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要此目不识丁的武将现场作诗,武将临时抓瞎,赋就不朽佳作

前几天,小编在《老大粗皇帝写情信,不经意写出了千古佳句,苏东坡佩服得五体投地》一文中提到:诗与文学,不光是文字上的功夫,跟一个人的胸怀、性情、抱负、气质也极有关系。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也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作诗是一种情怀,需要点天赋,需要点小机灵,这是从书本上学不来的。还有,作诗要有意思,要有点生活情趣,而不是光讲什么大道理。

“诗界革新导师”黄遵宪提倡“我手写我口”,他认为,诗与文学应该是一种真情的复归,性灵的解放,只要我口吐心声,我笔抒我情,就会写出好作品。

的确,“言为心声”,只要是有感而发,写真情实感,就可能会出好作品。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好诗出自征人思妇之口,佳句出自野老村姑之唱”的道理。

君不见,流氓皇帝刘邦一时兴起,信口唱出《大风歌》气势磅礴,流传千古;另一个流氓皇帝钱镠于情浓时给爱妻写了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妍尽风流,倾倒众生,就连苏东坡老夫子也感服于怀,把玩不已,从而派生出其名句“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南北朝刘宋大将沈庆之武夫出身,目不识丁,在战场上建功成名后,受魏晋以来玄谈风气的熏陶,喜欢和士大夫一起清谈,知道不少历史上的典故、轶闻,但往往一知半解,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东西,往往成为别人的笑料。

偏偏,宋孝武帝刘骏喜欢文学,却又爱搞恶作剧,常常把沈庆之当成捉弄的对象,制造出不少笑话。

当初,“元凶劭”刘劭轼杀宋文帝时,刘骏正和沈庆之在一起,屯兵五洲(今湖北浠水西南),讨伐西阳蛮。初闻噩耗,刘骏体弱筛糠,惊吓过度,患上了重病,眼看就要在恐惧中死去,大臣颜师伯日日将他拥抱在怀,给他喂汤喂药,帮他签署文件。

可是,当上了皇帝,刘骏嫌颜师伯少了颗门牙,长得难看,就给颜师伯起了个外号,叫“齴”。

另一个大臣刘秀之,因为生性比较节约吝悭,刘骏就直呼刘秀之“老悭”。

黄门侍郎宗灵秀身体肥胖,行礼时跪下难于爬起,刘骏在每次与臣下集会的时候,都会额外赏赐宗灵秀,让他反复地跪下爬起,以引群笑。

沈庆之是刘骏倚若长城的人物,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救命大恩人,却也未得到刘骏足够的尊重。

“元凶劭”刘劭杀父轼君那会儿,曾给沈庆之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要沈庆之处死刘骏。沈庆之虽然没读过书,却与生俱来一腔忠义浩然之气,怒斥刘劭杀父兽行,将刘劭发来的书信转呈给刘骏,意欲激发他起兵讨伐刘劭。可是刘骏读了信,温顺得象头将要被宰杀的羔羊,认为沈庆之是想要杀自己,眼泪哗哗直流,心里牵挂的,只有自己的母亲,一个劲地求沈庆之宽容片刻,好让自己与母亲诀别(刘骏恋母已到畸形地步,后来还上演出让人所不齿的“蒸母”行为)。沈庆之恨铁不成钢,严肃地说:“沈某受先帝厚恩,今天只想替殿下出力除贼,既出示此信给你,就摆明了我与反贼刘劭势不两立,殿下为何反疑我要对你不利!”

一句话,刘骏能除掉“元凶劭”登上帝位,主要是沈庆之的功劳。

可是,登上了帝位的刘骏,似乎连自己姓什么都忘记了,经常捉弄沈庆之。

有一次,朝廷开宴会,刘骏指定要沈庆之作诗。

沈庆之面露难色,说,臣手不知书,眼不识字,如何作诗!

刘骏存心要沈庆之出丑,说,你不识字没关系,你用嘴吟,颜师伯在旁边用笔帮你记,好歹作一首出来罢。

沈庆之被逼无奈,只好临场抓瞎,一字一句地吟哦起来:“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

诗的意思很直白,即:我这一生真幸运啊,正好遇上了太平盛世,如今虽然年老朽坏,却也还能徒步走回南冈,当面辞谢当今圣主,享受张子房的待遇。

“诗言志”,这首诗既称颂了刘骏,又自比汉初第一谋士张良,气度不凡。

全诗吟毕,满座欢声雷动。

目不识丁的沈庆之就这样在刘骏的逼迫下作出了他人生中唯一一首诗,却是诗中上品。

与沈庆之的被迫作诗不同,比沈庆之出生稍后的南梁武帝朝的曹景宗也识墨无多,却在酒醉后耍酒疯,争抢作诗,同样作出了一首上乘佳作。

曹景宗勇猛无双,未弱冠时,曾以匹马百箭,杀退蛮贼数百,以胆勇闻。在梁武帝朝积功拜侍中,领军将军。

曹景宗晚年尝语人云:“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少年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曹景宗,可谓凛凛生威的不世虎将!

