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一次开悟(总结)
userphoto

2023.03.28 布基纳法索

关注
【对开悟的最终回答】
【阅读时心静平和,在任何一处下去的地方停下让自己息一下。

为什么要活在世上?
这个世界存在着那么多的痛苦、那么多的挑战、那么多的不尽人意、那么多的意外以及无能为力。
哪怕拥有美好物质生活的人,也依然会不断面临枯燥、乏味、空虚以及失败的打击。
可是,为什么每个人依然本能地想继续活在这个世界?

生活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
即使是以最坚决态度,选择放弃生命的人。
在他们选择放弃生命前,也会至少一次内心挣扎的过程。
像拔河一样,内在的自毁的冲动,必须与生存的冲动进行一次艰难拉锯。
直到自我毁灭的冲动,彻底战胜生存的冲动为止。

由此可知。
人类的生存本能,不是后天习得的。
而是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经提前内置于肉体和心灵之内的。
否则,人类放弃生命时,不必经历这种艰难的拉锯过程。
刚出生不久,意识未成熟的婴儿。
也一样也会遵循本能,在饥饿时嚎啕大哭寻求帮助,渴望能健康长大,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生存本能,存在于人类的两个层面:
肉体层面心灵层面

肉体的生存本能,比较容易理解。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拥有上古传承,这份传承跨越了超乎想象的漫长岁月,将生命传递到我们的手中。
在生命传递的物质过程中,若是没有这份向生的驱动力,在如此漫长的光阴流逝中,生命传递的过程必然会被中断。
因此,能接受生命传递的个体,必定拥有这份向生的驱动力。
这是我们人类,被铭刻于基因之中的生存本能。
也是我们的肉体祖先,传递给后世的——

那些古老的肉体早已消亡,但是他们对生的希翼传递给了我们,希望我们能继续活下去。
就像做父母的,往往希望孩子活得比自己更长久。
那些远古传承生命的物质个体,他们希望我们这些后代能一直活下去,无论我们选择以哪种方式去活。
只要继续活下去,继续存在,就已经足够了。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纯粹的、无条件的——

这种肉体层面传承而来的无条件的爱,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爱情、友情、亲情等等一切情感。
那些一次次阻止人类个体自我毁灭,一次次与人类个体自我毁灭冲动进行拉锯的。
正是这些来自上古祖先的——无条件的爱

然后,是心灵中的生存本能。
如果一个人承受了过大的心理压力,会面临心灵崩溃的严峻挑战。
现代社会中的重度抑郁症、或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是心灵崩溃的外在表现。
观察生活就会发现。
在人们心灵走向崩溃的过程中,他们必定会有一个无意识地向四周拼命求救的过程。
因为心灵一旦崩塌,就会以破坏的形式,摧毁正常的物质生活。

即使是重度精神病人,他们对其他人的攻击倾向,也往往是他们在意识错乱情况下,试图与他人“产生交流”,或“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内心冲动。
只不过,因为心灵崩塌的原因,失去了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无法进行正常的人类表达,变成攻击性的举动或言语。
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灵治疗过程,才能进行正常沟通。

他们没有肉体疾病,但是在心灵疾病越发严重的过程中。
他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试图寻求帮助的过程,正是人类心灵中生存本能存在的证明。

人类心灵中的生存本能,是如何产生的?
心灵,指人类独立的个体意识。
它持有和使用着所有的记忆和经历,但绝不仅仅只是记忆和经历。
它依托于肉体而存在,却绝不仅仅只是肉体。
就像我们的生命依托于吃喝拉撒而得以存在,可我们的生命绝不仅仅只是吃喝拉撒。

如果,将你的个体意识传送到另一具身体。
这一刻,你会认为是拥有意识的新身体是你?还是那个失去意识的旧身体是你?

