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战争:战国时代——齐国称霸中原(一)
1、田齐的兴起
   齐在东方为一泱泱大国,齐桓公即为春秋时代霸主之首,自桓公殁后,虽曾屡遭变乱,但犹举足轻重于中原。田齐承此霸业之余绪,及优越的国家基础,加以新人新政,锐意图强,故能一跃复为中原霸主。梁启超曾说:“齐自春秋以来,即为大国,席山海之利,厉工商之业……入战国后,以远在海东,不惧兵革之苦,故齐之繁荣,莫与京焉”

    田氏五世相齐,至田和乃篡齐(周安王11年,公元前391年)自立,事在三家分晋奉命为诸侯后的第13年。田和既篡齐,遂以齐国之力向四面扩张,西伐魏,南侵鲁,又伐宋,北伐燕。田和二传至其孙田齐立,是为威王(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威王初即位,不理政事,因此齐民动乱,三晋及鲁、卫益相侵凌,内忧外患频至。至其第10年,才番然整饬吏治,肃立纪纲,明定赏罚,民心为之一振;并即起兵击赵、卫,夺回前被赵被侵的齐长城。周显王元年,又击魏,败之于观津(今山东省观城县附近古观国境内),魏割观地以和。威王当时有邹忌、田忌、田婴、田盼诸贤能辅佐,故此时齐复盛强,骎骎乎有与魏争霸中原之势。

    自周显王15年(公元前354年)至周显王28年(公元前341年)这14年间,适魏先后与赵、韩构寡。赵、韩求救于齐,于是齐遂乘机两次西进伐魏,于是就有了齐魏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

2、齐魏桂陵之战
   (1)战前全局形势及战争的导因
   当齐威王正向四面扩张之时,当时七国之君为:魏惠王、赵成侯、韩昭侯、秦孝公、楚宣王与燕文公。七国之中,仍以魏国最为强大。惟因魏武侯与惠王对外政策的错误,造成三晋内斗,遂为外敌所乘。在此期间,魏国西扰于秦(魏在惠王初期的15年中,河西的疆域屡受秦国进攻,前后凡6次),东战于齐,中与赵、韩屡相攻伐,实处于四面皆敌,极为不利的形势中。

    溯魏与三晋中的赵、韩构寡,应追述至周安王16年,公元前396年,魏武侯以兵助赵公子朝袭邯郸之事。先前赵武侯卒,公子朝与敬侯争位。公子朝奔魏,魏武侯以兵助公子朝袭邯郸,不克。赵又于该年徒都邯郸,开始南向与魏直接争夺卫国的控制权,于是魏、赵连年在卫地发生冲突,是为魏、赵构兵的远因。

    周威烈王5年,公元前371年,魏武侯卒,惠王与公中缓争立(《竹书纪年》作公子缓),赵、韩乘魏内乱,联军伐之,败魏军于濁泽,围安邑,韩想两分魏地而令惠王与公中缓并治之,未洽,解围而去。第2年魏为收复河内失地,反击赵、韩,一败赵于濁阳,再败韩于马陵。又过数年(周显王7年),赵、韩三次联合攻魏;被魏击败于浍,这些都已在前篇中述明了。魏惠王在此10余年间困于东南西北四面的作战,深感国力疲乏,就变更策略,意欲连结齐、韩、秦三面,专心对赵,于是惠王对此三国先作外交上的连络。周显王12年,惠王与韩昭侯会于鄗(鄗可能是邢之误,因鄗为赵地,且在今河北省高邑县,邢则在今河南省温县,正当魏、韩边界)。周显王14年,惠王与齐威王猎于郊(魏齐两国交界处);同年惠王又与秦孝公会于杜平(今陕西省澄城)。魏上述的行动,都是为攻赵预作准备。魏惠王对韩、齐、秦三国的连络即成,遂于周显王15年,公元前354年,令庞涓举兵伐赵,围攻邯郸。赵求救于齐,齐威王发兵救之,于是引起齐魏桂陵之战。

    (2)战场地理形势
    桂陵之战,以赵都邯郸,与魏河外地区的大梁(今河南省开封)为赵、齐、魏三国军事活动的中心。今就两地的全局形势略述一下。邯郸之西有太行山脉。该山蜿蜒至晋之西南为析城、王屋二山,将魏国分为东西两部。邯郸的北、东、南三面都属当时的黄河平原(当时黄河自河南省武陟县北经滑县东北流,循卫河河道入渤海)。邯郸之南为漳水,魏东方军事经济中心的邺城(今河南省临漳)即在该区。黄河以东有濮水。魏观地在濮水之侧,周显王4年,公元前368年,齐大败魏师于观津,即在此地。濮水东南有济水(今之黄河)。卫国正在邯郸与大梁之间,为赵、魏两国争夺的中心。在魏武侯时,赵、魏对卫曾有激烈的争夺,赵以邯郸为基点,而魏则以大梁为基点。

