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的战争:春秋时代——春秋末期的局势

1、概述

自周灵王26年,公元前546年,宋向戍发起弭兵之会,召集晋、楚、宋、齐、鲁、蔡、卫、陈、郑、许、曹、邾、滕诸侯及大夫会盟于宋西门之后,晋、楚两大集团已进入和平休战状态。其后虽有楚灵王意欲再侵中原(周景王15年)之事,但旋即被其臣下被弑。自此以后,楚国再无侵陵中原之事。中原诸侯与楚之间的战争既告结束,继之而起的是淮河流域吴、楚两国之间的战争,与以后长江下游吴、越两国之间的战争,其事均已详述于前面数篇中。自向戍弭兵之会召开之年至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代止,前后共历143年。在此期间,中原诸侯因无楚国侵逼之患,遂亦无会盟征伐之事。又因各国疆土,由于兼并而日广,各国国君遂日趋于晏安享乐,广兴宫室苑囿,畜养声色犬马,奇禽珍兽。如晋建铜鞮之宫、虒祁之宫,楚作章华之台,并畜养群象于宫中;鲁作楚宫郎囿鹿苑。各国国君既皆竞逐于享乐,因此其政权遂渐落于诸卿大夫之手。而诸卿大夫竞于倾轧争权,互相攻杀,于是国内频行篡弑,国外交相兼并,乱成一团,又恢复形成了齐桓公以前的无政府状态。至于共主的周室,也是内乱迭生,益形衰微,日惟仗诸强国的保护,连一个小国之君也比不上,无复再能过问诸侯之事。以上就是自向戍弭兵会盟以后,遂渐演变的全局状况,也是战国时代互相侵并攻杀的前奏。

2、各国概况

(1)晋国:晋国在这140多年间,国君为平公、昭公、顷公、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八君。在平公、昭公、顷公时代,荀偃、士匄、赵武、韩起相继执政,这些人都是悼公的旧臣,皆忠心于其国君而为晋室霸业努力,所以悼公虽死,晋室霸政仍能维持至定公时代。惟当时的晋君,因外无敌国,多驰鹜于宫室声色的享乐,因此一切政令出于诸卿之门。而此时的晋国,由于多年的兼并,疆土广大,而诸卿的采邑也大为扩张,遂形成君弱臣强,有尾大不掉之势。到晋定公时代,公室益弱,政由六卿。所谓六卿,即: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知氏是也。范氏是士会之后,曾食采于范,遂以为氏;中行氏为荀林父之后,晋作三行时林父领中行,遂以为氏。当时六卿人物如下:

范氏:范献子士鞅、昭子士吉射。

中行氏:中行文子荀寅。

赵氏:赵文子武、简子鞅、襄子无恤。

韩氏:韩宣子起、简子不信、康子虎。

魏氏:魏献子舒、襄子曼多(舒之孙)、桓子驹。

知氏:知文子荀跞、襄子智伯荀瑶(跞之孙)。

晋定公时代,六卿互相兼并。先是中行氏荀寅与范氏士吉射合攻赵鞅,赵鞅逃奔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嗣韩不信与魏曼多连合驱逐范氏、中行氏,迎赵鞅回绛都,于是赵、韩、魏、知四氏联盟,由赵鞅主政。周敬王26年,公元前494年,赵鞅围范、中行氏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齐、郑之军来救。次年,赵鞅军与郑军战于铁(卫地,今河北省濮阳县北),郑军战败。周敬王30年,公元前490年,赵鞅再攻范、中行氏,二氏出奔齐。周贞定王11年,公元前468年,智伯荀瑶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氏之地。晋出公感于四卿的威逼,谋合齐、鲁之兵伐四卿,四卿共攻出公,出公奔齐,死于途中,于是政由智伯。周贞定王16年,公元前453年,智伯合韩、魏二氏围赵无恤于晋阳;无恤密约韩、魏反攻知氏,遂灭之共分其地,于是赵、韩、魏三家主持晋政,称为三晋。至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王命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遂进入战国时代。以上就是晋国在这140余年间演变的概略。

(2)齐国:齐国在这140余年间,国君为景公、安孺子、悼公、简公、平公、宣公、康公七君。景公在位甚久,而又得晏婴为相,本也可以有为;但景公是一个平庸之君,初以崔杼杀庄公而得位(事在周灵王24年,公元前548年),嗣后庆封杀崔杼,陈、鲍、乐、高四族又起而逐庆封。至周景王13年,公元前532年,陈、鲍二族灭乐、高二族,陈氏即逐渐强大。陈无宇常厚贷于民,少取偿以买民心,而景公则游晏田猎,过其奢靡生活;在景公9年,晏婴聘晋时对晋大夫叔向之语,已知齐政将归于陈氏,详见前面的《向戍弭兵之会》。齐景公对内既不振作,而对外则又时谋与晋争夺中原诸侯的领导权,因之时与晋国发生冲突;又与鲁、莒、卫、郑交兵,政权遂渐操于陈氏之手。到景公卒,子安孺子立;陈乞及鲍牧杀安孺子而立悼公;鲍牧又杀悼公而立简公;陈乞子陈恒(即田常)又杀简公而立平公,至此陈氏遂专齐政。到周敬王43年,公元前477年,陈恒灭鲍氏、晏氏之族及公族中强者,割齐安平以东至琅琊为已之封邑,于是陈氏之邑大于齐室。到周贞定王2年,公元前467年,陈恒改称田氏,田其封邑也。嗣后陈恒死,子田盘立,乃独掌齐政;田盘使其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借以夺取其都邑。这时晋国赵、魏、韩三家秉政,逐晋出公,而田盘与晋三家通聘使,其隐与三家相结共谋其君。田盘卒,子田白立;田白卒,子田和立。周安王11年,公元前390年,田和竟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至此姜齐亡,齐国遂为田氏所有。以上就是春秋末期齐国变迁的概况。

