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六批国保--史迹建筑(7)

本篇要目:

******************************************

61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民国                   江苏省南京市

62春在楼            

民国                   江苏省苏州市

63荣氏梅园           

民国                   江苏省无锡市

64张太雷旧居          

1918~1925年              江苏省常州市

65柳亚子旧居          

1922~1937年             江苏省吴江市

66朱自清旧居          

1930~1946年             江苏省扬州市

67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1937年                 江苏省南京市

68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1941~1945年             江苏省盐城市

69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1945~1949年             江苏省淮安市

70人民海军诞生地        

1949年                 江苏省泰州市

**********************************************

61.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民国四年(1915年)由美国基督教会、长老会、英国伦敦会等七个教会创办,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2017年12月,被列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民国四年(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开学时校址初设在南京绣花巷李家花园,此后校长德本康夫人筹划在宁海路随园一带建造新校园。民国十一年(1922年),开始在宁海路现址建校开工建设。民国十二年(1923年),金陵女子大学校舍落成,金女大迁入,此时完成了6幢中国古典宫殿式的建筑:100号(会议楼,1431平方米)、200号(科学馆,1541平方米)、300号(文学馆,1492平方米)、400号-700号(3幢学生宿舍,共4603平方米)。民国十三年(1924年),又建成了1幢学生宿舍。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建造了图书馆(1397平方米)、大礼堂(1444平方米)。

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迁至成都上课。金陵女子大学办学中设置过16个四年级学科,包括中文、英语、历史、社会、音乐、体育、化学、生物、家政以及医学专科等,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从1919年到1951年,毕业人数为999人,人称999朵玫瑰。1952年,原金陵女子大学和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合并成为南京师范学院,金陵女子大学随园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随园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和中国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金陵女子大学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走势,按照东西向以会议楼为中心轴线布置,向南北左右两侧展开,布局工整,平面对称,建筑物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造型均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  


随园按东西向的轴线对称布局,入口采用林荫道加强空间的纵深感,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对称布置,100号楼后面设计了1个以人工湖为中心的花园,中轴线的西端结束于丘陵(西山)制高点的中式楼阁。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先进的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中西方建筑风格在这里达到了有机的统一,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南京师范大学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提写校训的是书法家尉天池。隔着大草坪,映入眼帘的是随园的标志性建筑——100号楼,它已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徽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学校的百年芳华。100号楼由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捐款建造。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小瓦屋面,中部屋顶略高,立面左右对称;主体2层,地下室l层,屋顶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屋架有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


100号楼作为主楼,又名中大楼、会议楼。为矩形建筑,正对大门,一楼主要为交谊室、会议室和办公室等;二楼是健身房、室内运动场等,另有地下室。原为接待厅和室内运动场,现用途不变。


200号楼则是原金陵女子大学的科学馆和教学楼,现在是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办公楼所在地。它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在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主体二层,屋顶一层。内廊式布局,单檐歇山屋顶,铺青瓦,墙面开矩形方窗,红色窗棂装饰,窗间饰有朱红色壁柱,上下层窗间绘有中国传统的花饰。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楼梯设在大楼中部。


200号楼建筑的入口设计是其最独到之处。相比主楼要精致的多。入口设三开间,中门较大,大门上雕刻镂空的花纹,门间做方形壁柱,刷淡淡的蓝漆,贯通至二层顶端,好似一座牌楼。200号楼,科学馆,内设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 


门楣上方饰有精致的额舫,如果说主楼更像一座宫殿的话,那么科学馆的建筑则更像是大富人家的宅邸。200号楼现在用房不断在变化。大门上的花窗、斗拱。建筑内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楼梯设在大楼中部。


回望200号楼后面的长廊。


中式风格不仅体现在古典宫殿式建筑上,整个建筑群的对称分布也是传统的中国元素。中轴线上分布着大草坪、100号楼,而以大草坪为中心,两侧则对称分布着200号楼和300号楼及大礼堂(10号楼)和图书馆(11号楼)。


300号楼位于大草坪北侧,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主体二层,屋顶一层。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楼梯设在大楼中部。正门入口处,建有一座宽大的门厅。300号楼建成时是文学馆,内设普通教室16间,也是金女大的教室和老师办公的地方。1943年日军侵占南京校园期间,在楼顶搭建了瞭望台,成为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楼前建校时栽种的雪松,郁郁苍苍,见证了那一段历史沧桑。


