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省一博物馆一镇馆之宝

00 / 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新建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2月,中央决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等,具有独特鲜明特点,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2)镇馆之宝

“后母戊”青铜方鼎(后母戊鼎) / 商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后母戊”青铜方鼎,即后母戊鼎,旧称司母戊鼎。

“后母戊”青铜方鼎,属商后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后母戊”青铜方鼎(商)、四羊青铜方尊(商)、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鹰形陶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利”青铜簋(西周)、“盂”青铜鼎(西周)、“虢季子白”青铜盘(西周)、孝端皇后凤冠(明)、红山文化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子龙”青铜鼎(商)。

01 / 安徽 / 安徽博物院(安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新馆于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

安徽博物院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老馆位于合肥市安庆路268号,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新馆位于合肥市怀宁路87号,建筑造型体现了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31万余件,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古代陶瓷器、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古籍善本、契约文书、近现代文物及潘玉良美术作品等。古旧字画装裱修复、青铜器保护修复、碑刻保护拓片等技术力量雄厚,在漆木器保护、油画保护修复、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具备一定实力。

安徽博物院常设展览有:安徽古生物陈列(老馆)、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老馆)、安徽文房四宝(新馆)、安徽文明史陈列(新馆)、欧豪年美术馆(新馆)、徽州古建筑(新馆)、江淮撷珍(新馆)、而今迈步从头越——纪念毛泽东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六十周年。

2)镇馆之宝

铸客大鼎(楚大鼎) / 战国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铸客铜鼎。

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铜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围290厘米,深52厘米,足高67厘米,重达400千克左右。

铸客大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耳,耳的上部外侈,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外壁模印变体鸟首几何纹,足的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鼎口平沿处阴刻铭文十二字“铸客为集腏(zhuì)、伸腏(zhuì)、睘(huán)腋(yè)腏(zhuì)为之”,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说明战国时期的工匠已不再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比较自由。该鼎在众多楚器当中最为雄伟,为楚王重器。铸客大鼎体量巨大,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量与气势的完美结合,无不呈现出其主人拔山盖世的雄心壮志。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铸客大鼎(战国)、龙虎纹四环铜鼓座(春秋)、吴王光鉴(春秋)、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北宋)、鄂君启金节(战国)、金扣玛瑙碗(北宋)、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元)。

02 / 澳门 / 澳门博物馆(澳博馆)

1)博物馆简介

澳门博物馆是一间展示澳门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馆,馆内的展品以其丰富和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展示数百年来澳门的历史变迁,讲述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在澳门和平共处的生活。

澳门博物馆于1998年4月18日落成开幕。博物馆楼高三层,其中两层建于大炮台平台之下,只有最上一层由原气象台的地面建筑改建而成,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大炮台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地貌特徵。

澳门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澳门地区文明的原始(第一层)、澳门民间艺术与传统 (第二层)、澳门当代特色 (第三层)。

2)镇馆之宝

蟠龙纹豆 / 春秋

蟠龙纹豆,高22cm,直径21cm。盖与豆盘扣合後呈扁球形,盖作覆碗状,圆形捉手。矮圈足。豆盘两侧有一对环耳,盖和豆盘饰蟠蛇纹。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藏品精选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蟠龙纹豆(春秋)、青花军持(明)、描金制茶纹游戏盒(十九世纪初)、玉壶春瓶(明)。

03 / 北京 / 首都博物馆(首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于1953年开始筹备,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

首都宝物馆原馆址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新馆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新馆的展览陈列以首都博物馆历年收藏和北京地区的出土文物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历史、文物、考古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鉴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形成独具北京特色的现代化展陈。

首都博物馆藏品达12万件/套,馆内文物类型有青铜器、陶瓷器、佛造像、玉器、金银器、钱币、书法、绘画、织绣、文玩等。

首都博物馆常设展览有: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千年宝藏 盛世重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2)镇馆之宝

伯矩鬲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伯矩鬲,通高33厘米 口径22.9厘米。

平盖,盖顶中央置一由两个相背的立体小牛首组成的盖钮,盖面饰以浮雕牛首纹,角端翘起。口沿外折,方唇,立耳,束颈,袋足。颈部饰六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袋足均饰以牛头纹,牛角角端翘起,高于器表。盖内及颈部内壁铸有相同的铭文“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盖内4行15个字,颈内壁5行15字。此鬲纹饰十分精美,各部均以牛头纹装饰,主体纹饰皆为高浮雕,给人雄奇威武之感。艺术设计和铸造工艺极为高超,是周初青铜器中的杰作。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伯矩鬲(西周)、班簋(西周)、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元)、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元)、袁江骊山避暑图轴(清)、清乾隆御制碑(清)、韩愈进学解卷(唐)、楷隶书《孝经》卷(晋)、堇鼎(西周)、斗彩葡萄纹杯(明)。

04 / 重庆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馆舍由主馆、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宋庆龄纪念馆、涂山窑遗址、重庆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五个场馆组成。主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6号,与相邻的重庆市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群。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5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23个文物门类,形成了以“古人类标本、三峡文物、巴渝青铜器、汉代文物、西南民族文物、大后方抗战文物、瓷器、书画、古琴”等特色藏品系列。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常设展览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宋庆龄与保卫中国同盟文物资料陈列、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展览13个。

2)镇馆之宝

乌杨石阙 / 东汉 / 国家一级文物

乌杨石阙,砂岩材质。主阙通高5.4米,进深1.7米。2001-2002年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发掘出土。

阙为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具有表征意义的楼观建筑,常左右成对。复原后的乌杨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自下而上由台基、阙身、楼部和顶盖四大部分构成,具有顶盖出檐宽、阙体收分大、构造简洁的特点,因而显得造型格外挺拔、巍峨。阙身及楼部雕刻有青龙、白虎、凤鸟等纹饰,风格简洁平实。

3)其他馆藏珍品

2017年6月至10月,重庆市文化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馆藏文物“镇馆之宝”评选活动。此次评选通过各文物收藏单位推荐备选文物、专家评选、博物馆观众及网友投票等方式进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官网公示的二十大镇馆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巫山人”左侧下颌骨化石(旧石器时代早更新世)、三羊尊(商)、鸟形尊(战国)、虎钮錞于(战国)、偏将军印章(西汉)、景云碑(东汉)、乌杨石阙(东汉)、宴饮乐舞车马出行画像石(东汉)、盐场画像砖(东汉)、牵马俑(东汉)、“松石间意”琴(北宋)、金带具(南宋)、杂景院画册(南宋)、仙山楼阁图团扇面(元)、玄宫之碑(元)、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明)、何朝宗制观音像(明)、齐白石四季山水屏(民国)、文工会成立时的签名轴(1940年)、江竹筠烈士的遗书(近代)。

