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过草地多艰辛 红四方面军被谁误行程

字数:3088字,阅读时间:约8分钟

文章来源:《法制晚报》,作者:徐 焰。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悲观避战西行分裂中央南下1000华里距离用时一年半 曲折回到陕北根据地——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强渡嘉陵江取得重大胜利,连续攻占了九座县城。前方传来捷报时,川陕边区的苏维埃政府机关和地方部队却在“收摊子”,包括大批妇女在内的军政人员都退出了根据地,而且向西越走越远,反复经过草地、翻越一座座雪山,又在藏民区徘徊,最后又北上陕甘宁……这时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才明白,自己也在进行长征。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时一年半,路线在川康甘之间曲折反复往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西进避战,悲观张 国焘放弃了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于1931年在鄂豫皖根据地组建,1932年秋在国民党军“围剿”下以主力突围向川陕边前进,在当地建立了根据地。1934年,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苏区发起为时半年多的“六路围攻”,虽最后被打退,但根据地经过此次摧残,人力物力也已极度困难,红军人数也由战前8万人减少到6万人。

据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讲,当时开会时来的大多是老头小孩,盐也很难买到,主持红四方面军工作的张国焘更是丧失了在当地继续斗争的信心。徐向前回忆说:“张国焘同我闲谈时,曾问我:你看将来怎么办?现在根据地物力、人力很困难,如果刘湘再发动新的进攻,该怎么个打法?去汉中行不行?”

1935年初,中共红军进入贵州并准备北上四川,曾致电红四方面军希望出击配合。张国焘见中央苏区等南方根据地相继失败,对革命前途更是悲观失望。

3月末,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经过近一个月作战歼敌12个团1万多人,占领了川北广大地区。由于控制的新区人力、物力比较丰富,红四方面军的兵力又发展到8万人。徐向前等人认为,主力应该转向川西发展,却可以留下川陕地方武装组建的红三十三军以保持原有根据地。张国焘却于4月间放弃了已开辟了两年的川陕根据地,让红四方面军主力、地方武装及苏区机关人员全部西进,事实上从此开始了长征。

红四方面军西进后,蒋介石嫡系部队中最精锐的第一军胡宗南部从陕南入川,联合川军展开追击。张国焘对这支从鄂豫皖根据地一直跟到川陕边的劲敌缺乏战胜的勇气,在5月间又放弃了刚刚占领的川北各县,一意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退却以避战。张国焘向部队解释西进是“迎接中央”,然而党中央并没有让他放弃川陕苏区。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央领导人问张国焘为何丢弃根据地?回答竟是:“那里已经是一块已经拧干了的柠檬。”原来中央红军以为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就有了根据地作为落脚点,会师后才知道红四方面军也陷入了无依托的游动作战状态。

两过草地,再翻雪山,南下无功而返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三十军在政委李先念带领下进入懋功,同刚过雪山的中央红军(随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会师。当时全军振奋,兵力相加也有10万人。看到远征万里的红一方面军指战员衣衫破烂、物资缺乏,红四方面军指战员供给了许多粮食和衣物。红一方面军因战士损失较大而保留干部较多,于是抽调一批军师领导和参谋人员到红四方面军各指挥机构任职,红四方面军也抽出三个团兵力补充了红一方面军。

两军会师后,张国焘看到红一方面军经过长征的消耗,惧敌观念更为增长,同时也不愿服从中央。据周恩来回忆,张国焘同他见面后就问红一方面军还有多少人,周恩来说3万不到,张国焘马上脸色就变了。

当时中共中央决定开辟川陕甘根据地,担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却主张向有“广大弱小民族”的藏民、羌民区发展开辟“川康新局面”。事实上,以汉族为主体的红军到人烟稀少且有隔阂的少数民族区域很难得到扩大,还会远离抗日前线,如再遭国民党军封锁山口,就会被困住。从6月间至8月初,中央一再召开会议,使张国焘勉强同意北上。此时,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已经封锁了松潘大道,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两路通过草地北上。

