来进了纺织工厂。

当时广州革命当人在冒着危险传播着革命新思想,谢雪萍在工厂里接触到了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给她讲述布尔什维克,讲述以后工农大众将要过的好日子,她被这样一个社会的理想打动了。她觉得这个理想社会正是她梦想的。在1938年,经过八路军广州办事处介绍,谢雪萍奔赴了延安。那一年她刚刚满18岁。

二、青春里的一见钟情:与张作霖第四子张学思的不凡婚姻

谢雪萍在延安开启了新生。她学习读书识字,学习革命理论。她在这里第一次找到家的感觉。有一次,谢雪萍去购买学习资料,遇到一位高大威猛的男士。两个人聊了几句话,她知道了对方的名字叫张昉。他见到谢雪萍,就对她产生了极大的好感。其实,谢雪萍也对这个大男孩有心动的感觉。

这个大男孩不是别人,正是张作霖的第四子,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张学思碍于自己的家庭背景,不想被人误解,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所以改名。他出生在1916年,一出生就是少爷,周围跟着一群佣人,根本不知道人间疾苦。张学思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而且他学习很刻苦,懂得上进。后来去了北平继续读书,在这里他接触了很多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这个时候张学思对社会主义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张作霖在东北的事情传到了北平,很多人将仇恨转移到了张学思身上,张学思其实百口莫辩,他早已经和家庭有了隔阂。而且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来到延安见毛主席。

当时毛主席见到张学思,就问他在延安是否习惯,作为一个曾经的少爷,张学思丝毫不觉得延安的生活艰苦。他很习惯这里的生活。所以张学思就换了名字在延安学习。如今遇到了这个让他心动的女孩,他想多了解她,但是害怕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让别人疏远他。

到了1940年,那是一个春天,延安女子大学正热热闹闹举行一个盛大的报告会。附近很多院校都被吸引过去观看。张学思和同学们也一起去观看。这个时候,他一眼就看到那个在翻阅画报的姑娘,就是前些日子遇见的谢雪萍。他不由得走近她,和她聊了起来。

为了能够找时间与谢雪萍偶遇,张学思总是找机会去延安女子大学听讲座和报告。有一次,他远远看到自己认识的老乡顾大姐和谢雪萍在聊天,于是激动万分。等谢雪萍离开,张学思就请求顾大姐给他牵线搭桥,他很诚恳地摆明了心意,可是他不敢直接给人家姑娘说,怕姑娘误解他不稳重。顾大姐被张学思的真诚打动,她愿意为他制造更多偶遇,并撮合两个人。

当然,谢雪萍怎么能不为这个年轻有为的大男孩心动呢?她只是过早地独立,对家庭的温暖感到一种陌生。她似乎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有一段爱情,能有人如此爱着她。她来到延安,为了革命的理想,没想到也突如其来的拥有了爱情。

刚开始谢雪萍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她喜欢张学思,可是又想到他的家庭背景,简直和她是天壤之别。她不知道两个人如果结婚生活上是否会出现矛盾。况且,这么多年她一个人习惯了,她从小都是一个人忍受一切。不过,由于张学思的耐心和细心,她的所有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她认为自己能够来到延安已经预示着新生,她应该抛下以前的苦痛,迎接新生活。

两个都有过家庭伤痛的心,在延安这个地方,相遇、相知、相爱。他们的恋情也得到了周围同学们的祝福,在1940年秋天,张学思和谢雪萍和其它几对新人,举行了一场别致的集体婚礼。结婚没过多久,两个人就奔赴了华北抗日战场。

在抗日战场上,他们全力以赴,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两人在战争年代聚少离多,但是两颗心在一起已经够了。后来抗战胜利了,张学思接到调令,秘密前往东北。他一到沈阳,当时彭真等就让他以张学良四弟的身份开展工作。等工作安排好了,当时林枫让张学思回他自己家大帅府看看,张学思说那个家他不打算回,他说自己离开大帅府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回去。所以,张学思一直没有带着自己妻子谢雪萍去过自己曾经生活的家。

