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讲座——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二)

(三)缓解管理压力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也给教师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使教师工作更具复杂性,而且社会发展迅速,学生信息获取渠道更为丰富,对他们的影响因素也更多,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相对就更困难,因而来自于学生方面的压力也增大。

    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的压力密切相关。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的学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教师所关注的,也是评估教师的标准之一。但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易为教师所控制。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等,都是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一过程常常使他们产生厌倦感、压力感。

我国现阶段,教师的工作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交报表、迎检查、师培、开会,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在社会转型期,教师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造成的。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就会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 应对 ·训练 ]

    对于一些看到学生不听话就容易发火的老师来讲,要想很妥当地处理他们的事情是比较困难的。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是问题关键,处理问题不灵活、在矛盾面前不善于自我调节等使一些教师的脾气越来越糟。而教师的职业又必须使教师的情绪具备成熟而稳定的特点。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有意识地使用并完善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①转移注意力。

    ②心理移位,即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③学会制怒,“把舌头放在嘴里转 10圈”再说话。

    ④合理释放,如找朋友诉说、谈心,到没人的地方痛哭一场等。

    ⑤升华,把愤怒、冲动等消极情绪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四)缓解自我发展压力

    教师自我发展需要是教师职业压力源的新发展,其中既有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有我国教育改革的原因。首先,从社会发展变化来看,过去的 20世纪 90年代被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作为以传播人类文化知识为职责的教师,理当走在知识海洋的前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广大教师,“缺少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的机会太少”、“工作中有困难却没有咨询和沟通的部门或对象”,因而,随着知识的日新月异,许多教师有“跟不上形势之感” ;其次,从我国教育改革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在 80年代初,我国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因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补充,后来虽然进行了教学基本功训练,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历层次偏低。到 90年代,虽然许多地方对教师进行了学历补偿教育,但现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进行,社会对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近几年我国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很多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课程改革……但事先都缺乏对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和训练,这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困惑和无所适从,许多教师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缺乏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机会”、“缺乏将自己的观念付诸实践的机会”。所以,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非常迫切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 应对 ·训练 ]

    教师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对老师最大的肯定。评职是特殊的评价方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评职失败并不能说明教学能力差,评职成功也不代表教学成功。

    晋级、评职,还有住房、奖金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有多么宽广的胸怀,我们也不愿意失去它们;它们的失去令我们懊恼、愤怒,无论我们怎样偾事疾俗,那都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笑对生活,因为,你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

四、调控倦怠——驾驭班级管理

(一)职业倦怠与班级管理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课堂氛围(即环境)与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密切相关,它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产生的。总的来说积极的互动会促进并强化教师的努力。学生的纪律问题、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不好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辱骂甚至动手打人,都是教师产生压力的重要来源。课堂问题行为是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头疼问题。课堂上,教师如果不重视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不及时作出恰当的反应和调控,问题行为会不断蔓延,会诱发出许多其他的问题行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往往是消极的、负面的,并且具有普遍性,程度上也具有差异性。学生的问题行为多数表现为:大声说话、睡觉、吃零食、看杂书、小动作、侮辱同学、不与老师配合等。不仅差生、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生也会有问题行为。只是他们在数量多少、发生频率和程度轻重等方面不同而已。这些行为大多是社会大环境折射的结果。 21世纪,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较之十年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的中小学生追求民主。他们比起过去的学生有一定的主见,不会人云亦云;在行动上不循规蹈矩,不再事事照办。他们敢提意见,有独立见解,但是纪律观念比较差,责任心也相对不强。

    处理课题中的问题行为不仅会给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干扰,也会使教师产生不良心理体验,因为这些行为本身既是对教师权威的漠视,也是不尊重教师的体现。两种学生行为导致教师倦怠,第一种是不尊重教师及其他学生;第二种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失败和考试失败。研究表明,处理课堂中制造混乱行为的学生是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当课堂上的风气恶化时,教师通常会产生情感衰竭,对学生、教学事业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消极。现在的班级规模逐步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班级纪律的管理难度。鉴于逐步增长的班级规模,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学生对教师辱骂甚至大打出手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把学生的纪律问题看成是工作中最大的压力源不足为奇。

