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开:写作是一门手艺活

叶开:写作是一门手艺活

在复旦大学新世纪文学教育论坛上的发言选段


写作不是一种规范式的东西,它是一门手艺活——作坊主和学徒,老中医和助手这种一味一味的药去看、去摸,去看它的原产地、生长期,这些都是细密的东西,是细节。语言也是这样的。跟这些老师一起“鬼混”时,你明白了他们对语言的判断、对事物的判断、对情感的判断、对文学表达趣向的判断、对节奏感的判断、对这里思考的判断,他对语言的表达、选择和甄别,这些就像手工艺一样,有很细腻的纹理,很直接的触感。

我们今天所看的小学语文教材、初中语文教材,里面的课文大多数根本算不上不是文学作品,不是合格的文字,我们杂志社收到的自由来稿,随便找几篇都要比小学语文教材好。在座的教授、导师面对的是拥有这样一个阅读背景的考生——他们知道的是谁?是毕淑敏这样的“大师”,是周国平这样的“大师”,很多你们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大师”(可能只有我知道的)——非常可怕!很多“大师”连语言都不通顺的,中学生只知道他们以及叶开老师(笑)。我在搞中小学语文的批判,去过很多中小学校,跟很多教师交流。我还去跟初中的、小学的、幼儿园的学生一起学习。如果语文教育不从最基本的阅读谈起,不从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谈起,那么今后的写作都是扯淡。

我很感激在大学读书时碰到的李劼老师,他上课的第一句话就是:“请你们把中学里学到的垃圾全给我忘掉。”当时对我打击很大,我们都是天才啊,我们考上了大学,当时都叫做天之骄子的!怎么老师这样说话?但这话我记了一辈子。好在我读小学中学时考试成绩一直很差,脑子里记住的中小学垃圾课文比较少。有些在中学里就当了小作家的同学被他打击得一蹶不振,因为他们自我感觉很好。我现在毕业二十多年,回过去研究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座可能没有人有我研究得这么多,我从头到尾去分析,发现我们的语文教材真的很吓人,把大量的好学生活活弄傻了,让这些本来天真、自然、活泼、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孩子,都变成了呆头呆脑的“螺丝钉”。

单纯从写作的角度看,文学是很细腻的,不是高屋建瓴的东西,文学教育就是一种细微的判断——就像我刚才讲的学中医,你要把一味味药都搞清楚,三百多味主要药材的产地、气候、采摘时间。为什么这个参在这个时候产出来就是垃圾,一点滋补的效果都没有?为什么要过那么多年份在这个时候才能采出来?包括采茶,就是门手艺活。我记得毕飞宇也讲过类似的话。写作不是不能传递,但传递的方式,不是我在这里讲,学生在下面听,然后内功就传到他们身上了——不是这样的,写作它是非常需要“泡”在一起的。所以,我特别鼓励一些其他省市的写作者跟成名作家,跟自己的伙伴结成一个“小团伙”,不断摸索,语言上去推敲,情感上去磨练,写作上相互抨击、相互研究对方的作品,好的坏的一起研究——我一开始看作品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好坏——看到名家的就是好作品,我觉得这是非常糟糕的编辑。一个不知名的作家,你要如何去判断?这需要一种非常细腻的感觉,不是很多条条框框。我看到很多编辑在写退稿信时常受质疑:什么叫“思想”?什么叫“结构”?什么叫“人物”?以我的经验,我们提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细节,包括人物塑造、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出场以及类似的细节。有些作家要反复修改七八遍、十几遍,你们可能很难想象这种做法。

每个作家都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认识都不一样,我们看作家要看的是他对事物的敏锐感受能力,他对表达的特殊敏感力,这样决定他大概能走多远,多有潜力。从大学文学教育的角度来讲,一个是阅读的过程,一个是实际操练的过程,这里面是很细腻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开自编教材3天售2万册 称要破解语文教学“五宗罪”|叶开|教材
实际上是陈词滥调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线下分享阅读写作
送给1.5亿中小学生的“有声语文教材”,你家孩子免费领取了吗?
叶开:一个人的教材
深圳商报·以“教材”之名挑战语文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