主入口处设宽大的门厅,用粗壮的石柱支撑起二层的平台,这又是本建筑中一处十分典型的中西合璧样式。潜移默化之中,墨菲就给这座建筑植入了西方建筑装饰的元素,如果你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发现,因为这些元素与中式建筑的结合是那样的天衣无缝。


长廊的尽头是400号楼。400号楼和500号楼与100号楼之间都有廊道相连,因400号楼和500号楼在建造之初是作为学生宿舍的,从学生宿舍到教学楼之间雨天可避雨,晴天可遮阳,90多年前的建筑尚可如此以人为本,足可令今天的设计师们汗颜。


400号楼西侧的大草坪。南京民国建筑,既可以看到中国宫殿式与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也可以看到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与殖民时期风格的移植,更可看到20世纪20、30年代,南京的近代建筑师在提倡“国粹文化”的思想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建筑继承与革新所做的大胆尝试。


草坪南侧是12号楼。南京民国建筑,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向现代建筑艺术转化、创造民族建筑新风格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12号楼现在是南师大计算机中心。


11号楼与300号楼之间的走廊 。11号楼与10号楼随园音乐厅对应的,11号楼也是1934年建成,南北走向。建筑面积1732.7平方米,是由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赞助的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同时又是南京师范大学文科普通中文图书样本的收藏库。此外,它还是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资料中心。11号楼现在仍然作为图书馆使用,并且兼作院办公楼。这里也是吴贻芳工作过的地方,有块文物局立的牌子。

吴贻芳(1893-1985年),祖籍江苏泰兴,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二位大学女校长,是我国著名女教育家。1928年受聘于母校金陵女大,先后主校23年,将金女大掌管得有声有色,蜚声海外。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专设的“智慧女神”奖。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逝世。


11号楼是南京民国建筑,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向现代建筑艺术转化、创造民族建筑新风格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旧址,高二层,但底层和上层的风格迥异,这一设计理念打破了中式传统建筑强调统一,一致的立面特征。建筑为钢混结构,外立面典型中西合璧风格,底层用横向条石砌筑,开长方形细窗,呈现代线条装饰艺术风格。二层以上完全是一座中国宫殿造型,明黄色的墙体,配搭朱红色的壁柱和窗棂,檐口简化不作斗拱,采用绘制的手法,屋顶为单檐歇山挑檐顶,两侧的山墙上饰有悬鱼,用木制雕刻。而主入口又以中式传统风格出现,大门上方饰有垂花斗拱,门套底部饰抱鼓石。


300号楼与500号楼之间有廊连接,中间一棵150年巨大银杏树。


廊的西头是500号楼,500号楼南门“外国语学院”,500号楼南端的柱式望楼北侧有长廊连接100号楼。


600号楼当时也是宿舍,1923年建成。


600号楼东侧,学生宿舍(400-700号楼)都是齐兆昌设计。

2006年5月25日,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62.春在楼


春在楼又称苏州雕花大楼,典出苏州清代诗人俞樾名句“花落春仍在”,位于东山镇松园弄光明村。大楼原为东山富商金锡之私宅,建于民国11年,三年而成,花了17万银元,折合黄金3741两。


春在楼是一座多边形的四合院结构建筑。全楼以金、石、砖、木、雕刻为主。雕刻精致,精美绝伦,且“无处不雕,无处不刻”,享有“江南第一楼”之誉。


藏宝阁、神秘暗道、孩儿莲”是景区的神奇景观,进门有宝、伸手有钱、脚踏有福、抬头有寿、回头有官、出门有喜”是大楼的精华。




2006年05月25日,春在楼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3.荣氏梅园 


荣氏梅园为民国时期无锡著名民族工商业人士荣德生抱着“与众人同乐开创园囿”的宗旨择地、“小桃园”故址,创建的江南名园。该园的构筑分两个阶段。


1912-1921年,集中在东山,先后建门楼、天心台、揖蠡亭、荷轩(1960年改建为“清芬轩”)、香海轩、乐农别墅、留月村、招鹤亭、小罗浮等,移建诵豳堂(楠木厅),又自金宅园废址购得太湖石,并开凿洗心泉和研泉。

