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浏河镇天妃宫

浏河天妃宫位于江苏太仓市浏河镇(古刘家港)新东街,面向老浏河,西临澛漕塘。全名天妃灵慈宫,俗称娘娘庙。初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天妃即妈祖,当地人称娘娘,传其为海上女神,妈祖信仰自宋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郑和下西洋曾多次前来朝拜祈求天妃保佑赐福。


天妃宫山门外牌坊。

天妃宫外的山门石牌坊壮观而有气魄,飞檐高耸。

匾额“天妃宫”三字由现当代浏河人,著名书画家朱屺瞻先生所题。

步入天妃宫庄严的山门,但见院内植郑和下西洋携回之海棠一株。正殿内供有天妃神像。天妃宫现存后殿一幢,二层共高十余米,开阔约二十米,进深十五米,楠木梁柱,气势轩昂,殿楼的枋子和门楣上雕有精细逼真的海浪托日和巨龙戏水的图案。作为郑和纪念馆的馆址,这一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楼殿之前建一花冈石平台,台上有“锚泊瀛涯”大型雕塑。展馆底楼大厅是序厅,正中安放着郑和彩塑坐像,三面墙上是新创作的巨幅磨漆壁画,该画以明代初年太仓和刘家港的风土人情,以及长江口、东海海面壮阔的景象为背景,展示了郑和宝船队从为下西洋作各种准备到帆出海远航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有强烈的历史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二楼安放有郑和使用的宝船模型和当年七下西洋踪迹的电动航海图以及有关实物。


浏河影响最大的是,明代三宝太监郑和庞大的舟师曾以刘家港为出海基地。五百多年前,他们在这里补给航行中所需要的食物、淡水,装载大量西方人所钦羡的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礼品。郑和正是从浏河(古称刘家港)出发,率领庞大的舟师七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之久,他们的舟师最远到达红海。郑和率领的舟师所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规模最大的远航壮举。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远航固然伟大,可他的远航与郑和相比,晚了八十七年;麦哲伦环绕地球的航行固然伟大,可他比郑和晚了一百四十年。所以,浏河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在人类的海运史上。我们浏览的浏河天妃宫与郑和也有关。

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山门是一座仿古壁照“道法自然”。

旁边还有清代建筑城隍殿,满足当地群众宗教信仰需要。




天妃宫现存后楼寝殿二层,重檐硬山式,高12.5米,面阔五间21.8米,进深16.3米。五架梁前后轩带前廊,楠木梁柱。前廊额枋雕刻三国戏文,其东西券门门楣饰以“海浪旭日”、“蛟龙戏水”砖雕。

天妃宫解放后作粮库,大殿已毁,仅存后殿,上有元代木雕和楠木梁柱等古构件,弥足珍贵。



正殿内供有天妃神像




 天妃宫东南隅建有碑廊,廊内贮有历代有关天妃宫史迹的碑刻十三块。据《太仓州志》载:记有郑和七次下西洋往返年月和抵达国家的《通番事迹之记》石刻曾嵌天妃宫大殿壁内,惜因光绪年间大殿焚圮,这一名碑也从此湮失,一九八四年修建天妃宫时重刻了通番事迹碑,恢复了这一历史遗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天妃宫后楼大殿内设有郑和纪念馆。现后殿已恢复天妃娘娘金身圣像,并有道士管理。




太仓浏河天妃宫与郑和下西洋有着难以割舍的“缘”:郑和七次下西洋前都要到此朝拜天妃娘娘,宫内还立有一块《通番事迹碑》,详细记述了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六百年来,浏河天妃宫一直为海内外人士所关注。












据太仓的郑和研究学者吴聿明介绍,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于此勒石立碑,名“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原嵌于宫壁内。碑文为明人钱谷之《吴都文粹续集》录以传世。郑和《通番事迹碑》记曰:“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自太仓开洋”。这确凿的证明,太仓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郑和船队每次返航也都是以太仓为收泊地。






郑和船队出航前,在太仓装载物资,补充给养,集结编队,迎送朝廷命官,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据《通番事迹碑》记载,船队对天妃的祭祀非常隆重,每次出航前,均要把建筑雄伟的浏河天妃宫修葺一新,然后“舣舟寺下,官军人等,瞻礼勤诚,祀享络绎”。船队返航后,在太仓休整集训,修理船只,举行迎接各国贡使的礼仪活动和宴劳赏赐活动。因此,太仓为郑和下西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番事迹之记碑
从档案史料中求证郑和七下西洋选址太仓刘家港
古镇浏河
浏河,郑和下西洋,南京。
郑和最后的远航:第七次下西洋,除了麒麟还带回了什么?
海上的脚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