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棠诗大赛:宝钗夺魁全靠舞弊,黛玉落选却是无冕之王
userphoto

2022.09.12 布基纳法索

关注




红楼梦里的诗词鉴赏,是一门大学问。卓语之前写过数篇赏析,对优劣的评判,跟书里(李纨社长)评判大相径庭。

很多读者甚是不解:按照你的解析,书里的评判都要推翻吗?

是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权力的地方就没有绝对公平。李纨,是在权力夹缝里勉强求生之人。一向佛系的她,忽然一反常态争抢社长,就是害怕诗社过于青春自由,逃脱权力的控制,进而连累自己。

从宏观角度说,诗社的存在,貌似摆脱了世俗,成为大观园岁月静好的象征。但从微观角度说,从来没有一寸空间真能摆脱世俗。

诗社从成立伊始,就深深烙上了“势力帮派”的痕迹。谁背后的靠山硬,谁就必须在诗社里拿个彩头。而李纨,是出面平衡各方势力,让各方势力满意的那个人。

有王子腾和贵妃女儿作靠山,王夫人势头正盛。名义上比贾母低一等,但实际上却令众人更忌惮。薛宝钗被众人追捧,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根本无须看文稿,诗社的第一次冠军肯定是宝钗。

这就叫做政治正确,成人都懂。只有傻子才去看文章优劣呢。

但贾母这老祖宗也要顾及啊。所以不用问,第二次的冠军肯定是黛玉。

这期间宝钗还得罪过李纨,于是李纨干脆送给黛玉大礼补偿:冠亚季军全是你的啦,我可给足老祖宗面子喽!

明白了吗?书里的评判根本无关文章,只关乎人情世故。

无须指责李纨,我们国人世世代代都这样。不信的话,你单位随便搞个比赛,让你当裁判长,你一样会成为李纨。

01 宝钗要夺魁

了解了以上背景,我们再来说说薛宝钗的心态。

李纨懂得政治正确,宝钗当然也懂。她很清楚,但凡有集体活动,她就代表了王夫人的面子。通过自己,验证众人对王夫人的臣服程度。

薛家钓金龟婿,宝钗跟黛玉斗法已久,貌似成绩还不错。但是........才学这一项,从来还没正式比拼过。

人人都说,黛玉一肚子学问(参看兴儿的评价)。而且她有个探花老爹,很值得自豪,是她莫大的加分项。如果作诗赢了她,那所有这些不都被推翻了吗?

这可是千载难得的机会,打翻身仗的机会啊!一旦在才学上赢了黛玉,等于把黛玉的门楣优势都推翻了,顺带把薛家的门楣拉高了。

这是多重要的一场大战啊!宝钗摩拳擦掌,势在必得!

绝不是我磕碜她。诗社里大家做了那么多诗词,别人的创作能力是稳定的,只有薛宝钗起伏不定,前后差异很大。

她的作品里,最最最最好的,就是第一首海棠诗。与其他作品,压根不在一个档次上。

这是卯了多大的劲啊?起社前那个晚上,是不是一夜没睡,搜古寻今呢?

迎春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

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

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看看这段,你们不觉得奇怪吗?宝钗作事,一向都火急火燎吗?

赏花是情趣之事,亦是诗人最爱之事。迎春那么木的人,还提意赏花呢,宝钗却一语否决,不容商议,这是什么意思?

迎春提议抓阄,李纨不搭理。目刚宣布,宝钗着急忙慌催着干,唯恐改了日子换了时间。

按照她一问摇头三不知的秉性,难道不应该推诿一下、谦虚三下,再慎重考虑几天吗?

自从结社,李纨和宝钗都一反常态,就她俩积极,也就她俩强势。一唱一和,配合得也太默契了点。让人不得不怀疑,俩人事先通过气。

其实这才符合李纨的性格。她最怕得罪王夫人,而宝钗是王夫人的代言人。不跟宝钗商量,她敢拍板成立诗社吗?

看到这里,可能又有人感觉不适了:怎么一经解读,红楼梦里到处都成阴谋论了?

呵呵,没办法,成人的世界原本如此。是你想称之为“阴谋”,但事实上那就是你每天都离不开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的伟大,伟大在超现实主义。最美好的情怀,最浪漫的诗歌,和最龌蹉的世俗,互不妨碍,同时俱在。

海棠诗社里不仅藏着宝黛钗的争斗,甚至有大观园所有主子的明争暗斗。就像三驾马车管家一样,精彩纷呈。

02 宝钗的诗

既然宝钗摩拳擦掌,她的诗会单纯咏花?可能吗?

文化碰撞的就是意识形态,黛钗间有巨大的思想鸿沟、巨大的利益冲突,这些必然体现在诗作中。尤其是第一次开社,这是火力全开、打头炮的时刻。

诗作孰优孰劣,这问题放置一旁,不如先看看,她们如何通过诗作干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对于这首诗,脂砚斋批语说【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

请注意,【身份】这词,是有些政治味道的哈!她根本不是写花,是借花来标榜自我。

上来第一联就是写自己。大白天的,我这个千金小姐要珍重芳姿哦,不出门。待在家里干嘛呢?拿水瓮去浇浇花。

【自携】独自一人浇花,颇有点遗世独立的味道。

第二联意思是:洗掉涂抹的胭脂,才现出秋日本色。纯白色的花朵上尚有晨露,映现出高洁的魂魄。

大家都知道宝钗给自己打造的人设,其中有几个要点:端庄淑女、不爱脂粉、朴素淡雅、装傻藏拙。

你看,这些要点在前两联里,是不是都得到了体现?这不是赤裸裸地给自己打造功德牌坊吗?