实际上,真正的答案显而易见。
意识在哪里,你就在哪里。

无论你的意识载体是人类的身体,还是外星人。
无论你的意识载体是碳基的肉体,还是信息态。
意识永远是意识,是你之为你的依凭。

人类无法理解意识,认为'意识’的定义过于抽象。
或是自认为理解什么是'意识’,实际是将'意识’狭隘等同于记忆、心理想象、抽象概念等。

其实,意识的本质并不复杂。
只是因为它的无形,以及难以找到物质参照物,导致难以观测罢了。
就像一个人每天都在用眼,却无法只凭眼球转动,就看到自己的眼睛。
而必须借助镜子这一类“外在反射”。

意识也和眼睛一样。
它不是一个难以触摸的抽象事物,而是一个时刻被使用的存在。
想观测到意识,只凭意识本身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意识的效用进行反观。
就像人类肉眼的视觉是向外的,无法向内看到肉眼自己。
但是,肉眼可以通过'看’这一功用,利用外在反射来“看到”自己。

在我看来,'意识’是由两种效用构成的。
第一种构成意识的效用是——觉知

仔细体会意识的运作过程,会发现。
每当我们使用“我”这个定义的时候,是觉知正在产生作用。
我们说“我以前如何如何”,其实是觉知在当下瞬间,不仅调用了过去的记忆和经历,同时还调用了你脑海中形成的自我形象
可以尝试回忆一件令你印象极其深刻的事件,可以是特别高兴的,也可以是特别尴尬的某个回忆。
如果认真回忆这个事件或场景。
你会发现,要么你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图像,要么你会无意识地进入到那个场景之中。
甚至可以感受到,以前的自己在那一刻时,升起的鲜活感受——激动、兴奋、高兴,或者是难过、尴尬、羞愧……
这一瞬,你明明活在现在。
可对你的意识来说,你感受到的已不是此时的'平和’,而是只存在于过去的感受。
那些感受替换掉了,你此刻本应拥有的'平和’。

今天的你可能过得不错,是值得开心的一天。
但是,个体会被记忆中的消极感受裹挟,变得悲观、消极、难过。
我们的肉体,也会自动跟随这些意识感受,受到相应的影响——比如不自觉地流泪、微笑、疲惫无力等等。

你的身体虽然活在现在,可觉知已经回到过去。
它在调用过去的回忆,使用你的自我形象,让你和过去的场景产生交互,从而在当下产生记忆中才有的种种感受。
如果你回忆时过于专注,甚至会出现“走神”与“恍惚”的状态。
暂时忘了自己在哪里、正在干什么。

这是因为,觉知在移动。
它让我们忽略了此刻,暂时性地活在了'过去’,直到“回过神来”为止。

举例:
现在在吃一份美味的饭菜,体验到了满足与幸福感。
突然,觉知不自觉地回动到过去,回想起一次绝望痛苦的经历。
回忆绝望痛苦的过程中,种种感受开始升起。

这一刻,因回忆而体验到的悲观感受,并不来自于真正的过去。
是觉知调用记忆,让自我形象进入记忆。
从而于当下,让我们再体验了一次“过去的痛苦”,破坏了对当下的体验。
思维”开始产生悲观和绝望的想法,并让身体感受到不好的体验。
对身体和你的大脑而言。
你这一刻真的穿梭了时间,回到那个痛苦的过去,又一次体验到一模一样的情景,产生了与记忆中一模一样,甚至更加强烈的负面感受。

虽然过去的事情早已过去,不会再次发生。
此刻明明在吃美味的饭菜,理应拥有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但是,因为觉知不在现在,而是停留于脑海中的负面记忆。
因此,脑海中的记忆现实,取代了正在体验的真实现实
我们突然觉得,嘴里的饭菜“一点都不香了”。
实际上,不是饭菜的味道发生了变化,而是觉知所处的现实发生了变化。
你头脑中的想象,扭曲了你正在体验的现实。

由此可知。
觉知处在怎样的现实,我们就会活在怎样的现实。
我们体验到的现实,与真正的客观现实,很多时候是完全无关的。

比如:
一个人有严重的被害妄想症。
无论他所处的环境多么安全,都无法带给他安全感。
即使将他关在一个四面是墙,见到不到任何人的绝对安全区域。
他也会在脑海里不停地想象,墙外很多人排着队想进来伤害他,或是正在某处谋划着以后如何害他。
他心中恐惧、害怕、激动、愤怒的负面感受,并不因他现实的变化而变化。
因为,他将觉知放置于想象和记忆,而非放置于此刻现实。

