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说易经本义(摘自《启世箴言—我说周易》

怎样读懂《易经》

(摘自《启世箴言—我说周易》

赏析举例

朱熹一生大体顺当,唯“晚节不保”。其读《易》,在《易纲领》中有一段尤为深沉的感受,斯言作为对《易》的评价,亦十分精准:“盖《易》不比《诗》、《书》,它是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的事理,只一两字便是一个道理。又,人须是经历了天下许多事变,读《易》方知各有一理,精密端正。”(《朱子语类》

读易至理

《乾》《坤》合璧,统领全书。《易经》是催人奋进、激人自律、发人深醒的警世之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乾坤篇充分体现了这一创意。《乾》讲进取图强,《坤》讲退守图强。纵览天下谋略虽不外乎进与退,但都应当是光明正大的、胸怀博大的,这是《乾》《坤》的主旨,也是《易经》的主旋。

光明正大、蓬勃向上,一开始就顺畅,有利于进行谋划。东方苍龙还处于蛰伏不见的时期,这种情形不适宜出动用事。苍龙刚刚出 现在地平线上,这个时期应抓紧机遇去求见大人。苍龙渐渐升起,君子这个时候必须小心翼翼,整天戒备如同面临危难,才不会有闪失。苍龙开始升空,其形状好似腾跃渊壑,这没有咎害。苍龙飞腾云天已成大器,这时求助大人最为有利。苍龙升至高空,身显头隐,去势已定,此刻应当有所反思和悔悟。苍龙退出天庭,繁星斗妍而群龙无首,这种形势下崭露头角最为有利。

乾篇以苍龙行空写君子的进取谋成。君子谋成,要像苍龙那样修炼“龙德”。一曰光明磊落,行空当值为路人皆知,出没应时亦昭晓天下。二曰省身度时,当时则出,失时则隐,顺天而行,顺势而谋。

坤篇则借大地的本性、地位、作用之自然性作譬喻,谆谆告诫君子:如何认识自我,认识成就,从而找准定位,把握机遇,坦坦荡荡地谋求作为和功名。

乾为阳刚之至,坤为阴柔之本,所以两者谋成各展其长,各为成就。乾阳是积极进取、坦荡求成之谋——雄才大略的积极进取,求助伯乐的坦荡求成;坤阴是不变应变、不为而为之谋——知己知彼的不变应变,守顺求进的不为而为。乾龙也罢,坤地也罢,乃堂堂正正雄图大业的谋成之道,坦坦荡荡追求功名的图强之理,绝非猥猥琐琐谋篡名位的得势之道,绝非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的小人之心,损人利己、阳奉阴违的小人之技。

觅源究理

《坤》的谋成之道,是以静求晋、因柔循刚、不为而为的君子之谋,是既展己之才又成人之美的成功之道。

面临阴柔和顺、广阔包容之用,需要像大地母亲一样厚德载物,这样一开始就顺畅,这是有利于柔和顺从的谋略;君子有所向往与求索,先迷茫,后得主,吉利;去西南平地会得到朋友,去东北山地会失去朋友;安守最初之谋,吉祥。大地覆盖寒霜,预示寒冬冰冻即将到来。大地平直、方正、博大。不修习别的技艺,没有什么不利。大地含纳万物、孕生万物的特性是可以想见的,或许如同随从大王做事,无所成就却有好结局。大地有囊括收容一切的作用,这没有过错也不值得赞誉。大地覆盖着黄土地,这本来就很好。阳刚之群雄为争王者地位而交战于大地,血把大地染成黑黄色。灵活应用阴柔之道,这对于谋划长久之计是有利的。

《坤》开篇,针对君子“有攸往”(有所向往),提出“先迷后得主”的问题,且告知“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为什么?这里借用了后天八卦图说事。在后天八卦方位中,坤居西南位,按顺旋方向,依次是西方兑,西北乾,北方坎,东北艮,东方震,东南巽,南方离,回到西南坤。

按五行说,坤艮为土,乾兑为金,震巽为木,离为火,坎为水。坤地居西南方,一外出不知所措而迷失方向,怎么办?左前方是北坎水,两者是土克水的关系;右前方是东震木、东南巽木,是木克土的关系;正前方东北艮土,两土相遇,同性相斥。如此周折,再看自己的西南本位,上与南离火相邻,下与西兑金、西北乾金相邻,皆为相生关系,离与坤是火生土,坤与兑、乾是土生金——南方火生西南坤土,坤土再生西方兑金、西北乾金,这是多么和谐融洽的睦邻关系!这也暗示了坤阴必须与阳刚相配合,方能光耀自身。

