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炯明:2次背叛,孙中山不计前嫌给他兵权,他为何要再次叛变?
userphoto

2023.03.26 布基纳法索

关注

在读近代史,有一个人,是我们始终无法绕过去,这个人就是陈炯明。

因此,今天我们就专门拿出一期文章,来详细梳理一下陈炯明与孙中山的恩恩怨怨:

陈炯明(1878一1933),广东海丰人,是同盟会和国民党在广东的实力派代表人物。

他于1909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曾在东江组织民军起义。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副都督、代都督。护法期间任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陆军部长和内务部长等要职,长期掌握着广东的军政大权,后来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成为反对孙中山北伐和革命的主要敌人。

孙中山与陈炯明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表现如下:

1、二次革命上的两面三刀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遣人暗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于上海车站,举国震骇。袁企图消灭国民党、帝制自为的阴谋开始暴露。

孙中山当时正在日本访问,闻讯即赶回上海,主张立即出兵讨袁,并密电当时任广东副都督、掌握兵权的陈炯明做好出兵准备。

但陈炯明回电以“内部不一致,实力还薄弱”为借口,拒绝了孙中山。

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因感对广东鞭长莫及,不便于直接用兵,又深知陈炯明和当时的广东都督胡汉民不和,乃改用威逼利诱、分化瓦解的手段。

于6月14日宣布撤销胡汉民的都督职务(同时被撤销职务的还有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均系国民党人),同时又任命陈炯明任广东都督。

孙中山和黄兴则乘此主张陈炯明把就任都督和讨袁结合起来,由陈在广东举起讨袁旗帜。

孙中山并于6月中旬来到澳门,约陈炯明以巡视为名,在军舰上见面,敦促陈宣布广东独立讨袁。但他仍犹豫不决。这时,黄兴自上海一连给他三个电报,促他“就职讨袁”。

第三封电报并严厉地指出:“再不接任都督,独立讨袁,党人将不能相谅。”

与此同时,袁世凯则通过他的秘书长梁士诒(广东三水人)转告陈炯明:三天内再不接任都督,过一星期中央即改派龙济光接任都督。

至此,陈炯明才不得已于7月8日就任广东都督。但仍不敢宣布独立讨袁,犹致电孙中山说:“广东兵力薄弱,不能首先发难。”

实际上,当时广东是国民党占据的南方各省中实力最强的一个省份,光陈炯明就拥有两师一旅的正规军,还有警卫军和地方部队等。这是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讨袁的借词。

7月12日,李烈钧首先在江西省湖口宣布独立讨袁,揭开了讨袁战争的序幕。

7月15日,黄兴跟着在南京举兵讨袁。就在这一天,陈炯明还致电袁世凯,希望调停“北赣两军冲突”,要袁“使赣(指李烈钧在江西举兵讨袁)晓然于中央用意所在,不致铤而走险,始患大局”。对袁充满着幻想和信任。

直至7月18日,陈炯明才被迫宣布广东独立讨袁。他当天在省会议上作了冠冕堂皇的“讨袁”发言,借机标榜自己,大肆贬低孙中山和黄兴等。

与此同时,袁世凯又派梁士诒、黄土龙收买了陈炯明手下的主要将领,结果陈军哗变。

7月30日,龙济光的军队一出梧州,陈炯明在西江的防线不战自溃。8月4日,陈手下的第二师师长苏慎初宜布取消广东独立,炮击都督府,自立为广东都督。陈炯明一闻炮声,即仓皇偕副官黄强,携带巨款(据说百余万元之多),避居于广州石室天主教堂,在法国神父的庇护下,乘坐法国炮舰逃往香港,然后转赴新加坡。

苏慎初只做了三天都督,就被部下推翻下台。由独立旅旅长张我权继任都督,张做了两三天也下台了。11日,龙济光的军队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便占领了广州。