红四方面军由于刚开始长征,指战员体力较好且物资储备较多,第一次过草地减员率较小。刚过草地后,在右路的红四军和红三十军在包座歼灭国民党一个师的主力,为中共中央打开了北进的道路。然而这时张国焘又突然反悔,要求全军南下,并拒不执行中央命令。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继续北进。红四方面军全部及随总司令部行动的原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则掉头南下,再次经过草地,进入成都西北的川康边天全、芦山、道孚、丹巴等地。在这一时期,张国焘还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西边缘,马上遭到国民党川军主力和入川的中央军大举进攻,在百丈关一战伤亡万余人,只得西撤。经过四个月苦战,部队仍难在川康区建立新根据地。至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被迫向西转移进入藏族聚居的甘孜及附近地区,部队也由南下时的8万余人减为4万多人。在藏民区,红军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争取到广大藏族同胞的支持,在甘孜地区还建立起“博巴政府”。不过当地粮食和牲畜非常有限,几万部队居住的时间一长,生活便陷入困窘,必须另寻出路。

中央北上的胜利和南下的失败,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广大指战员。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要求北上,张国焘在碰壁后也被迫取消其另立的中央,接受中共中央的指示,改任中共西北局书记。7月初,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经过朱德、任弼时、刘伯承、贺龙以及广大指战员强烈要求,张国焘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7月间,红四方面军同红二方面军一同离开甘孜地区北上。

三过草地最艰苦,会宁会师获赠新装

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前,因当地人烟稀少且多属少数民族,筹粮更为困难。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强意志,并总结前两次过草地的经验,通过了泥沼密布、气候变化无常的数百里茫茫草地,进入了甘肃南部。此时张国焘又表现动摇,不愿同中央会合,提出向黄河以西前进。这时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大都反对“天天向太阳落下的西边走”,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也要求北进,张国焘彻底陷入孤立,只得同意众人的意见。

1936年10月9日,红军总司令部和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到达甘肃会宁,同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结束了长征。两军会合时,指战员们回想起一年多来的曲折经历,激动万分。中共中央在会师前通过东征和国际援助,已经筹得了一笔经费,在甘肃当地买下了供7万人穿着的冬衣,历经磨难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都穿上了新棉衣,感受到根据地的温暖。

红四方面军从嘉陵江边出发到会宁,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1000华里,可这一长征却用了一年半时间,反复迂回往返行程超过1万华里。虽然红四方面军走的里程少于红一、红二方面军,艰苦程度却不逊色,仅过草地这种最艰苦的行程就走了三次。到达陕甘宁后,红四方面军还有3万多人,虽然在后来的西路军中有很大损失,仍是红军中保留长征骨干最多的部队,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又成为一支劲旅。

点评◆ ◆  ◆ ◆

军队忠诚业绩永存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经曲折,是因为受到张国焘退却逃跑主义的错误干扰。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张国焘自1931年到达鄂豫皖后,广大干部出于对党的信赖,才服从了他的领导。然而长征途中的事实证明,党中央的正确方针才能给红军带来出路,最终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也都站到了中央的立场上来。

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张国焘,中共中央进行斗争的同时仍进行了争取,保留其中央政治局委员,在陕甘宁边区内安排担任政府副主席。但此人最终不可救药,于1938年投靠国民党到军统局当了特务。不过他叛逃时连警卫员都带不走,此后向红四方面军的旧部进行招降几乎毫无响应,特务头子戴笠也骂张国焘实在无用。事实证明了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们在长征中的业绩也永垂史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征 --- 红四方面军的经历
个人野心作祟下的无妄之灾—红四方面军之三过草地!
红军“三方四路”长征真相
毛主席培养的优秀将领邵式平,长征期间支持张国焘,建国后担任省长
老红军冯学友:三过草地误行程 云开雾散见光明(图)
红四方面军的独特魅力:在重压、煎熬下愈挫愈勇,名将灿若星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