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城厢昼锦路上历史建筑
userphoto

2023.12.10 上海

关注

昼锦路出于三牌楼而得名。据记载上海刘姓人家先后建造的“昼锦坊”、“应奎坊”、“清显坊”三座牌楼。“锦”即锦衣——华贵美丽的衣服,“昼”就是大白天,“昼锦”即大白天穿漂亮的衣服招摇过市的意思。刘玙特地借蔡谟《昼锦堂记》故事为自己绝意仕途的父亲刘钝建造了一座“昼锦坊”。当然,今三牌楼处的昼锦路也是由这个昼锦坊得名的。

昼锦路东起光启路,西至陈士安桥。
昼锦路北侧东首,曾经是乐购超市。最早是里弄住宅富美里旧式里弄,均为三开间大住宅,规模较大向西延伸到傅家街。从光启路52号进入,昼锦路5号-37号。
昼锦路南侧东首是大宅。光启路78弄1-3号庆安坊,一栋二层局部三层中式住宅。
昼锦路庆安坊北立面。
昼锦路26号是破墙开店。
昼锦路30-38号
昼锦路30号等
昼锦路38。
昼锦路傅家街。
昼锦路北侧改建的早,建筑功能都换了几次。

.昼锦路傅家街西南角,二层街面商住建筑。
昼锦路52号原昼锦茶铺。
昼锦路58弄藏晖里。
昼锦路60号原福华化学厂1号。
昼锦路66弄原善富里。
昼锦路74号.1-7号。
昼锦路74-86号。
昼锦路74-86号。
昼锦路86号原万亨糖行。
昼锦路三牌楼路。
昼锦路北侧至馆驿街。
馆驿街昼锦路87号原来是邮政局。
老城厢馆驿街,在昼锦路往北,出街就是方浜中路城隍庙大殿.。当年每天有上千名中学生从这街口拥向明德中学和豫园中学。每届12个班满员54名学生。在这狭窄的小路,学生中会有兄弟俩来自二所不同学校,也有因二校而出风头打群架,被游斗。记得上学很少有被书包的。几本书插入裤子后插袋-----
方浜中路城隍庙大殿南对面是馆驿街起始。在明、清时期是庙南的重要小街之一。因在旧县署西北,有馆舍,是过往官员停留之所,馆偏南方浜上有馆驿桥,路因桥得名。
 过三牌楼路进入昼锦路新区

1947年版行路图,昼锦路二侧前后均有校址。

明德女子商业职业学校 创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秋,校址南市昼锦路,自建校舍。民国25年(1936年)因遭火灾,次年重建。八一三事起,学校全毁于日军炮火。
1947年航空图       暂赁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700号。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1946年)秋经校董决议,在南市原校址复建新校舍,民国37年(1948年)竣工。校长梅颂先,董事长邵汝斡。上海解放后,学校改为普通中学。
学校于1948年在昼锦路111号重建后,初为糖业中学,至1956年已有“小敬业”之誉。1956年2月,糖业中学改私立为公办,并更名为文建中学。
上面照片来自网上,62届高中毕业班。1964年在对面的昼锦路134弄昼锦坊2号内建造豫园中学,原在这里办学的明德女子中学迁往昼锦路111号。文建中学于1965年迁往浦东塘桥。1965年挂牌上海市明德高高级中学。
进入校门右侧是三层教学楼,教学楼南北二侧是教室,中间是走廊,东西二端是楼梯。左侧二层的总务办公楼。这位老师曾经是教我们的政治课老师12班班主任。相关资料截图取自于秦兴培先生的视频。
学生们在水泥地上活动,大礼堂前一座篮球架。
大礼堂楼有三层,底层教暗是大礼堂,二层二侧是图书室,中间是礼堂空间。三层是高年级教室。明德中学历史悠久,第一次新生报到,进去就看见学校牌子上有“高级”二字实际不是高级,是有高中部而已;大礼堂楼墙基砌着奠基石上写有明德女子中学迁入此。
昼锦路111号明德中学,是我度过的四年中学生活,给我记忆最深的是学生证,那个时候一般学校都是单页的,讲究的是朴素,而我们的学生证是双页的,雪白的,当时我非常愿意出示学生证。哈哈------
昼锦路134弄昼锦坊,1932年,刘家(刘石溪)老宅(昼锦坊)租与明德女中作校舍,石溪公(1874~1958)被荣聘为女中董事长。而刘全家则迁居浦东六里桥,毗邻浦东中学。1937年7月,教育部备案、市教育局立案之明德女职中暨初级女中、女子小学附设幼稚园招生,校舍在昼锦路134弄昼锦坊2号(常务校董朱晋渔,校长梅颂先)
昼锦路134弄昼锦坊(民初,刘石溪为纪念祖先辟此款项。1916年,清光绪年间举人顾子庚即顾藩题书“昼锦坊”弄名)。昼锦坊2010年旧房改造拆了。
 1981届高中毕业班在大礼堂楼前合影。
三牌楼路58号明德女中旧址。我曾经看到的豫园中学教学楼面貌。
盛家街40号现光明小学。同一个校址,不同校门和校名。南市区并入黄浦区后,光明初级中学先在昼锦路111号挂牌。之后迁入盛家街40号豫园中学旧址(从南市区志得到考证)。
昼锦路是沪上南市老城厢里的一条小路,这里曾住过新月派诗人孙大雨先生。孙大雨(1905—1997)祖籍浙江诸暨,出生于原南市老城厢昼锦路一百三十三号(馆驿西弄内)一幢两层五进的大户人家,父亲孙廷翰,清朝翰林。家里延聘清末秀才做孙大雨塾师,使他五岁开蒙,读了八年四书五经。后进入新式学校青年会中学附小,并以优异成绩直升中学,课余编辑学生刊物《学生呼》。他学业一路优秀。(五进住宅在西侧)

1922年初秋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后,孙大雨参加了“清华文学社”,后编辑《清华周刊·文艺增刊》。这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校园文学社团,主要成员有闻一多、梁实秋、顾一樵等,以及被闻一多称为“清华四子”的子潜孙大雨、子沅朱湘、子离饶孟侃、子惠杨世恩。

三牌楼新建于新世纪,位于复兴东路三牌楼路。三牌楼路是以这条路上曾有三座牌楼而得名的。据《同治上海县志》中记载,这里曾有上海刘姓人家先后建造的“昼锦坊”、“应奎坊”、“清显坊”三座牌楼。“昼锦坊”和“应奎坊”均是刘玙建造的。“锦”即锦衣——华贵美丽的衣服,“昼”就是大白天,“昼锦”即大白天穿漂亮的衣服招摇过市的意思。刘玙特地借蔡谟《昼锦堂记》故事为自己绝意仕途的父亲刘钝建造了一座“昼锦坊”。当然,今三牌楼处的昼锦路也是由这个昼锦坊得名的。---薛理勇老师   文
陈士安桥望方浜中路(应该是在薛弄底街拍摄的),昼锦路西至陈士安桥路结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浜中路 老上海风情下的新市井
致消失的南市区!20年了,南市人永远记得你!
UC头条:致消失的南市区! 20年了, 南市人永远记得你!
南市区消失的20年,献给所有310102!
太震撼了!坐上这趟公交车,竟然能穿越上海700年历史!
上海曾有一个区,叫做南市区!有一种骄傲,叫我是南市区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