05 / 福建 / 福建博物院(福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福建博物院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新馆建成,同时更名为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拥有馆藏文物和各类标本2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4万件。包括反映海洋文化的海丝文物、反映华侨文化的侨批文物、反应红色文化的革命文物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鲜明特色。

福建博物院常设展览有:福建古代文明之光、闽迹寻踪——福建考古成就展、闽海蔚蓝、恐龙世界等基本陈列。

2)镇馆之宝

云雷纹青铜大铙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云雷纹青铜大铙,双范合铸,浑大厚重,作风稳重古朴。表现出很高的铸造工艺水平,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大铙通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作圆筒状。甬中空与钟腔通。衡无封口,直径10.5厘米,壁厚0.8厘米,距甬衡17厘米处有凸施,旋径14.4厘米,旋带7.8厘米,旋上无干。平舞,舞纵24.5厘米,横42厘米,侈铣铣间56.6厘米,于微上剜,厚22厘米,钟为双范合铸,两栾有明显的合范痕。

大铙钟面无钲间、无铭文,敷满薄绿锈。钟腔两面篆带间各有六组圆枚,每组三枚;枚作半球状,直径3.5cm,高5.2cm,枚饰满纹,枚上出景,作乳头状,高0.8cm。钟体布满以细云雷纹为母题的纹饰为地,地之上饰以粗大而深刻的云雷纹。钟腔两面中央的隧道略高起,左右饰以云雷纹组成的图案化的兽面纹甬上部两面各饰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形的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起的勾连C纹。甬与舞面连接处饰卷云纹一周;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于内沿以粗三角棱一道为边界。钟腔内壁元素。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典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云雷纹青铜大铙(西周)、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五代)、定窑白釉划莲花纹钵(宋)、孔雀蓝釉陶瓶(五代)、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南宋)、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明)。

06 / 甘肃 / 甘肃省博物馆(甘博)

1)博物馆简介

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甘肃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为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名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迁入新馆。1999年进行改扩建工程,2006年12月26日展览大楼正式对外开放。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8万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86件(组)(含国宝16件)、二级文物2606件(组)、三级文物48164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尤以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独具特色。

甘肃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

2)镇馆之宝

铜奔马(马踏飞燕) / 东汉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

汉代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

铜奔马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让飞鹰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鹰的那一足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钟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3)其他馆藏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官方公示的十六大镇馆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铜奔马(东汉)、《仪礼》简(汉)、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唐)、莲花形玻璃托盏(元)、鲵鱼纹彩陶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塑坐佛与胁侍菩萨(唐)、《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宋)、肃府本《淳化阁帖》(明)、 八思巴文虎符圆牌(元)、“白马作”毛笔(汉)、彩绘木轺车(汉)、12彩绘木雕博戏佣(汉)、医药简牍(汉)、《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之二》卷(唐)、《道行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卷(北朝)、高善穆石造像塔(北凉)。

07 / 广东 / 广东省博物馆(粤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是华南地区藏品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放。广东省博物馆现有珠江新城馆区和文明路馆区。珠江新城馆区建筑外观设计理念来源于传统漆盒,空间概念借鉴广东传统工艺品象牙球,整体创意为“绿色飘带上盛满珍宝的容器”;文明路馆区包括广州鲁迅纪念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和广东贡院明远楼。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集岭南文物之大成,汇聚历史、艺术、革命、自然等诸多种类于一体,现有藏品总数32万余件(套),包括自然标本、化石等5.3万余件(套)。其中,古代书画和陶瓷两类文物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博物馆前列,外销艺术品、出水文物、华侨文物、潮州木雕、端砚等特色文物收藏在全国首屈一指。

广东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粤山秀水、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

2)镇馆之宝

兽面纹青铜盉(信宜铜盉)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西周兽面纹青铜盉,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因此也被称为信宜铜盉。

此盉通高26.2厘米,口径14.2厘米,西周晚期酒器,周身饰有龙纹、夔纹、斜角雷纹、雷纹、饕餮纹以及夔龙纹。此器造型新颖,刻镂精细,具科学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为广东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也为研究我国岭南地区秦汉以前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兽面纹青铜盉(西周)、海康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元)、千金猴王砚(清)、德化窑张寿山塑负书罗汉像(明)、金漆木雕大神龛(清)、鎏金腰带(南宋)、白玉镂雕龙穿牡丹盖钮(元)、行书陋室铭卷(元)、广彩人物双耳盖盅(清)、阳春孔雀石。

08 / 广西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成立于1934年。于2019年1月开始进行改扩建, 于2022年11月底建成开放。新馆馆舍主体由具有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陈列大楼,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文物苑组成,集经典怀旧景观、休闲文化空间与现代科技设计于一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现有藏品近1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8件(套)、二级文物1974件(套),三级文物3865件(套)。馆藏文物不仅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涵盖面广,历史跨度从旧石器时代直到近现代,而且很多还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见证了广西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常设展览有: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等基本陈列,还有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等专题展览。

2)镇馆之宝

翔鹭纹铜鼓 / 西汉 / 国家一级文物

翔鹭纹铜鼓,高36.8厘米,面径56.4厘米,足径67.4厘米。

翔鹭纹铜鼓是目前所见考古出土文物中最为精美、最为完整的一面铜鼓。其年代准确,是同类铜鼓断定年代的标准器。

翔鹭纹铜鼓属于石寨山型铜鼓,铸造精良、纹饰清晰、图案精美。鼓面和鼓身的主要纹饰为翔鹭纹、划船纹和羽人舞蹈纹。鼓面中心是太阳纹,象征着人们对太阳的崇拜和敬仰。鼓胸为六组羽人划船纹,其中三船的划船者皆戴羽冠,另三船各有一裸体人,船头下方有衔鱼站立的鹭鸶和花身水鸟,呈现的是龙舟竞渡的写实画像。岭南地区的百越人,在原始时期就开始依水而居,船是他们的重要交通工具。鼓身出现的划船、捕鱼、竞技的画面,是我国早期行船、航海景象的见证。鼓腰饰八组羽人舞蹈纹,每组二至三人,头戴羽饰,下身系展开的羽裙,两臂外展,双腿叉开作舞蹈状。舞人上空有衔鱼的翔鹭。纹饰画面整体展示了一个大型集体舞的壮丽场面,表现一场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精品馆藏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翔鹭纹铜鼓(西汉)、羽纹铜凤灯(西汉)、漆绘提梁铜筒(西汉)、人面纹羊角钮铜钟(西汉)、弦纹玻璃杯(西汉)、兽面纹提梁铜卣(商)、大铜马(西汉)、扶桑树形铜灯(西汉)、楔形双肩大石铲(新时期时代)、棱柱形水晶串珠(西汉)。

09 / 贵州 / 贵州省博物馆(贵博)

1)博物馆简介

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贵州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1958年正式开馆,贵博新馆于2007年立项,2010年开工,2013年6月28日迁址建设。

