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三角经济特点
导读
珠江三角洲被誉为我国的“南大门”,不仅仅是因为其地理环境,还有地理优势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发展条件,所以经济飞速发展的珠三角是我国的一块瑰宝之地。珠江三角洲有哪些城市?珠江三角洲同城化是怎么一回事?珠三角的经济特点是什么?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概况。
目录
珠三角经济区名片
珠三角同城化经济圈
珠三角五大“概念”
珠三角经济发展特点
珠三角经济发展问题
珠三角经济发展优势
珠三角经济区名片
中文名:珠江三角洲
性质:经济圈
面积:陆地总面积约4.17万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5616.39万(2012年常住)
地位: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
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肇庆(大珠三角:+港澳)
战略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珠三角同城化经济圈
广佛肇都市经济圈
广州与佛山分别是广东省的第一大、第三大城市。三市文化同根同源,自古一家。广佛同城,有利于广州市的服务业与佛山的制造业进行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市实现双赢。将来也将吸纳肇庆组成广佛肇都市圈,2009年6月,广佛肇三市正式签署了《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在三个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总量最大,产业互补性最突出,优势也最明显。
深莞惠都市经济圈
实际上珠江东岸并不只是深莞惠三城,而是港、深、莞、惠四城,东岸一体化也将香港这个区域内唯一的国际化大都市纳入进来。东岸一体化应该建立一种和香港良好沟通协作的机制,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构建起一个以深港国际都会为核心、覆盖莞惠的超级都市圈。
珠中江都市经济圈
就是把中山、珠海、江门等整合起来。优势也很突出:交通优势——已建和规划中的通道就有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沿海铁路等;地域优势——临近港澳、资源丰富、腹地广阔;产业优势——港口物流、生产服务、航空产业、健康产业等方面均具有较好基础。
珠三角五大“概念”
小珠三角
大珠三角
泛珠三角
大珠三角城镇
一湾三区
珠三角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化进程显着加快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优先发展汽车和装备工业、石化、钢材精深加工、中高档造纸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一批产业群、产业带。
对外不断深化
对外贸易的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民营进出口企业累计2.4万家,招商引资和企业走出去取得重大突破,跨国经营能力不断提高,通关更加方便、快捷。
高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广东省重要科技资源,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研发基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是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
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
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深圳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珠海、深圳、广州等地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取得明显进展,频率资源的优化和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有新发展。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珠江三角洲是全省交通运输最繁忙、最发达的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衔接港澳、沟通全省和全国的较为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珠三角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增长后劲乏力
比较优势效应日趋弱化
资源环境约束力度加大
技术升级受限
出口增长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一珠三角的经济增长尚未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模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靠粗放型外延扩大再生产来实现,二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主动力的工业仍呈高消耗、低效率,三是在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核心技术不足,增长后劲乏力。
随着其他地区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区域资源整合步伐更快,新税法2008年开始实行,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珠三角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进入21 世纪后,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要素供给不足,土地、劳动力、能源配置等均出现瓶颈。
“珠三角”地区“电荒”、“油荒”、“劳工荒”接踵而至,广东是资源稀缺省份, 煤、油、气、矿石等资源对外依赖性强,人力资源成本上升,环境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令珠三角经济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
虽然近几年来,珠三角经济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有所提高,但仍不足以支撑珠三角经济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技术升级仍受到自身发展不足和国外技术封锁的限制。既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集群的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又削弱了自主创新的动力和能力。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新劳动法和新税法颁布,一系列旨在调整外贸结构的从紧政策密集出台,令珠三角低端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出局的危险。次级债风波、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突然变化的外部环境,让珠三角一些企业措手不及。
珠三角经济区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发展协调不足。长期以来, 珠三角并未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产业分工格局,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现象愈演愈烈,并渗透到每个领域。而工业结构雷同已成为珠三角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最大难点和障碍, 城市产业同构化趋势日益严重。
珠三角经济发展优势
1.广东制造+香港服务
在穗举行的中国香港(地区)商会-广东年会上,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贸办主任梁百忍发言指出,随着粤港经贸的进一步发展,大珠三角格局已经成型,而大珠三角优势便是广东的制造加上香港服务。
2.珠三角制度竞争力最高
通过与香港的对接,珠三角出色地接轨国际市场,建立起国际市场导向的产业,吸引着中国各地的劳工、科学家及工程师。这使它可能成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地区,它的经济活力,更多的是依托市场及民营部门的发展。相比之下,珠三角的制度竞争力最高。
3.珠三角最具潜力
因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比长三角快半拍;它在资源整合协调上,要比长三角一市两省的整合有效率;它在地缘上与港澳、东南亚经济合作更趋明朗,并已开始动作;而它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在政治体制上的改革,首先会在珠三角发挥作用。
4.世界工厂的基地
珠三角有自己的缺陷,比起长三角的势头最近有些疲软,但是珠三角对于台商的魅力还是不会褪色的。世界工厂看中国,中国工厂看广东。珠三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打造世界工厂的实力,珠三角经济的外贸依存度达到80%。
5.外资投入最集中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广东省利用外资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形成开放度很高的外向带动格局。素有中国经济开放“桥头堡”之称的广东外贸的动态,往往反映了中国外贸发展的新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包括哪些地区?
中国三大经济圈(都市圈)
长三角已经扩展到三省一市,为何珠三角经济区不向外扩展?
珠三角产业布局新规划 剑指产业同构
长三角民资“抢滩”黄三角
珠江三角洲的范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