由此可知,觉知的确是意识的效用之一。
哪怕是在光怪陆离的梦境中,我们不再记得自己是谁,也不记得自己在哪里,更不记得自己要干什么。
就可以发现,我们的觉知依然在正常生效。

梦中我们依然保有觉知,可以清楚知晓自己在梦里做什么、想什么、思考什么、判断什么、感受什么。
虽然这一刻,梦中的我们,在记忆上出现了缺失和扭曲。
但是,因为觉知存在的缘故。
梦中的我们,依然拥有“个体意识”,很难对处境升起怀疑。
我们依然可以正常地进行“思考”、“判断”、“感受”、“理解”等,依然会觉得“我正在怎么怎么”。
醒来之后,也可以记起部分。
并对梦中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感到奇怪。

正常生存情况下,觉知会受到大脑机能的影响。
当我们醉酒、熬夜、过度疲劳、意识不清醒、心态消极悲观时,可以明显感觉到觉知质量在降低,觉知清晰度也在降低。
但是,无论多么低质量的觉知,多么低的清晰度。
只要意识还有“一丝清醒”,觉知就必定存在。

那么,人类什么时候会失去觉知?
如果体验过手术时的“全身麻醉”,就会明白。
麻醉生效的那一刻,人会失去意识。
觉知会因为大脑功能的沉寂而随之关闭。
同时,也会失去一切意识概念。
只觉眼睛一闭一睁,手术就已经完成,自己已经处在稀里糊涂的苏醒过程中。
中间经历了什么,时间过了多久,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
一点也想不起,一点也意识不到自己刚才的经历。

但是,也有少数人在全身麻醉时,依然清楚知觉到手术室、乃至于做手术的医生的各种情况,醒来之后口述,果然与他所见一致,排除了意识幻觉的可能。
又或者,少数人因意外溺水,无限接近死亡状态时,会体验到了离开肉体时,一种超越肉体感官的觉知状态。
世人将这样的状态,称之为“灵魂出窍”,又或是“濒死体验”。

这种情况代表,觉知虽然会因为大脑的沉寂,而暂时关闭。
但是,当灵魂离开肉体的时候,觉知必定会随其离开人类肉体。
这一刻,觉知不再依赖于肉体的大脑机能。
而是完全依附于灵魂。

正因如此。
这一刻觉知对世界的感知模式、感受模式、体验模式也会截然不同。
也是为什么,体验到“灵魂状态”的人,往往会口述自己在那一刻,拥有超越肉体感官的“超感知能力”。
而且,体验过“灵魂状态”的人类,都会非常清楚——“它绝不是幻觉”。

幻觉是一种“意识模糊”、“觉知不清晰”、“浑浑噩噩”的状态。
幻觉状态和梦境非常相似,体验过的人都很清楚,两者都带有某种程度的“模糊”或是“恍惚”。

体验过“灵魂状态”的人类,会知晓,当处于那一刻时,自己个体的觉知,深度、广度、清晰度都以无法想象的程度得到加强以及升华。
个体会明显感到——我的意识这辈子都从未如此清晰过
仿佛活着只是一个梦境,我从这个梦境中被突然惊醒,才意识到刚才是在做梦。
然后感到诧异,这个梦明明如此模糊,我为什么会把它当真呢?

