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城厢环城圆路上历史建筑(三)
userphoto

2023.02.22 上海

关注

1912年(民国元年)7月31日,上海县城开始拆城填壕筑路,次年完成从小东门经老北门到老西门的北半段,由于介于华界与法租界之间,并庆祝中华民国成立,命名为法华民国路(今人民)。次年,又完成从小东门经大东门、小南门、大南门、小西门到老西门的南半段,命名为中华路。

中华路5号仁记珠宝银楼,建于民国9年,混合结构假四层,顶部有亭阁,建筑面积815平方米,现开设裘天宝金店。
中华路小东门
中华路康家弄,中华路至四牌楼路。长185公尺,片弹街路面。属居民区。
中华路15号原浙江兴业银行南市支行,民国36年翻建成四层钢砼结构,建筑面积781平方米,内部按银行标准设计,现是中国工商银行南市支行小东门分理处。边上是条康家弄口,大楼背后是东街。
现是中国工商银行南市支行小东门分理处,边上是条康家弄。
东门路
康家弄内有条东街,与中华路平行。
康家弄向内往西。
东街,北起康家弄,南至复兴东路。长417米。沿路为住宅,过去曾经是街边旧货市场。


东门路东起东门路轮渡站,西至小东门中华路。长338公尺,宽18.1~19.9公尺,沥青路面。民国初年原是方浜,浜北为法租界,浜上有外十六铺桥(在外马路口)、里十六铺桥(在中山南路口)两座木桥和一座学士石桥(在小东门口)。学士桥原名万云桥,又俗称陆家石桥,桥身高二十四级,桥石皆刻为云,有环洞三,每当中秋之夜,月影穿环而过,形似串月,人称“石梁夜月”为沪城著名八景之一。

小东门中华路东门路迎春楼
东门路民国初填浜筑路,初名集水街,后因法租界当局于街北越界添造房屋,侵占路面,当时的地方当局为发展交通和振兴商业计,决定拆去街南房屋,重行拓宽马路。
1921年竣工后,改名为东门路。东门路拓宽后不到几年,由于地居交通要冲,百业兴盛,终于成了南市浦江一带商业最繁盛的马路。
东门路口这些商铺没进入新世纪就拆了。
童涵春堂
新新药房。中百五店也在东门路的。
中华路27号
中华路37弄晋康里在55号里侧,旧式里弄砖木结构。单开间多于双开间。
中华路41号
中华路55号,一幢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楼,引人瞩目。这幢大楼原联市联谊会大楼,建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共有三层楼,由当时糖业南北杂货北货业领袖裘养志、凌励成发起建造。据资料显示,1932年,联市联谊会大楼改为上海市糖业南北杂货同业联合市场。抗日战争时期,联市联谊会是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重要活动场所。现为缝纫机商店。
2005年10月31日,中华路55号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建筑主立面构图严整,纵横三段式划分明确,二侧对称。顶部中央塔楼具有巴罗克艺术特征。现在顶层局部为之后加建。建筑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南面主入口外凸加高,且顶部有三角形山花涡卷科林斯柱式。建筑的阳台出挑,阳台栏杆纹饰简洁精美。窗间墙有壁柱,立面为横向线条,壁柱顶部有丰富精美的纹饰。
中华路东刘家弄,中华路至东街。长52公尺,宽3~4公尺,片弹街路面。属居民区。
东刘家弄西至东街。
中华路内环建筑。