    1979 年美国教育协会( NEA)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 3/4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弗瑞德曼与法伯在 1992年的报告中指出,学生的品行不端,对事情漠不关心,对学习资料缺乏热情,这些都易使教师产生倦怠。相关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学生的纪律、态度和陋习与教师倦怠密切相关。最近的以 1024 名尼日利亚教师和 710 名马耳他教师为样本的研究以及两个国家级的研究。一个在爱尔兰的北部,另一个在加拿大,发现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消极是教师在课堂上感到有压力的主要原因。同样,一个以 5000 多名美国和加拿大教师为样本的研究揭示 63 % 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纪律问题是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最有压力的问题。实际上,马耳他、瑞士、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巴巴多斯和美国的研究结果都明确证实学生的纪律问题对教师的幸福有不好的影响。

    最后,依据以 545 名马耳他高中教师为样本的研究报告不良的课堂氛围、学生不良行为的后果,对年轻教师的影响大于对年长教师。在以 444 名巴巴多斯的高中教师为样本的研究中,发现不良的课堂氛围对女性教师的影响大于男性教师。学生行为上的长期问题是导致教师倦怠的因素。课堂管理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技巧对教师成功是很重要的。当缺少这些技能时,教师们只得和学生的纪律问题作战。教师把好的纪律看作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当学生纪律成为一个持久问题时,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管理班级的能力产生怀疑。尽管他们想改善情况,他们却没有能力恢复他们认为的令人满意的学习环境。除非给他们提供一些从混乱的班级中解脱出来的机会,或者帮助他们改善有关纪律问题的实践,否则,倦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矛盾是必然的,恼人的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学生之间的争执,和家长之间的对抗,与同事之间的争论都是时有发生的。矛盾本身是无所谓好与坏的。但是,矛盾的结果也许是积极的也许是消极的,要看怎么处理了。那些知道怎样成功地应付和解决矛盾的教师们会面临更小的压力,而且能使潜在的有破坏性的情况转变为建设性的、积极的结果。

[ 应对·训练 ]

    教学不当可以引起课堂问题行为,这一结论已经在布罗菲和普特南( Put-nam )等人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组织不当,例如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 “ 过渡 ” 的环节,会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起来。由此可见教师有必要掌握一定的课堂组织艺术的技巧。

    在遵循课堂组织艺术的全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科学而有序性的原则基础上,可以采取例如以下的技巧:

  • 目光交流法

    目光交流可以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影响

教学效果。恰当目光的运用可以为教学服务。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一可使学生情绪安定,二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

  • 表情感染法

    面部表情传达了交际中的大部分非言语信息。教师的表情是学生关注的目标。学生不时

从教师的面部表情中获取信息,以确定出自己的反应。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表情自然,一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一致,使学生看到教师表里如一的坦诚自然的真实形象;二要充满自信,使学生传递健康向上的精神;三要温和,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任。

  • 兴趣激发法

    课堂中难得使学生一直保持旺盛的精力,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

些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如一段故事,一个小实验,一个小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调节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振奋精神,产生良好的心境,提高学习效果。

  • 设疑法

    疑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巧妙的设疑是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设置一疑问,让学生回答,以促使学生注意力的转移。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利用疑问,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设置疑问需教师的精心设计,注意提问的思考价值,无目的的设疑会破坏教学,影响学生思维。

  • 停顿吸引法

    由各种原因造成课堂教学较混乱时,教师可采取突然停止讲课,等学生感到意外,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批评学生,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乱教学思维。

  • 激励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这不仅是对某个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大家的激励,使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成功时的赞扬,能使学生激发继续向上的欲望;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激励更为重要,它可使学生产生自强不息的信心,激起学习欲望。