广东的“讨袁”就这样失败了。

2、妄图摆脱革命党自立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鉴于失败的教训,为了重振革命精神,于1914年6月22日,在日本东京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继续举起讨袁的革命旗帜。

陈炯明这时在南洋,孙中山曾再三去信劝其入党,他都加以拒绝。以后他以东道主的身份联合了一批人,在新加坡组织了所谓“中华水利促成社”,在南洋一带进行活动。

这样,使中华革命党在海外的革命宣传、吸收党员和筹款活动,遭遇到很大的困难,也使华侨对革命产生了混乱思想。于是孙中山不得不多次从东京总部派遣重要干部(如许崇智、邓仲元等),到南洋进行宣传反击。这时,陈炯明又致电袁世凯,表示愿意返粤招募义勇兵为外交后盾。

实际上,这时期陈炯明已和袁世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来反对孙中山和中华革命党了。”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称帝。12月1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揭起护国讨袁的旗帜,组成护国军,向川、湘、粤三省进军,各省纷纷响应,迅速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联合讨袁运动。这时陈炯明见袁世凯大势已去,也回到广东东江一带,组织了“讨逆共和军”,参加讨袁活动。

但和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在广东的讨袁活动,仍是互不统属,自搞一套,独树一帜的。

虽然如此,对配合各方面的讨袁活动,打击袁世凯的爪牙龙济光在广东的统治,仍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反袁怒潮中暴毙,由黎元洪继任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北京政权仍然落在北洋军阀的手里。广东则落入桂系军阀的统治下。

3、再投孙中山

陈炯明率领起义军进入惠州城后,随即宣布拥护中央,声明军人拥兵自重为国之弊,自愿把他的起义军交中央派员改编。北京政府立即对他的声明表示欢迎,并派张天骥来惠州改编这支军队,编为20营,分驻于东江各地。随后这20营军队编入朱庆澜的省长亲军中。

陈炯明交出军队后,于1917年1月6日上北京谒见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深得黎、段的嘉许。

1月19日黎元洪以总统名义授予他“定威将军”的封号,作为北京政府对他的笼络和酬劳。但“定威将军”仅是一空头衔,没有什么实际职权。

陈炯明在失望之余,适逢国会补选议员,他转而拟竞选粤省议员,但已为胡汉民和冯自由、黄伯耀等捷足先登而告落空。只好借机游历山西及东三省。返粤后,与桂系广东督军陈炳焜“联宗谊,得居其公署,充高等顾问”。

7月6日,孙中山从上海乘军舰南下广东护法。陈炯明于这时来到上海,在四处碰壁、找不到出路之后,又投向孙中山门下,向孙中山“认错”,表示“竭诚拥护”。

孙中山不咎既往,并考虑到他在粤仍有用处,乃邀之同行南下护法。故孙中山随员中,除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炳麟、许崇智、黄大伟、胡毅生等人外,尚有陈炯明。

这是陈炯明依附于护法旗帜下,再度和孙中山合作。

孙中山南下广东之后,被非常国会选举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这是孙中山第一次在广东建立政权,与北洋军阀的北京政府相对抗。但孙中山当时毫无实力,极想建立自己的一支陆军。

4、重掌军权的傲慢

值其时第二次南北战争在湖南战场呈胶着状态,北洋军阀主战派派兵从福建进攻潮汕,粤省告急。

孙中山乃派人同省长朱庆澜商量,要他从省长亲军中拨出20营粤籍军队,由陈炯明率领“援闽”,得到朱的同意。孙中山于12月2日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

陈炯明一掌握军队,马上表现了对孙中山不尊重的态度。

1918年1月12日,陈炯明在广州东较场举行援闽誓师,发出《援闽誓师宣言》。

这是一篇讨伐北洋军阀的战斗檄文。而陈炯明在这样的宣言中,竟只字不提及革命领袖和当时任军政府大元帅的孙中山。但却没有忘记将自己大肆粉饰一番,把他在“二次革命”中充当了不战而逃的角色,美化成为讨袁的英雄。

