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7首最美秋日诗词,带你领略古人笔下最浪漫唯美的秋天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诗人巧妙选取秋天特有的景物来烘托秋天的气氛。唐代诗人就有“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的诗句。诗人在这首诗中正是运用了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法。

这首诗的精髓全在一个“觅”字。这是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前两句写似乎清醒地感到秋天已经来了,后两句写要觅却觅不着,然而又意外地见到满阶梧叶沐浴在月光中这一秋夜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空荡、凄清之感。

新凉

【宋】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这首诗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的是初秋时分,水灌满了稻田,稻叶整整齐齐;清晨,大地笼罩着霭霭轻烟,日光穿透了林木。这一幅初秋清晨的风景图,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浓重的乡村气息。

后句写诗人从翩飞的黄莺身上忽发奇想:那黄莺是不是因为新凉而高兴,所以飞到了青山影里,欢快地啼鸣?诗人把自己对新凉的感受移到黄莺身上,使新凉的境地更加深化,融合到一切生物中去,诗便由景而生情,透出了无边的灵气来。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写立秋时节的暮色,通过落日烟柳之景,绿荷西风之状,组合成一幅意境清幽、情思绵绵的风景图。首句点明时间和地点,次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岸柳含烟之景。这前两句诗纯写景物,但诗人所选中的落日、烟柳之景,令人感到:画面的景色是略微暗淡的,诗篇的情调是略带感伤的。这是为第三句的绿荷之“恨”而安排的环境气氛。

诗的三、四句写从溪桥上所见的荷叶受风之状。上句用“相倚”两字托出了荷叶簇拥在水面上的形态,下句则在“回首”前用了“一时”两字,传神地摄取了阵风吹来、满溪荷叶随风翻转这一刹那间的动态。当然,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的感情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写失意宫女孤独生活和凄凉心境的小诗。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第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第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既表现了宫女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也表现了她们心中的悲苦。

这首小诗寄寓了诗人对宫女们不幸命运的同情。全诗语言精练,构思精巧,意在言外,含蓄隽永,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佳作。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山村的暮色风光和村民的淳朴风尚,于诗情画意之中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也隐约地流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思想。

首联点题,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环境。“空山”侧重写宁静;“新雨后”“晚来秋”侧重写清幽。颔联前句写静景,为目之所见,侧重描绘山村月夜的清幽;后句写动景,既有目之所见,又有耳之所闻,静中有声,静中有动,动静相衬,以泉水流过石块发出的潺潺声响,反衬山村月夜的宁静。颈联前句写所闻,但在所闻中有所见,由声音而猜想竹子的动是归家的浣女的穿林行动。后句写所见,从莲花的摇动推想出船的划行,还可以想象船划过水面,触动莲花荷叶的声音。这是以洗衣女的喧声笑语和荷叶摇动的沙沙声响,反衬出山村月夜的宁静、清幽。尾联由上面写景转入抒情。“可留”二字,明显暗示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诗人将雨后的秋凉,流泻于松间的皎洁月光、石上清泉的叮咚以及浣女归来时竹林中的阵阵喧笑声,还有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体现了诗人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早秋三首(其一)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委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这首五言律诗的前六句是写早秋的景物。起句从秋夜写起,漫长的秋夜散发着一种清冷的气息。这两句诗是由感觉到视觉,由静而动,自然和谐,由景生情。三、四句,诗人选取残萤栖身于晶莹的露珠上,早飞的雁群拂过银河来写,这两个特色意象一静一动,一俯一仰,一远一近,相映成趣,很自然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五、六句写晨光下的绿树越发生机勃勃,充满旺盛的生命力。远处的山岭,由于秋高气爽,天气晴好,看得更真切。以上六句诗,时间顺序井然有序,所选景物具有早秋特点,而诗中凄清、萧瑟的景物,又隐隐约约透露着诗人淡淡的无奈与孤寂。结尾二句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一片树叶的落下勾起了诗人的身世之感,他为自己将要终老于云雾茫茫的江边而黯然神伤。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诗的前两句,一句写水,一句写山。绿水平铺,难以尽收眼底;无数青山耸立,看得非常真切。诗人平视、仰视眼前山水美景,仍不满足,于是产生了由上往下看,欣赏绿水全景的念头。于是,诗人便登上了山。三、四句的描写可谓是独具匠心,登山望水,没料到看到的光景仍然是水中青山的倒影。看似随手拈来,却与前两句紧密结合。因为秋天水清,所以水中倒影格外清晰醒目;因为“无数峰峦”,所以水中全是山的倒影。同时,诗以“忽”字领句,与上句“闲”字一呼一应,使景更加鲜明突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让人体会到诗人此刻与山水早已融为一体的陶醉心情。

