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我的内容和结构
--节选自《新世界》第二章“小我:人类的现状”
小我的内容和结构
  小我的心智完全被过去所制约。它的制约有两个面向:内容和结构。
  在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被夺走而痛哭的例子里,那个玩具就代表了内容。它和任何其他的内容都是可以互换的——任何其他的玩具或是物件都可以。你所认同的内容是被你的环境、教养。和周边文化所制约的。无论这个孩子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这个玩具是一个木头做的动物还是复杂精密的电子产品,就失去它的痛苦来说,没有任何差别。这个剧烈的痛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是在于这个字:“我的”,这就是结构性的。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借由与一个物件产生关联,来强化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已经是在小我心智的结构中根深蒂固了。
  小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心智结构就是“认同”。认同(identification)这个字是从拉丁文idem(意思是“一样的”)和facere(意思是“使成为”)衍生而来的。所以,当我“认同”某个事物的时候,我就“使它成为一样的”。和什么一样呢?和我一样。我赋予它我的自我感,所以它就成为我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了。认同最基本的层次就是与实体事物的认同:我的玩具,稍后就变成了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衣服等等。我试着在事物中寻找自己,可是却从来没有真的成功,最后还让自己迷失在这些事物中。这就是小我的命运。
与事物的认同
  广告业界的人都非常了解,想要人们购买他们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必须要说服人们:这些东西会加强他们看待自己或是如何被别人看待的良好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为他们的自我感加分。比方说,广告会告诉你:如果你用了这个产品你就会出类拔萃,意指你会更能成为自己。或是他们可能在你的脑海中制造一个印象:这个产品是和一位名人,或是一个年轻有魅力,或快乐无比的人有关联。即使已经垂垂老矣或是去世的名人在他们当红时期的照片,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在这里,隐含的假设就是:买了这个产品之后,经由一些神奇的联结行为,你会变得像他们一样,或是表面上的形象会看起来像他们一样。所以很多情况下,你买的不是那个产品,而是买一个“身份认同的强化品”。名牌的标签基本上是让你买一个集体意识的身份认同。它们非常的名贵,所以也非常的“独特”。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买得起的话,它们就会失去其心理上的价值,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是物质的价值,那大概只有你付的价钱的零头而已。
  每个人会认同于什么样的事物因人而异,取决于你的年龄、性别、收入、社会地位、时尚、周边文化等等。你所认同的事物就是内容;而你无意识地、强迫性地去认同,就是结构性的。这是小我心智运作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矛盾的是,使得所谓“消费者社会”得以继续存在的原因,就是我们试图在事物当中寻找自己但却失败的事实:小我的满足是如此的短暂,所以你必须不断地追寻更多,买得更多,一直不停地消费。
  当然,在我们表层自我(surfaceselves)所生存的物质向度中,各种事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我们需要房屋、衣服、家具、工具、交通运输等,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些事物的美丽或本有的特质而珍视它们。我们需要尊崇物质世界,而不是鄙视它。每一样事物都有它的本体(beingness),都是从无形的至一生命——所有事物、所有实体、所有形相的源头——所衍生出来的短暂形相。在最古老的文化中,人们相信每一件事物,即使是所谓的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个生存于其中的灵性,而在这方面,这些古老的文化比我们现代人更接近真相。当你生活在一个被抽象概念弄得死气沉沉的世界之中,你已经无法感觉这个宇宙的生命力了。大多数人都不住在一个活生生的实相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由概念组成的世界里。
  但我们如果只是把世间的事物当成加强自我的工具,并试图在其中寻找自我的话,我们是无法真正地尊崇它们的。而小我却正是这么做的:它对事物的认同,创造了我们对事物的执著、迷恋,继而创造了我们的消费社会和经济架构,在其中,唯一衡量进步的标准就是:更多!
  无由地“努力要更多”、“无尽地成长”,就是一种功能失调和疾病。它和癌细胞增长所显示的功能失调是一样的,唯一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倍增,却不知道毁坏了自身所属的器官,因而招致自身的毁灭。很多经济学家非常执著于成长的概念,他们甚至无法放下“成长”这个字眼,所以他们称衰退为“负向成长”。
  很多人生命的绝大部分,都是消耗在对事物先入为主的迷恋上。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的祸害之一就是物质的激增。当你无法感受到自己所是的那个生命时,你很可能就会用物质来填满你的生活。我建议你:经由自我观察,来研究一下你和这个世界中事物的关系,特别是那些你会称之为“我的”的事物,这可以作为一种灵性的修持。比方说,你必须要很警觉和诚实,才能发现你的自我价值感是否受限于你所拥有的东西。有没有一些东西会触发你一些微妙的重要感或是优越感?缺乏某些东西,是否会让你觉得逊于他人,因为他们有的比你更多?你是否会不经意地提到你所拥有的事物或是炫耀它们,好增加你在他人眼中的自我价值,或是让你的自我感觉比较良好?当别人的东西比你多,或是你失去了贵重财产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怨恨或愤怒,而且你的自我价值好像有些缩减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我:虚幻的自我
你不但没有忽视他人的无意识,反而还把它变成他们的身份认同。是谁在这么做的?就是你内在的无意识,也就是小我。
认知的核心
你不可不知道的“小我”
结构化共鸣体(第四部分第1阶段)
38第十二章.二、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