可问题是,自己配得上功德牌坊吗?

别的不说,就【珍重芳姿昼掩门】这句,竟然成了个梗,是被人笑话的梗哦!一提她色诱宝玉那些熬糟事,黛粉就反问宝姐姐:你的芳姿哪去了,你的昼掩门呢?难道掩上门去表弟屋里啊?

标榜自己的话,偏偏成了最大笑柄。仅凭这一点,还能算好诗?

当然也可以,是反讽第一的好诗。

标榜好自己,下面该攻击别人了。

第三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先借白海棠的素洁自喻,再次讴歌自己朴素淡雅;然后讽刺多愁善感之人,只会互相伤害,泪水令美玉浸出瘢痕。

其实这句根本不通,上下内容不接,不知所云。既然海棠花淡极,那就是比喻大彻大悟了,还何来愁多呢?

之所以会这样,只因宝钗别有用心。她讽刺黛玉爱哭,更嘲讽宝黛的卿卿我我、吵闹不休。

就在此处,脂砚斋批【己夹:看他讽刺林宝二人着手】。

若无脂批,我说她讽刺宝黛,又不知多少人来说“你想多了”。

最后一联意思是:白海棠愿以清洁之身回报秋神白帝。她亭亭玉立,沉默不语,迎来又一个黄昏。这是再次标榜自己高洁、端庄、藏拙。

整首诗处处有种独赏、独恋的感觉,其实是对宝玉不爱她、不鸟她的反击。

宝黛相爱,被她描述成胭脂色;宝玉讨厌她,自己成了孤家寡人,那就叫做【高洁】。

03 宝玉的诗

很巧的是,宝玉的诗紧邻着宝钗。而你想不到的是,内容全是反击宝钗的。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宝钗要“昼掩门”,宝玉就评价了:重门深锁的结果,只能是容颜惨淡。

所谓【秋容浅淡】就是秋景萧瑟,满目哀愁。秋心为“愁”,映现于重门之上。

实际上这也是曹公对宝玉人生的概括,因为他的人生被堆满了雪,被锁上了门。

第二联毫无疑问指向宝钗黛玉。宝玉曾把宝钗比作杨贵妃,所用典故正是杨玉环和安禄山同浴,引得宝钗大怒。捧心西子是黛玉经典造型,是曹公官宣的。

杨贵妃虽然一生荣华,却都成泡影,于国于家于己,皆无益处。西施虽然命运坎坷,但她为国牺牲,在封建时代被大力歌颂。

曹公用这些典故,原本就有强烈的褒贬。宝玉在混沌的青春期,香臭不分,似乎两种类型他都喜欢,但细品还是不一样,前者只是影,后者才是魂。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影子是虚的,假的,再加上冷冰冰(冰作影),那不就是他婚姻的真相吗?

【晓风结愁、宿雨添泪】,貌似写花,实际都是写黛玉寄人篱下的愁苦心境,以至最终的芳华早逝。

【独倚画栏、清砧怨笛】是写宝玉在黛玉死后的孤苦心境,是对这份凄美爱情的祭奠。

宝钗标榜的高洁,到宝玉这里成了【出浴太真】,偏偏香艳无比。

宝钗嘲讽黛玉之泪,而宝玉认为是【晓风、宿雨】,成了最浪漫、最凄美、最有意境的画面,是人与大自然的神合之境。

最后一联他们都写黄昏,但情绪完全相反。宝钗自恋式的【不语婷婷】,仿佛世外高人似的;而宝玉偏要描写成【清砧怨笛】,幽怨得很,凄凉得很。

整体来看,几乎每句宝玉都跟宝钗打擂台。若诗文是人,已经大战三百回合了。

这样两个人,硬被结成夫妻,可怜宝玉几秒钟。

宝玉厌恶宝钗的诗,绝非臆想,书里有明确证据。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

当时黛玉的诗还没写出来。宝玉宁选探春,也不选宝钗,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单纯从文字上看,宝钗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确实比探春的出彩。但宝玉硬是看不上,问题出在哪里?肯定是思想问题吧!

说明:本文是续篇,有关文学赏析的层次和标准,请先阅读文后链接。

04 黛玉的诗

黛玉的诗一出来,宝玉的态度就更鲜明了,看一句叫好一句,俨然是惊为天人的既视感。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

看看宝玉的反应,再看看众人的评价,不把宝钗的诗秒成渣渣了吗?

惊叹发自内心,瞬间而来,掩盖不住的。为什么从来无人惊叹宝钗的诗呢?

可惜啊,后世读者完全看不懂!

