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赵匡胤上位后的一个决策,虽让中国少了内忧,却也多了太多的外患

在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其实是宋朝,它的贸易十分繁荣,而且,社会发展也很成熟,更是奠定了中国古代平民社会的基础,以后的各个朝代,几乎都就是沿着宋朝的社会面貌发展下去的。可是,大家是否知道,这个朝代的开创也有着其不光彩的一面。

因为,它并不是开国皇帝通过真刀真枪、努力拼搏而获得的,其实,是从孤儿寡妇手里抢夺而来的。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赵匡胤,他原本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将领,经常跟着后周皇帝柴荣南征北战,是柴荣身边非常信任的将领之一。

广顺元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德元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是为周世宗。周世宗心怀统一大志,曾立下了三十年的宏志:“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但遗憾的是,五年之后,柴荣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柴荣在世时,曾认为:赵匡胤只是一介武夫,并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他更不会想到,后来正是这个人夺了后周的天下。而且,柴荣也曾对赵匡胤进行过细致的观察,他认为:这个人还是很憨厚的,虽然,他的才能不算很突出,但是,却是值得信赖的一个人。

所以,就这一点来看,赵匡胤比起自己麾下的其他能力很强又很有个性的将领来说,赵匡胤算得上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忠臣”了。当然,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得天下,这是活着的柴荣做梦也不曾想不到的。其实,赵匡胤本人也是有着比较宽厚的性格,这一点柴荣没有看错。

可以说,赵匡胤的确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只不过,他的能力后来则主要表现在了政治方面,在军事方面并没有什么展现,这一点,可以说柴荣确实是看走了眼。其实,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们两人大多都是在行军打仗方面有所接触,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治国理政之事。

赵匡胤其实也知道自己获得这个国家的途径是不正当的,是不符合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但是,他有着极高的政治手腕,对社会也有着很深刻的体察。因为,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些国家就像走马灯似的多的数不清,老百姓长期都在温饱线上挣扎,也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

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对于这些国家并没有什么忠诚可言,老百姓要的就是一个太平日子。

此时,谁能给他们带来好日子,他们就会拥护谁。以至于,赵匡胤带兵进入都城的时候,也没有遇到过什么有效的抵抗,同时,他也给士兵们约法三章:一定要保障老百姓的安全,保证老百姓的财产不受侵害。因为,他要树立一个明君的形象,要的也是一个和平交接。

这样,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这个国家,建立自己的大宋王朝。并且,在之后不久,赵匡胤就发布了“勒石三戒”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这三戒是指:

一、保全柴氏子孙,不管他们犯了什么过错,凡是赵匡胤后代都不得杀之。

二、不杀士大夫,不管士大夫语言上对皇权多有冒犯,或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都不得迁怒于他们。

三、不加农田之赋,以鼓励民间经济。

当然,后世的人还给赵匡胤洗白,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没有任何预谋的。这简直就是把后人都当傻子,黄袍就不用说了,从唐朝开始,就属于皇帝的专用颜色了,其他人谁敢用这样的袍子。况且,这样的袍子还需要提前赶制,不然,哪里来的黄袍呀。

而率领大军出去,将军队控制在自己手中,也是兵变的前提之一。赵匡胤带走士兵的理由:后周是遇到了北方敌人的入侵。但是,兵变之后,赵匡胤并没有对北方敌人有任何军事行动,这就说明了:制造北方敌人入侵的舆论并乘机带走军队的阴谋,几乎可以被确定是赵匡胤所为。

所以,赵匡胤不冤枉,他也没有自己喊冤,其他人就不要瞎忙活了。

赵匡胤当上了大宋的皇帝之后,有鉴于自己黄袍加身的经历,对于身边的人也很不放心,特别是权势滔天的武将,他害怕身边人也会用同样的手段谋取自家的皇位,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他就挖空心思对国家的制度进行修订,其中,对于武官的防御则显得十分的苛刻。

并且,为了让之前的武将没有实权,赵匡胤就在制度上让将领与士兵互不熟悉,打仗的不负责训练,训练的不负责打仗,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将领培养自己的亲信。当然,将领不熟悉士兵,肯定是无法做到准确运用战术击败敌人,宋朝的对外战争一直很惨,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但是,赵匡胤却不管这个,因为,从自己的经历来看,将领才是国家最大的敌人,外来敌人反而不可怕。这样他还不放心,他还把全国的精锐都编入到了首都的禁军之中,使其规模十分庞大。而留到地方的军队,无论从装备上,还是训练上,都远远不如禁军。

这就保证了中央军队对地方武力上的绝对优势,唐朝时期的藩镇割据是再也不会出现了。

而且,赵匡胤还非常重视文化,让儒家经典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用儒家礼仪标准作为这个国家的根本性标准。这期间,他还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以此,构建一个内向型的国家政权,以确保大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可以说,赵匡胤在防止其他人“黄袍加身”的把戏上做的很成功,有宋一代没有一个将领能够拥有足够的能力篡权。但是,赵匡胤没有想到,外部敌人却把这种内部的平衡打破了,北宋被金国灭掉,禁军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南宋被元朝灭掉,禁军依然没发挥作用。

所以,赵匡胤的这一个制度设计,虽然,比较优秀,但是,也是顾此失彼,无法兼得。

参考资料:

【《新五代史·卷十二·周本纪》、《宋史》、《勒石三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上下五千年:陈桥兵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原是一场精心阴谋
赵匡胤黄袍加身内幕
黄袍加身,赵匡胤建大宋(1)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下后周政权
管中窥宋(宋朝那些事儿)第二章 赵匡胤之迅速崛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