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领跑到领变:解构上海如何打开城市数字化“三重门”




作者:浪淘沙
来源:上海华略智库(ID:HUALUETT)
各大城市竞逐数字化转型的赛道上,上海已率先打响“发令枪”。一年时间里,这座既讲规则秩序又显澎湃活力的人民城市,数字服务传递温度、数字经济聚焦精度、数字制度描绘高度,在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正蹄疾步稳、走在前列。而从领跑到领变,上海究竟如何打开城市数字化的“三重门”?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是全球各国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技术创新领域,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群体突破、交叉融合,“技术—产业”交互迭代效应持续增强,正在深刻改变全球技术产业体系、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

尤其是随着新冠疫情防控的场景应用需求暴增,我们看到数字化技术和产品在现代社会各层面的应用如此广泛、便捷和高效,数字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数字时代正不可逆转地向我们走来。

寄希望通过数字化迈向新的发展高度、新的生产模式、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治理形态,不仅仅是人们的共识与诉求,更是一场全球范围的集体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谁都不想被落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来论述,对我国数字化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提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目标。各大城市纷纷利用自身人流量大、资源丰富、功能密集等优势,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意图占据未来城市竞争的制高点。

关于中国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如果要找一个案例来解构和借鉴的话,我首先想到的是——上海。

图:2021年上海数字创新大会

一方面,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率先打响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令枪。提出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聚焦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方向“三箭齐发”。站位之高、格局之大、决心之强,让人想看一下到底成色如何。

另一方面,上海是经济总量全国第一的超大型城市,常住人口接近2500万、实有人口超3000万,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有海量的价值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是绝佳的数字化应用典范。

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全国领先,率先成为5G和固定宽带“双千兆”第一城;轨道交通里程全球城市第一;高楼大厦全球最多;在运行电梯全国最多......这些应用场景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此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上海与深圳、苏州并称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一方阵,其工业增加值常年位列全国第一,达万亿级之巨,拥有扎实的科技和产业基础,尤其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是中央明确要引领长三角地区共同打造的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还需提及的是,推动数字化转型,人才是关键。上海是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外籍人才数量全国第一。在热门产业领域,上海5G研发人才占全国一半,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占全国四成,人工智能人才占全国1/3,创新药人才占全国1/5。

坊间有这样一句调侃京沪深数字经济发展特点的话:创新在北京,转化在深圳,赚钱在上海。

这句话很形象,但不完全符合事实。北京软件和信息产业傲视全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全国最多;深圳电子信息制造业占全国1/7,创新型硬核科技企业已走向世界。

那么,上海数字化转型是怎么做的?上海迈向数字化时代究竟靠什么?

结合自己的见闻和体验,我觉得有三个词可以很好概括上海数字化转型的要义——温度、精度、高度:

1. “温度”指的是数字化创造公平服务、提升整体福利,但不会造成新的鸿沟,包括微弱群体也会被照顾到。

2. “精度”指的是数字化能真实推动效率的提升,不是为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以数字化优化流程和提高品质。

3. “高度”指的是数字化的立意和目标,体现一座城市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变革的作用,可形成制度和示范。

数字服务:有温度,人人看得见、感受到

上个月,我到上海某医院看病。早晨10点,挂号处依然人山人海、门诊大厅等待者甚多。

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来之前爱人教我用手机APP提前挂号付款,在手机上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或上海本地的“随申码”,直接办理在线预约挂号、在线付挂号费,现场挂号、医生问诊也不用刷医保卡,可踩点直接去诊室就诊,缴费刷支付宝中的“刷医保”就行,全程非常方便。

后来才知道,支付宝、随申办(一网通办)、上海市互联网总医院(上海医联)都可以提供线上预约挂号、线上专科咨询、在线复诊和开方、医保线上支付、药品配送到家等便民服务。也就是说,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跑遍沪上大医院。

文汇报:“一部手机走医院”真方便!上海“便捷就医服务”获国家卫健委“点赞”