1922-1930年,园址扩充至浒山,于该山南坡自东向西,建豁然洞、经畲堂(读书处)、秋丹阁、宗敬别墅、念劬塔等。

1934年,又赠地捐款,由量如和尚在浒山东麓募建开原寺。又先后植梅3000株及其他花木,建成荣氏梅园,与苏州邓尉、杭州超山并称江南三大赏梅胜地。

该园在抗日战争期间遭严重破坏。1955年荣毅仁按父亲遗愿将梅园捐献给国家,经过修复、拓建,辟建了数百米的梅林小径,恢复了大批原有的匾联。

2006年05月25日,荣氏梅园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4.张太雷旧居 


张太雷故居,位于常州市区清凉路子和里3号。张太雷(1898-1927)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者。张太雷故居于1987年12月12日广州起义暨张太雷英勇牺牲6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后的太雷故居,分故居陈列和生平事迹展览两部分。


张太雷故居位于江苏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居民建筑。1918~1925年间,张太雷一家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雷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经常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供人参观,瞻仰。门楼上方镶嵌有邓小平亲题“张太雷故居”匾额,迎门便看到矗立于院内的汉白玉烈士半身雕像。后进厅堂,东厢张太雷母亲薛氏寝房、西厢张太雷与夫人陆静华及其子女卧室,皆按当年生活原貌陈设。 

东首辟有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按编年体例布置,分阶段进行展示。斯人去,业迹留。人民没有忘记他,青年们没有忘记他。张太雷故居自修开放以来,每年都要接待前来参观、瞻仰的青少年学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成为纪念和学习他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1994年后分别被江苏省、常州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学校德育基地。


2006年05月25日,张太雷旧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5.柳亚子旧居


柳亚子旧居,位于江苏省吴江市黎里镇中心街。柳亚子(1886-1958),初名慰高,后更名弃疾,清末秀才,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之一,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新中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故居共有五进,每进门墙高大坚固,并饰有精巧细致的砖雕门楼。每进的厅堂楼屋均整修一新。柳亚子母亲在1899年租赁的第四、五进,均为七楼七底,当年是由老家汾湖大胜村迁入。当时柳亚子年仅12岁。柳亚子生于1887年5月28日。他从12岁到41岁的29年间,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和战斗在这里。故居内还陈列着三百多件弥足珍贵的实物照片资料,可见故居本身就是柳亚子前半生从事民主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

故居第二进茶厅大门正中,悬挂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题写的匾额:“柳亚子先生故居”。浅黄色的柳桉木匾,深蓝色的遒劲有力的楷书,顿时令人肃然起敬。面对第二进大厅内正中的一座由邓颖超于1985年11月20日题词的柳亚子先生半身塑像。抬头仰望这尊塑像,更加深深缅怀着这位被毛泽东尊称为“人中麟凤”的柳亚子先生。

柳亚子旧居第五进为气度恢宏的藏书楼,东西两厢与前楼相通,构成了江南水乡特色的走马堂楼。厅前亦有砖刻门楼,所雕娇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玲珑剔透,形象生动,中有“天赐纯嘏”题额。此进楼上东、西两头用作厢橱间,其余五间是藏书的地方。复壁在第五进楼上西首箱厢间,由西厢楼可到前面第四进柳亚子夫妇的卧室。


1927年5月8日深夜,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的东路军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军法处长陈群,指令驻苏州第十独立旅长张镇派出一小股军警直扑黎里,团团包围柳亚子住宅,拳打脚踢,还用枪托砸门。柳亚子惊醒后,在夫人协助下,赶紧从卧室穿过厢楼来到住宅笫五进最西首的厢橱间。这就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复壁”。




2006年05月25日,柳亚子旧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6.朱自清旧居


朱自清故居始建于清代,是扬州典型的民居“三合院”建筑。朱自清故居在安乐巷27号,为晚清所建,今仍完好,计三间两厢一对照,另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间,天井一方,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民间住宅朱自清(1898-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本人又毕业于扬州的江苏省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后又在扬州做教师,故自称扬州人。。