贵州省博物馆藏品总数已积累至8万余件。民族文物为贵博馆藏亮点,在国内独树一帜。其中中国苗族服饰库和中国苗族银饰库位居全国第一。另外,馆藏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以及反映地方历史人文和文化多样性的各类文物,也是贵州省博物馆的亮点。

贵州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民族贵州、古生物王国、历史贵州等。

2)镇馆之宝

铜车马 / 东汉 / 国家一级文物

铜车马,于1975年在贵州兴义东汉墓出土,现珍藏于贵州博物馆。

原物为一车一马,青铜铸造,总长1.12米,通高0.88米。所用构件多达200个以上,采用浇铸、锻打、延压、扣合、焊接、鎏金等复杂的制造工艺。铜车马造型自然生动、惟妙惟肖,铸制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外形雄伟壮观、灵动典雅,展现骏马三足站立、一足腾空、昂首欲奔的英姿。在全国均属罕见,为贵州出土的国宝级珍贵文物。

铜马共分11段,有头、颈、身、尾、腿等部位。除耳部为实心卯眼插孔式外,其余9段皆沙模空心浇铸。用17个销拴固定,装配方式为子母扣套合,可随意拆装。该马造型比例协调、神态逼真,昂首翘尾,鬃毛平整,竖耳咧嘴作嘶鸣状,形态十分矫健。铜车则是由驾马、轮轴、车厢三大部分组成。驾马部分的衡上有左右对称的“轙”各一,缰绳由此穿过。车轮较大,12根辐条呈等距状分布于毂牙之间。曲线形毂,中空穿轴,毂内外长度比例约为二比一,正与《周礼·考工记》记载“参分其毂长,二枉外,一枉内,以置其辐”相符。圆筒形车轴,中部较粗,平面紧贴板底部。车厢顶篷为圆弧形,以厚0.1铜珀制成,篷面压印有覃席纹及云纹装饰。

汉代的社会等级制度十分严格,车马是宦僚、贵族的专用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据推测,此车当定名为“辎车”。以采用鎏金技术、髻尾造型及十二幅条轮毂结构来看,其主人的身份应近似于当今的县级以上官吏。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典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铜车马(东汉)、韩琦《行楷信札卷》(北宋)、鹭鸟纹彩色蜡染褶裙(宋)、九凤三龙镶宝石金冠(明)、立虎辫索纹耳铜釜(西汉)、萨斯特鱼龙(三叠纪时期)。

10 / 海南 / 海南省博物馆(琼博)

1)博物馆简介

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是海南省综合型现代化博物馆。

海南省博物馆的前身是1984年开始筹建的海南博物馆,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馆”,2008年11月15日海南省博物馆一期建成开馆,2018年2月8日二期全面开馆。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6040件(套)。目前,海南省博物馆展览内容以明代海南才子丘浚的《南溟奇甸赋》为纲,依次对海南的地理、资源、文史、风俗、非遗和海洋文明展开陈列,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海南本土文化的魅力。

海南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南溟奇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香中魁首——海南沉香陈列、琼工坊——海南传统手工技艺陈列、琼肴街——海南饮食文化陈列、琼崖村——海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琼戏台――琼州表演艺术陈列。

2)镇馆之宝

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 / 战国 / 国家一级文物

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此剑通长65.2厘米,格宽5厘米,为“复合剑”;剑圆茎上有平行箍两圈,上有错金纹饰,刃一侧微残(有小缺口)。剑格正、背皆有错金鸟虫书铭文,正面有铭文一行10字,左右两边各5字,对称分布,做“戊(越)王亓北古”;背面亦10字在左右两边对称分布,作“自乍(作)元用之”;圆形剑首环列错金鸟虫书铭文12字“台戊(越)王亓北自乍(作)元之用之佥(剑)”。

吴越的王者所作剑是当时的极品,是我国兵器史上最珍贵的文物之一。越王“亓北古”,据考证为越王句践之孙越王盲姑“不寿”,“亓北古”古音与“盲姑”相近。

3)其他馆藏珍品

海南省博物馆于2023年9月7日公布,经琼博专家团推荐,十五件文物入选“十大镇馆之宝”评选。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越王亓北古错金铭文青铜复合剑(战国)、弦纹双耳铜釜(汉)、北流型四蛙铜鼓(汉)、伊斯兰教徒珊瑚石墓碑(唐)、青白釉花口凤首壶(宋)、海氏族谱木刻板(明)、张岳崧行书轴(清)、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清)、南洋华侨赠给冯白驹的怀表(1940年)、华光礁1号沉船残体(南宋)、《琼黎风俗图》册页(清)、黄花梨公阁楣(清)、东海更路簿(民国时期)、张玉华将军海南岛战役工作笔记(1950年)、青白釉弦纹瓷执壶(南宋)。

11 / 河北 / 河北博物院(河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河北博物院前身为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区、建华院区、育才院区三部分。主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区建于1968年,南区为新扩建区,两区建筑和谐统一,巍峨壮丽,是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

河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4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40(件/套),二级文物1926(件/套),三级文物17383(件/套)。藏品尤以满城汉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画以及抗战时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

河北博物院常设展览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北朝壁画、名窑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

2)镇馆之宝

刘胜金缕玉衣 / 西汉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玉衣是汉代皇帝以及王侯贵族的特制葬服,按等级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这件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是中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刘胜金缕玉衣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堪称国宝。

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玉衣的外观和男子体型一样,宽肩阔胸,腹部突鼓,四肢粗壮。腹下有男性生殖器罩盒。头部有高高隆起的鼻子,三个狭窄的缝隙代表双眼和嘴。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袖筒、裤筒、手套和鞋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可以彼此分离,犹如制衣工人裁剪缝制的一件衣服。其中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构成,袖筒、裤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开的。所用玉片大部分呈长方形和方形,也有梯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最大的玉片长4.5厘米,宽3.5厘米,用在脚底。最小的玉片只有成人拇指盖大小,用来表现手指。与金缕玉衣相伴的还有鎏金镶玉铜枕、玉九窍塞、玉握和18件殓尸用玉璧,组成一套规格最高的汉代丧葬用玉。

3)其他馆藏珍品

河北博物院官方公示的十大珍贵文物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刘胜金缕玉衣(西汉)、长信宫灯(西汉)、中山王铁足铜鼎(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战国)、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元)、错金博山炉(西汉)、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战国)、彩绘散乐图浮雕(五代)、北齐高洋墓壁画(北齐)。

12 / 河南 / 河南博物院(豫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1928年5月“河南博物馆”改名为“民族博物院”。1930年12月1日“河南省民族博物院”恢复为“河南博物馆”。1997年7月,中原石刻艺术馆与河南省博物馆合并,成立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河南博物院常设展览有:泱泱中华择中建都、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丹浙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艺术。