接着,陈炯明率军屯驻粤东,进行整顿补充,并兼任惠潮梅军务督办。

把部队扩充至五个支队和两个预备队,约1万人左右。但陈炯明徘徊不敢前进。

为此,孙中山从2月至4月间,曾多次电函陈炯明,催促他从速攻闽,以图进取。

5月26日,孙中山在离粤赴沪途中,特到三河坝粤军总司令部会晤陈炯明及诸将领,巡视了粤军攻闽部署,力劝其进攻。

在孙中山多次催促下,和倾全党人力物力的支持下,陈炯明始决心攻闽。

全军举着孙中山的革命旗帜,将士用命,勇敢作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过10个月的奋战,打败了福建督军李厚基的北洋军,占领了闽西南的汀州、漳州、龙岩等地(共20多个县),建立了根据地,称为“闽南护法区”,初步立下足跟。

5、称势扩编“陈家军”

这时,北洋军阀中的皖系控制了北京政府,和直系矛盾日益尖锐化。皖系主战,直系主和。直系和桂系联成一气,主张“和平统一”,在北方对抗皖系主战派,在南方倒孙中山的台。

皖系为对付直、桂联合,乃由皖系的福建督军李厚基与陈炯明的粤军达成停战协议,并于1919年6月达成划界协议。

粤军利用停战机会,从事扩编整训,发展兵员至2万余人,编成两个军。

陈炯明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许崇智为第二军军长,邓仲元为总部参谋长。

但此时两军已逐渐呈现分歧状态。第一军驻地为漳州、龙岩等地,实力较强,其部属多为陈的亲信及其家族兄弟,拥陈过于拥孙。

第二军驻地为汀州,实力较弱,较能坚定地拥护孙中山。故此时已孕育着孙、陈分裂的根苗。

1920年8月12日,陈炯明的粤军奉孙中山命回师广东,打败了盘踞广东达五年的桂系军阀。

1921年4月7日,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5月5日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职。6月20日孙中山任命陈炯明为援桂军总司令,率领粤军讨伐桂系军阀。

经过三个多月的战斗,彻底打垮了桂系军阀,把广西纳入孙中山的广州政府的管治下。

孙中山因据有两广,决定乘胜出师北伐,以打倒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目标。

但陈炯明自率粤军回粤后,始则反对孙中山在广东建立正式政府和出任总统,继则和南北军阀相勾结,亟力破坏孙中山进行北伐,并不惜为此进行反革命武装叛变。

6、陈炯明为何叛变?

当北伐军进入赣境时,陈炯明就密令叶举率由广西移驻梧州及高雷的50余营“陈家军”,于1922年5月18日开进广州及附近一带,设总指挥部于白云山郑仙祠。

并于5月20日由叶举等致电要挟孙中山恢复陈炯明的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之职,免胡汉民职,孙中山加以拒绝。

旋经汪精卫、马君武等从中周旋,孙中山于5月29日任命陈炯明以“督办两广军务”之职,陈竟抗命。

叶举所部盘踞广州后,即向财政部闹索饷风潮。

孙中山为安定后方人心,特于6月1日自韶关返广州坐镇,对叶举等陈家将士多方晓以大义,要他们把部队撤离广州,均遭到他们拒绝。甚至孙中山设宴招待他们,他们也拒不出席。

6月12日,孙中山在财政厅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了长篇谈话,愤怒地谴责“陈家军”的为非作歹。

但当时在广州的“陈家军”约2.5万人,而孙中山所统辖的警卫部队只有900人左右,实际上无能为力。

与此同时,直系军阀加紧和陈炯明勾结,一明一暗反对孙中山。

6月1日,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以“恢复法统”为名,指使旧国会议长王家襄,在天津召集部分滞留北方的议员开会,通过驱逐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下台(徐是在张勋复辟被削平,皖系段祺瑞不肯恢复旧国会,另行组织安福国会选出的非法总统),拥黎元洪复任总统,6月2日,徐世昌去职离京。