按物象说,坤之物象为地,艮之物象为山。于是在后天八卦方位中,东北方代表艮山,代表山野,代表偏远之地、鸟兽之所、幽僻之居。西南方代表坤地,代表平原,代表耕作之地、市井之所、繁华之居。君子“有攸往”,四处寻觅是求明主所用,去井田闹市人聚之地而能广交朋友、求得明主,执意去深山鸟居之处,则只能与闲云野鹤为伴。

经历了外出迷茫、回归原位的求索与反省,坤地君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深刻认识,也就心安理得安守自己原本顺理成章的位置。坤的回归,是理性思考后的重新抉断,才有最后的决心:“安贞,吉”(安守原先之谋,吉利)。尔后,《坤》篇用六段文辞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坤地的独有本性:一曰预感,二曰博大,三曰涵纳,四曰宽容,五曰朴实,六曰冷静。毋庸置疑,坤地被彻底人格化,具有了大地不变应万变特质。

坤篇告诫什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自我奋斗路途,除了乾阳之谋,还有坤阴之谋,那就是顺应自然,始终如一地发挥自己承载万象、孕育万物的独特功用,敢于把一切降临大地的天灾人祸视为过眼烟云,为了万物竞发、万象更新,朴实无华地奉献自己,最终在大地焕然一新的伟大成就中赢得自身的完美结局和名利:顺天之德,成人之美。

这就是阴柔之德藉阴柔之谋,去成就阳刚之主的阳刚之为,从而赢得自身的“无成有终”。坤篇还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人生道理:成功是什么?——功成名就。从客观绩效来看,大而言之,是成就伟大事业;小而言之,是实现个人预期。从主体对象来看,既可以是本人为主去创造成就,也可以是会同他人共同赢得辉煌,还可以是协助伟人成全事业。总之,对于个人来说,成功的本质意义就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成绩得到充分肯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乾龙顺其天意而主宰风云是功成名就,坤地顺其自然而成全天意同样是功成名就。

依景探理

《旅》讲叙了一个完整的行旅故事,其中一些典型场景还有详尽的细节描写。

出行旅行,只求少许顺利就足矣,三思而行才会吉利。在外举止猥琐,是引灾招辱的根由。投宿歇息,紧紧抱着携带的财物,却突然得到童仆,应该想一想。住宿旅店着火了,童仆也不见了,这更应想想,多危险呀!来到另一处,却发现了丢失的资斧行头,心中很不痛快。射野鸡充饥,丢失了一支箭,终究能够保命。拆鸟巢烧野禽,先是觉得有趣,尔后放声大哭,这种感受就像在田头丢了牛一样。

旅篇借外出行旅说事,昭示“丧牛于埸”的深刻教训。常言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开篇提出警示:旅途中凡事多留心多思虑,才能吉利。旅人却遭遇小偷打劫的飞来横祸,钱财散尽,差点搭上性命。最后在野外孤身吃烧烤,先乐后哭。这种感受,怎么就如同田头丢了牛呢?

耕牛在农耕社会极为重要,也就有约定俗成的不盗牛规矩。《无妄》篇说:压根儿没想到的灾难,就因为系在这儿的牛被路人牵走,从而导致全村人遭灾。《大壮》篇说:“丧羊于易(埸),无悔。”羊是弱者,且跑到田头,丢失了当然在情理之中,因此“无悔”。这里,旅人尤其痛心的是:牛竟在田头丢失了。丢失于应在之所的田头,完全不应该。为什么呢?翻然悔悟:出门要落落大方,举止猥琐卑贱容易招灾受辱。

田头丢失耕牛!教训何其深刻。《旅》篇此理,上升为生活哲理,就是:切莫因自身原因,酿成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读《旅》悟得此理,便为“得意”,而可“忘言”“忘象”了。

按图索理

《渐》是一幅幅清新的水墨画,拼成生动场景。画面主人公鸿雁和画外静静观看鸿雁的渐女,呼之欲出。

循序渐进,渐女按常出嫁,这样很吉祥,也有利于谋划。大雁渐渐飞到河边,啊!小孩在那儿游玩可危险!跟孩子们讲清楚,也就没咎害了。大雁渐渐飞到大石头上去了,在那儿觅食寻欢,多温馨吉祥呀!大雁渐渐飞到陆地上去了,男人出征在外未归,妻子怀孕还未生,多危险呀!这是为了抵御强寇来犯。大雁渐渐飞到树上去了,是找个平稳的栖息之处吧,这没有咎害。大雁渐渐飞上山丘了,妻子在家苦等三年未能怀上孕,没有什么能超过思念郎君之苦,这是吉利的。大雁渐渐又飞回陆地了,散落的羽毛可以用来装饰打扮,吉利祥和。