2)镇馆之宝

贾湖骨笛 / 新石器时代贾湖文化 / 国家一级文物

贾湖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7800~9000年,用鹤类直骨制成,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乐器。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可吹奏管乐器,改写了中国音乐史,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的奇迹,也是世界音乐文明的杰出代表。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支贾湖骨笛,长23.1厘米,七孔,距今8000多年,是贾湖骨笛中保存最为完整,经现代测量音准最佳的一支。该骨笛因石化而晶莹亮洁,近乎可与美玉争辉——在目前发现的30多支贾湖骨笛中,这一遗世精品可遇难求,堪为“中华第一笛”代表作品。

3)其他馆藏珍品

河南博物院官方公示的九大镇院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贾湖文化)、杜岭方鼎(商)、妇好鸮尊(商)、玉柄铁剑(西周)、莲鹤方壶(春秋)、云纹铜禁(春秋)、四神云气图壁画(西汉)、武则天金简(唐)、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

13 / 黑龙江 / 黑龙江省博物馆(龙博)

1)博物馆简介

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艺术品的综合性博物馆。

黑龙江省博物馆,起源于1923年成立的东省文物研究会。此后,黑龙江省博物馆几经更名:1931年改称东省特别区文物研究所;1937年改称大陆科学院哈尔滨分院(博物馆);1946年改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常设运输经济陈列馆,1951年改称松江省科学博物馆;1953年改称松江省博物馆;1954年松江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博物馆筹备处合并,定名为黑龙江省博物馆。2021年4月12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合署办公。

黑龙江省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63万余件,包括历史、自然、艺术及文献4大系列,52个种类,其中国家一级品1670套12753件,二级品3251套6725件,三级品8336套14604件。

黑龙江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

2)镇馆之宝

铜坐龙 / 金 / 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珍贵的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于1956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

铜龙为黄铜质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在龙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锭残迹,当时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可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铜坐龙堪称金源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多地域、多文明的一种文化的融合和发展。这尊金代铜坐龙是黑龙江省省内最具分量的国宝级文物。

3)其他馆藏珍品

黑龙江省博物馆官方公示十大镇馆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铜坐龙(金)、齐国王墓丝织品服饰(金)、《蚕织图》(南宋)、渤海天门军之印(唐)、披毛犀化石骨架(更新世晚期)、《兰亭序》图卷(南宋)、黑龙江满洲龙(白垩纪晚期)、山水人物故事镜(金)、松花江猛犸象化石骨架(更新世晚期)、桂叶形石器(新石器时代)。

14 / 湖北 / 湖北省博物馆(鄂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198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湖北省博物馆分出后成立独立机构。2002年,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2023年2月,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开独立运行。2007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二期工程建成并对外开放。2021年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湖北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土与火的艺术、荆楚百年英杰、曾侯乙、郧县人、楚国八百年、屈家岭、盘龙城。

2)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 / 春秋 / 国家一级文物 /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越王勾践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向我们表明了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

越王勾践剑制作精美,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闪,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3)其他馆藏珍品

2020年,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经过公众和专家投票选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十大镇馆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曾侯乙编钟(战国)、越王勾践剑(春秋)、曾侯乙尊盘(战国)、虎座鸟架鼓(战国)、青花四爱图梅瓶(元)、云梦睡虎地秦简(秦)、郧县人头骨化石(100万年前)、石家河玉人像(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崇阳铜鼓(商)、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战国)。

15 / 湖南 / 湖南博物院(湘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主要反映湖南区域文明。

湖南博物院之前名为湖南省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1956年开馆。2022年7月30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宣布更名为湖南博物院。

湖南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湖南博物院常设展览有: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2)镇馆之宝

素纱单衣 / 西汉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椁室西边箱出土的一件竹箱内随葬了轪侯夫人辛追生前所喜爱的时装,其中两件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单衣特别引人注目。

一件是直裾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共用料约2.6平方米,仅重49克。此件素纱褝衣为交领,右衽,直裾,款式类似于当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面料为素纱,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其衣料为轻薄的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经测算,其用纱料约2.6平方米,如果除去较厚重的用作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5克左右,每平方米衣料重仅12-13克。折叠后甚至可以放入火柴盒中,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另一件是曲裾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衣重48克。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据了解,素纱单衣是由单经单纬丝交织而成的一种方孔平纹织物,其经密度一般每厘米为58根至64根,纬密度每厘米就有40根至50根纱。透空率为75%左右,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因其密度较为稀疏,孔眼里充满织物的表面。同时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经测定,素纱单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高度发展,实乃中华文明、楚汉文化之骄傲。

3)其他馆藏珍品

官方所示馆藏国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印花敷彩纱丝绵袍(西汉)、人面纹方鼎(商)、立象兽面纹铜铙(商)、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西汉)、朱地彩绘棺(西汉)、人物御龙帛画(战国)、黑地彩绘棺(西汉)、豕形铜尊(商)、人物龙凤帛画(战国)、素纱单衣(西汉)、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唐)。

16 / 吉林 / 吉林省博物院(吉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是吉林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览中心。

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52年在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正式开放,1954年,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2003年3月,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合并,成立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现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始自远古,及至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另外,中国历代陶瓷器、萨满民俗文物品也有一定的收藏,近现代文物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物为主要收藏。

吉林省博物院常设展览有:白山松水的记忆——吉林省历史文化陈列、足迹·回望·传承——吉林省考古成就展(1997-2016)、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2)镇馆之宝

北宋官窑贯耳瓶 / 北宋 / 国家一级文物 /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该件官窑贯耳瓶即仿自古代青铜投壶造型,直口阔腹,瓶侧筒状贯耳与足部两侧长方孔相对应。

此瓶高22.8厘米、口径8.3厘米、足径9.6厘米;端庄典雅,胎薄体轻,釉质肥厚光润如玉,开片如“蟹爪纹”。口沿及棱角处因釉较薄而露出胎色。官窑特征明显,保存完好,是宋代瓷器中的珍品,更加珍贵难得。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院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北宋官窑贯耳瓶(北宋)、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北宋)、契丹文八角铜镜(辽)、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东汉)、白玉耳杯(汉)、渤海金带銙(辽)、定窑白釉瓷瓶(金)、扣白玉腰带(金)、杨婕妤《百花图》卷(南宋)、张瑀《文姬归汉图》卷(金)。

17 / 江苏 / 南京博物院(南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1933年,南京博物院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筹建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名国立中央博物院。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1959年,南京博物院、江苏省博物馆、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仍名南京博物院。2009年,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2013年完工。此次改扩建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一院六馆”格局。

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江苏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可以说是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成为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

南京博物院常设展览有:陈设清宫——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展、精准与华美——南京博物院藏钟表精品展、走近佛前、苏天赐油画展、历代雕塑陈列、民国风情展、远古印象、史前神韵 吴越春秋、郡国华章 汉家故里、六朝迭兴 隋唐华彩、江淮多姿 宋元气象、盛世江南 明清辉煌、吴为山雕塑馆、数字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大师工坊、老茶馆。