因此,他们宣称南方的孙中山也应同时下台,以达到“全国统一”。

曹锟、吴佩孚和陈炯明见孙中山不肯下台,他们的阴谋不得逞,就加紧用武力来推翻孙中山了。

6月13日,就是北伐军攻克赣州的时候,陈炯明密下对孙中山的总攻击令。

6月14日,陈炯明在石龙召集所部诸将会议,部署武装叛乱。同时,陈炯明以电邀名义诱骗廖仲恺前往惠州,廖一抵石龙即被扣留。旋被押送到广州石井兵工厂囚禁达62天之久。陈炯明得意地说:“这一次把'孙大炮'的荷包给锁住了。”

可见陈炯明对廖仲恺筹款支持孙中山北伐怨恨之深。

7、陈炯明叛变的经过

6月15日,叶举根据陈炯明的密令,在广州白云山召开军事会议,具体布置武装叛乱。

同日,陈炯明指使叶举等发出通电,要求孙中山与徐世昌同时下台。公开和直系互相唱和。

6月16日凌晨三时,陈炯明反革命武装叛变,叛军4000多人围攻总统府和孙中山在观音山的住所粤秀楼。叛军先用步枪、机关枪射击,继以大炮进行轰击,还焚烧了山顶粤秀楼通往山下总统府的天桥,妄图一举置孙中山及总统府人员于死地。一时,炮声隆隆,地动山摇,使广州城北部好似一个大战场一样。

总统府警卫团和粤秀楼的卫士队对叛军的围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

在粤秀楼的姚观顺的卫士队,合共兵力不过八九百人,而陈炯明、叶举在广州的叛军不下2万人,力量对比悬殊。

叛军分三路包围了总统府,并以洪兆麟部一师的兵力占领了观音山、把总统府包围得水泄不通。

总统府守军对叛军的围攻,无不义愤填膺,恨不得打个你死我活。

从凌晨至上午十时,警卫团共击退了叛军五次大规模进攻,使叛军遭到重大伤亡(据说有三四百人之多)。

叶挺营长在前院始终奋不顾身地站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全营官兵进行抗击,使叛军想把小小的总统府拿下来,终不得逞。于是叛军就切断总统府的水电供应以相困。

至上午十时左右,防守粤秀楼的卫士队因伤亡过重(伤亡约三分之一),乃将粤秀楼放弃,保卫孙夫人宋庆龄退入总统府。叛军放火焚烧了粤秀楼和天桥,将孙中山尚未发表的著作稿件和珍贵书籍都付之一炬,这是极其重大的损失。

叛军对总统府进行了多时的强攻不下,叶举知道专用武力不能解决,乃通过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派军使马毓藩于是日下午三时前来与团长陈可钰讲和。

议定条件为:

(一)双方停止敌对行动,立即停火;(二)切实保全总统府公文公物;(三)绝对保护总统府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四)总统府守军的军械全部移交粤军总指挥部接收;(五)总统府守军由粤军总指挥部发给遣散费。

至此,陈可钰认为保护大总统脱险目的已达到,而且已弹尽和无外援,又没有水电和伙食供应,乃同意接受这些条件。

谁知到了下午四时,叛军趁总统府守军放下武器时,便不顾信义地冲进总统府,大肆抢劫总统府的财物和个人行李。在混乱中,卫士队保护宋庆龄突围脱险。这样,陈炯明等妄图杀害孙中山等的罪恶阴谋落空了。

8、孙中山与陈炯明的较量

孙中山对陈炯明的叛变,非常愤怒。

6月17日下午,他亲率“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璧”等七舰,从黄埔驶经省河至白鹅潭,沿途向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等处叛军据点开炮射击,并令广州卫戍司令、第三师师长魏邦平以陆上军队相策应,削平叛军。