因为,在人类正常的生理活动中。
觉知依附于肉体的大脑机能,也受限于肉体的大脑机能。
不仅如此,觉知还会因为大脑机能的状态浮动,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因此,当觉知立足于灵魂这一超越肉体的状态时,觉知会得到无与伦比的增强,从而体验到截然不同的现实实相。
也是为什么,真正体验过“灵魂状态”的人类。
他们对于自己的“超感知”经历,不会升起丝毫怀疑, 100%否认“幻觉”的可能。

所以,第二种构成意识的效用是——灵魂
这里的“灵魂”,与人类社会的当前认知有诸多不同,难以用语言定义。
因此,这里用文字和比喻,进行一些概括化的“描绘”。

灵魂是一种“意识核心”,是人类意识的基础底色,也是个体意识的最初来源。
以细胞来打比方。
如果觉知代表细胞膜、细胞液、线粒体等一系列细胞核以外的东西,还有这些东西的功能,它们永远是当下产生的。
那么,灵魂就是这枚细胞的细胞核,它包含了这枚细胞现在拥有的信息,也同样包含了这枚之前无数代细胞的遗传信息。
因此,灵魂中储存着意识体生前死后的一切信息。

类似细胞核对核以外的部分,只会有选择的传递信息,以调控整个细胞的活动。
灵魂也不与觉知共享信息,它只给觉知传递它认为有必要的信息。
觉知也不会要求灵魂必须给它传递信息,觉知只会被动接收灵魂传递的信息。
灵魂的信息不与觉知完全共享,但是觉知的信息与灵魂完全共享。
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意识运作方式。

这里,必须提一句。
灵魂以及觉知之下,还有一个执行层,这个执行层是——虚构我

虚构我诞生于物质世界,随着物质身体的成形而出现。
自婴儿时期诞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扩大并发生变化。
一切想法、思维、思考、三观、思想、自我定义等人类后天持有的一切信息,都属于虚构我

虚构我”与觉知灵魂的构成形式完全不同。
它是一个完全由记忆、经历、思考、信念等信息堆砌而成的虚构体。
是由后天信息临时组成、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生灭的'假我'。
如果,个体意识没有进行过觉知训练,也没有过“虚构我+觉知+灵魂“三合一的短暂体验。(也被称为“巅峰体验”)
那么,个体习以为常、坚定认为、默认的''——正是这个后天的'虚构我’。

生命的运作过程,正是通过下面的方式,与物质世界产生交互的:
【灵魂——觉知——虚构我】

其中,觉知的任务有三个:
第一,转译灵魂的信号给虚构我,让虚构我接收来自灵魂的信号。
第二,接收由虚构我过滤后的物质世界的体验,并同时反馈给灵魂以及虚构我
第三,维持虚构我的存在。

为什么人类的意识运作过程中,需要 “虚构我”的存在?
灵魂处于非物质层,承载着非物质维度的信息。
如果直接与物质世界接触,因为构造不同,必定导致混乱或是破坏,因此必须创造一个完全由物质构成的“替身”,灵魂才可以在物质层进行活动。

就像一枚极高转速的齿轮,不可以直接进入一大堆低转速齿轮所组成的群体。
贸然进入,会对这片区域带来破坏。
想进入这个低转速区域,高转速齿轮必须降低自己的转速,直到与集群一致。
如果高转速齿轮降低自己的转速,它就不再是高转速齿轮,而是低转速齿轮,它失去了自己的属性。
同样,高频率震动的灵魂一旦降低了自己的存在频率,它就不再是灵魂,而显化为平凡的物质。
真空中高转速可以维持,降低转速也很容易,只需要不断释放能量即可。
若要从低转速重新恢复为高转速,必须吸收大量能量,更加困难。

举个例子:
人类发现一颗拥有特殊资源的地外星球。
但是这颗星球上的生态极其脆弱,而且星球体积非常小,任何一个人类踏入这颗星球,都会给星球带去毁灭性的灾难。
同时,需要采集的这颗星球上某种可持续的特殊资源,又必须要由人类来进行精密化作业,才能成功采集。
于是,为了进入这颗星球采集,人类设计出与自己类似的机器人身躯。
将其缩小无数倍后,投入到这颗星球。
同时,为了方便在这颗星球上进行活动。
使用科技,让自己可以躺在太空舱内,将意识五感直接投入到这些机械躯体内,仿佛“活”了过来。
如此,人类可以凭借机械躯体。
仿佛自己亲自登陆一样,登陆这颗原本无法容纳人类活动的星球。

