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资源安全形势及其战略选择

我国资源安全形势及其战略选择

 2015-11-30 王龙康 


摘 要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取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着“中国梦”的实现进程。


资源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围绕全球资源的勘探、开采和供应所展开的竞争愈演愈烈,资源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议题。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巨大的人口基数,相当一部分资源已难以满足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求,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等不安全现象又令资源安全现实威胁进一步加深。


资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对我国资源安全形势及其战略选择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资源安全,从资源本身角度出发,即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过程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未受到难以恢复的破坏的状态;从资源为经济发展服务的角度出发,资源安全则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持续、稳定、及时、足量和经济地获得所需自然资源的状态。



(11月4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石下村农民驾驶农机收割二季晚稻。)


现阶段,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资源安全主要包含6个要素:生态环境,即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能超过生态环境的承受力;数量,即单一资源数量和资源类别数量,资源数量越充足,资源越安全,数量充足包括总量充足和人均充足,其中后者更为重要;结构,合理的数量和多样的供给渠道可以保障资源供给的稳定性,提高资源的安全性;质量,资源质量影响资源利用效率,在保证资源最低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质量越高则利用率越高,进而安全程度也就越高;价格,在价格波动区间内,资源价格越低,国家的经济代价越小,相对而言就越安全;技术,技术进步能够扩大资源开采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也可能找到可利用的新型资源,技术越进步,资源越安全。


我国资源安全形势

资源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受资源的赋存条件、开采技术、资源加工方式等因素影响。从资源类型的角度看,我国资源安全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安全、水资源安全、森林资源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矿产资源安全五个方面。此外,电力资源虽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但作为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资源安全也是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构成。


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资源,耕地安全则是土地安全的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安全分为土地数量安全和土地质量安全。我国土地资源呈东南地区较好,西北地区较差的分布,就全国而言,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程度加剧,可开发土地有限,土地污染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1996至2011年,全国耕地净减少1.25亿亩,且大都是城市周边的近地、好地。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耕地13516.34万公顷(20.27亿亩),耕地面积继续保持在18亿亩耕地红线的水平之上


近年来,我国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量在下降。但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用地和保护生态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已成为威胁我国土地资源安全的首要问题。


我国土地质量安全同样存在问题。2014年,全国土地中没有灌溉设施的占54.9%,中低产量的耕地达70%;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速度明显,目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为2.08%,东北的“黑土地”也仅为3%,全国大概有75%左右的耕地营养不良;土地污染较为严重,受工业污染土地达到75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严重,全国沙漠化、盐碱化耕地分别为340万和620万公顷。


水资源安全应引起高度重视。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农业用水占到我国总用水量的63%左右,第二产业中高耗水产业也较多,加之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区域不平衡状况。


此外,水体污染严重,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水资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2014年,我国农业用水达392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420亿立方米,生活用水770亿立方米,生态用水106亿立方米。在未来,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尖锐,我国水资源安全面临的形势也将更为严峻。


森林资源供需矛盾严峻。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资源之一,包括森林、树木以及林地里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微生物等。森林可为人类生产提供木材、原料,也可以起到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


我国森林总面积在世界排第5位,但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森林蓄积量全球排名第6位,而人均蓄积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7;截至2013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1.63%。


目前,我国森林总量和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高,但人均占有量依然有限。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我国现有宜林地质量好的仅占10%,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森林面积增长面临诸多挑战。


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木材需求量将不断加大,林业生态红线面临巨大压力,森林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矛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较为突出。


对外依存度高令粮食资源安全存在隐患。“民以食为天”。2004至2015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其中2014年粮食总量达60710万吨,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装备、抗灾能力和农民素质都有较大进步。


同时,我国粮食进口量也在增加,2014年我国粮食进口总量达1亿吨。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种类中多数的自给率已下降到90%左右。对于粮食对外依存度的警戒线,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说法,有观点认为粮食对外依存度在10%以内为处于安全状态。


过高的粮食对外依存度令国家粮食安全存在隐患。国内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农产品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导致粮食进口量持续增加,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农业结构的不合理。


石油资源安全受多重因素影响。石油是世界工业的“血液”,石油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石油资源存在总量和人均不丰富、地域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同发达国家相比,石油利用率较低。我国石油资源安全受国际政治局势、地缘政治、海上运输通道等多重因素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石油产量在缓慢增加,2013年我国石油产量为21412.6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1.77%。国际能源机构的一份报告中预测,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在2030年将达到82%。


矿产资源需要合理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其中钒、钛、煤、钨、锡、锑储量在全球排名靠前,金刚石、铬、钴等资源的储量则严重不足。


同时,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且人均较少。近年来,我国主要矿山的开采品位逐渐降低,开采深度逐渐加大。矿产资源开采中存在部分矿产资源开采难度大、开采不规范、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现象。


