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紫石凝英——广东省博物馆回顾(三)端砚艺术展览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砚赏


//张越

广东省博物馆,应该是端砚藏品数量最多,藏品质量最好的博物馆了。

到了展厅看端砚真是目不暇接,如果观摩这些砚台真是要化大半天的时间才会了解一二的。

因为展厅实在是大,砚台也超多,只有走马观花了,我到展厅逛了两圈大略拍了些照片请欣赏。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示厅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展出馆藏端砚近200方,展览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砚林回溯,概要介绍砚的源流、端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

第二部分:石质粹美,对端石独特的自然属性加以介绍。

第三部分:神工鬼斧,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对端砚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

第四部分:镌诗题铭,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示更加深沉的砚文化内涵。

说起砚台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始于汉代,是我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的排次中位居殿军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

端砚石是古端州(即今广东省肇庆市)端溪砚坑一带产的砚石。端砚始于唐朝武德年间,已逾1300多年,其石质柔润、发墨不滞、三日不涸,被尊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唐代的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供研墨之用。

 

▲端石琴式砚

宋代是砚台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构图简练、刻工浑重、古朴。

元代端砚制作承袭宋制,呈现出简朴实用的特点。

明代端砚的砚形砚式更加丰富,在唐宋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创造了更多的砚形砚式。

端石蝉形砚为明代端砚。古人认为蝉“饮露而不食”,寓意品德高洁,蝉形砚自宋元开始流行,深受文人喜爱。

▲端石荷花长方砚

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砚台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

前面我大略欣赏了各个朝代的砚形,展览的好处就是可以一览无余的把物品的特点区别出来。要全面的、客观的评判砚作的美与不美,首先要以年代某一时期的审美观而评价。

砚首要便是型,型即型制,砚作的型制是指对构成砚作功能性的元素(比如:砚堂、砚池、砚边、砚额、砚边、覆手等等)。

我们在解读砚作时,也要更多的追求其更高的精神文化,领悟其中的内在意蕴。

▲端石桃形砚

虽然端砚在唐代已经被列为贡品,但历经1300多年的沧桑岁月,端砚已不仅仅是文房清玩,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宝贵遗产。

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广东肇庆的端砚有什么特性?古人文人墨客竞相购买,在近代以来更是深受国人欢迎,致使本已名贵的名砚砚材消耗殆尽。

都说品质极佳的端砚会有“呵气研墨”,四季之中,手按砚心,泛出墨兰,并且水气不散。

如果展厅安排这么一个体验的地方,会更有趣些吧。

其实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重要的是他的石材好。

展厅的一大面墙面有端州砚坑图。

 

端砚的种类很多,并且每个坑口的种类其特点都会有所不同,各具特点。

老坑端砚(又称水岩、皇坑)在西江羚羊峡以东斧柯山一带,即端溪水以东地段,连绵10多公里,端砚最优质的砚石主要集中在这一带。

收藏老坑端砚有几个方面,第一石色;第二石品,包括,石英斑(老坑的标志石品);第三石质,抚摸石质要光滑细润而有弹性的。

端砚之所以名贵,除了有独特的石质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花纹。

端砚艺人们依据这些花纹的大小、形状,分别用与自然界某些物象相似的名称来命名,并巧妙地运用到端砚的中,就大大提升了端砚的价值。


▲图/冰纹与石眼

冰纹

冰纹是老坑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

火捺:又称“火烙”,就是说在端砚石中有些部分出现好像用火烙过的痕迹,又如被烫焦,呈紫红微带黑色者。

石眼是端砚石独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长在砚石上犹如眼睛一样的“石核”。长有石眼的端砚石十分宝贵和难得。砚谱一书中写道:“端石有眼者最贵。”在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和梅花坑的少数砚石中可以见到石眼,宋坑砚石也偶有发现。

我随机拍摄了一些有眼的砚台,与大家共享。

 

▲端石双凤随形砚

综合评判砚作的价值我们当持五要,而不能仅以好的型制,好的材质,或是好的设计,好的工艺,只有整体结合,才能符合砚台作品的审美,才能判断出砚作的真正价值,而对于制砚者与收藏者来说端砚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体现。

清代初期至乾隆时期为端砚发展的全盛时期,此时的端砚也和其它工艺品一样,达到空前的繁荣。在端砚砚材的种类、名坑砚石的选择,砚石的形制、雕刻技艺、石品花纹的品评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和突破。

古代文人墨客之间喜欢互相鉴赏题词,而端砚石做为实用也把玩,文人就把诗画的内容题刻砚台供观赏,它同样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名人的砚台更是被鉴宝界称为珍品。

 

带砚铭的明清砚是广博的重点。

无论是对于端砚兴趣、还是想创作砚铭,来广博学习是最全面的!

参考了一些资料再结合我拍摄的图片,大吉。

 

▲白线岩 灵芝如意砚

砚背铭文:红晕燕脂,绿凝鸲眼。书蕉叶以成文,染桂香而洒翰。金殿论思,玉堂纂撰,拟片玉于昆山,价倍琼瑶万万。癸巳秋日涤芬居士撰

▲宋坑 苍龙横沼砚

砚右侧铭文:宣德内府宝藏。苍龙横沼。

砚左侧刻铭文:端溪菁英,紫翠晶莹。苍龙横沼,象叶文明。玉皇香案,供奉曾经。望沉海角,此独护灵。何缘归我,座发古馨,熟与不朽,鸣盛和声。苍梧野人铭。

印:班甫

▲端石五岳砚


▲端石田鼠棉豆砚

 

 ▲端石蕉叶砚

众所周知笔墨纸砚其中砚台的地位最高,一方好的砚台完全可以表达出文士的审美和个人的情操。

自古以来,文人雅集总是依托于诗文书画的闲适氛圈,无论纵情山水之间,还是畅怀居室一隅。

▲端石居巢作画砚

文人参与制砚,或参与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都为后人传颂。

广东省博物馆这些收藏品“文人砚”更是广东一隅的文人官员追求品行端正,尊崇气节的写照。清代文人陈介亭就有“端石八德”之说,“端石八德”与完美人格有神似的特征。

 

▲端石井田砚

 

所谓“以砚为田,笔耕不辍”,砚因而被称作“砚田”。

现今砚台和墨块这两件事物,已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面对即将消失的文化表征,“砚墨耕”的文化位置还只能在现今部分书画家的创作方式中阐释着。

逛博物馆还要一定要看镇馆的宝贝,在展厅就听到游览客在询问端砚的重要文物,工作人员也一定会告知你在哪个地方,会省了很多路。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丰富,12万件藏品之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那么400来件。其中的千金猴王砚成为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广东的“一石三砚”在文人之中也非常的有名。三砚之中,千金猴王砚是排在首位的。

▲千金猴王砚

我的拍摄实在是不清楚,网上有清晰图,与大家一起欣赏。

介绍引用:

紫琼宜墨世间稀——广东省博物馆藏端砚赏析/作者:单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润如玉的“天下第一砚”
羊羊说书画———藏砚论石(一)
文房四宝:端砚的起源和发展
【国学】古今多少事 都付砚台中:书写中国历史的砚台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艺术展览
[转]浅谈端砚及其价值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