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朝开国的武官之首,何以被丑化成一个关系户?

本 文 约 5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中国古代,异姓兄弟结义时的誓词往往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有趣的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就有一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卢绾,两人堪称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在汉朝建立后,刘邦开始有计划地削除异姓诸侯王时,把此时已是汉朝太尉的卢绾封为燕王。可惜,如此深厚的友谊最终还是没能经得起权力的侵蚀,燕王卢绾最终的下场挺凄惨。

卢绾影视形象。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话说回来,卢绾真是凭借裙带关系崛起的吗?他和刘邦最后的反目,到底是他个人道德的沦丧,还是权力对人性的扭曲?

刘邦“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异姓兄弟


战国末年的沛县丰邑经历了多个不同诸侯国的统治。最早,这里属于宋国,随后被齐国短暂吞并,五国伐齐后,先后被魏国、楚国统治。刘邦的祖父曾在魏国控制丰邑时担任行政长官,也就是“丰公”,但到刘邦之父刘太公这一代,刘家似乎变成了普通的中产家庭,住在丰邑一个叫中阳里的地方。

这种家境的败落,也许同楚国取代魏国有关。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一户姓卢的人家同住在中阳里,两家关系非常亲密。更巧的是,他们两家的女眷在同年同月同日各生下了一个男孩。刘太公家生下的是刘邦,卢家生下来的是卢绾。

刘卢两家的父辈关系这么好,这两个小孩自然从小就是玩伴,加上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巧合,更让他们产生一种特别坚固的亲密友谊。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又一起读书,关系愈发亲密。有一阶段,刘邦不知道犯了什么事,也许是和夏侯婴开玩笑时误伤对方被人趁机整治的那一次,他被迫暂时逃亡,卢绾选择跟随刘邦一起逃亡,同时又帮他出入丰邑协调各方,终于保护刘邦平安过关。同天出生的发小、共同成长的同学、长大后为刘邦出生入死,使得卢绾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大部分亲兄弟。

刘邦替卢绾挡债。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等刘邦起兵后,卢绾毫无疑问选择跟随,成为他麾下的主要干将之一,也是刘邦最信任的人。司马迁这么描写了卢绾所受到的信任:“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也就是说,萧何、曹参等刘邦心腹,刘邦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而礼遇他们。只有对卢绾,刘邦是发自内心的信任,卢绾甚至可以自由出入刘邦的卧室。从这个角度看,卢绾在刘邦心中的地位,大约和曹操阵营中的夏侯惇相近。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卢绾,事迹缺乏记载,原因也很简单,他一直待在刘邦身边。刘邦本人直接指挥了一系列对秦帝国的作战,最终攻破武关,占领咸阳。卢绾虽然参与,但个人事迹并没有流传下来,不知是因为他后来反叛导致军功记录被删除,还是因为在刘邦身边的他没能直接立功。等卢绾下一次出现在史书中时,他已经跟随汉王刘邦一起去汉中履职了,以一名将领的身份常年活跃在刘邦左右。

卢绾和张良一起劝降秦将。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不久,刘邦东出定三秦、讨伐项羽。再度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卢绾,直接获得了汉国“三公”之一的“太尉”身份。

汉承秦制,太尉是秦帝国非常设的最高军职,汉帝国的第一任太尉便是卢绾。值得注意的是,刘邦在汉中曾和韩国王族韩信(非淮阴侯韩信)有过一番交流,并在此后任命他为太尉,但这个太尉并非汉国太尉,而是韩国太尉。当时,韩王成正在项羽的扣押之下,所以刘邦无法直接封韩信为韩王,便封他为韩太尉,这就造成了部分读史者的混淆。对比多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后来成为韩王的韩国王族韩信被刘邦封为韩太尉,和刘邦任命自己的汉太尉卢绾,是完全独立的两件事情。有趣的是,这两位太尉都和刘邦私交很好,后来都成了诸侯王,最后都和刘邦翻了脸,因此太史公也把他们放在了同一篇传记中。

韩信与卢绾等帐中议事。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屡立战功的汉朝开国武官之首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指出:“在楚汉相距巩洛,而韩信为填颍川,卢绾绝籍粮饷。作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此处的韩信自然是韩王信。也就是说,楚、汉两军在洛阳附近相持对峙时,韩王信依靠自己韩国王族的身份在韩国故地颍川附近活跃牵制楚军,卢绾的功劳更大,断绝了项羽(项籍)的粮道。正因为如此,太史公才给他们立传。