截至2013年底,我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保持增长,能源矿产查明资源储量稳定增长,铅矿、锌矿、钼矿和金矿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快速增长,铁矿、铜矿、铝土矿、锡矿、磷矿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也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近年来得到显著提高,我国矿业正从高度重视找矿逐步转变为重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随着我国人均矿耗逐年提高,提高国内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并有效保障社会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要求。


保障电力资源安全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电力资源是国家资源的重要组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在我国电力资源中,火力发电约占80%、水电约占16%,核电约占2%。


火力发电所占比重过大,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我国东部用电多,西部用电少,北京、上海等7省市用电量占到全国发电量的40%,我国电网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国积极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新能源等能源技术,非化石能源发电高速发展。2014年,我国所运用的新能源相当于1122亿千瓦时的电力,利用太阳能发电231亿千瓦时,风力发电则达到1563亿千瓦时。


自“十一五”开始,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率已成为电力行业的约束性指标。未来,环保将更为严格地约束电力行业发展,保障电力资源安全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面临挑战。


我国资源安全的战略选择

根据资源的可再生性,资源又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地热等资源。发达国家一般通过立法等手段来保障此类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可恢复性。


不可再生资源则指在开发利用后短时间内不能再生的资源或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发达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不可再生资源安全战略,通过政策、法规、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进行保护。


首先,制定资源安全战略储备法律制度,建立资源安全战略储备体系。


其次,充分利用别国资源,以保护本国资源。美国矿物原料委员会认为,美国政府如果不利用别国廉价资源,而一味开采本国资源,将置美国于依赖他国的危险境地。


第三,开展全方位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资源供应体系。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军事、科技上的巨大优势,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资源外交”,在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多种途径和方式的资源供应体系,以保障本国资源安全供应。


此外,还可利用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建立全球石化、矿产资源信息网络,为本国公司的矿产投资打开市场、提供信息支持。还可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作用,控制全球的矿业权。



(开发利用尾矿可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这已成为我国矿业循环经济当前的重要任务。图为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一家新型建材公司利用尾矿加工透水砖的车间。)


例如,美国通过资本和技术优势主导世界矿业市场,日本则通过与欧美的跨国公司合作而参与到全球的资源配置中。最后,大力发展核电,保障能源资源的安全性。部分发达国家资源匮乏,从而大力发展核电来降低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提高自给率。


我国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我国资源安全战略,构建我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提高全民资源安全意识,建立资源安全法律体系。国家资源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应是依据资源的勘探——开采——储备——利用——回收过程,而制定的一系列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法律体系。


该体系应包括:保护各类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合理开发战略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水、石油、粮食资源等);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法律法规体系;资源战略储备法律体系;建立与国际市场相对接的战略资源法律法规体系;资源安全激励法律法规的完善。


此外,还需要提高全民资源安全意识,形成开放、动态、可持续的资源安全观念,鼓励人们自觉保护资源安全,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二,建立资源战略储备和保障体系。发达国家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便开始关注石油储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建立主要资源的战略储备体系。


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应包括:水资源战略储备、石油战略储备、粮食战略储备、主要矿产的战略储备等。资源战略储备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抵抗资源短缺或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为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建立资源安全监控、预警体系。将安全预警的理念、方法、技术应用到资源安全管理中,建立资源安全预警体系。首先,根据各类资源的特点、稀缺程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等,制定预警指标;其次,将预警指标分为安全、危险、较大危险、严重危险四级预警;最后,根据不同预警级别,在某项资源处于危险阶段时采取相应措施,启动相应程序,提高资源的安全性。


第四,支持跨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大型央企,为我国资源安全战略服务。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参与和控制全球的资源勘探、开发,为本国的资源战略服务。美国利用跨国公司掌握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开采和销售,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我国应通过税收、信贷等手段鼓励我国跨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全球资源市场的竞争之中。


第五,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开发新能源和节能技术。首先,提高资源勘探、开采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其次,新技术可以提高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走资源节约型路线,保障资源安全、保护环境;最后,利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来代替不可再生资源,或者实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高速发展,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增速迅猛。图为秦皇岛市隔河头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建设施工。)


第六,综合运用外交、经济、技术等手段,建立多渠道资源供应体系。通过积极的全方位外交、经济援助、技术合作等手段,参与全球或者区域经济合作,利用国际市场和他国资源,保障我国的资源安全。


作者:王龙康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土等“三稀”资源,国际争夺有多激烈?中国如何保障战略储备?
集齐22家科研单位、100多位专家学者,这个“大部头”值得你来啃!
【本期关注】孔祥斌 |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中国耕地保护战略与路径
中国自然资源安全形势及发展趋势的若干认识、结论
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空间在西部,发展空间在海洋
虚拟水 水资源与水安全研究的创新领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