这里的人类,就是我们的灵魂
将人类信号传递给机械体,把机械体的信号传递给人类意识的中转系统,就是觉知
机械躯体,就是虚构我
灵魂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用虚构我,得以在物质世界这个低震动频率的世界进行各种活动。
这就是虚构我存在的必要性。

像之前所说。
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意识模糊到那种程度,只要还有一丝意识存在,觉知就必定存在。
但是,哪怕失去了“意识”,觉知也依然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由此可知:
觉知是“虚构我”存在的必要条件,但是“虚构我”却不是觉知存在的必要条件。
就像上面这个比喻,失去机械躯体的中转系统,依然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只需要切换一个机械躯体装载即可。
对这个中转系统来说,并不会察觉到有任何不同。

可是,对虚构我来说。
它认为自己依托于机械躯体而存在,就将机械躯体的存活及损耗放置于第一位;
很容易把觉知传递而来的灵魂信号,放置于其次。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虚构我的在成立之初,本就是如此设计的。
虚构我相当于一个可成长的智能系统,它是为了保护物质躯体,延长物质躯体的使用寿命而设计的。
由于物质世界与灵魂的距离,很多情况下灵魂不能对物质世界做出及时反应。
因此,需要虚构我在某些突发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应变。

类似于驾驶智能车时,使用设计好的辅助系统。
这个辅助系统可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断自我成长,增强性能。
为了让机械躯体能够得到辅助系统的充分保护,也为了维持机械躯体最好的使用状态。
灵魂会让虚构我本能地将物质躯体,视为自己的唯一组成部分。
虚构我坚信机械躯体就是自己时,会对保护和维护机械躯体保持最大限度的专注,从而帮助灵魂增加它在物质世界活动的时间。
而且,虚构我专注于物质世界的设计,也便于灵魂在物质世界的活动。

当然,生命不是机械,真实的运作模式比起我的比喻还要复杂得多。
但是,原理是类似的。
我们的物质躯体,包括虚构我的存在,都是为了承载灵魂的降临。
为了让灵魂产生物质体验,使其可以与物质世界进行交互,得到体验反馈
然而,与比喻中不同的是。
有时候,灵魂之所以无法立即做出决策,需要虚构我的帮助。
不是因为灵魂与物质世界存在物理距离,而是因为灵魂与物质世界存在时间距离
因为,灵魂存在一个高于物质世界的维度之中。
在这个更高维度的层次,它无法体验到线性的时间流动,因此无法体验到物质世界的先后顺序。
也是为什么,灵魂必须要创建一个专注于物质世界,将物质世界作为唯一的虚构我
这样才可以让虚构我产生时间体验。

但是,这样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虚构我毕竟只是一个辅助设计,它无法代替灵魂。
物质世界的体验,必须是灵魂自己亲自体验,而无法依靠外物进行代劳。
就像一个人看电影,可以使用更好的辅助工具,让自己拥有更好的观影效果。
但是,如果想要知道观看这部电影的体验,不可能找人代替,必然要亲自来看。

如果同时拥有非线性时间的观念和线性的时间观念,两者就会发生冲突。
一旦产生了线性时间观念,就无法在非线性时间中自由移动。
一旦产生非线性时间观念,就无法在线性时间中维持正常生活。

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个矛盾?
灵魂给出的答案是:
将自己状态进行分割,每当要进入一次新的物质体验时。
灵魂将会封存所有的高维知识,将自己“清空一次”。

当然,不可能完全清空。
如果完全清空,灵魂过往的积累就全部消失了。
灵魂所使用的方式是,将它们“暂时封存”,等到这次物质体验结束,等舍弃物质身体的时候,才会重新回忆起来,进行总结。

这样,灵魂不仅确保了自己在线性时间内的物质体验,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同时,还确保了自己的“全情投入”。

怎样的扮演,才能带给演员最真实的体验,并呈现出最佳的舞台效果?
那就是,让演员成为他所扮演的人物,进入人物所在的世界,过人物的生活,体验人物的思想。
演员忘掉过去的一切,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将扮演的人物视为自己。
这一刻,演员不再是扮演。
他们只是在——生活

