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磨镜治病到看鬼有没有后脚跟,镜子在道士手中到底有多少种用途?

人类使用的第一面镜子

相传,人类使用的第一面镜子是嫫母发明的。

嫫母,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据说当初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

那时,黄帝宫里人经常站在水边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的丑,所以轻易不会去。有一次,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挖到太阳正当中午时,阳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阳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拿在手中一看,发现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她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黄帝宫里趁周围无人,又把石片取出来,发现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样。于是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

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水边去梳妆打扮了。每天早上起来,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来。

不料有一次不小心,这个石片被黄帝发现了。黄帝问嫫母:“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老实忠厚的嫫母,一听黄帝问话,嫫母把发现这块能照人的石片,从头至尾向黄帝诉说了一遍,并恳求黄帝宽恕她。黄帝听罢,哈哈大笑,双手搀起嫫母说:“这是你一大发现,你不但没错,还立了一大功!”

人类使用镜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此就开始了。

磨镜人的出现

现在我们常用的镜子,是在文艺复兴以后发明的水银玻璃镜,在这种镜子传入中国以前(大约是明朝),大部分中国人使用的都是金属镜,其中又以铜镜最为普及。

中国人使用铜镜的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年前的墓葬中便有它的身影。但仅仅用铜并不能达到映照形影的效果,因此在制作铜镜时,需要经历一道重要的工序——磨镜。

对磨镜的记载出现得很早。汉朝的子书《淮南子》中记载:“明镜之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说的就是汉代人在铜镜铸造成形之后,用铅或锡(玄锡)粉搭配羊毛刷(白旃)磨制镜子,以求达到最为清晰的效果。

在镜子制成后,并非可以永远保持“鬓眉微毫可得而察”的状态。长时间的使用后,铜制的镜子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生锈等问题,这时就需要再次进行抛光磨制。一般人没有专业的磨镜技术和工具,因此再次磨制的工作常常被交给走街串巷的“磨镜人”。

道士的第二职业

有一部传为明代刘基撰《多能鄙事》的书,记录了有关磨镜及磨镜药的秘方,主要原料为白矾六钱、水银一钱、白铁(即锡)一钱、鹿角灰一钱。先用水银将白铁与砂子细磨如泥,淘洗白净,加入鹿角灰及矾,研磨极细才可使用。然而这些磨镜所需的材料,铅、锡、汞等等并不是寻常之物,但却是道教炼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

汉代神仙方术盛行,不少人为了长生进行炼丹实验,铅和汞是道教炼丹法中最基本的原料,而锡作为“五金”之一也是常见辅料。在长期修炼仙丹的过程中,道士们四处搜罗这些材料,并发明了各种提炼铅锡的方法,逐渐成了铅、锡的大量持有者。所以占有了原料的炼丹方士们,逐渐进入了磨镜的市场。比如大约成书于南北朝的《上清明鉴要经》就记载:“昔有摩镜道士,游行民间,赁为百姓摩镜,镜无大小,财费六七钱耳。不以他物摩也,唯以药涂面拭之,而镜光明不常有。”

磨镜匠人出现得相当早,在《列仙传》中记载了一位被称作负局先生的人:

负局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语似燕代间人。常负磨镜局,循吴市中,衒磨镜一钱,因磨之。辄问主人:“得无有疾苦者?”辄出紫丸药以与之,得者莫不愈,如此数十年。后大疫病,家至户到,与药,活者万计,不取一钱。吴人乃知其真人也。后止吴山绝崖头,悬药下与人。将欲去时,语下人曰:“各还蓬莱山,为汝曹下神水。”崖头一旦有水,白色流从石间来下,服之多愈疾,立祠十余处。

所谓的“局”,是一个类似博局棋盘的方形平板状磨镜承具。负局先生也不知是何方人氏,听口音像是北方燕、代一带的人。他经常背着磨镜工具,在吴地的集市里游走。给人磨拭昏镜,只收取很少的费用。趁磨镜的时候,他会顺便询问镜子的主人,了解他们是否染疾。遇到有病痛的,就拿出紫色药丸送给他,吃药的人没有不痊愈的。

从书中的描写来看,这位负局先生显然是一位炼丹的方士,他看似以磨镜为业,实则为患者送药治病,悬壶济世,宛似传说中的仙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留名的磨镜客。而“负局”也成了磨镜客的代称。南朝江总《方镜铭》便有:“价珍负局,影丽高堂。”刘禹锡《磨镜篇》也有:“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

汉末魏晋以后,道教开始兴盛,原先炼丹追求长生的方士们,逐渐被吸纳到道教的领域,而磨镜者也换上了道士的新身份。

驱鬼辟邪的照妖镜

镜子,普通人用来映照自身,整理妆容。镜者,鉴也。修行者可用之鉴别阴邪妖魔,古代道士很重视镜子的威力。

1

葛洪的《抱朴子·登涉》有:“又万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已上,悬于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

“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及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又老魅若来,其去必却行,行可转镜对之,其后而视之。若是老魅者,必无踵也;其有踵者,则山神也。”