当时,楚汉两军主力在荥阳、成皋一带长期对峙,最终汉军抵挡不住,荥阳失陷,周苛、韩王信等人都被楚军生擒。无奈的刘邦暂时渡过黄河,在修武和刚攻占了赵国的张耳、韩信举行了一次会晤,双方重新划定了作战区域,刘邦则带走了一部分北线汉军支援吃紧的前线。得到生力军之后,刘邦一方面继续在成皋附近和楚军高沟深磊打持久战,另一边则让卢绾和自己的族弟刘贾带领两万步兵、数百骑兵借道赵境从白马津向东挺进,支援在楚军后方活跃的彭越部。这次深入敌后的大胆作战是汉国太尉卢绾首次领衔军事行动。

彭越因为项羽没有承认他在魏国东部的既得利益,让西楚国直接吞并了这个地区,一直积极反对项羽。最初,他和齐国田荣结盟,颇为活跃。随着项羽杀死田假和齐国和解,此时掌控齐国的田横不再支持他,彭越在几个月前虽然一度大破西楚国首都附近的项声部,但随后被项羽主力击破,随后只能在大野泽附近带着自己的嫡系蛰伏。要想真正破坏楚军后勤线,彭越的力量显然不够,因此,刘邦派出身份足够高,政治坚定性足够可靠的卢绾领衔,和颇为善战的族弟刘贾一起指挥这次敌后作战。

对接下来的战事,史书把大部分功劳都归到彭越名下,把卢绾、刘贾的作战说成了“佐彭越”。然而,仔细看这次战事的经过,卢绾、刘贾部汉军在楚军的运输线上和后方楚军主力对峙,在楚军疲劳后和彭越部一起击破对方,随后联手一口气攻占了睢阳、外黄等十七城。

虽然两军是联合作战,但之前和楚军对峙、使其疲惫不堪露出破绽的,恰恰是卢绾、刘贾部汉军。汉军这次敌后行动对楚军后勤危害太大,前线楚军面临断粮,项羽不得不亲率精锐回师前来打击,虽然赶跑了卢绾、刘贾部汉军和彭越部,收复了这些城池,仍然无法歼灭他们。更要命的是,在项羽离开期间,刘邦带着主力在成皋附近大破留守的楚军,楚军的几位主帅曹咎、司马欣败死,这大大改变了楚汉正面战场的平衡。

在电视剧演绎中,卢绾通过苦肉计潜入项羽营中,助刘邦取胜。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卢绾的传记并未记载他随后一个阶段的行迹,他下次出现就是作为统帅平定临江王共尉了。但我们可以做一个猜测:卢绾作为汉帝国军队总司令(太尉)在指挥敌后作战协同彭越断绝楚军粮道时,刘贾是他副手。平定临江王的战事中,他主要的副手还是刘贾,那么这一阶段他很可能是和刘贾一起行动。

后来,刘贾在英布叛乱时成为烈士,卢绾却成了叛徒,所以这一阶段的功绩就单纯被记到刘贾的帐上。从刘贾的传记可以看出,这时候,南线汉军攻占战国后期楚国故都寿春,诱降淮南地区楚军统帅周殷,随后回师参与了对项羽主力的合围和决战。这些功劳很可能是在卢绾的统帅下完成的。卢绾相继击败了淮南地区的楚军,参与了对项羽的最后决战,随后平定了临江王共尉。不久,刘邦平定不愿意来朝见自己的燕王臧荼,卢绾从征,并再次立下功勋。

近三年的时间内,卢绾作为汉国名义上的总司令——也就是太尉,先是活跃于后方骚扰项羽的后勤线,迫使他回师为刘邦在正面歼灭曹咎等部楚军主力创造了条件,随后很可能领衔占领了淮南等地区,再往后又领衔平定了临江国,跟着刘邦本人讨平了燕国。这样一个履历不论从什么角度都十分亮眼,所以,把卢绾理解成“和刘邦关系特别铁所以受重用”,无疑是片面的。毕竟,刘邦不养废物,亲哥哥刘仲封王之后作战表现很差,被废除了王爵。虽然,卢绾不能和韩信的神奇战绩相提并论,却和刘邦一样,有足以战胜同时代大部分名将的军事才能,通过赫赫战功证明了自己对得起刘邦的任命。

两难的发小+燕王


刘邦称帝后封赏功臣时,许多功臣为了排座次争执不休。但就是这么一群出生入死多年、堪称桀骜不驯的骄兵悍将,在平定燕王臧荼后却异口同声地说:“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太史公记载中认为,这是因为刘邦和卢绾的关系实在太好了,以至于群臣为了奉承刘邦而睁眼说瞎话,吹捧卢绾让他被封王。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些功臣在觉得刘邦封赏不公时敢大闹,何况是卢绾?