2)镇馆之宝

金兽 / 西汉 / 国家一级文物

金兽,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年代最晚可追溯至西汉。

金兽,长17.5厘米、宽16厘米、高10.2 厘米。整体造型屈腰团身,神态警觉,空腹厚壁,浇铸成形,通体锤饰圆形斑纹。腹内部刻有“黄六”二字。金兽含金量99%,重9100克,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被称为“镇护之宝”。

3)其他馆藏珍品

2007年,经过专家甄选和市民投票,共评出18件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十八大镇馆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金兽(西汉)(镇护之宝)、釉里红三友带盖瓷梅瓶(明代)(御窑之宝)、透雕人鸟兽玉饰件(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天之宝)、金蝉玉叶(明)(贵媛之宝)、青瓷神兽尊(西晋)(神异之宝)、银缕玉衣(东汉)(护佑之宝)、人面兽面组合纹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祭礼之宝)、鎏金铜喇嘛塔(明)(弘觉之宝)、徐渭《杂花图卷》(明)(水墨之宝)、错银铜牛灯(东汉)(光明之宝)、青花寿山福海纹瓷香炉(明)(福寿之宝)、金观音菩萨立像(清)(慈航之宝)、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明)(舆图之宝)、鎏金镶嵌琉璃珠兽形铜砚盒(东汉)(文房之宝)、“广陵王玺”金印(东汉)(权信之宝)、沈寿绣品《耶稣像》(文艺复兴晚期)(织绣之宝)、错金银铜壶(战国)(天工之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南朝)(画像之宝)。

18 / 江西 / 江西省博物馆(江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是全江西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江西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江西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60多年来,江西省博物馆历经八一广场老馆到新洲路馆到赣江北大道新馆。新馆为江西省文化中心三大馆之一,以方盒为建筑原型,寓意为宝盒。

江西省博物馆的藏品总数约为58916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70件(套)、二级文物1063件(套)、三级文物9220件(套)、一般文物48263件(套)。藏品类别有青铜器、瓷器、书画、革命文物、杂项等,以青铜、陶瓷类文物最具特色,数量多、品位高,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特色藏品有新干大洋洲出土商代青铜器,贵溪崖墓出土东周漆木器和原始瓷器,明代藩王墓出土文物,历代陶瓷器,江西名人书画,江西近现代革命文物等。

江西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盛世瓷韵 ——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名家捐赠作品展、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江西古代历史文化展、红色摇篮 ——江西革命史陈列、万年窑火 千年瓷都——江西古代陶瓷文化展、物华新诗——赣鄱非遗展。

2)镇馆之宝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 / 元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通高29.5cm,横宽20.5cm。仓楼为亭式重檐,瓦由釉里红点彩串珠组成,飞檐、朱栋、雕栏,造型别致,华贵绚丽,充分体现了江南木构建筑的特色。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是元代景德镇瓷业成就的集大成者,它集青白釉、红釉、青花、釉里红四种最重要的高温釉彩于一器,烧造过程极其不易。尽管这件谷仓的柱子是弯曲的,略有瑕疵,但仍然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之造型,前代未见,后世亦无,是目前仅知唯一存世的重檐庑殿顶谷仓,作为元代瓷器雕塑最高水平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制作极为精湛,有绝对纪年款识,且为墓葬用品,为研究元代制瓷工艺和社会民俗有着极其重要的史料与研究价值。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典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元)、活环羽人玉佩饰(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商)、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商)、伏鸟双尾青铜虎(商)、“阳平治都功印”铭玉印(元)、吉州窑黑釉木叶纹碗(宋)、黄锦四爪团龙袍(明)、镀金荔枝纹银带板(北宋)、云雷纹兽首提梁黑陶盉(东周)。

19 / 辽宁 / 辽宁省博物馆(辽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是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成立于1949年7月7日,建馆之初名为东北博物馆,1959年改称辽宁省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十二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以辽宁地区考古出土文物和历史艺术类文物为主体,分为书法、绘画、丝绣、青铜、陶瓷等二十个门类,尤以晋唐宋元书画、宋元明清缂丝刺绣、红山文化玉器、商周时期窖藏青铜器、辽代瓷器、历代碑志、明清版画、古地图、历代货币等最具特色和影响。

辽宁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明清玉器展、明清瓷器精品展、中国古代碑志展、中国古代铜镜展、中国古代货币展、辽代陶瓷展、满族民俗展、中国历代玺印展、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古代辽宁展一、古代辽宁展二、古代辽宁展三、古代辽宁展四、古代辽宁展五。

2)镇馆之宝

鸭形玻璃注 / 东晋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鸭形玻璃注,长20.5厘米,腹径5.2厦米,是当时从罗马帝国输入的玻璃制品。此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往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外历史上早期玻璃器中的珍品。

鸭形玻璃注,质光亮,半透明,淡绿色,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呈鸭形,流如鸭嘴状,长颈鼓腹,细长尾,颈、腹部用玻璃条盘卷作出装饰;背有双翅,腹有双足,均系玻璃条粘成的,腹底粘一个平正的玻璃饼,此器重心在前,空体和满水时前倾,半水时才得平稳。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鸭形玻璃注(东晋)、红山文化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簪花仕女图》卷(唐)、《虢国夫人游春图》(唐)、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元)、卷体夔纹蟠龙盖罍(西周)、“上京”款大晟南吕编钟(北宋)、九霄环偑琴(北宋)、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清)、青瓷飞鱼形水盂(辽)。

20 / 内蒙古 / 内蒙古博物院(内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国家一级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院是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献礼工程,同年7月31日对外开放。

内蒙古博物院现有藏品150455件套,涵盖旧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近现代革命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古生物化石及现代生物标本。其中,珍贵文物5645件套,国家一级文物652件套。

内蒙古博物院常设展览有:远古世界、文明曙光、边关岁月、大辽契丹、交融汇聚、解放之路。

2)镇馆之宝

鹰形顶金冠 / 战国 / 国家一级文物

鹰形顶金冠,又名匈奴王金冠,被誉为“草原瑰宝”,是迄今为止国内出土的唯一完整的匈奴王王冠。

金冠冠高7.1厘米、额圈直径16.5厘米,重1211.5克。金冠为模铸錾刻而成,由冠顶和额圈组成。冠顶作半球面形,连弧边,表面浮雕四组狼与羊咬斗的图案,上面站立一只展翅的雄鹰,用绿松石与金饰串联构成鹰的头和颈,额圈由三条半圆形的绳索式金带插铆而成,带端分别浮雕伏虎、卧羊、卧马。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鹰形顶金冠(战国)、钧窑“小宋自造香炉”(元)、镶宝石金冠饰(东汉)、 查干诺尔龙骨架(白垩纪时期)、彩绘木棺具(辽)、黄绿釉鹦鹉形提梁陶壶(唐)、释迦佛鎏金铜造像(北魏)、夔纹龙耳套环青铜罍(春秋)、立人柄青铜短剑(春秋)、“晋鲜卑归义侯”金印(西晋)。