右边并列的两间客房,是当年朱自清的书房和卧室。也是朱自清和他夫人陈竹隐的新房(1931年初,朱自清和陈竹隐订婚,后朱自清去欧洲留学。回国后在上海举办了婚礼,然后携新婚妻子回扬州在此居住)。屋中陈列的书橱、烟斗和文房四宝是朱家后人捐献的朱自清生前遗物,现在都已成为珍贵的文物。朱自清在全国居住过很多地方,而扬州的“朱自清故居”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朱氏旧居,其中书房和卧室更是保持了当年的原始原貌。睹物思贤,人们仿佛看见先生伏案笔耕的“背影”。


进入第一进,薄砖铺地,条石镶边,青苔接缝,砖墙细瓦,雕花屏门,古朴大方。天井、门堂、厢房,红木清漆打造的窗栏、案几、条桌、橱柜、大床和房间里的陈设,让我们想到当年朱家人忙碌的生活场景。

堂屋的正厅为朱家的客厅,两侧是朱自清父母及儿女的住处。这些清代木椅、案几、八仙桌等都是当年朱家的日用家具,条案上的座钟、花瓶、石屏摆件、烛台和观音像是老扬州居民家中普遍的陈设。寓意“终生平安”。墙上的“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的对联为清代康有为所撰,山水画是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王原祁作品。使朱家处处留存着传承书香。东厢房的两张大床、梳妆台、案几、大橱、桌子及其它陈设,都是当年朱自清的父母和两个女儿的所用之物。墙上的两张照片一张是朱自清的母亲,另一张就是《背影》里的那个慈爱的让朱自清的“眼泪很快流下来”的父亲——朱鸿钧。

西厢房是朱自清庶母的卧室兼朱闰生(即《荷塘月色》中的闰儿)的书房。故居的第二进有序厅和展厅。序厅中央伫立着朱自清在塑像,塑像上方是江泽民的题词“清芬正气传当世”。左面是朱自清的生平简介,右侧是毛泽东和江泽民对朱自清一生的评价。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考取该校哲学系。1919年,他参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同时走上文学道路,开始从事新诗与散文的创作。大学毕业后,在扬州江苏省立八中(扬州中学前身)、杭州浙江一师等学校执教。1925年起被聘为清华学校大学部国文教授。1931—1932年游学西欧。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任教,并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战胜利后,并毅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和多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12日因贫病交加在北平逝世,时年50岁。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当年家庭生活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其光辉的一生。


2006年05月25日,朱自清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7.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的六周内,日军对南京市民、中国士兵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同胞30多万人。遇难同胞遇难地和丛葬地有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汉中门、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等17处。

1937年12月,日军在江东门血腥屠杀中国被俘军人及逃难群众28万余人,其中,江东门集市被集体屠杀的军民即达万人之众。为纪念死难同胞、铭记历史,1985年在江东门“万人坑”遗址旁建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在煤炭港建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遇难处及丛葬地纪念碑。

在水西门外上新河亦建有纪念碑。其中,江东门的纪念馆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外景展区、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部分,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历史。


2006年05月2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8.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塑像是根据新四军老战士管文蔚的具体设想,由时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小组副组长、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王克庆教授创作设计:一位年轻英武的新四军战士,身背大刀,手握缰绳,骑在高扬前蹄的战马背上,面向太阳昂首前进,象征新四军东进,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塑像高4米,长3.8米,重3250公斤,为青铜浇铸而成。塔上刻有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张爱萍上将亲笔题词:“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塔。”背面朝西,上刻由张爱萍上将审定的碑文,已故书法家鲍审手书。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西路118号泰山庙。1941年1月,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革命老区盐城重建军部。同年2月27日军部驻庙内。


泰山庙建有三殿两厢:前殿曾被日军焚毁,现已修复。正殿为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室。后殿为藏经楼,东西厢房各三幢。分别开设刘少奇、陈毅生平图片陈列和黄克诚大将生平图片陈列、新四军纪念馆馆藏书画展。附近有新四军纪念馆、建军广场、重建军部纪念碑、军部旧址、抗大五分校旧址等。


前殿

正殿

后殿

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10月,南方八省游击队被改编成新四军。然而,在1941年1月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惨遭灭顶性的打击。十几天后,毛主席迅速做出反应,重建新四军。你不是摧毁了我九千人吗?那好,重建后的新四军迅速扩编到了九万人,对国民党的所谓的“摩擦”以强烈的反击。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封裔应为情报部主任。陇海路以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部队,分别改编为新四军第1至第7师和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