中华路97号小绍兴配餐公司.
万有全”品牌源自清咸丰元年,如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该品牌的金华火腿和腌腊制品享誉海内外。店里主要经营腊肉、咸肉、咸鱼等等。
这里曾经是商场和剧场。
中华路小东门外环建了许多高层,高层配套裙楼,也没兴市。
中华路后补建的商业楼宇
中华路143号
中华路老太平弄, 外马路至中华路。长382公尺,灌入式沥青路面。以原老太平码头命名。属居民区。
中华路东姚家弄与老太平弄在中华路东西二侧。
东姚家弄,中华路至东街。长105公尺,片弹街路面。1910年(宣统2年)辟。以中书舍人姚秩之族居于此,故名。属居民区。
中华路东姚家弄20-26弄松阳里
中华路东姚家弄东街
中华路孙家弄,中华路至东街。长143公尺,宽2.9~5.9公尺,片弹街路面。1911年辟筑。属居民区。
中华路盐码头街,中华路至大达码头。长437公尺.灌入式沥青路面。原为旧路,1913年改筑。以原盐码头命名。属居民区。
过了大东门,接着小南门。
中华路复兴东路,原大码头大街,沿路全是老式楼房,路面宽度仅有现在的一半,以商业繁盛闻名于当时。“八·一三”抗日战争期间遭日寇轰炸,夷为平地。以后商业转向租界,市面冷落。抗战后,将原大码头大街拓宽,改名为复兴东路,建国后重修,市面迄未恢复。现沿路主要是居民区。西段老西门是商业区,东段有轮渡站及大达码头出口处,中段有小桃园街清真寺。16路、24路公共车辆终点站在东西两端。东经杨复线轮渡,可通浦东,中与南北干道河南南路交叉。目前老西门至大东门一段正在改筑沥青混凝土路面。
中华路面筋弄,中华路至巡道街。长140公尺,片弹街路面。因原有面筋作坊得名。属居民区。
中华路白渡路,起外马路,迄中华路。长598公尺,沥青混凝土、片.弹街路面。该路原为肇嘉浜旧城厢外一段(今中华路至黄浦江边),填浜以前,沿浜两侧都是老式住房,浜南住房后面有小路。1909年后曾加修筑,分三段定名为老白渡路(外马路至如意街)、油车街(如意街至悦来街)、坝基桥街(悦来街至中华路)。民国初年填大东门外至浦滩一段肇嘉浜,拆去浜南房屋迁至浜北,将原来三段路连同浜基拓为路面。直到建国前这三段路仍名老白渡街、油车街、坝基桥街。建国后合并为白渡路。民国年间,本路有中医顾筱岩的医寓,顾以擅长外科,著称一时。现沿路为居民区。
白渡路225号
很漂亮的石库门门楣。
中华路323号.
中华路351弄。
中华路沙场街,篾竹路至中华路。中华路西侧是金坛路,长138公尺,片弹街路面。旧路,1906年(光绪32年)改筑。属居民区。
中华路金坛路,中华路至巡道街。长103公尺,宽9.8~10.8公尺,片弹街路面。属居民区。曾称警厅路(以原警厅为名)。1964年以谐音择江苏省地名为名。
金坛路开阔了,现为东门广场。
中华路金坛路集贤村,原是上海道台衙门所在,辛亥革命后曾设淞沪警察总厅。民22年(1933年)上海市银行标卖基地,辛泰银行将辟路后余地12.95亩规划成大小不等的14块出售。每亩地价2.1万元。各业主购进后分别建房,故房屋的式样、结构、层数都不一样(其中32~44号建于民国35年,无卫生设备,属旧式里弄)。

中华路王家码头路,外马路至中华路。长844公尺,宽3.3~11.9公尺,沥青混凝土、片弹街路面。以王家码头命名。属居民区。
中华路王家码头路467弄商会胡同。《碟中碟3》还在此拍过外景。
中华路乔家路,东起中华路,西至凝和路。长539公尺,宽9.4~14.2公尺,片弹街路面。清朝时,今乔家路原是一条河浜,该浜东引薛家浜水进小南门(朝阳门)水关,西达也是园浜(今凝和路)。据载,明末名将乔一琦(上海乡人)世代居此,浜因乔家住宅得名。辛亥革命后,填乔家浜筑路,路以浜名命名。沿路多老式房屋,属居民区。明代科学家、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出生于乔家浜畔,徐住宅“九间楼’’座落在今乔家路234~244号(现存七间,上海市区保存的明代民间楼房仅此一所)。路东端小南门商业兴旺,西头有凝和路菜场。
中华路俞家弄路口。中华路至光启南路。长317公尺,宽4.6~5.4公尺,片弹街路面。以俞文荣之族居于此故名。属居民区。
警钟楼位于老城厢中华路581号内,建造于1909年,由南市民办救火会集资兴建,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承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塔,塔高35.2米,中间有盘旋而上的铁梯至顶,攀缘而上。此地原为清末“上海救火联合会”旧址,此塔即为观测火警并报警的“小南门警钟楼”。塔顶原有巨钟一座,现已不知去向。这座掩藏在老城厢内的铁塔,不仅是上海最早的现代消防设施,也是当时上海的最高建筑,更在中国和上海现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院内一栋民国建筑,虽然破旧,但仍能看出当初的气派。
院内一栋民国时英式外廊样式建筑是上海救火联合会旧址,虽然破旧,但仍能看出当初的气派。
中华路小石桥街,篾竹路至中华路。长316公尺,宽3.8~17.5公尺,片弹街路面。1913年填薛家浜一段辟筑,以原薛家浜上小石桥命名。曾称小闸桥街。属居民区
中华路572--600号,二层街面商铺。
中华路董家渡路,东起外马路西至中华路。长963公尺,宽7~14.7公尺,沥青混凝土路面。传说浦东一董姓曾用双桨船在此摆渡,称之为董家渡,每次每人收费三个铜板。1907年(光绪33年)辟路,以渡口董家渡命名。中华路至外仓桥街一段曾叫小南门(大)街。
中华路董家渡路
中华路黄家路,中华路至凝和路。长990公尺,宽8.9公尺,沥青混凝土路面。以黄体仁之族命名。属居民区。
中华路糖方弄,中华路至东江阴街。长125公尺,宽2.3~7.3公尺,片弹街路面。因今糖坊弄79号在解放前是专做麦芽糖的糖坊故名。属居民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歷史——南市區志>>道路橋樑
《老上海百业指南》附图(13)
上海老城厢的街巷和河浜【整理转载】
2005年06月09日黄浦区董家渡路、中华路、乔家路、文庙梦花街老城厢
上海老城厢的曹市弄、曹家街、曹家弄和曹氏家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