21 / 宁夏 /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博博物馆/宁博)

1)博物馆简介

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简称宁夏博物馆)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的前身是1959年7月成立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73年,宁夏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正式更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为51298件,珍贵文物3551件,其中一级文物157件套。文物种类丰富,其中金属器6870件,瓷器3786件,陶器1823件,石器2183件,文献书画1500件,杂项688件,岩画533件,钱币1659件套,民俗类2562件,革命文物2300件。西夏文物、北方青铜器的收藏数量和质量为文博行业所瞩目;贺兰山岩画、红军西征和陕甘宁边区时期的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馆藏文物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全国博物馆中独树一帜。

宁夏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石刻史书——宁夏岩画展、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宁夏民俗文物陈列。

2)镇馆之宝

鎏金铜牛 / 西夏 / 国家一级文物

鎏金铜牛,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

该文物由青铜铸造而成,中间空心,外表通体染金。牛屈肢而卧,牛角耸立,两耳竖起,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牛颈有弧纹,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形象逼真,个体硕大。表现出了西夏时期较高的铸造工艺。

197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陵陪葬墓出土。同年入藏宁夏博物馆。1996年被定为一级文物。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鎏金铜牛(西夏)、石刻胡旋舞墓门扇(唐)、石雕力士志文支座(西夏)、虎噬驴透雕青铜牌饰(战国)、错银铜镦(战国)、回首卧式错金银铜羊(西汉)、描金珍本《古兰经》(明)、狩猎纹金方奇(隋)、方形虎钮弓“廉眇“琥珀印(东汉)、凸钉玻璃碗(北周)。

22 / 青海 / 青海省博物馆(青博)

1)博物馆简介

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是青海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最早筹建于1957年,1986年9月正式建立并对外开放。2001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建成开放,2008年4月1日起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共收藏各类文物1562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9件(套):一级文物313件(套),二级文物620件(套),三级文物1136件(套)。馆藏文物包含历史、民俗、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史前文物和反映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文物最具特色。这些文物是青海古代先民在生产劳动、文化艺术、工艺技术等方面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全面生动地反映了人类在青海地区的生产、生活脉络,体现了本地区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中所发生的民族融合及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青海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青海考古成果展、青海历史文物展、正气清风——廉政文化图片展、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陈列展、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镇馆之宝

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 / 明 / 国家一级文物

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铜质,鎏金,弥勒佛站立在莲花座上,发髻高耸,头戴五花冠,袒上身,细腰收腹,双手各牵莲花一枝,帔帛自双肩沿臂部卷曲而下,下身着裙。仰覆莲座上下有两圈连珠纹,长莲瓣一周。佛像姿态呈“S”形,饰物繁琐华丽,通体工艺制作精细,总的风格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佛像双脚前莲座錾刻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汉藏文字歀。作为永乐、宣德时期宫廷铸像,是明代金铜造像的典范。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永乐款铜鎏金观音像(明)、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弦纹网纹彩陶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双人抬物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靴(商周时代辛店文化)、七星纹铜镜(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鹿纹彩陶瓮(商周时代辛店文化)、玄武砚滴(魏晋)。

23 / 山东 / 山东博物馆(鲁博)

1)博物馆简介

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新馆于2010年11月16日正式向社会开放,山东省博物馆至此更名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在主管文物部门备案藏品总数为149638件(套),文物总数为136024件(套),非文物藏品总数为1361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387件(套),二级文物1541件(套),三级文物46002件(套)。大多为山东地区出土与传世的珍品,具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其品种多样,构成完整的文物收藏体系,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书法、绘画、古籍善本、甲骨、竹简、漆器、印章、封泥、砖瓦、陶文、钱币、服饰等门类,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

山东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山东龙——穿越白垩纪、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考古山东(话说考古)、山东考古成果展、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山东古代科技展、瓷·韵——山东博物馆藏明清官窑瓷器展。

2)镇馆之宝

亚醜钺 / 商 / 国家一级文物

亚醜钺,商代,通长32.5、宽34.5厘米。1965年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

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器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极富威严。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故得名“亚醜钺”,是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贵遗留。为青铜器中的瑰宝,国家一级文物。

3)其他馆藏珍品

山东博物馆官方公示的十大镇馆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亚醜钺(商)、颂簋(西周)、鲁国大玉璧(战国)、九旒冕(明)、红陶兽形壶(新石器时代汶口文化)、东平汉墓壁画(汉)、甲骨文(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周)、郑燮双松图轴(清)。

24 / 山西 / 山西博物院(晋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征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承中华文明和山西历史文化的职责使命。

山西博物院的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新馆2005年对外开放,2008年3月起免费向公众开放。

山西博物院现有藏品50余万件。其中,珍贵文物40282件(组),包括一级文物 2129 件(组),另有图书古籍11万余册。藏品主要来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的考古出土和百年来的征集积累,尤以青铜、瓷器、石刻、佛教造像、壁画、书画等颇具特色。

山西博物院常设展览有: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天下晋商、土木华章、玉韫华夏、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

2)镇馆之宝

晋侯鸟尊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

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

晋侯鸟尊为盛酒器,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典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晋侯鸟尊(西周)、司马金龙墓木漆版画(北魏)、晋侯夫人组玉佩(西周)、虞弘墓汉白玉石椁(隋)、侯马盟书(春秋)、龙形觥(商)、彩陶罐(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胡傅酒樽(西汉)、刖人守囿车(春秋)、娄睿墓壁画(北齐)。

25 / 陕西 /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南郊唐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170余万件(组)藏品,上起远古人类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类见证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藏品中,尤以典雅庄重、见证礼乐文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展现多彩生活的历代陶俑;精美绝伦、重现盛世气象的汉唐金银器;以及举世无双、独步天下的唐墓壁画最富特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文脉绵长、盛唐气象、冲突融合、大汉雄风、东方帝国、赫赫宗周、文明摇篮。

2)镇馆之宝

镶金兽首玛瑙杯 / 唐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镶金兽首玛瑙杯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的神形皆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与杯身连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处地装饰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

这件酒杯材料罕见珍贵,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这件玛瑙杯的产地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却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来通”是希腊语的译音,有流出的意思,大多做成兽角形。一般在酒杯的底部有孔,液体可以从孔中流出,功能如同漏斗,用来注神酒,当时人们相信用它来注酒可以防止中毒,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是向神致敬的表示,因此也常用于礼仪和祭祀活动。

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在中亚等地的壁画中也有出现。在我国,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