可惜,文人出身的梁武帝比较青睐文人,对武将不大感冒。

梁天监五年,北魏军攻钟离,围徐州,曹景宗率部迎战,大破魏将杨大眼。

梁武帝在华光殿宴饮群臣,庆祝胜利,命沈约等文臣赋诗联句。

曹景宗酒酣耳热,有些喝大了,也叫着嚷着要参加。

梁武帝知道他的底细,不想让他出乖露丑,没给他分派诗韵。

曹景宗拉长了老脸,说皇上你怎么门缝里看人?

梁武帝看他醉了,劝他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将军负责行军打仗,诗作交给文学侍臣就行了。

曹景宗不管,再三坚请。

梁武帝于是不再劝,但手头上的诗韵差不多已经分完,只剩下“竞”、“病”两字。这两个字,就算是作诗行家,在这种现场按韵赋诗的情况下,还是很难现成的,给不给?

在梁武帝的犹豫之间,曹景宗已把诗韵抢过去,并信口吟出了如下四句:

去时女儿悲,归来笳鼓竞。

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

南朝齐梁诗歌多为五言诗,出现过很多精致之作,但内容狭隘,非关山水,即为艳歌,空虚绮靡,不可胜数。

曹景宗这短短的二十个字,应时应景,写了征前泪、凯旋歌,活画了得胜将军志得意满之态,一句“何如霍去病”,豪气干云,扫尽靡丽纤柔之诗风,令人耳目一新。

梁武帝激赏再三,特命史官记入国史。

沈约及其他朝贤也“惊嗟竟日”,诗史上从而留下了“曹景宗诗惊四座”的典故。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还专门称赞这首诗“确是南朝唯一有气魄的一首好诗”。

有趣的是,曹景宗的后世子孙、北宋武将曹翰也有过在皇家酒宴上主动申请赋诗,并因赋诗升职的佳话。

曹翰在平定江南中获取了战功,待卫京城多年,却多年未得升迁。某日,宋太宗召开宫廷酒宴,众文学侍臣纷纷赋诗助兴。曹翰是武官,本不能参与,但他自感机会难得,向宋太宗请求说:“臣少亦学诗,亦乞应诏。”宋太宗笑而许之,说:“你是武臣,就以‘刀’字为韵吧。”曹翰援笔立进,写了一首七律: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诗句整饬平齐,抚今思昔,不乏阳刚之气。宋太宗睹诗恻然心动,朱笔一挥,曹翰“骤迁数级”。

与宋孝武帝、梁武帝、宋太宗等人相比,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行伍,深知武将朝宴赋诗之难,为了让他们不至于在文臣面前掉份子,就亲自题诗若干,交付给众武臣,让他们在宴会前背熟。

某次,群臣在酒宴上应制作诗,有武臣背出朱元璋的一首诗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阳宫;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众文臣听了,回味再三,觉察出了这是出自皇帝的手笔,皆谢不能,不敢应和。

清高宗乾隆帝一生大兴文字狱,但对朝堂宴饮赋诗联句却很宽容。《诗文十全集》卷二十九《紫光阁赐宴联句·得诗》记:“蒇功自是资提戟,联句何妨有捉刀。”注:“平定两金川,战胜成功,实赖武臣之力。至宴间联句,不妨人代为之。且迩年新正联句,皆预拟御制句成,其余则命内廷翰林拟就,临时填名,非即席自作。”

陕甘总督杨遇春是名列紫光阁的功臣名将,能打硬仗,不怕死,每战必身先士卒。难得的是,他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也喜欢附庸风雅,向乾隆学习,每到一地游览,必赋诗留念。

杨遇春曾游卧佛寺,口占一绝,让人莞尔: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陪你睡,江山谁人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
将军竞病
【经典故事】南朝大将曹景宗,妙用偏字写好诗
震惊,那些舞刀弄棍的武夫也做出了一流的诗句!
宴席上皇帝令作诗,众人欲看将军笑话,将军却写出一诗,冠绝全席
联句作诗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