这些都是一年前就已开通的功能,我因为不常去医院,所以不大清楚。但作为一名经常出差的“咨询狮”,做核酸检测早已成为一个常规动作,通过上海互联网医院“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一键预约、一步检测、一网查询”新场景,就能享受到“线上预约、在线付费、线下检测”的便捷服务。

其实,上海从2021年6月便开始实施“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方案,紧扣就医难、时间长、缺少人性化等医疗服务痛点,通过打造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影像互联互通等7大场景,将平均排队时间压缩到29分钟,目前已在全市412家公立医院实现全覆盖应用,让老百姓真正体验到数字化医疗带来的便利。

上海在医改领域的创新举措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频频涌现创新案例。例如,“黄浦智慧中药云”平台集成了中药饮片智能审方、配送查询、监管服务等系统,配套共享药典、实时查询、处方助手等功能模块,在全市创先形成了饮片统一目录、统一审方、统一代煎(配)、统一递送的全新中医诊疗服务模式,优化了患者看病、取药、用药的体验感。

图:黄浦区香山中药饮片服务管理平台

除了医疗服务,2021年上海聚焦市民高频急难多类需求,打造了养老、教育、出行等11个数字化标杆场景。

如果说以上这些服务在别的大城市也能做,因为在热门的公共服务领域开展数字化,是迟早的事情,那是否有上海独特的、具有创新性的、更精细专业的数字化应用典型示范?

比如,上海有480万栋建筑物、4.75万幢高层建筑、26万台电梯等,还有无数的外墙玻璃、广告牌,这些都是城市运行管理中的最小单元。如何及时感知、精准发现、快速协同、高效处置,需要从海量数据资源中及早预见潜在风险并尽早应对。

就拿“超级网红”武康大楼来说,在2019年大修后,不仅外观修旧如故,更为重要的是,大楼“体内”安装了多套智能传感器,倾斜震动多合一传感器,就可实时监测大楼震动的频率和楼体倾斜值,数据发回到徐汇区城运中心进行数据分析,一旦有频率异常的震动或倾斜值超过安全的阈值,城运中心就会警报,从而可以及时派人上门检查。

图:上海武康大楼

我经常在北上广深游走,对于上海智慧城市的领先性,听到很多外地同行也赞美有加。在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会的“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角逐中,上海得以在全球48个国家的350座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奖项成立10年来首次获奖的中国城市。

这是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走到国际舞台中央,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并符合国际对智慧城市通行评判准则的有效道路。

2021年仅仅是上海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开局之年,回顾一整年的成绩,上海共推动了412家公立医院便捷就医,700个酒店30秒入住,20所学校数字融合教学,3300个经营性停车场(库)、1200个收费道路停车场便捷停车......

不论是试验,还是体验,核心是“感受度”,更多的是技术在城市生活、社会治理中的运用。“十四五”期间,上海还将围绕人民群众最迫切需求、最急难问题、最高频事项,打造需求精准响应、服务均衡惠及、潜能有效激发、价值充分实现的数字生活新图景,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数字生活新兴技术试验场、模式创新先行区、智能体验未来城。

然而,如果这是上海数字化转型的全部,那确实可以说这是一座智慧、精致、温暖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但如果上海的数字化转型仅停留在城市服务内容层面,还不足以称之为卓越。

一座城市的核心使命和站位,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产业形态如何演变,科学技术如何进步,都要找到符合时代方向的发展路径,来支撑其更大的光荣与梦想:我不仅要自己变得更好更耀眼,还要带动别的城市变得更精彩。这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有的站位和格局。

数字经济:有精度,产业更高级、更增值

数字化正成为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早在2020年4月,那时疫情正在散去,但全国依然严阵以待。上海率先出台《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聚焦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12大领域,三年内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2021年上海对在线新经济这一经济新引擎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交出亮丽成绩单之际,由在线新经济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亦在各领域加速涌现、变革。

在电商领域,拼多多深化“农产品上行”模式,打造出一套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带动超1600万农户参与到数字经济中——通过运用领先的AI技术,深入归纳5.3亿消费者的潜在和显性需求,让优质农产品主动找到需要它们的消费者,全面实现“货找人”。