第一师师 长 粟 裕,第二师师 长 张云逸,第三师师长兼政委 黄克诚,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第五师师长兼政委 李先念,第六师师长兼政委 谭震林,第七师师 长 张鼎丞


2006年05月25日,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69.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南路30号,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展示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陈区域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苏皖边区革命史陈列;二是李一氓生平事迹陈列;三是刘瑞龙生平事迹陈列;四是苏皖边区政府领导人和部分厅局办公场所原状陈列;五是苏皖边区政府交际处原状陈列。

苏皖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唯一民主联合政府,于1945年11月1日在淮阴(今淮安)成立。边区政府下辖8个行政区,73个县市(其中江苏50个县市、安徽20个县、河南3个县),人口2500万,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作为苏皖边区政府驻节办公之所,记录了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段重要的历史,浓缩和诠释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革命文化。

在这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革命旧址上大部分房屋尚保留原貌。原苏皖边区政府大门朝南,座落在镇署街前(现在名游符西街)。门两侧有一对石狮。进门对称分布的四幢平房,是当年政府办公室,再向北是四合院,上下两层计26间,是功、功皖边区政府接待来客、举行会议的地点,当年国、共、美三方代表谈判地点就是在这四合院里展开的,所以人们称这里为交际处。


1945年9月,为了更好地坚持、巩固、建设解放区,争取和平局面的实现,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决定统一行政机构,1945年10月29日,在清江城(今淮阴区)召开了苏皖豫各大解放区负责人、各行政区参议会负责人、各界代表的联席会议,经过充分民主的讨论协商,决定成立苏皖边区民主政府,在会议上推选出主席李一氓、副主席刘瑞龙、季方、韦悫、方毅,苏皖边区民主政府委员张鼎丞、粟裕、邓子恢、谭震林、曹获秋、张帐帆等二十七人,政府内设厅、局、处计16个部门,划分了八个行政区,管辖72个县市,人口近几年来千万,面积32万平方里。区域东至黄海,南到长江,西及大别山,北达陇海铁路。





2006年05月25日,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70.人民海军诞生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在泰州市白马庙。这里原有一座地主庄园,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时,渡江战役东线指挥部设于此。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海军在这里宣告成立。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决定泰州白马庙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已辟为纪念馆,原指挥部作战室及粟裕、张爱萍、张震的卧室兼办公室已恢复原貌,厢房及前厅陈列革命文物、史料,现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在泰州市白马庙。这里原有一座地主庄园,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时,渡江战役东线指挥部设于此。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海军在这里宣告成立。1989年2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决定泰州白马庙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旧址已辟为纪念馆,原指挥部作战室及粟裕、张爱萍、张震的卧室兼办公室已恢复原貌,厢房及前厅陈列革命文物、史料,现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之一。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第二次视察泰州时,题写了馆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1949年4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首长粟裕、张震等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部南下,抵泰州市白马庙,在王氏小楼设立渡江战役指挥部。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粟、张首长在白马庙指挥部指挥东、中两路集团军第七、八、九、十兵团的渡江作战,解放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早在“三野”南下时,中央军委就命令“三野”组建华东区海军,并任命张爱萍同志为命令员兼政委。4月23日,在白马庙指挥部组成华东区海军机关,这是人民海军建立的标志。1989年3月,中央军委确定“四·二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白马庙为海军诞生地。从此,泰州市白马庙被正式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全国解放后,白马庙先后建过荣军学校、康复医院、工农干校、速成中学和畜收兽医学校。

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将泰州市白马庙的渡江指挥部旧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爱萍同志为白马庙纪念碑题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指挥部”碑文。中共泰州市委员会、泰州市人民政府和白马镇干部、群众,非常重视白马庙革命遗址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在省文化厅、省文管会的大力支持下,白马庙分期修复工程已经逐步竣工。


2006年05月25日,人民海军诞生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索】徐汇深度游?十多条历史建筑旅游线路拿走不谢!
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初步开放
【美好乡村安徽行】繁昌中分村:守住文化的根与魂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
昆明龙头街将大改造!将将还原梁思成林徽因闻一多朱自清故居!
近在咫尺的历史文化遗存!吴淞10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就在您身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