但魏邦平这个投机军人,却以“中立”和“调停”自居,按兵不动,使孙中山这一计划无法实现。孙中山只好驻扎于军舰上,坚持讨逆,电令北伐军迅速回师靖乱。

陈炯明见孙中山威武不屈,乃大耍软硬兼施的手法。

一方面源源派兵往粤北布防,阻击北伐军回师广东靖乱;另一方面又通过其亲信,省议会议长钟声等,威迫利诱省议会和有关团体举行联席会议,通过所谓“赞成统一,欢送孙中山下野,欢迎陈炯明回省”的决议,并电请孙、陈“双方停止战争”,等等,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

陈炯明在采用威迫手段失败之后,只好改变策略,于7月1日假惺惺地托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送一亲笔信给孙中山,多方美化自己和推卸罪责,还要孙中山“恳开示一途,俾得遵行”云云。

他在信中要孙中山“开示一途”的真意是要孙中山下野离粤,让他来收拾局面。以后,他就从叛变的幕后指挥,逐步走到前台来了。

7月8日,海军司令温树德为陈炯明以20万元所收买,率舰队中最大的三舰(“海圻”、“海深”、“肇和”)驶离黄埔附逆,幸其余各舰仍能坚定拥护孙中山。

9日,和海军互为犄角的长炮台为叛军所攻占,海军陆战队司令孙祥夫又率部投降叛军,情况十分危急。

10日,孙中山率领“永丰”、“楚豫”、“豫章”、“广玉”、“宝璧”等舰,以孙中山的座舰“永丰”舰先行,其他各舰跟进。

孙中山站在甲板上,冒炮火亲自指挥舰队炮击车歪炮台叛军阵地,冲破叛军的层层炮火封锁,驶入省河,进驻白鹅潭,等待北伐军回师。以后叛军又施放水雷谋炸“永丰”舰,妄图杀害孙中山,幸未得逞。

与此同时,帝国主义也密切配合叛军,对孙中山进行威胁、恫吓。

当7月10日孙中山率舰队进驻白鹅潭后,英国粤海关税务司夏利士登舰求见,竟以白鹅潭为通商口岸和毗连沙面租界为借口,狂妄地提出要舰队驶离白鹅潭和孙中山离粤的无理要求。

孙中山当即予以严词驳斥,英国税务司夏利士无言以对,悄悄离舰,孙中山怒形于色,坐不相送。

9、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北伐军于6月20日获知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守待援的消息。立即决定回师广东,削平叛乱,援救孙中山。

7月2日,北伐军许崇智、李福林、朱培德、黄大伟各部进入粤境,分三路攻取韶关,另以第九旅黄国华部由虔三南(虔南、龙南、定南)方面攻取翁源。

从7月10日至29日,北伐军与叛军激战于韶关至翁源一带,先胜后败。

由于北伐军经历长期征战,疲惫不堪,补给困难。叛军则据守有利地形,以逸待劳,且利用粤汉铁路,不断运兵增援。同时,北伐军中的梁鸿楷第一师又脱离北伐军,其中陈修爵团且叛变加入叛军,倒戈相向。

结果使北伐军战败,8月3日,在南雄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北伐军中的粤军(包括许崇智的第二军,李福林的福军及黄大伟部)经江西退入福建;李烈钧的赣军,朱培德的滇军和陈嘉祐的湘军进入广西,继续讨逆。

8月9日,孙中山得知北伐军回师失利,认为固守省河已无益,乃决定离粤。于是日下午3时乘英舰“摩汉”号到香港,隔天乘“俄国皇后”号邮船赴上海。标志着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

总计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坚守了55天,历尽艰险,表现了勇敢坚定、临危不惧、不屈不挠的大无畏战斗精神。

陈炯明的叛变,对孙中山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剑英在北伐(1)
陈炯明[中华民国时期军政代表人物之一]
陈炯明略传
叶剑英和孙中山
新四军历任首长——叶挺军长(3)
刘震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