因此,对于演员,将产生最真实的扮演体验。
观看者,也将产生最佳观影效果。

灵魂,就是那个渴望全情投入的扮演者。
现实生活,就是一场完全自由的群体演绎。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舞台中心,尽情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剧本。
也是为什么,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感,永远以自己的体验为中心。
再怎么与他人感同身体,也无法与他人完全的共享体验。

这是因为,我们内核是不一样的灵魂。
每一个内核都是独立的意识,虽然它与这个世界深度链接,但是每一份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抉择。
无论是杀害者,还是被害者;无论是压迫者,还是被压迫者。
无论是善良,还是邪恶;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

在绝对的领域,没有杀害与被害,没有压迫与被压迫,没有善良与邪恶,没有光明与黑暗。
一切都是个体的抉择,一切都是个体的创造。
每一个灵魂,都在生命这张空白画作上,尽情的挥洒各种颜色的笔墨。
最终成型的作品,就是一个个体的一生。

当我们将生命定位于虚构我这个层面时,就会为生命的死亡感到悲伤,为肉体的缺损而升起痛苦和执着。
当我们能够放下虚构我的定义,回归自己的觉知,进入自己的灵魂之时。
我们就会重新醒觉生命的意义,以及自己这一生将要去往的方向。

回首一生,我们往往会发现。
生活中的很多苦痛,虽然带给了我们各种成长。
但是,我们本不必活得如此痛苦,我们本可以获得更快的成长。

只是因为,我们被虚构我的信息迷惑。
认假为真,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只留下了物质的维度,而彻底舍弃或是忘记了灵魂的维度。

但是,没有关系。
灵魂的记忆只是封存,从不是清空。
它将会无数次通过感受来反复提醒我们,反复告诉我们。
虽然周围的人都在这样说,虽然你所处的社会都这样认为,虽然你听不到任何一个认可你的声音。
但是,灵魂会告诉你,这样才是正确的。

因为,你对事物的感受,不会欺骗你。
无论你多么认真的欺骗自己,只要拥有足够多的物质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但是你内心的空虚感、你内心的匮乏感、你内心的惶恐不安感。
将会一次一次在你的人生中重现。

它们将会不断提醒你,不要忘记自己的本质。
不要忘记你来到物质世界任务,不要忘记你来这里是为了体验,而不是为了拥有。
不要忘记你来这里不是为了顺从,也不是为了度过无意义的一生。
因为,你来到这里,是为了对你自己进行一次最伟大的创造。
你,正在创造你的灵魂。
你,正在重塑你的灵魂。
你,正在定义你的灵魂。

这是一个极其漫长和庞大的工作,不是一生一世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没有关系,你拥有无数的时间,你拥有无数次机会。
无论多少次,只要你还愿意继续下去,一切就会继续下去。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觉得可以结束,一切就会走向结束。

如果被虚构我所迷惑,就会无视觉知传来的灵魂信号。
如果无视灵魂信号,物质人生就会脱离既定目标,走向混乱和痛苦。
因为,每一次物质生命都一个目标。
那个目标不可能是追逐或者拥有短暂易逝的物质。
因为物质世界内的一切拥有,对于灵魂来说毫无意义。
那个目标,只可能是发展灵魂本身。

发展灵魂本身,就意味着创造一种时时刻刻,都能处于虚构我觉知灵魂三合一经验的完整生命体验。

从这里可以知晓,当物质生命完结的时候。

虚构我也会和觉知一样,跟随着灵魂而离开物质躯体,前往下一次物质生命。

灵魂成长的过程中,虚构我也会被不断重塑,反复成长,直到虚构我能与觉知、灵魂,彻底达成完美的三位一体为止。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圣者、智者们、觉者们,他们童年时所在意和思考的倾向,和大多数人童年时所在意与思考的倾向不一样的原因。

因为,哪怕同样是虚构我,不同成熟度灵魂的虚构我,也是截然不同的。

那些能够创造出这种完整三合一生命体验的个体。
无论出生在哪一个星球,成为哪一种生命族群,都将成为那个星球、那种生命族群中的智者、大师、圣者以及整个文明的指引者。
你可以在任何一个人类心中,看到他们内在那种,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对真理与智慧的强烈渴望。

