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朝历代都有外戚专政,为何到了明朝便销声匿迹了呢?
userphoto

2022.02.22

关注

外戚专权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王朝灭亡的原因都有外戚专权的影子,强如西汉就是被外戚王莽篡位而亡。但到了明朝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外戚几乎没有存在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困扰多个封建王朝多年的外戚问题在明朝得到较好的解决呢?

明代后妃普遍出身较低

朱元璋在位时期,苦心孤诣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祖训。为的就是防范有人能夺走朱家的江山。因此对于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这两条朱元璋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令人编撰了一部《皇明祖训》,也即明朝皇族的家法。里面关于后宫的《内令》一章中就明确有两条关于防止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的规定:

  1. 凡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

  2. 凡天子及亲王、後、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这两条很明确的规定了一是明朝后妃不得干政;二是后妃必须从身份较低的家庭选择。其实后妃不得干政这条并非明朝首创,其他朝代也曾经有过。但是如明朝那么严厉还是比较罕见,尤其是从身份较低的家庭选择后妃的做法比较特殊。

我们从明朝的历代皇后来看,也可以印证这一家法祖训。除了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是魏国公徐达之女外,其他皇后大都出身中下级官吏或监生家庭。后妃的家族出身低就相对难以形成较强的政治势力和团体。因此明朝首先在源头上就预防了外戚势力形成权力集团。

科举制使外戚势力缺乏生存空间

外戚势力与宦官专权都是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政治势力,如果没有与皇帝的姻亲关系或者皇帝的宠信外戚势力很难形成政治影响力。

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官员选拔制度尚不完善,主要采用察举制,也即依靠推荐和考察。这种制度很容易形成裙带和宗族势力,而且选才面很窄。这就必然导致皇帝可以依靠和信赖的政治势力很有限。出于维护自身皇权稳固的角度出发,必然会从最亲近和最信任的群体加以重用,这就是宦官和外戚容易上位成为重要政治势力的原因。

而从隋唐时期开始采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员之后,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中就逐步形成了一支通过科举上来的文官集团。这个集团没有世家大族的背景,他们的权力也只能依靠皇帝的信任,而且他们所受到的儒家教育也是以忠君为前提,所以也就成为皇帝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

以明朝为例,在宦官势力强大到可以威胁皇权的时,明朝的文官集团就是维护皇权最好政治势力。但是文官集团的强大又让皇帝感到无法抗衡和驾驭,于是又抬出身边的宦官来压制文官集团,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大体上就是这两支势力的抗衡。刚才已经提到明朝的后妃出身都不高,虽然外戚大都会被封为伯爵或者侯爵这样的高等级爵位,但是没有通过科举入仕,同时因为明朝抑制外戚出任实职因此就很难在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之外形成第三股政治势力。

综上,明朝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的主要原因一是明初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祖训家法,对后妃干政和外戚专权进行了预防。特别是严格把控后妃的家族出身,避免外戚势力乘势坐大。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科举制度为封建王朝形成了一个文官集团,这些接受儒家忠君教育和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僚集团成为维护皇权的新兴力量,这些文官集团势力强大,连皇帝都很难驾驭,不得不抬出宦官集团来抗衡,但是反过来他们又可以维护皇权,避免宦官和外戚等势力染指权力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明朝的选妃制度入手,来看看为何明朝没有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
历史观|外戚专权,后权参政的延伸(《踪迹》面相篇5)
除“宦官干政”外,中国王朝两千年间,还有一隐疾让皇权动荡不堪
为什么唐朝的宦官可以直接废立皇帝,而明朝宦官只能受制于皇权?
从“内和而家理”入手,探析大明王朝的女官制度
北宋太后刘娥为什么成不了第二个武则天?主要有三个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