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素质教育,我们忘了什么——兼读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反不复”

素质教育,我们忘了什么

——兼读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反不复”

 

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读】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发愤自厉之时,不去启发;不到块垒难消之时,不去开导。给他一个方面的启迪,若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导了。

 

【解说】

其一,人靠教育。自然万物,种群之内,差异最大的莫过于人,因为人进化出至高的智商和情商。由此也决定了人的可塑性极大。个人的才智能力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开发。对于后代,你可以选择婚配;对于父母,你只能传承。因此,对于个人,后天开发与塑造便是唯一选择;对于社会,后天教育与培养便是主要手段。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虽然不一定有这种自觉,但自发地做到了,而且树立了至今没能超越的理念。

其二,启发教育。启发的最根本之处,在于激励自觉的自奋精神。提高自身素养,教育和培养始终只是外力,最终还得内因变化。“宝剑锋从磨砺出”还需要宝剑本身堪磨耐砺;如若甘为生铁,或甘愿锈蚀,外力越大,废弃越快。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返不教,为学生的自我奋发、自我思考、自我感悟,提供了最强大的心理压力和环境压力。这是孔子弟子皆高徒的根本原因。

其三,启发途径。孔子这则语录,自叙了启发教育的三大内容:一曰不愤不启;二曰不悱不发;三曰不返不复。遗憾的是,历代没有注意这一点。朱熹说“举一反三”甚为准确,“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却把“愤”“悱”解读成近义反复: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并引程子曰为证:“愤悱,诚意之见于色辞者也。”(《论语集注》)其实不然,愤,从心,从贲贲声;贲(bēn),奔者,如虎贲之师,心底迸发也。”另读(bì),美也,饰也;《周易》有贲卦。悱(fěi),从心,从非非声,心中块垒也。

其四,素质教育。孔子的启发式实质是激励:“不愤不启”是鼓励自奋;“不悱不发”是勉励怀疑;“举一反三”是督励旁通。显然“不愤不启”是立足点和出发点。人首先要有自愤的自觉,“不用扬鞭自奋蹄”,才会有“学而习之”[1.1]“学而不厌”的自动意识,进而才会学而思[2.15],学而“悱”,学而识[15.3],学而知[16.9],以致学而达[14.36],学而优[19.13]。这就是素质教育,它抓住了教育人的最根本点。

 

【启发】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近年率先提出素质教育的是湖南汨罗市,源于1984年初上任教育局长黄泽南,1996年被认为“汨罗是素质教育的发源地”(《中国教育报》),并普及全国初中高等教育。“素质教育”这个口号很对,但注入实质内容比冠名一个口号要蹇难得多。一二三十年过去了,“中国高校涌动女生潮”,可谓与国际接轨。2006年复旦大学入校女生52.3%2009年全国女大学生首次超男,在2144余万中占50.48%,女硕士占50.36%2012年在校2391余万,女生51.35%(其中女硕士多4万人,本专科多50多万)。“钱学森之问”引发2009年公开讨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这说明,我们的素质教育,同没搞素质教育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样,依然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魔咒。启示,教育老祖宗孔子两千年前的就留下了祖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返不复。

这是激励式的启发教育:

不愤不启,重在自愤,重在自觉。奋发才能有为,没有自愤之力,没有奋起之志,启发何用?不改变“贤郎更在孙山外”的自卑心态,“一梦醒来万事空”的自流心态,“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自弃心态,“自酌自饮醉何方”的自毁心态,只能启而不发,导而无行。

不悱不发,重在思考,重在怀疑。没有积累,焉能思考,何以怀疑。禅宗讲参悟,参悟缘起于疑情,所谓“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不返不复,即举一要能反三。《周易?蒙》开篇便有类似之言:“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填鸭式的灌输,对于人才培养尤其是精英教育,根本不合适。填鸭教育,对于“技”,至多是技能,而难技艺,更难绝技;对于“才”,至多是才学,而难才干,更难才智;对于“用”,至多是习之,而难游刃,更难创造。

简言之,愤,促愤发,在于发掘兴趣,培养习惯;悱,促怀疑,在于发现问题,思考出路;返,促旁通,在于发达智思,走出创新。

素质教育需要“有教无类”,需要“诲人不倦”,也需要应试考试等等,但这一切必须关在一个笼子里:素质教育是发见特长,发掘潜能,发展优势的启发式教育。孔子的启发原则及其实践,提供了导师对学生全面激励和引导的因人施教范式,作为社会则应该形成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返不复”的教育氛围。

 

——摘自《启世忠言—我说论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7-8)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育理论论文: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