渐篇借鸿雁歇息说事,究竟要昭示什么,全篇啥也没说,只是不厌其烦地描绘出一幅接一幅几乎相同的图画。河边→石上→地上→树上→山上→地上,谁这么有闲心,静静的久久的观赏大雁歇息过程?征夫家中的少妻:从招呼河边玩耍的小孩注意安全,到默默在地上捡起雁翎打扮自己;从羡慕大雁双双觅食寻欢,到雁群纷纷寻窝歇息;从女人怀孕未能生育,到为妻三年还没能怀孕。

什么道理也不说,只是一幅接一幅的静观大雁嬉戏的画面,偶尔随着画面变换而有一点点感触:耽心小孩河边失事,羡慕大雁的自得其乐,联想征夫的御寇在外。这一切都在温馨之中。

所谓“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诗·采薇》用五段叙述,烘托出最后一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沿题寻理

《林》,帛书本第36篇,王弼本为第19篇《临》。

森林繁茂,原本就亨顺,有利于大计。每到八月旱燥时节要注意防火。封山禁伐,这个决策好。再次禁伐护林,很对,没有任何不妥。甘露一般浇润大森林,无济于事,但这种护林精神,没有什么不好。经常巡视林木,就没有任何过咎。明智地掌握森林特点,才是大君最紧要的,值得吉庆。切实养护森林,吉祥,对国计民生才真正没有咎害。

汉帛本出自汉长沙王軚侯府。相对王本,篇中“临”相应皆为“林”。音训破读,“林”“临”很容易,同声同韵,或口授相传而误。看似简单,于理不通。解读为“林”,难免孤例不立论。阜阳汉简本出土,又为“林”!再回头看传本《归藏》,竟是“林祸”。如此看来,周易时代,中原文化的北方,对“林”已经没有多少切身感受,更多是逐鹿中原,而耽心问鼎中原。故以“临”为解,所谓君临天下、臣争临幸也。

《临》,第一句话,就遇到难题。“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光临,或亲临,或君临,“元亨利贞”,文意无疑很顺畅。接下来就有麻烦,为何“八月有凶”?历代几乎全沿用“建正说”,所谓夏历建岁之始于立冬之月,殷建于冬至月,周建于立春月。复杂者再援引“卦气说”,于是就有了“八月份”或“历时八个月”之争。如此只能虚解,实解则未免无稽成说。

以“林”解读“八月有凶”,则合情合理。林木,森林,最怕火患,火灾成势,千年一旦。火患有天灾,亦有人祸,皆需防范。人祸防严,天灾尽力,这便是森林防火之至理与治则。

今天,荒漠化日趋严重,人们终于明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长江楚人面对森林,就感受它比君临天下更为重要,或易本为“林”,或易为“林”,以此鼓与呼。中国的中原文明史,是一部从甘肃、陕西到山西、河南,到河北的砍伐历史。世界文明史,两河文明,不同样如此吗。人祸盛于天火。花梨木(即花榈木)成为家具上品,以至于海南生态“焕然一新”。

今天我们终于明白了两千多年前古人对森林现状与未来早有深重的感受与呼吁。这也是“微言大义”。立足本义,高于本义,还原本义,或许这正是周《易》编撰者的本意。走出“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国学传统,方能真正从中领悟国学经典高屋建瓴的天人合一境界。

缘事明理

《溍》,帛书本第51篇,王弼本为第35篇《晋》。

 

洪水猛涨,康侯下令用皇帝赏赐的骏马给下游报信,信使马不停蹄,一日三次换马赶路。洪水滚滚而来,疏浚紧张有序,事先有决策,啥悔憾也没有,洪水反复,人们一次又一次泡在水中抢险,没酿成险害。洪水汹涌,十分发愁,大家想办法,很好!受此横祸,祈求王母福佑吧。全体承诺:懊丧埋怨,统统见鬼!洪水继续上涨,老鼠四窜,纷纷用火烧。面对此景象猛然推断:大事不好,洪水还要涨,一切全抛开,得失莫计较,赶快转移,这很好,没有任何不利。果然,洪水涨得连牛羊只能见到头和角了,只能上筏去城邑,多险!总算还好,没出意外。这种谋划,小家之气。

 

溍,字书少见,见者少解。《玉篇》:“水也,一曰水名。”帛《易》为江南汉长沙王軚侯家藏。江南雨季多洪涝,洪水溢满乃常见,故“溍”当为形声造字,从水,从晋晋声,训为漫,水涨而漫流。北方缺水多,水涝少,故不知“溍”之底究。