浣溪沙·江村道中

【宋】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这首词以清丽细腻的笔调,精美流畅的语言风格,描绘了一幅鲜活的初秋之景,表达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上阕借助颜色的变换,由远及近,独出心裁。第一句写远景,金灿灿的十里平畴,稻香扑鼻。第二句稍近些,有红艳的木槿花,有迎风摇曳的青翠修竹。第三句写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满枝头,青黄相间,惹人喜爱。好一派丰收景象。下阕旨在写词人的旅途感受。如今的时节已是初秋,晨雾渐浓,水汽润泽,时至中午,因薄云蔽日,也渐觉凉爽宜人。末句写词人舍车骑马,戎装而行,沉醉于这迷人的秋色,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神往和热爱。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度过了一段漫长的贬谪岁月,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

一、二句化无形的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诗的后两句,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的“孤客”,由远及近,移步换景,充分表现了诗人漂泊的愁苦和深深的思乡之情。

此诗的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小令写“秋思”,它的最大特点是化景物为情思。作者选取“夕阳西下”时分,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种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卷上,出现了一位常年漂泊于天涯的孤独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瑟瑟秋风艰难地前行,他愁肠欲断,却不知自己究竟身归何处。这首小令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的寂寥悲苦之情。

这首小令语言自然朴实而设境独特,仅用几组名词却表现了丰富的情感内容,显示了作者极高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沉醉东风·秋景

【元】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这首小令描绘秋景运用了多种技巧,传达出诗人悠闲宁静的情思。

一是秋景的描绘由远而近,由静而动,由具体而概括,由有形而无形,层次非常丰富。第一句绝壁、枯松是近景,是静态,第二句残霞、孤鹜是远景,孤鹜是动态,多层次的描绘让秋景切实可感。

二是秋景按时序描绘,用色彩自然渲染。由落霞孤鹜齐飞的黄昏,到云帆月影清丽明静的夜晚,画面感很强,让人如临其境。

三是秋景的描绘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技法。绝壁、枯松、落霞、孤鹜、山水、西风、云帆、月影都是眼前之实景,潇湘八景图是想象,是虚写,虚实结合,使这首小令更具丰富的意境。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前两句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首句“铺”字形象而又准确地表现了此时残阳斜照的角度和强度,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温柔之感。次句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后两句写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可怜”意为可爱,这是诗人的直接赞美。诗人把“露”“月”这地上天上的两种景象,运用新颖巧妙的比喻,压缩在一句诗里,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禾熟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在于诗人把丰收诗的落笔点从人转移到牛身上,令人感到格外新颖出彩。前两句写禾熟,节奏紧凑,为后两句做铺垫;后两句把笔墨从极热闹的打谷场转向极安逸的老牛,两者对比鲜明,正是由于这一特写,又反衬了禾熟后人们的喜悦和满足之情。

末句是一幅别有一番韵味的暮色小景:夕阳西下,映照在草坡之上,坡上卧着一头悠闲吃草的老牛,无限的静谧从字里行间流泻而出,令人回味无穷。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是诗人遭贬谪时写的一首秋景诗。传统诗人描写秋景,大都离不开萧瑟孤寂、凄清悲苦之类的感伤语调,而这首诗却一反常情,以轻快优美的笔触,赞美了秋天的宜人之景,诗人赞美“秋日”胜过“春朝”。尤其是后两句抓住了振翅高飞、直冲云天的白鹤加以描绘,衬之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明朗之景,使人浮想联翩,“诗情”油然而生。诗人仿佛也追逐着凌空的白鹤,飞到了碧霄之巅。这首诗表现了秋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奋发向上的激情。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整首诗呈现的是一幅生动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幽美的山林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简单堆砌,而是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淡有浓,各种景物互相融合,浑然一体。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营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古人诗文中写到秋天时往往充满忧愁悲苦,而这首诗却处处充满了生机,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这首诗是诗人闲居乡村,因慈母去世,一时心怀感伤,难以入眠,面对乡村秋夜之景所作。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恬淡清雅,仿佛清风拂面,诗意盎然。

第一、二句,苍苍霜草,点缀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息声。两句诗鲜明地勾画出山村秋夜的凄凉特点。凄凉的景物越发透露出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第三句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视野由村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对村夜萧瑟黯淡气氛的描述,呈现了另外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皎皎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好像一片晶莹的白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别出心裁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是那么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明白晓畅,景情浑然一体,读来亲切动人,引人产生无限遐想。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本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客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音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钟声,一夜未眠的游子会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渔火,不禁勾起自己的丝丝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本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的景物,然后追忆昨夜之景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咏秋集
五十首关于秋天的诗词,写尽秋思
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古诗词秋之意象十一:秋风
秋诗秋词话秋天
宋代状元的这首秋诗,全诗无一“秋”字,却描绘出了萧瑟的秋景 秋意
【毛恪成】 从诗中品荷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