新中国成立后,两个人在一起真正开启了安稳的生活。可是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不久后在文革中已经是海军参谋长的张学思蒙受了不白之冤入狱。当时妻子谢雪萍四处求助,可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他的问题谁也不敢去碰。谢雪萍每日愁眉不展,但是这个家庭需要她,她一边牵挂着丈夫,一边照顾着孩子。

监狱里的张学思因为心情低落,加上身体不好,病情日益加重。当张学思弥留之际,他还喊着自己“恶魔缠身”,他的意思是当时社会的发展遇到了一帮“恶魔”。当时身边人并不知道这个恶魔缠身是何意,后来细细琢磨,张学思在弥留之际念的是国家的发展。就这样的情景下,他含恨离开人世,年仅54岁。

谢雪萍失去了自己的挚爱,一度消沉。后来毛泽东、叶剑英、周恩来等闻之叹息,严明指示查清真相。在十三届三中全会后,给予张学思平反,恢复了名誉。改革开放后,谢雪萍继续为现代社会发展做着贡献,偶然一次机会,她终于见到了丈夫的家人。

三、80岁的谢雪萍第一次见张学良,却为赵四小姐送终

谢雪萍在千禧年带着孩子们飞往美国夏威夷。她是以弟媳的身份去见了这位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那是一个六月,本来他们要为张学良祝贺百岁大寿,可是因为其它事情延误了行程,错过了百岁寿宴。不过,这次见面依然十分有意义。

两个世纪老人,一个是80岁的谢雪萍,一个是100岁的张学良,他们见面的那一刻相互看了好久。张学良那天穿着黑色西服,精神矍铄,毕竟是见到了亲人。而谢雪萍比张学良小20岁,所以显得行动更加自如,更加有活力一些。

张学良自从接到消息,说四弟的家人要去探望他。他就一直盼望着能见到他们。四弟的离开让他悲伤,能见到四弟的妻子和孩子们也是一种安慰。但是两位老人坐下来唯一的联系是张学思,可是一提到张学思,他们就不免伤感,不知道从何说起。那时候,多亏谢雪萍还带了相册,那是张学思生前的纪念册。看到弟弟以前的生活,张学良陷入了沉思。或许他想到了东北大帅府的日子,想到了和弟弟一起生活的无忧无虑的一段日子。

当时看着大伯陷入了沉思,谢雪萍儿子张仲群就诚恳询问张学良,怎么看待自己的父亲。那时候张学良说,这个四弟是他最佩服的。孩子们听到大伯如此评价父亲,也都欣慰而骄傲地点头。张学思从一个军阀的大少爷,到投身革命,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少将,海军参谋长,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张学良一直想问四弟在五十多岁就去世的前前后后,可是历史沧海桑田,他知道有些事无法追忆。谢雪萍也不愿意多谈那段岁月,毕竟想到都是锥心的痛。这个时候谢雪萍就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她拿出了丝绸围巾说是给大嫂的,张学良顿时脸色阴沉,状态也忽然颓废许多。谢雪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以为是张学良年纪大,时常走神所致。

其实,在张学良过完寿诞之后,赵四就因为疾病不得不住院。所以这次见家人,赵四并未出席。大概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好,加上年龄大,赵四的身体一直出现问题。曾经因为长期抽烟患了肺癌,做过切除手术,这些问题都给她的健康带来巨大的隐患。

赵四是硬撑着给张学良过完了百岁寿诞。过完寿诞似乎她的心愿圆满了,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支撑了,于是病倒入院。其实张学良时刻牵挂着赵四,但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他不想把这个情绪带给大家,不想让这个重逢蒙上阴影,所以没有说赵四的病情。

晚年的张学良喜欢热闹,看到这么一大家子的重逢,他开始给孩子们讲过去的往事。谢雪萍一直在观察张学良,她发现这个大哥虽然已有100岁,但是记忆清晰,但是一旦问道某个历史事件,他马上就说记不清了。可见张学良再也不想讲政治了,他只是想做一个安稳的老人,给孩子们讲讲长辈们的生活。