截至2021年上半年,拼多多农(副)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431%,会理软籽石榴、丹东99草莓、四川爱媛果冻橙、福建涫溪蜜柚等新品爆款水果涌现,一大批爱尝鲜的年轻人抢购一空。

在“无接触”配送领域,作为国内即时零售第一股,达达集团拥有“即时物流+即时零售”(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双平台。其中,达达快送基于大数据和AI算法打造智慧物流系统,可灵活嫁接订单与骑士的供需匹配,并向行业开放服务能力;京东到家平台入驻超15万家零售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海量商品约1小时配送到家的即时消费服务体验。

在2020年上海“五五购物节”前夕,达达集团首创“直播购物1小时达”带货新模式,实现消费者在线观看、在线购买、1小时收货的完整即时购物体验。该创新模式于2020年底入选了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小而美案例集”。

文创行业在创新上亦不甘落后。成立于上海的B站是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聚集了数十万UP主,月均活跃用户达2.67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高达88分钟,创历史新高。近日,B站正在测试元宇宙相关业务“高能链”,在区块链、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为视频、图文等数字化作品提供存证确权、版权交易、侵权监控、证据保全、司法出证等内容版权保护服务。

当然,数字化不仅催生了在线新经济这个全新业态,其最大的作用还在于通过推动全面数字化,赋能传统行业迭代升级。其中,工业互联网是对传统工业进行赋能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

2020年,上海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占全国相关产业规模1/9。上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培育了26个有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全国120万家企业、820万台设备;打造了3.5万个工业APP、150万个数据集、5500个工业算法和2700个行业级知识图谱。

在调研过的上海制造业企业中,上海昌强集团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一家原先专注于先进锻造工艺设备制造的传统企业,如今运用自研的超强软件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成为一家集“5G+工业母机+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工业物联”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和先进制造供应商。公司负责人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打破国外对该领域核心技术的垄断,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化发展积极贡献超强力量。其决心可见一斑!

图:上海昌强独立研制的世界首台36000吨超大六向模锻液压机

实际上,上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形成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赋能体系,推动在沪央企、地方国企、外资和民营企业结合行业特色,加快形成以知识化、质量型和数字孪生为特征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例如,央企中国商飞建成国内首个5G全链接工厂,“5G+工业互联网”场景超过250个,有力带动了50多家解决方案提供商协同攻关;国企上汽延锋打造智能工厂,拥有10间大型注塑机车间,每班只有3位操作员,实现了生产效率、单位面积产出、经济效应提升“3个30%”;外企GE医疗基于中国软硬件,打造了爱迪生医疗平台生态,推动医疗器械100%国产化……

毫无疑问,上海在数字经济领域积累了强劲实力。截至2020年底,上海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超1万亿元。同期,上海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50%,产业数字化占上海GDP的比重更是高达45.1%,排名全国第一。

在2021年12月“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2021”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1)》显示,北京、上海、深圳位于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第一梯队,其中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需求方面,上海名列首位。 

如果说2021年是上海推动公共服务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元年,那么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则是上海2022年数字化工作的主攻方向。2022年上海将重点以数字化转型牵引万亿级数字产业培育,通过场景应用和数据驱动硬核科技创新,以国际数字之都赋能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

在数字化助力“硬核科技”领域,临港科技城走在前沿。临港正在着力建设“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未来将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探索国际化数据流通机制,建立安全高效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这对于推进临港建设成为更具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具有重大意义。

图:“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

更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城内的顶尖科学家社区拟打造以“生命科学和AI、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实验室。该实验室将引入众多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助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学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的“最先一公里”优势转化为“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动能。让实验室组群借数字化之力“破茧成蝶”,飞上科学高地。

“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经济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引领区,成为数字经济国际创新合作典范之城”(《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是上海迈向“国际数字之都”提出的更高目标、更高要求!