    大梁东邻宋国,宋北有鲁,当时的鲁国,已等于齐的附属国;宋国此时也已衰弱无能,其地一任齐、魏两军进出,故当时齐的战略,南指襄陵(今河南省睢县),以进逼大梁。大梁为当时魏东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中心,也是其东方作战的基地,然无山河之险,平原旷野,乃四战之地。

    齐为大国,北、东、南三面,依山海以自固,只一面西向以当魏,又有阳晋(今山东省钜野县西南)、亢父(今山东省济宁西南)之险,攻守咸宜。故苏秦说:“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阳晋、亢父均为齐西南方通卫、宋的要道,地势险要,攻守咸宜,而为齐出兵攻魏大梁进取中原的良好进路。所以当时齐段干朋与孙膑都选定以“南攻襄陵,引兵疾走魏都”的战略,即所谓围魏救赵的战略是也。

    (3)两军作战方略及作战经过
    <1>魏军作战方略:魏武侯既已构怨于赵、韩,惠王承其余绪,先以抑赵挫韩以威服三晋为其基本方略。这时赵已徒都邯郸,有南下并吞卫以威胁魏东面之势。魏惠王因此拟先伐取中山国(白狄之国,在今河北省定县及其附近)以威胁赵都。庞涓则主张直攻赵都邯郸。他说:“中山远于魏而近于赵,与其远征,不如近割,请为君直捣邯郸”。庞涓之意是:若攻克邯郸不仅可阻赵势力南下,而卫地也可囊括而有。惠王因之从其议,这时尚未虑及齐国将攻其后。

    <2>齐军作战方略:周显王15年,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围邯郸,赵以中山之邑为赂以求救于齐。于是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救赵孰与勿救”?齐相邹忌说:“不如勿救”。大夫段干朋说:“不救则不义,且不利”。威王问:“何也”?朋对曰:“夫魏并邯郸,其于齐何利哉?且夫救赵而军其郊,是赵不伐而魏全也,故不如南攻襄陵(今河南省睢县西)以敝魏。邯郸拔则可乘魏之敝”。威王从之。

    明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田忌想引兵趋邯郸,孙膑建议说:“夫解难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魏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疲于内。子不若引兵疾走魏都,据其冲道,冲其方虚,彼必释赵以自救,是我一举是解赵之围,而收敝于魏也”。孙膑的作战方略,与段干朋的见解相同,不过孙膑不以襄陵为目标,而以直捣大梁为目标,俾便选定桂陵为战场,借以打击魏军。

    <3>两军作战经过:田忌既用孙膑之谋,遂即引兵疾趋大梁。这时赵邯郸守将因齐救久不至,已举城降魏。庞涓此时听闻齐军进袭大梁,虑大梁若失,则将影响魏东方的疆域,为自救东方根本计,乃留军守邯郸,而自率大军回趋大梁。齐军闻庞涓回师,即将进入魏境的齐军后撤,屯于桂陵以待魏军。庞涓既知齐军后撤,就乘战胜之威,进逼齐军,齐魏两军遂战于桂陵,魏军大败而回。

    (4)评论
    <1>魏国方面:魏庞涓主张直攻邯郸,自较惠王的进攻中山更为有利。这是因为中山远处北方,得之而不能守,若攻克邯郸,不仅可驱逐赵国势力北徒,获得河内陆区的安全,并可尽有今冀南平原肥沃之地,对魏的经济利益也甚大。

    邯郸既降,则魏的前项目的已达,应可就此而取慎重保守的态度,对齐暂取守势。且此时齐军已退,则回师御之足矣。庞涓乃计不及此,竟自率主力,进入齐境与齐军求决战,则其凭恃战胜的骄狂,实即为其致败的根源。

    <2>齐国方面:段干朋建议不采取“救赵而军其郊”的直接攻击,而采取南攻襄陵以威胁魏军后方的间接攻击。孙膑则更进一步建议“引兵直走大梁而收敝于魏”。二人均主张采取间接的进攻,不仅收得“主动”作战之利,且可完全达成“敝魏”之效,诚为更高一层的战略思想。孙膑说:“解难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谓的“使敌前后不相及”原则的一种运用。

    齐军退至桂陵以待魏军,选定阳晋道上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故能战胜魏军。庞涓则凭胜赵的余威,率意轻进,即孙子兵法所谓的“不知战之地,不知战之日”。安得不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是桂陵之战“顶层设计师”, 他的敌人是鬼谷子得意门生
中华文化—谋略篇 . 孙子兵法之六《虚实篇》
解析:魏武卒覆灭之谜
避实击虚,一种经典军事谋略
血战天下---- 围魏救赵(1)
失传1700年《孙膑兵法》出土后 道出了历史上真正的围魏救赵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