他给谢雪萍讲到自己曾在大帅府的时候,和四个弟弟的故事。他说四个弟弟里,二弟是他的亲弟弟,但是他看不上老二,因为胆小又精明。三弟是个很会念书的人,是个文化人,在联合国做过秘书。而四弟是一个和他最像的人,有骨气,有志气,敢闯敢干的人。谢雪萍知道,张学良不是因为当着弟媳的面夸自己的丈夫,而是因为张学良对张学思是由衷的赞赏。

谈及生活往事的时候,张学良不断强调自己想回东北,想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还有就是张作霖去世的时候,没有修好坟墓,张学良离开家的时候,张作霖的棺椁还在大帅府停放。可能这是张学良内心一直惦念的事情。

在美国夏威夷居住多日一直没有见到赵四小姐,谢雪萍才发现真正的原因。原来是因为赵四小姐生病住院了。她得知后第一时间去医院探望。

当走进病房,看到浑身插满了管子的赵四小姐,她内心充满了伤感。她低头伏在赵四小姐耳边说,自己是张学思的妻子,她的弟媳。赵四能感受到家人的到来,她努力睁开眼睛,然后闭上眼睛,然后再睁开。这个时候谢雪萍才知道赵四小姐已经不能说话了,只能通过眼睛来传达信息。

看着赵四小姐的状态,再看看张学良的伤感,她一定要留下来多陪伴这两位老人几日。老人们都喜欢热闹,更何况这是多年未见的亲人。没想到几天之后,谢雪萍再去医院的时候,医生宣布可以将机器撤走了,因为赵四小姐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

张学良内心的痛可想而知,两个人相伴七十二年,如今阴阳两隔对于老人来说更是痛上加痛。

病房里挤满了人,在忙碌着给赵四小姐办后事。谢雪萍陪伴着张学良,安慰他说,人生就是如此,每个人都要走到这一步。赵四小姐不希望看到他这么伤心,她肯定想让他多一点宽慰,好好安度余生。

谢雪萍说完这些话发现自己已经泣不成声了,可是张学良却没有哭,他脸上的光没有了,似乎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自己内心的苦。这个时候张学良忽然又像做梦一样说出一句话:“我想回东北,我想回家……”

当这句话说出,谢雪萍知道老人是失去挚爱之后,那种无处可依的心境,他只能回到故土,回到自己长大的地方才能有一丝的安慰。她是多么想带他回国,带他去东北,带他去看看大帅府。可是,没有赵四小姐的张学良就像是丢了魂魄,谁也不知道长途的旅行会发生什么意外,所以只好将这个想法搁浅。

谢雪萍帮助张学良给赵四小姐下葬后,告诉张学良,她会带着孩子们明年还去看他。这个时候张学良脸上才绽放一丝的微笑。

第二年,在张学良101岁寿诞宴会上,谢雪萍带着孩子们如约前往。这一次的见面比上一次更加的自如。两位老人絮絮叨叨谈及过去的往事,谈及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当时张学良精神矍铄,胃口也很好。

其实这是张学良为了让大家不用担忧他而故意表现出来的硬朗,离开赵四小姐的日子里,他的身体在也不如从前了。这次见面没多久,张学良因病去世。听到噩耗,谢雪萍第一时间赶到,她泪如雨下,她感叹人的一生,无论经历多大的风浪,到了老年,内心最柔弱的地方是年轻的缺憾,而张学良一直念叨的回东北,再也实现不了了。

此时的谢雪萍女士,也在回望自己这一辈子。她从一个孤苦无依的小女孩,到逃离家乡,努力寻求幸福,再到进工厂,去延安参加革命,遇到张学思结婚生子,晚年见证张学良和赵四的分离……她这一生大风大雨,跌宕起伏,但她从不向命运低头,遇到任何困难总是用坚韧而温柔的态度面对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0年张学思含冤离世,周恩来痛心感慨:海军少了一位难得的将才
谢雪萍的故事
八路军女战士,开国少将张学思夫人谢雪萍逝世,享年102岁
UC头条:延安爱情故事: 与张学良四弟、开国少将张学思相识, 他骑马跑来, 请我吃“法国面包”
故园依然 亲情依然——陪张学思夫人谢雪萍走进大帅府
张学思妻谢雪萍:晚年三见张学良,直言“听到他的口头禅很心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