若论文学鉴赏,书中角色个个都不差,但她们受制于人情脸面。后世的读者不必受制与此,却完全丧失了鉴赏能力。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宝钗说大白天要紧关门,黛玉却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一上来就跟宝钗大相径庭。

谁的更佳?毫无疑问是黛玉啊。

万松岭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云自三更去行雨,归来方羡老僧闲。

半半原则,大量出现在佛家、道家的作品里,其内涵是豁达、从容、随性、自在、天人合一。

以至于儒家分子也非常推崇半半原则,清代学者李密庵创作过《半半歌》,被视为人生至理名言。

之前卓语讲解过,好诗的四个标准,境界乃最高标准。黛玉一开篇就站在最高处,她就像一面镜子,把宝钗的矫揉造作,瞬间照成丑八怪。

【碾冰为土玉为盆】天外之音,绝了!任谁也想不到,用动词来写土。

既然土都是冰碾成,那冰清玉洁的品性,再无法超越了。宝钗写了一大堆“清洁”,不敌黛玉一个词,显得又笨又蠢。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这句更绝!

偷和借,怎么想出来的?明明是贬义词,用在这里却可爱得很。为什么?为什么?

宝钗不是说“淡极”吗,黛玉偏说此花只有“三分白”,不是全白,有趣吧!

魂呢,也只借得“一缕”而已,可这一缕就足够了。梅花的品质何等高洁啊(四君子之一),恰与“碾冰为土”相呼应。

黛玉似乎在反击宝钗,但又似乎根本不鸟宝钗。反正,宝钗费劲八叉建的堡垒,黛玉只是莞尔一笑就令其崩塌了。

后两联是由景及人,跟香菱《吟月其三》的后两联手法类似。香菱从江湖游子写到深闺怨女,把天下芸芸众生望月情怀写尽了。黛玉也是从天上写到深闺,把秋日的众生心写尽了。

真正的诗心,必是佛心。心中没有天下,没有众生之悲苦,只一味地标榜自己无限完美,往自己脸上贴金,能算是诗人吗?

05 优劣评判

通过以上的分析,孰优孰劣已然清晰。

单纯从文字层面(诗歌最低要素)说,宝钗的作品也算佳品。毕竟造词、组句做得不错,结构搭建的很好,咋一看跟黛玉有一拼。

情真、厚重、意境这些层面(诗歌高级要素),她比黛玉差太远了。

她的诗过份强调端庄。所谓过犹不及,好话不能说二遍,反复说就显出假了。

如王维的恬静、李白的奔放,绝不是直接标榜自己恬静奔放。宝钗上来就写自己【珍重芳姿】,这太刻意,也太无趣了。

黛玉的每一句都不重复,每一句都奇思妙想。秋海棠在她笔下是多面立体的,高洁、多情、俏丽、娇羞。

相比于一味吹嘘高洁,黛玉诗更符合海棠的本来面目。

读黛玉的诗,读出一个极其活跃而有趣的灵魂。读宝钗的诗,读的是业绩总结报告。

黛玉的诗由景及人,囊括天地。宝钗的诗越写越小肚鸡肠,语意不通也要攻击他人。彼此的厚重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黛玉的诗,处处似信手捏来,随性自在之间,藏着高洁;宝钗拼命喊高洁,却只描写出一个僵硬的自恋狂。

06 李纨的评判

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

从原著这句就能看出,李纨早已内定了宝钗是冠军。

即便黛玉引得一片叫好,她也能找个理由“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风流别致和含蓄浑厚,只是两种风格。风格哪有什么高低?关键是个人达到的修为档次啊。

我小时候偶然看到红楼梦诗词,【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句深深烙在了记忆里。因为太妙了,直击灵魂!后来每看见海棠,总想起这句。

那时候我还没看过全本,还不知道黛钗之争。

由此可见,别管你扯什么风格,黛玉的功夫远超宝钗,这才是根本。人的记忆不会撒谎!

后世如李纨这样和稀泥的,大有人在。世人评论黛钗基本是下面这种:

从艺术上评判,难分伯仲;从思想上比较,蘅诗从儒,潇稿唯心;从气质上区分,宝钗桂芳静仪,含蓄大气,而黛玉蕙质冰心,孔窍玲珑。

呵呵,辞藻堆砌得蛮好,可惜思想一片混沌。说了半天,浪费口水呢。

当你说李白杜甫只是风格不同时,证明你是诗歌的文盲。因为你远离了诗歌,才这么说。唐朝人都知道他俩的高低,连杜甫自己也知道。

这是个极致的比喻,宝钗当然远远配不上杜甫。黛钗间的差距,也不是李杜。

海棠诗只是黛玉作着玩的,远远没体现出她的水平,但宝钗却使了吃奶的劲。也就是说,就算她踮起脚,还没够着黛玉的腰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诗词鉴赏:咏白海棠七言律五首
只恐夜深花睡去——红楼海棠社
薛宝钗所咏海棠诗为什么好
六首白海棠 ,红楼儿女说尽百种情意
宝钗最得意的一首诗,却狠狠打了自己的脸!李纨硬推蘅芜君太尴尬
试解《海棠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