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闰四月双春年,夏至端午紧相连,6月就要立秋,老农:这是咋了

导读:闰四月双春年,夏至端午紧相连,6月就要立秋,老农:这是咋了

由于立春节气的不同,每个年份有不一样的叫法,像一年一个立春的,被叫做单春年,一年之中没有立春节气的,被叫做无春年,而有的年份一年之中两头都会出现立春节气的,则被叫做双春年。闰月比较多见,闰四月也并非很奇怪的年份,但今年不但是闰四月,而且还遇到了双春年,这就显得相当的不常见。

闰四月加上双春年还不算完,今年的节气更迭让人直呼看不明白,夏至节气跟端午节几乎相连,这样的情况也非常的不多见,但立秋节气却早早的就要随着六月来到,对于这样的节气更迭,按照民间的农谚,是有很多种说法的,其中大家熟知的有:

“闰四月,两天春,老农民,卖儿孙”:古人对于这样的年份是没有什么好看法的,通常认为这样的年份会不尽人意,天气情况出现比较异常,很难出现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在过去没有充足的地下水灌溉,以及其他的防范措施的农耕年代,这样的天气很容易引起粮食欠收,没有了好的收成,农民也就无法在像丰收年那样,丰衣足食,有的甚至没有了粮食来源,出现卖儿女的情况出现,这也是对于这样年景的一种经验传承。总体来说,这样的年份是很容易出现极端天气。从而造成农作物减产。

“夏至连端阳,田里不打粮”;出门一看,这也端阳,那也端阳,到处都是端阳,端阳也就是端午节,通常的时候,端午节跟夏至节气的间隔,大都是在十几天左右,最长的达到二十天,而今年的端午节几乎是连着夏至,夏至是五月初一,初五就是端午节所以也就成为了夏至连端阳。按照民间的农谚,这也是不咋地的年景,被称之为田里不打粮。这也是节气的错峰,产生了天气的变化,对于农作物的影响相当大,加上恶劣天气的增多,势必会对于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影响,丰产就变得困难了许多。

“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种啥啥收”;六月立秋,立秋节气来临的比较早,造成秋粮没有完全成熟,天气就会出现降温,这对于正值需要高温高湿的秋粮来说,是有不利影响的,不单单是对于秋粮有影响,由于立春较晚,春脖子比较长,漫长的春季很容易出现倒春寒这样极端天气,夏粮也很难有好的收获,加上秋粮没有很好的生长,所以被叫做两头不收,而七月立秋,别看时间相差短短的一个月,但这样的时间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今年立秋是在农历的六月十八,也正值所谓的六月立秋。

民间的农谚也是结合多年的种植经验,根据多年的天气变化积累而来,演变成为朗朗上口的农谚,但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地域之间差异很大,所以这些农谚也之能够作为参考使用,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年会有倒春寒吗?老农说:大寒在月中,明春冷的凶,啥意思?
白露节气,农村老人说“白露逢月头,来年必定愁”,愁什么?
今年立秋不一般,或是凉爽的一年,3个方面比较特殊,早做准备
处暑来临,农谚:“处暑下雨万人愁”,处暑下雨不好吗?
“两春夹一冬”双春年?看农谚咋说
今日是雨水节,雨雪天气来临,低温已成定局,农谚咋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