3)其他馆藏珍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公示的十八大镇馆之宝如下,其中含鸳鸯莲瓣纹金碗两件,加上错金杜虎符,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旟鼎(西周)、五祀卫鼎(西周)、多友鼎(西周)、皇后之玺(汉)、鎏金鎏银铜竹节熏炉(西汉)、错金杜虎符(战国)、鸳鸯莲瓣纹金碗(唐)、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唐)、青瓷提梁倒灌壶(五代)、黑釉“油滴”碗(北宋)、镶金兽首玛瑙杯(唐)、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阙楼仪仗图(唐)、宫女图(唐)、狩猎出行图(唐)、马球图(唐)、客使图(唐)。

26 / 上海 / 上海博物馆(上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1993年8月,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现馆舍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织绣、漆器、竹木牙角、少数民族文物等31个门类,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

上海博物馆常设展览有:雕塑、青铜、陶瓷、书法、玺印、绘画、家具、玉器、钱币、少数民族。

2)镇馆之宝

大克鼎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大克鼎,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重201.5千克。

大克鼎铸造于公元前10世纪末的西周时期。整器威严厚重,口沿下装饰变形兽面纹,腹部宽大的纹饰波澜起伏而富有节奏感,蹄足上部饰有浮雕兽面。每组变形兽面纹间、足部的兽面纹鼻梁皆设宽厚的扉棱。纹饰线条质朴简洁,有别于商代晚期以来华丽繁缛的青铜器装饰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大克鼎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铭文记载了作器者为“克”,他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周王授予克的职责是上传下达王的命令。铭文内容分为两段,一是克对其祖师华父的称颂,二是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这篇铭文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也是西周书法艺术中的皇皇巨篇。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大克鼎(西周)、晋侯稣钟(西周)、孙位《高逸图卷》(唐)、怀素《苦筍帖卷》(唐)、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卷》(东晋)、子仲姜盘(春秋)、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清)、朱克柔缂丝《莲塘乳鸭图》(南宋)、商鞅方升(战国)、越窑青釉海棠式碗(唐)。

27 / 四川 / 四川博物院(川博)

1)博物馆简介

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四川博物院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全国公共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2009年,四川博物院新馆落成。

四川博物院现有院藏文物3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万余件。包含书画、陶瓷、青铜器、民族文物、工艺美术、藏传佛教、万佛寺石刻、汉代陶石艺术等文物。

四川博物院常设展览有:远古四川——史前时代的四川、古代四川——先秦时期、古代四川——两晋至唐五代时期、四川民族文物馆、工艺美术馆。

2)镇馆之宝

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口径22.4厘米,高74厘米。

青铜,盔形盖,饰四鸟形突棱,其间饰卷身夔纹。肩腹间饰立体象头双耳,腹下饰一兽形小耳,肩上饰夔纹,器身四周均饰凸棱,以雷纹为地。此罍有盖,直口,方唇,双耳,圈足。盔形盖,饰四鸟形突棱,中饰夔龙,突棱恰成夔鼻。肩部饰立体长鼻象双耳,双耳间各铸一立体卷鼻象首。下腹部饰一兽形小耳。自颈部至圈足以扉棱将器体分为四组相同的纹饰,每组纹饰分上、中、下三段;肩上中间为一蟠龙,两边间以夔纹;腹部为卷耳大眼之夔龙,通体以云雷纹为地。该罍主体突出,布局对称,构成瑰丽繁缛的图案。扉棱是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将器物上连续的图案分割开来。它实际上是范铸痕迹。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甄藏文物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西周)、陶说唱俑(东汉)、水陆攻战纹铜壶(战国)、观音菩萨石头造像(唐)、“石涧敲冰”七弦琴(唐)、前蜀王建玉大带(五代)、赵佶腊梅双禽图纨扇面(宋)、后蜀残“诗经·周颂鲁颂”石经(五代)、人面形玉佩(新石器时代)、格萨尔唐卡(六)——世界雄狮大王唐卡(清)。

28 / 台湾 / 台北故宫博物院

1)博物馆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始建于1962年,于1965年开馆,并进行多次扩建修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文物约70万件/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收藏有自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和国立北平图书馆等所藏来自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处的皇家旧藏。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2)镇馆之宝

毛公鼎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

毛公鼎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行,近500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整,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该铭书法极其饱满庄重,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以至于出土以来,清末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毛公鼎(西周)、翠玉白菜(清)、东坡肉石(清)、定窑白瓷婴儿枕(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北宋)、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元)、颜真卿《祭侄文稿》(唐)、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东晋)、苏轼《黄州寒食帖》(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

29 / 天津 / 天津博物馆(天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是一座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是国内较早建立的博物馆之一。

天津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到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2007年底对外免费开放,天津博物馆新馆于2012年落成并对外开放。

天津博物馆有各类藏品近20万件,图书资料20万册。其收藏特色是中国历代艺术品和近现代历史文献、地方史料并重,现有古代青铜器、陶瓷器、法书、绘画、玉器、玺印、文房用具、甲骨、货币、邮票、敦煌遗书、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间工艺品及近现代历史文献等。

天津博物馆常设展览有:天津人文的由来(古代天津)、中华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聚赏珍玉——中国古代玉器陈列。

2)镇馆之宝

太保鼎 / 西周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太保鼎,方形,高57.6厘米,长35.8厘米,宽22.8厘米,重26公斤。

太保鼎,四柱足,口上铸双立耳,耳上浮雕双兽。鼎腹部四面饰蕉叶纹与饕餮纹,四角饰扉棱。最为显著的是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奇异。

太保鼎纹饰优美,造型独特,铸造工艺精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极高,是难得一见的古代青铜艺术珍品,其名享誉海内外,堪称国之瑰宝。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精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太保鼎(西周)、雪景寒林图轴(北宋)、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清)、白釉龙柄联腹传瓶(隋)、夔纹禁(西周)、万笏朝天图卷(清)、青玉“行气铭”文饰(战国)、青玉翼龙纹双耳壶(元)、楚王鼎(战国)、唐摹草书寒切帖卷(唐)。

30 / 西藏 /西藏博物馆( 藏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地-罗布林卡,是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西藏博物馆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于2009年7月1日实行免费开放。

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特色浓郁,诸如各种类型的史前文化遗物,多种质地和造型的佛、菩萨造像,历代中央政府颁赐给西藏地方的印信、封诰等重要历史实物,蘸金粉、银粉、珊瑚粉等书写的精美藏文古籍,五彩纷呈的唐卡,巧夺天工的竹木牙雕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服饰等等。

西藏博物馆常设展览有:雪域长歌——西藏历史与文化展、离太阳最近的人——西藏民俗文化展。

2)镇馆之宝

双体陶罐 / 新石器时代卡若文化 / 国家一级文物

双体陶罐,形体好像两只小兽相向而立,颈部和肩部设计了一对带孔钮,既巧妙地表现出动物的耳与尾,还为方便携带而穿绳之用。

此件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同时期出土的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不仅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初步认为,这件陶罐是卡若先民在庆典和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礼器。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双体陶罐(新石器时代卡若文化)、吐蕃梵文贝叶经《八千颂般若波罗密多经》(两千五百年前)、“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元)、“大元帝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龙钮玉印(元)、时轮坛城唐卡(元)、八思巴肖像唐卡(元)、《普渡明太祖长卷图》卷(明)、阐化王印(明)、铜鎏金不空成就佛(清)、七世达赖喇嘛金印(清)。