天下万物时间一久,容易有灵性和神通,它们的精魄能化成人形,祟人、迷惑人。但它们唯独不能在镜中改变真形,镜子一照便原形毕露。所以道士们进山修道,都要佩带九寸方圆的明镜,使人避免魑魅魍魉的侵扰,持镜者又可以从明镜中分辨出鬼魅和山神。而老魅又有倒退走路的习惯,等它行走时转镜照之,可以发现它没有脚后跟。

这样镜子在道士们那里便成为一种避鬼驱邪的法宝了。不过道士们那种照妖镜还需配上相适应的铭文(咒语)图案,以增强镜子的法力。例如出土文物唐代的“二十八宿铜镜”,以其外形和图案铭文看,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用铜镜,由里至外分为五圈。依次镌刻地平方位图、东西南北四象、十二生肖辰次、八卦、二十八宿星象图和铭文。其中的铭文,实际就是符咒类的东西。

《抱朴子》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个客栈中,天天都有闹鬼的事情发生,渐渐无人问津,后来有一位叫做伯夷的道士路过住宿,到了晚上,听到外面一大群男男女女一起嬉笑打闹,便用镜照之,发现竟是一群狗,于是便赶走了它们,客栈恢复了宁静。看来妖怪们被认出真身后也就不可怕了,所以识别妖怪的照妖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中国民间受此影响,也慢慢产生了放置镜子避邪的传统。

2

《抱朴子》中还记载了《四规经》、《明镜经》、《日月临镜经》等一系列利用镜子修行的秘籍。

《抱朴子内篇·杂应》云:“或用明镜九寸以上自照,有所思存,七日七夕则见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示之后,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明镜或用一,或用二,谓之日月镜。或用四,谓之四规镜。四规者,照之时,前后左右各施一也。用四规所见来神甚多。或纵目,或乘龙驾虎,冠服彩色不与世同,皆有经图。”

要知将来吉凶、安危、去就,用九寸以上的明镜自照,凝神静思,七天七夜即可见到神仙。神仙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旦出现,给人启示,照镜者“心中自知千里之外方来之事也”。

照镜时可只用一枚明镜,也可同时使用两枚或四枚。两镜同用叫“日月镜”,四镜同用叫“四规镜”。“四规者,照之时前后左右各施一也。”因其东西南北都能照到,故能看到更多的神仙。

葛洪又说,照镜功夫最好在幽静的山林中修炼,目不旁视,耳不旁听,精神专注,其道必成。无论是三童九女、九头蛇之类出现,还是有人来询问、呵斥,一概不要理睬。修炼者只须一心去想太上老君的真形,一旦从镜中见到老君,“则年命延长,心如日月,无事不知也”。

专业上的需求,使得道士们更加专注于提高自己的磨镜水平,而在研发之余,他们还不忘将自己的成果集结发表。《道藏》中收录的《上清明鉴要经》、《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上清含象剑鉴图》等典籍,都有对道教磨镜之法的介绍。

作为道士们的生存绝学,这种磨镜法并没有被广泛传播。在《上清明鉴要经》里,磨镜道士在将这种方法传授给袁仲阳后,千叮咛万嘱咐,在炼制磨镜药时要:“作清净密处,勿令人见之也”,对磨镜药的制作方法则要“秘之,勿妄传非其人”。直到北宋以后,这种磨镜法才渐渐摆脱道士的垄断,进入大众视野。

3

道士间又流传着特殊的“摩照之法”,即用药物涂抹镜面以使其“明如日月”。其中像用唾沫摩镜之类的方法,涉及到古老的噗唾术,等于为明镜灌注另一种神力。

明镜驱邪术对古代医学、古代文学创作和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心方》卷二五引《龙门方》说,将镜子拴在床腿上,可治小儿夜啼。《本草纲目》卷八引陈藏器说,用古镜“煮汁和诸药煮服”,可治'惊痫邪气,小儿诸恶”。如果古镜上铸有铭文,字体越古疗效越佳。

古代民间礼俗如婚礼、居室布置、葬礼、占卜等方面也都被打上明镜驱邪术的烙印。在宋代普通婚礼上,新娘下车后要由一名妓女在前面手捧镜子照新娘的面孔,边照边倒退着把新娘引进丈夫家门。明清有些术士要求新娘亲自持镜:“新人宜披紫服,抱明镜,可远恶召祥。”这条古训,在清代某些生活用书中仍被着意强调。在居室布置方面,明清人认为:“凡人家宜悬大镜,可辟邪祟”,“房中置大镜一面,昏晨照之,可令人寿,又不干恶邪。”这类生活秘诀显然是从道士的日月镜、四规镜法术演变来的。

我们现在熟知的八卦镜,也一直是民间化煞镇宅的法宝。走在大街小巷中,很容易可以发现悬挂在屋檐墙壁上的八卦镜。凸镜镇宅化煞,凹镜吸财纳福,扭转乾坤调节风水,可谓是流传甚广的风水吉祥物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第一个照镜子的人(一)
镜子的功能,不仅仅是臭美那么简单
镜子是丑女子发明的
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一铜镜,堪称中国最古老的,却因一事至今惹争议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
铜镜的鉴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