整个抗洪,预报→谋划→疏浚→抢险→商议→撤退,井然有序,无可挑剔。但这一切努力,最后被两字彻底否定:“贞(谋略),吝(小气)。”一一回想,细细思忖,“水漫金山”是堵得住的吗?农耕社会,水不可缺,亦不可滥,更盼天时应地利。然而,天时岂可随人愿?成于斯,亦败于斯。诛舜用尧,起于堵,成于疏。堵得一时,堵不得永久,实乃千古治水之道也。史载黄河十来次大改道,便为注脚。与地斗,一旦洪水“千年不遇”,仅靠提前预报、临时疏浚和危难一心,行么?能不景仰古人“贞吝”的慧眼与胆识么?能不敬佩鯀堵禹疏的古训么?

读易为用

《姤》篇,是一篇“惧内”奇文,生动形象,说尽中外千古惧内之无可奈何,而让你忍之相安。

邂逅相遇,女子很强势,最好不要娶她为妻;巧遇之初,多存戒备,犹如驾车随时注意手刹则能吉利,出行去什么地方,遭遇凶险,如又饿又凶的野猪,早有思想准备,缓缓周旋。厨房有鱼,没有咎害,却不宜用来宴请宾客。偶然不小心,就像臀部受伤,行走趑趄,虽很艰难,但没有大的咎害。厨房连鱼虾也没有,这就难免惹出事端。种菜让藤蔓自行缠上杞树,瓜果高高悬吊在绿枝翠叶中,非常好看,一不留神,突然狠狠砸了下来。时常一不小心碰上她的棱角,危厉顿生,这终究没有咎害。

《姤》篇,开篇就点题告诫“女壮,勿用取()女”,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然而,女壮,焉能无嫁,男单,焉能无娶?或一时走眼,或一见钟情,总不至于如衣裳,不适则换。这便是《姤》篇所言说的生活至理至则。碰上“女壮”为妻,只能随时随地小心谨慎,否则驾车出事、种菜挨砸、臀部挨揍、随时挨骂,等等,都是可能的,但此等皆为自家事,“家丑不可外扬”,忍忍便了。

《姤》篇屡屡借“包有鱼”与否说事,为何?王弼本“包”训为“庖”。帛本问世,“枹”训成“包”,通“庖”。楚竹本再现世,问题来了:“ ”。从囊,装物之用;从缶,强调非橐;从橐,表明是形状相似;仍从木,说明为木制。这便是装鲜鱼的专用之器,鱼能进不能出的缶形竹篓,今日水乡依旧可见,古人居家更简便,在大陶缸放置一个竹制棘口,用水、养鱼一体,方便卫生。

包、枹、,篇中皆与“鱼”“宾”相联系,故与“庖厨”相关联。《姤》讲主妇持家之事,“不利宾”自然与宴请宾客有关。“杀鸡宰羊”以宴宾客,已成习俗。所谓,烹羊为诚。鱼不属畜养,更不为大牲,有失礼之嫌。再回看“包有鱼”,庖厨有鲜鱼,自家人吃饭开荤已无忧,但万一宾来宴客则不利。所以,“包无鱼,起凶”。庖厨无鱼,则当教训。这是《姤》篇唯一的不惧内之处。因为乡邻处好、宾客待好,是真正的持家良道、主妇贤能。

话又说回来,“女壮”为妻,唯有“壮”点,偶生难堪,若女不“壮”,焉能一切操持?既然一心务家,便当能忍则忍。故《姤》开篇,以“羸豕”作喻,帛本干脆以“狗”名篇。豕家养而成猪,人世无猪,食荤何代?人世无狗,守家有谁?数千年来,中华田园犬,虽其貌不扬,却忠贞举世。

得意忘象

《屯》篇先下“利建侯”之断语,尔后突然路转峰回,讲“利居贞”,依次展示了五幅“求婚媾”图景。

做好充分准备,一开始就会顺畅,也适宜谋划;但不能一成不变地认为有准备就会顺利,那样才有利于建功立业。盘桓徘徊,反复权衡,这有利于安家立业,乃至于去干创业的大事。风尘滚滚来了一队人马,看似强寇,实际是来求婚的,女子占卜:不嫁,十年才能嫁。逐鹿没有向导,只能进入深林,君子机警担忧,不如舍弃,回去了很可惜。齐齐整整驾车求婚,前往,吉祥,没有任何不利。一心屯积家财,小打细算,吉利,宏谋远虑则不利。乘马驱车来抢亲,新娘恸哭,泣血涟涟。