  • 语言表达法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课堂组合教学的关键。语言的条理清楚、通俗易懂是组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讲解得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才会使学生获得系统而清晰的概念;语言的准确、简明扼要是组织教学的基础,这样才能使人听着舒服、爱听;善于例证、形象比喻,适当引用一些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等是用语言组织教学的技巧。生动的语言给人一种直观感和动感,使人兴趣怏然,同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语气的使用影响着意思的表达、感情的色彩,在不同的情况下,恰当的使用语气,可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语言的含蓄,于沿用的委婉,耐人询问,让学生在咀嚼和思维的余地,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

  • 暗示法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恰当的运用暗示法,可是师生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如当学生遇到难题缺少自信时,教师语言暗示“你能够做出”,激发出学生刻苦钻研;若课上某些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的眼色或手势暗示可使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暗示给予学生自尊,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刘宏武《新课程的教学艺术指导》)

(二)应对课堂问题行为

    对于一贯多动的学生,要改变其多动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不断改进和调节的过程。通常多动的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而且冲动任性,不服管束,常惹事生非,学习成绩较差,又缺乏自信心,总认为自己智力不如别人,成绩无法提高,因此愈发散漫失控。但是,这种多动的学生与多动症儿童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患多动症的儿童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看“小人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但仅是多动的学生在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够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他们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患儿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另外,多动的孩子在严肃的陌生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乱吵闹;多动症儿童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课堂上多动这种问题行为的形成,从学校教育实践中发现,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小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好动,不认真听课,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这是一种行为习惯上的偏差。鉴于多动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要想改变他们多动的坏习惯,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并不是“笨”,而且多动的毛病是可以改变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使学生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从主观思想上与教师达成一致。案例中,教师从谈心开始,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想法,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信赖。然后,教师以一种帮助朋友克服困难的方式,向学生提出放粉笔头的建议,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应对·训练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但是,一旦这种天性演变为一种无法控制的坏习惯,就会变成一种多动的问题行为,这种不良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动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自控力低下而引起的课堂注意不集中,好动,注意力严重分散,因此无法认真听课,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习成绩就会逐渐下降。如何有效应对学生在课堂上多动,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一般经常使用的终止问题行为的方法如下:

  • 信号暗示。授课过程中,如果发现哪个同学表现不好,东张西望、坐立不安,用信号暗示比较方便,如突然停顿、走进学生,用眼神暗示等,用以提醒、警告学生,可以不影响正常讲课。
  • 使用幽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就容易下降,产生问题行为,这时教师可以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来调节气氛、提示学生。
  • 创设情境。针对个别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创设一些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或让他们做一些相关的别的事情,如小竞赛、小表演、小制作等。
  • 有意忽视。某些学生的问题行为隐含着想赢得他人注意的愿望,如果教师直接干预,可能正好迎合了他的目的。因此,教师有意忽视,学生反倒会自觉没趣而改变其行为。
  • 转移注意。对于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如果当面直接制止,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或产生后遗症。这时可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使之转移注意,从而停止其问题行为。
  • 移除媒介。有时学生在课堂上做不相干的事,如读漫画书、玩电子游戏玩具等,教师可将这些东西拿走,清除媒介物,从而制止这种行为。
  • 正面批评。如果上述各种方法对制止学生的问题行为都不奏效,那么就要正面严肃批评,指出其错误,制止其行为。当然,正面批评要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
  • 利用惩罚。对于个别比较严重又难以制止的多动行为,可适当利用一些惩罚措施。如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制止问题的作用;如惩罚运用不当,不但不能制止问题行为,反而造成逆反或对抗性行为。因此,必须慎用惩罚,不到迫不得已最好不用。