数字制度:有高度,先行创标准、成示范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越广、对各行各业的渗透越深,经济和社会运行对技术和数据的依赖性就越强,面临的安全挑战也就越严峻。比如,人工智能领域会产生系统安全、数据安全、技术安全、不当使用、通过恶意攻击进行犯罪活动等种种安全问题;互联网平台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算法的不透明性与难解释性也给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带来新的挑战……

此外,新经济企业还会在市场监管、灵活就业等领域遇到不少盲点、堵点。比如,出行类企业由于牌照受限,无法进一步扩大业务量;动漫游戏、数字编辑、创意设计、骑手、UP主等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的劳务报酬不能得到很好保障;多平台灵活就业还带来了一些偷税漏税风险和现象。

互联网时代中的灰色地带一直存在。如何乘着数字化升级转型的东风,加快破除数字化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打通数据壁垒和垄断,解决基层数据割裂问题,提高数据使用便利性,强化数据使用的安全性等,不仅是摆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面前的一项考验,也是全国各地推动数字化转型必须跨越的一道槛。

为着力破解经济、生活、治理等重点领域的制度性瓶颈,上海于2021年9月实施《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比如,在完善数字经济业态登记、规范平台经济市场秩序、激发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等方面,建立了全面激发经济数字化创新活力的新机制。

为推动城市数据开发利用,尤其是公共数据跨部门、跨层级的整合、共享应用方面,上海颁布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等政府规章,统筹构建了分领域、分行业、分区域的科学的城市数据资源体系,使分散孤立的数据变成汇聚整合的数据,使原先管理的数据变成应用的数据。

在此基础上,上海建立了城市数据治理体系,健全各区各部门的数据治理机制,建立起数据分类治理的规则和标准体系。例如,成立首个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7个数据地方标准和10个指导性技术文件,初步构建涵盖“采集、归集、治理、应用、安全、运营”环节的标准化体系。

截至目前,上海完成跨部门共享调用数据超过102亿次,跨层级数据下发超492亿条,与长三角共享数据超过2亿条,调用国家数据超过33亿次。

上海在探索“数治”新范式的道路上引领全国。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上海市数据条例》,是国内首部省级人大制定的数据条例,旨在统筹推进数据权益保护、数据流通利用、数据安全管理,把数据纳入法治的轨道,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同频共振。

上海数据共享联通所释放出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大?我想以2021年10月31日迪士尼烟花下的核酸检测事件举例说明。当晚,在一线的疾控人员和公安部门组成的核酸检测系统在短短3小时内保障了33239人的核酸检测。而背后我们看不到的,是各条线、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数字化系统在进行快速指挥和调度。比如,通信管理局迅速调来两辆信号车,保障了园区内游客手机信号持续保持通畅;交通委完成了轨交、公交、出租等后台数据的无缝衔接,让市民可以快速离开园区。


图:上海迪士尼乐园,游客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此外,还有上海大数据资源平台、“城市之眼”、商务委的冷链系统、线上线下发烧药购药的管理等,这些都是以数据驱动各部门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是数字化系统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迈上正轨,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起航,国际数据港建设顺利推进......上海有望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数据制度的创新和突破。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化系统也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上海在城市软实力赛道上塑造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要素,它终将实现从数据资源到数据要素、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华丽转变。

上海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之举,就是要向全世界证明:这座既讲规则秩序又显澎湃活力的城市,能够代表国家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治理国际新规则、新标准的制定,代表国家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数字经济共享发展理念和上海治理方案。

毫无疑问,上海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占据新一轮全球城市竞合的制高点,成为未来数字化时代中的引领者、服务者和建构者。而从数字服务,到数字经济,再到数字制度,每打开一扇门,既是挑战,更是远见。

这“三重门”,上海已初步走通并处于引领姿态,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开创性、标志性、根本性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东科技与上海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谋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上海加快建设国际数字之都
2020数字城市百强榜
3大领域20项重点任务!沪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出炉
[首藏作品](7171)瞄准国际一流数字化标杆城市 上海发布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
《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首发“六度”发展模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