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人本不敢想统一中国,两个色目人却帮其一炮击垮大宋王朝

在热兵器出现前,骑兵对步兵有着绝对的优势。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然而北方骑兵一旦跨过长城,手脚就像被上了个无形的枷锁一样,而且越往南越紧,比如说蒙古大军在河北、塞外无坚不摧,但却被樊城、襄阳两个小城一挡就是六年之久。

“襄樊之战”是蒙古灭宋的关键一战,襄阳、樊城“控扼南北”,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元世祖忽必烈为此战做了大量准备,可纵使蒙古骑兵凶悍骁勇,打起阵地战来也还是外行。

游牧民族南下牧马易,建立政权难,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游牧民族社会发展慢,自古以来都只能靠单兵素质取胜,一旦被南方拖进常规战打消耗拼技术,他们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宋度宗整日淫乐,襄阳、樊城依旧安然无恙的原因就在此。

忽必烈本来铁了心与南宋拼消耗,看着襄樊二城“自毙”,却没想到自己却差点被拖垮,“以国家每岁经费计之,襄樊殆居其半”。如果再继续下去,蒙古必然会被拖垮。

成吉思汗在西征花剌子模和灭金时都有使用投石机的记录。在围困襄樊时,都元帅阿术也曾调炮手到前线,但因襄阳地区为战略要地,城墙防御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一般的攻城炮具根本无法奏效。

蒙古人技术不行,但他们早已征服了与中国人同样发达的西域穆斯林。忽必烈听说波斯色目人善于造炮,便在1271年向伊利汗国汗王阿布哥征调炮手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

首门大炮造出后,忽必烈命他们在午门外试验,并亲临观看。大炮展现出的巨大威力让忽必烈非常开心。因是回回人设计制作,又被称为“回回炮”。回回炮“用力省而所击甚远”,试射成功后立刻被送往前线。

樊城位于汉江以北,防守较为薄弱,最先受到冲击。作为大型攻城器械,回回炮架设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尽管元军选在夜间冒雪架设,但仍受到宋军的猛烈攻击,“城中矢石如雨,军校多死伤,达旦而炮帘立。”

宋军兵力有限,也不了解回回炮的威力,并没有主动出城摧毁据点,因此完美错过了继续掌握战场主动的机会。回回炮架好后,胶着的战事立刻被扭转,元军“以回回炮击之,而焚其栅。十年正月,遂破樊城,屠之。”

攻下樊城后,回回炮立刻被送至城墙更坚固的襄阳。亦思马因详细勘察了襄阳的地势,决定用攻击襄阳城东南谯楼。《元史》记载:“一炮中其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逾城降者。”襄阳城破后,南宋败局已定,仅坚持了五年时间就被元军灭亡。

南宋灭亡后,回回炮继续在越南发威。元朝两次东征日本失败后,甚至想用回回炮发动第三次战争。由此可见蒙古人对回回炮的重视,不过回回炮制作技术相当复杂,仅有西域炮手才能熟练掌握,又加之被列为国家绝密,故流传甚少,元朝灭亡后几乎失传。

蒙古骑兵不擅攻城战,最初他们仅把南宋当做普通的抢掠对象,并没有想过统一中国。然而回回炮的引入解决了元军的战术短板,让忽必烈决心全力灭宋,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王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元战争系列之三:从襄樊战役到临安失守
蒙古风云42 回回炮的威力
历史上真实的襄阳之战是怎么回事?
襄阳之战为何是蒙古灭宋的关键?
历史故事——关乎南宋命运的襄阳之战(下)
假设历史•蒙古人没有中亚的技术能打败南宋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