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极致的宁静和专注中,守候与观照自心

庄子说女偊,年长若孺子。问其长寿因,答曰闻道矣。
闻道而守之,三日外天下。既已忘天下,再凝寂持守,
七日能外物,万物不扰心。九日能外生,坐忘身与心。
心境如朝日,清新而彻明;物我能两忘,凝寂空灵心。
朝彻能见独,心定如山岳。独立无所依,遂能无古今。

“庄子说女偊,年长若孺子。”庄子在《养生主》中说,有个叫女偊的人看起来一直很年轻,虽然岁数已经很大了,却仍然像个孩子一样。

女偊也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个人物,她的故事很长,我记不住,就把它写成了偈子。

小时候我的记忆力很好,但现在记不住任何东西,写作时也好,讲课时也好,脑子里连一个字都没有。怪的是,每当我要用到什么东西时,比如写作、讲课或回答问题时,它就会自己出现。那我究竟是记住了,还是没有记住呢?我也说不清。

也许,我的生命中有一个看不见的库,信息都进入了那个地方,它轻易不开门,只有在我需要用到相关的信息时,它才会把门打开,把这个信息放出来。这个地方,佛家称之为“陀罗尼”,是生命中最深层的一种东西。

“问其长寿因,答曰闻道矣。”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这么长寿,而且能永葆青春啊?她说,因为我明白真理、闻道了。注意,她闻的是什么道?是老子所说的大道,或者说,是大道本体在个体生命中的存在,道教称之为元神,佛家称之为真心。

对个体生命而言,它是根本,也是生命中本有的东西。个体生命就是每个人自己。所谓的闻道,不是说我知道外面的那个道,而是指我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道,这个道跟大道是一体的。

道无处不在,我的生命中有它,你的生命中也有它,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必然有它,每个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道时,就叫闻道、见道。关于这一点,我在《真心》中专门讲过,你可以去看一下,这里我不赘述。一定要明白,如果想要真正地养生,就必须找到大道在自己生命中的存在,找到它,你的养生就有了基点和基础,否则,所谓的养生就没有本质的意义。

“闻道而守之,三日外天下。”闻道了,知道了大道在自己生命中的境界和状态后,就守住它。这个“守住”,在禅宗里叫“保任”,也就是让自己的悟境保持下去,不要丢失,而且这个时候必须闭关。闭关保任三日之后,她就能把天下扫到心外去,自己的心中不著一物,空寂明朗,无所执著。注意,《庄子》讲的是修道,而不是单纯地养生,但修道刚好是女偊长生的根本。

“既已忘天下,再凝寂持守,七日能外物,万物不扰心。”忘掉天下之后该怎么修呢?仍然是安住于大道之境,在极致的宁静和专注中守候与观照,七天之后,就能把一切都扫到心外去,外物再也不能通过六根来干扰她了。

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个叫女偊的人讲的都是对的,我们的老祖宗真是了不起,早在印度佛教进入中国的数百年前,他们就已经知道大道的存在,知道什么是大道,也知道大道在个体生命中有怎样的体现,并且已经知道该如何修道,修到什么程度才叫成就了。

我想,这个女偊一定有传承,如果没有传承,她就不会知道自己见到的那个东西就是道,而《庄子·养生主》后来也确实讲到了女偊的传承,所以,我们的老祖宗对道的理解和训练,是远远早于《庄子》的。

——《老子的心事》第三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大道至简,极致之美;素若清风,简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道德经与打坐~第53章(上):背道而驰 | 玄德的特征:4无为(一)
道德经与打坐~第13章(上):天下如己 | 呼吸对生命影响很大
修道,修一颗虚静之心
逍遥自在乃养生大道,聆听千年前庄子的声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