     案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约定,其实是一种暗示和提醒的手段。通过这个暗示和提醒,学生从主观意识上,已经开始有了转变的欲望。事实上,暗示与提醒要比课堂上的批评效果更好。试想一下,当学生在课堂上又出现多动的问题行为时,如果教师用粗暴的态度干预和批评,必然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而且对问题学生来说,只是威慑于教师的严厉指责,可能有几分钟被迫听课,但是几分钟之后往往又会重蹈覆辙。这就是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常常碰到的所谓“无可救药”的状态。案例中的教师采用了一种婉转的方法,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掌握课堂控制策略

    有了良好的课堂管理,孩子们就可以在心里绘制出一幅清晰的画卷,了解如今发生了些什么,要求他们做些什么;还认清自己的行为方式会导致怎样的后果,良好和不良的行为都囊括在内。此外还让教师得以更加明白地思考自己的工作,更精确地弄清自己教学中的全套本领之中那些成功与不成功的对策,如果看来有必要的话,再进行改动。

    虽然良好的课堂管理有着如此效用,但它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相当的要求。如下:

准时。课堂内的许多纪律问时都是由于教师迟迟没到,或者学生们已经进入教室之后,教师还在忙于整理仪器设备造成的。教师准时开课,就不会给学生们机会违反纪律,也显示出即将讲授的这堂课的重要性。准时下课也同样重要。拖堂只会招致学生们内心的敌意,而且此时通常会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教学效果通常会降至最低程度。如果教师做不到准时上下课,却反而要求学生准时的话,他的要求的威力肯定因此大打折扣。

    备课充分。这里指的不仅是准备教材之类的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也指那些常常为教师所忽略的次要工作。一台正常运转的教学仪器、足够用的粉笔、装满胶水的瓶子以及电量充足的电视,所有这些准备都有助于避免课堂中的紧急情况,而这些情况恰恰会直接招致全班学生开怀大笑。教师备课充分就和准时上下课一样,势必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这样的概念:这位教师讲求效率,绝对有本领行之有效地控制学习环境里的一切。

    保证遵守诺言。如果教师答应帮助学生做什么事,或者许诺全班学生可以享受某种乐趣,那么这个诺言必需具有可行性,同时必须付诸实施。自毁承诺(往往遭到学生们理直气壮、窃窃私语的抱怨)自然会招致不满,同时很难再鼓励孩子们对教师遵守诺言了。这样教师在课堂秩序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时,往往不能达到行之有效的效果。

    有一些普遍被教师采用的控制策略,在不能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往往并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效果。例如:惩罚。从轻度的惩罚,如罚站,到重度的惩罚,如殴打学生;从体罚到心罚,教师均要采取审慎态度。一般来说,惩罚收效会比较快,但是惩罚带来的副作用可能是事前无法想象的。正如事例中所提到的傅老师,一时冲动的后果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身心的伤害,而且也为自己的教学生涯涂上了不光彩的一笔。

    相反,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具有更大的诱惑力。任何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这不仅意味着教师对自己成绩的认可,同时也有助于自己提高在其他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有研究表明,惩罚只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但并不增加积极行为的发生概率,而且受到社会的反对。与之相比,表扬则不仅有鼓励积极行为的作用,同样也具有批评和纠正的作用。因为对正确行为的赞扬本身就意味着对错误行为的否定。

【应对 · 训练】

    课前—— 开始上课: 让全班学生迅速静下心来学习

    师生双方在教室里就位之后,就必须迅速果断地开始授课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教师和学习任务上去。一节课开始的几分钟,可以先用问答的方式复习以往的知识,也可以展示一下直观教具,或者运用其他的一些实用的导入技巧。重要的是,所采用的技巧一定要立刻吸引住全班的注意力,要他们投入到课堂内容里去。这时,一项实践性的活动往往比教师单调的讲解有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管理小学生课堂纪律
课堂管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小学课堂组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
课堂管理的要素
小学生课堂管理技巧
作为新教师,如何管好课堂纪律,组织有效课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