31 / 香港 / 香港历史博物馆

1)博物馆简介

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市政局于1962年在大会堂成立的「香港博物美术馆」。1975年7月,「香港博物美术馆」一分为二,分拆为「香港艺术馆」和「香港博物馆」。新成立的香港博物馆初时租用尖沙咀星光行为馆址,1983年迁往九龙公园临时馆址,1998年7月迁至尖沙咀漆咸道南现址。「香港博物馆」由1998年4月1日起,易名为「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除了位于漆咸道南的主馆外,香港历史博物馆辖下还有五间分馆,分别位于筲箕湾的香港海防博物馆、深水埗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柴湾的罗屋民俗馆、香港鲗鱼涌公园内的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以及中环半山的孙中山纪念馆。

自1975年成立以来,香港历史博物馆致力搜集和保存本地及华南地区的历史文物。经过多年的辛勤搜罗、征集及购藏,本馆已建立了一个丰富的香港文物收藏,数量逾140,000件。博物馆的藏品,既有价值不菲的钱币邮票,也有历史照片和信札文件,小至箭头,大至缆车,林林总总,品类繁多,大体而言可分为自然历史、民俗及本地史三大类。

香港历史博物馆常设展览有:经典再现——香港故事精华展。

2)镇馆之宝

孙中山先生「博爱」横幅 / 1910年代

注:因未找到关于香港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介绍,遂选了一件藏品以代表之。

3)其他馆藏珍品

香港历史博物馆本地史藏品选萃如下。

32 / 新疆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是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文物和标本收藏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于1959年正式成立,原馆初步设计是农业展览馆,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迁至现址改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2005年新馆建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品3.2万件(号),其中一级品288件(2014年10月数据)。有丝毛棉麻织物、多种文字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斯基泰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常设展览有: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新疆民族民俗陈列、新疆古尸陈列、新疆革命文物史料展览、拯救中华古机械国宝展览。

2)镇馆之宝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 汉 / 国家一级文物 / 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汉代织锦护臂,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

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彩绘踏鬼天王木俑(唐)、楼兰美女(三千八百年前)、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俑(唐)、伏羲女娲交尾图(唐)、《三国志》残卷(晋)、弈棋仕女图(唐)、青铜武士俑(战国)、阿图什人头骨化石(一万七千年前)、木亭模型(唐)。

33 / 云南 / 云南省博物馆(云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云南省博物馆是云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是云南的历史、文化、艺术的聚集之地。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新馆于2015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开放。新馆建筑取意于云南传统民居“一颗印”,外形源自石林风化地貌特征。

云南省博物馆藏有藏品3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09件(套)、二级文物1396件(套)、三级文物12420件(套)。已经收藏了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帖、邮票及各类工艺品。

云南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远古云南——史前时期的云南、文明之光——青铜时代的云南、南中称雄——东汉至魏晋时期的云南、妙香佛国——唐宋时期的云南、开疆戍边——元明清时期的云南、百年风云——近现代时期的云南。

2)镇馆之宝

牛虎铜案 / 战国 / 国家一级文物

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

牛虎铜案,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虎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

牛虎铜案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平,几近完美。

3)其他馆藏珍品

云南省博物馆官方公示的八大镇馆之宝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牛虎铜案(战国)、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西汉)、叠鼓形战争场面铜贮贝器(西汉)、大理国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宋)、郭熙溪山行旅图轴(宋)、黄公望剡溪访戴图(元)、金镶红蓝宝石冠(明)、康熙青花人物凤尾尊(清)。

34 / 浙江 / 浙江省博物馆(浙博)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集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等多功能、广范围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缘起于首届杭州西湖博览会,初名“浙江省西湖博物馆”,1976年更名为“浙江省博物馆”。2006年,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归并浙江省博物馆管理。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馆藏文物及标本十万余件,文物品类丰富,年代序列完整。其中,河姆渡文化遗物,良渚文化玉器,越文化遗存,越窑、龙泉窑青瓷,五代吴越国及宋代佛教文物,汉代会稽镜,宋代湖州镜,南宋金银货币,历代书画和金石拓本,历代漆器,革命文物等,都是极具地域特色及学术价值的珍贵历史文物。

浙江省博物馆常设展览有: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钱江潮——浙江现代革命历史陈列、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画之大者——黄宾虹艺术陈列、重华绮芳——宋元明清漆器艺术陈列、瑞象重明——雷峰塔文物陈列、文澜遗泽——文澜阁与《四库全书》、非凡的心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古琴、意匠生辉——浙江民间造型艺术、十里红妆——宁绍婚俗中的红妆家具等。

2)镇馆之宝

越王者旨於睗剑 /战国 / 国家一级文物

越王者旨於睗剑,铜质,通长52.4厘米,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现有部分脱落,脱落处可见红色粘接材料的痕迹。越王者旨於睗剑附有完整的剑鞘,系用两块薄木片粘合而成,外用丝线缠缚加固,再髹以黑漆。

3)其他馆藏珍品

2009年,为庆祝建馆8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面向社会推出“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结合观众投票及专家的评选意见,最终选出以下十件文物,其中,越王者旨於睗剑人气最高。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唐)、良渚文化玉琮(新时期时代良渚文化)、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元)、吴越国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十国)、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元)、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牙雕(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金箔贴花花轿(清)、伎乐铜房屋模型(战国)、越王者旨於睗剑(战国)、泥塑彩绘观音立像(北宋)。

35 / 故宫博物院

1)博物馆简介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历经六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故宫博物院绝无仅有的独特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备、涵盖古今、品质精良、品类丰富。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0余万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藏品总分25种大类别,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堪称艺术的宝库。

2)镇馆之宝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 北宋 / 国家一级文物 /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清明上河图》卷,北宋,张择端作,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时又具有情趣。后幅有金张著、明吴宽等13家题记,钤96方印。

3)其他馆藏珍品

其他馆藏珍品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金瓯永固杯(清)(宫廷之宝)、“张成造”剔犀云纹盘(元)(漆器之宝)、玉云龙纹炉(宋)(玉器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珐琅之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北宋)(书画之宝)、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西晋)(法帖之宝)、黑漆彩绘楼阁群仙祝寿钟(清)(钟表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轴(南宋)(织绣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清)(陶瓷之宝)、酗亚方樽(商)(青铜之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最值得一去的六大博物馆
中秋&国庆假期博物馆展览推荐
青铜器:盘
四川省博物館藏青銅器
中国十大著名博物馆
中国十大著名博物馆是哪几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