屯篇五幅画图:一曰粗俗相亲,二曰摘玫瑰怕刺,三曰堂而皇之求亲,四曰聚财盼上门,五曰野蛮逼亲。回读开篇,“利居贞,利建侯”同为一理:凡事先有准备,一开始才会顺畅,也适宜谋划。而且还要懂得:不能以此认为凡事有准备就会顺利,即凡事有意外。有准备,防意外,才有利于建功立业。

知晓《屯》篇立旨,便可“得意忘象”乃至“忘言”。其中些许文字也就不必求全责备了。例如:“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字,旧训有哺乳、生育和女子许嫁三义。如何定义,文字训诂、历史研究或有意义,但从屯卦的哲理启示来看,许嫁也好,孕生也好,哺乳也好,已经无关紧要。故取《礼记·典礼》所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足矣。

又如:“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或有句读为“君子几,不如舍,往吝。”前者为“回去可惜”,后者为“进去有险”,全盘把握了整个《屯》篇意义指向,无非是逐鹿有风险,如何取舍。

再如:“磐桓”,有数种版本及解读,或作磐石和大树解,或作盘桓、徘徊解,同样灵活自如。

用易从心

《贲》篇借装饰打扮说事,通过种种打扮的细节,生动刻画,并借此表明其中的道理和应持的态度:一曰当打扮则打扮,二曰打扮用在打扮处,三曰打扮必须适度,四曰打扮过分适得其反。

装饰打扮,顺畅,总有些小益处的。穿上好鞋袜,就放弃乘车,宁肯步行。注意修饰自己的须发。修饰得体,任何时候都吉祥如意的。打扮得耀人眼目,骑着华丽白马,这不是强寇,是迎亲的。修饰的功夫花费在菜园田地上,用一匹匹绸帛显示富裕。虽然俗气,但最终还是吉利的。朴素大方的打扮,浑然天成,没有咎害。

显而易见,贲卦揭示的是凡事适度之理,即处事当对准对象,恰到好处。

孔子却另有其解。《孔子家语》云:

孔子常自筮。其卦得贲,愀然有不平之色。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者吉,而夫子之色不平,何也?孔子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之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也。

——孔子占算得“贲”卦,怅然伤感。子张问其原因,孔子说:贲以附丽为旨,按《周易》说法是山下有火之象,而且不是正色之卦。黑与白才是正色。今日占得贲,不是我的预兆啊。例如,丹漆不需纹饰,白玉无需雕琢,就在于本质纯正,无需任何修饰。

孔子这是巧辩。再看另一自筮记载。《乾凿度》云:

孔子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知而无位。孔子泣曰:凤鸟不来,河无图至,天之命也。于是始作《十翼》。

——孔子开始不很懂《易》,偶尔占算得“旅”卦,便请教商瞿。商瞿说:先生有圣人智慧,但没有相应地位。孔子很伤感:凤凰没有降临,黄河未现龙图,这是天意啊。于是开始编修《十翼》。

商瞿对老师说的是客套话。

旅篇以行旅之事明猥琐遭灾之理,《贲》篇以修饰之举明得体适度之理,其开篇则指明:行旅凡事有谋虑才能吉利,修饰虽然顺畅,但对于办事只是小有益处。

孔子游走诸侯,宛如行旅之人,其折腾而空耗生命,是咎由自取。孔子35岁“奔齐”,所谓“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51岁在鲁国从政,55岁不得不离鲁“适卫”,周游列国,68岁因弟子冉有帅师胜齐,被季康子迎回鲁国。孔子晚年喜易,“韦编三绝”,“居则在席,行则在橐”,深有感慨:“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50岁的孔子,在做什么?鲁国公山氏与大夫阳虎控制季桓子,派人请孔子出山,被“野人”出身的弟子子路劝阻而未成行(《论语》)。这是政治上的极不成熟。60岁,由郑至蔡途中,被“郑人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史记》)。这是现实教训。周游列国,以求用于“治国安天下”,却欲“克己复礼”倒行历史,理应彻底自我“修饰”,学会识势审时务实。

孔子“旅”后读易,“贲”而授学,留说教于后,以至汉代光大为“国教”。这正好印证了“贲,亨,小利有攸往”。孔子自筮得“贲”,把怀才不遇归咎于天命,以“河出图,洛出书”传说相佐证,自己“质有余,不受饰”,所占贲卦却说要修饰,故云“非吾之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易》
孔子"韦编三绝"作"十翼"
易经全文完整版,易经原文及白话解释,周易全书在线阅读全解
孔子运用易经解卦思路(1)
学易四部曲:听读讲写
《易经》微学习第二十二卦: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