(3)晋齐连续内斗:中原晋、齐两强国在宋向戍弭兵之会后,因外无敌国,遂不断发生内斗之战。晋自晋定公于召陵之会失信于诸侯,于是齐景公遂欲起而领导诸侯。周敬王17年,晋定公9年,公元前503年,齐景公会郑献公于鹹(卫地失考),遂以伐卫;卫降,齐续伐鲁之西鄙。次年,晋军救鲁,未战而罢,鲁遂叛晋而附齐。

周敬王23年,晋定公15年,公元前497年,齐景公乘晋国有赵鞅与范、中行氏的内哄,联合卫国之军伐晋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之地)。以后数年中,晋范、中行氏与赵鞅间屡有内战,齐景公迭次会鲁、卫之君联军伐晋。

周敬王27年,公元前493年,晋赵鞅纳卫世子蒯聩于戚(今河北省濮阳县北),这时恰逢齐输粟济晋范、中行氏(上年赵氏围范、中行氏于朝歌),由郑军护送,赵鞅与之战于铁(今河北省濮阳县北),郑军败绩,失粟千车。

周敬王35年,公元前485年,晋赵鞅乘吴、鲁、邾、郯伐齐之际,也出师伐齐,侵齐国的祝阿(今山东省长清县东北)。

周敬王42年,公元前478年,晋赵鞅伐卫,齐军救之未战而罢。

周元王元年,晋定公37年,公元前475年,晋赵鞅灭代。智伯荀瑶伐郑取九邑,齐陈恒(即田常)救之不果。

周元王4年,公元前472年,晋荀瑶伐齐,战于犁丘(失考),齐军败。

周贞定王元年,晋出公7年,公元前468年,晋荀瑶围郑,齐军救之,未战而罢。

(4)鲁国:鲁国在春秋时代,因季孙、叔孙、孟孙三家恃强,公室自始即被权臣分并。在向戍弭兵之会前16年,即:周灵王10年,鲁襄公11年,公元前561年,鲁三卿季孙、叔孙、孟孙将公室的三军平分隶属于三家,并分其民亦隶属之,三卿各统一军。季孙所并的公室军民,以其役邑入于季氏者无征,其不入役者倍其征,叔孙臣其公室所属子弟,孟孙取其半焉。

到周景王8年,鲁昭公5年,公元前537年,三家再改三军隶属,舍中军,四分公室。季氏隶二军,二子各隶半军及公室子弟。到周敬王20年,鲁定公10年,公元前500年,孔子相鲁,该年鲁叛晋而服齐。定公20年,孔子派仲由为季氏宰,毁三家的都邑,借以削三家之势,复公室之权。但次年孔子即去位,以后鲁也无任何作为,只有在诸强角逐中依违苟安而已。

(5)郑国:郑国在向戍弭兵会后的第3年,即周景王2年,郑简公23年,子产(公孙侨如)执政。子产执政21年,郑国内政修明,外交有术,故为诸侯所敬重。到周敬王16年,郑献公10年,公元前504年,郑乘楚遭吴入郢之难而灭许,旋即叛晋从齐。到春秋之末,郑因晋势力南展,遂完全被晋所控制,最后终灭于韩。

(6)秦国:宋向戍弭兵之会,秦因远处中原的西方,未曾与盟。秦自周灵王13年,晋悼公14年、秦景公18年,公元前559年,被晋所伐,战于棫林(陕西省泾水之西)后,秦就不再与闻中原之事了。到周威烈王8年,秦灵公7年,公元前418年,秦首先展开与魏争夺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境内)之战。以后因魏扩张河西之地,遂常与魏不断发生斗争。大致而言,秦在孝公以前,屡被魏所迫,僻处西陲,未能与闻中原之事。

(7)吴越:越自勾践灭吴以后到春秋之末,寂然无闻于当时。到周显王35年,公元前334年,被楚威王所灭,越遂亡。

(8)楚国:楚自平王即位恢复陈国、蔡国后,即不再有侵陵中原之事。其后历昭王、惠王、简王、声王四君以入战国时代。初因东方困于吴国的进攻,继因国内迭生变乱,国势因以衰弱。又因长期与中原文化接触,遂逐渐与中原同化而为并处诸侯列邦之一。到周显王35年,楚威王灭越后,楚遂掩有长江下游及淮河流域的全域而为南方的惟一大国,进入战国时代则仍为七大强国之一。

以上就是春秋末期各国的概况。由于这一时期中各国的君主皆懦弱无能,政权均落于窃柄权臣之手,故皆竞于国内的争夺,而国外之战反因以减少。待至三家分晋,田氏篡齐,政治上换了一批新人物,遂演变为战国时代更为激烈的新战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二十一)晋国六卿之争
中国最早的和平会议——弭兵之会:晋楚之间征战几十年,熬不住了
一代名将的唐·吉柯德之举:向敌人通报叛变者,鼓励敌国抵抗到底
专栏 | 郝敬明:三家分晋,盛衰中的裂变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的十一次战争与两次弭兵之盟(上)
乱世雄才智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