毫无疑问,正是因为卢绾在之前战事中的卓越表现获得了群臣认可,才会几乎是全体要求刘邦封他为燕王。甚至用了“功最多”这个词。何况,卢绾在楚汉战争初期便已经是汉军最高武官了,又有着长安侯的爵位——上一个长安侯是楚怀王封给项羽的。在楚汉战争立下了这么多功劳后,他在汉国体系内确实不好再加封了,所以封他为诸侯王更顺理成章。

到这里,刘邦和卢绾的缘分和情谊堪称一段佳话。卢绾封王时,刘邦已经开始削除对自己有威胁的异姓王,用自己族人代替,说明刘邦完全把卢绾当成自家人,给了皇族成员的待遇。随后的六年里,有许多异姓诸侯王因为各种原因死于非命,但汉帝国所有诸侯王里,刘邦最信任、最厚待的却是同为异姓诸侯的卢绾,惜字如金的太史公留下了“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的记载。

老年刘邦。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时移世易,有两大因素逐渐侵蚀着卢绾的内心:首先,刘邦有条不紊地清理其他异姓诸侯王,楚王韩信早已被废,和他相邻的赵国国王张敖作为刘邦女婿,也因手下谋刺刘邦被废。和卢绾一起在敌后作战过的彭越因为配合刘邦北境作战不积极被废,后来更是死于吕后的手段下。很可能和卢绾在楚汉战争末期的淮南地区合作过的英布干脆直接造了反。和刘邦同样异常投缘的北境汉军统帅陈豨也在猜忌和压力之下反叛了。就算卢绾对刘邦足够信任,在出征英布之前就已经重病的刘邦万一不在了,心狠手辣的吕后直接借刘邦的名义想杀他,也是防不胜防。第二,卢绾现在虽然是一方诸侯,却夹在汉朝和新兴的匈奴之间。燕国作为边境上左右为难的小国,站在燕国的立场上,希望制定更灵活的对匈奴政策,可长安朝廷显然更希望把燕国作为防御匈奴的棋子和炮灰。

燕王卢绾被刘邦斥责。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这两个分歧最终让刘邦和卢绾这两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异父异母兄弟之间产生了猜疑。当时刘邦征伐英布归来,本来就重病在身的他,又在战事中受伤,自觉命不久矣,确实无力对千里之外燕国发生的具体情况细细研究了。刘邦派去燕国的使节发现了卢绾和匈奴存在私下联系渠道的问题,加上畏惧吕后的卢绾称病不敢亲自来长安自我辩解,最终刘邦感慨道:“连卢绾都反我了吗?”下令樊哙带兵进攻燕国。

实际上,卢绾从未真的想造反,他在刘邦要他入京时曾对亲信说:“族灭韩信和彭越的事情都是吕后干的,现在皇帝病成这样,实际掌权的多半是吕后,所以我只能称病不去。”

左右为难的卢绾。来源/电视剧《楚汉传奇》截图

此次领衔讨伐卢绾的是吕后的妹夫樊哙。随后更是发生了诡异的一幕,奄奄一息的刘邦又下了一道诏令,让陈平和周勃前去诛杀樊哙。不久之后,刘邦病逝了,这道命令也不可能再执行了。卢绾带领几千亲信逃到长城附近,想等着刘邦病情好转后亲自入京,当面向刘邦解释清楚。遗憾的是,他听到的只有生平最亲密好友的死讯。随着刘邦驾崩,卢绾被迫率领手下几千人逃入匈奴境内,被匈奴人封为东胡卢王。不久,卢绾在郁郁寡欢中病死。

卢绾和刘邦名为君臣,实同兄弟,甚至在两人都到达权力之巅时,互相之间仍然保持了这种情谊。最终,在遥远的距离和人心的多变下,双方一度反目。在刘邦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是选择了相信卢绾,卢绾也坚信两人的情谊,等待着与刘邦和解的机会。然而,双方终究没能当面冰释前嫌、相继病逝,到死都没有机会见到对方。另一方面,作为汉帝国首任军队总司令的卢绾,因为生前“叛臣”的定性,他的能力和功绩被大大低估了,以至于后世很多人把他视为完全凭借和刘邦私交崛起的关系户,忘记了他在汉帝国建立过程中立下的赫赫功勋。

END
作者 | 黑色君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秋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和开国皇帝做发小是什么感觉?卢绾:可以直接封王,但是很难善终
楚汉英雄第六十二篇·燕王所属·领燕军定天下·栒侯·将军温疥
刘邦是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吗?为什么?
秦汉第一任太尉:燕王卢绾的传奇人生
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卢绾和刘邦为何最终掀翻了友谊的小船?利大难久
汉朝开国武将之首,刘邦的铁哥们卢绾,封为燕王为何却叛逃匈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