因为,每个人的灵魂都储存着另一个维度的知识。
即使被封存,依然会被灵魂在有必要的时候进行使用,给物质世界中的自己,传达出最真实的感受。
厌恶什么,被什么所吸引。
这些都是不需要教导,天然存在的本能。

也是为什么,人类从古到今,都会追寻着智者、圣者和真理。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渴望着智者、圣者和真理的指引。
因为,这是早已内置在灵魂深处的冲动。

灵魂在渴望成长,灵魂在渴望发育,灵魂在渴望走向最终的成熟。
为此,它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为此,它愿意遗忘一切进入局限的物质生活。

正因如此,灵魂的这份纯粹的渴望,灵魂这份对于物质生活的希翼,灵魂这份对于物质生活的热爱。
形成了我们人类心灵层面的生存本能

正是因为拥有这两种生存本能,人类才得以在这个世界生存繁衍。
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两种生存本能,人类才能够体验到挫折与成长的物质生活。

你会看到。
来自肉体遗传的生存本能,物质世界对生命的热爱。
来自心灵层面的生存本能,是灵魂对物质体验的热爱。

哪怕没有父母的爱,人类也天然活在最全然的爱之中。
被物质世界和灵性世界所爱着,被两者无条件地支持着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只要拥有智慧,只要体验到真理的人类。
都会在心中升起对他人的爱、对世界的爱、对存在的爱。
因为,他们目睹真理的瞬间,也就目睹了真正的爱。

现在的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痛苦。
物质不够充沛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大部分人都失去了与灵魂的链接。
完全认同于后天形成的虚构我,无视了觉知所传递的信号。

在每一次有关人生的重大抉择上,都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退让、选择成为周围人和他所处的社会希望他成为的样子,而不是他自己所真正渴望成为的样子。
画家梵高晚年贫困潦倒,一生只卖出了一幅画,直到临死前他也依然如故。
在当时的物质世界眼中,他的一生毫无价值,也毫无意义。

但是,当时间来到今天,没有人会说梵高的一生毫无价值。
没有后人会说梵高没有适应他当时社会,而是会说他当时的社会没有适应梵高。
正因为,梵高选择成为了他自己。
所以,他的作品拥有了来自灵魂的力量,无论经过多么漫长的岁月。
只要梵高的作品还存在,每一个了解了他的故事,观看他的绘画的人。
就会本能地感受到感召,本能地感受到吸引,本能地探索和寻求他的故事。
这就是,来自灵魂的力量。

对于世俗而言,梵高的物质生活是彻底失败的。
但是,对于灵魂来说,梵高的一生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功。
他战胜了充满局限的现实社会,他战胜了限制他的客观条件。
他在所有的不认可、所有的非议、所有的否认面前,依然坚定的选择成为自己。
所以,当梵高回归灵魂世界时,他的成就将会得到正确的评价。
正如多年时光过去,他的画作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认可。
这正是人类意识深处的灵魂,在产生作用。

正如人们对于圣者经典和智慧的追寻。
人类渴望一切能够促进灵魂成长的事物,人类对于那些物质拥有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倦和疲惫。
但是,对于任何能够促进灵魂成长的故事、画作、艺术品、电影、书籍等等。
所有人类都对其如饥似渴,并且永不满足。

因此,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一次开悟。
开悟并不代表你抵达了智慧的终点,你抵达了灵魂的终点,你抵达了线性时间体验的终点。
开悟代表着你重新恢复了和灵魂的链接,你重新回忆起了你真正是谁,而不再是你认为你是谁。
开悟代表着,你终于拥有了超越物质维度的指引,来帮助你度过这一次物质人生。

也是为什么,孔子会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
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拥有自己的天命,这是灵魂的蓝图。
人类偏离灵魂的蓝图,往往是因为他们在物质世界陷入得太深,以至于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
最终,他们或许拥有富贵、或许持有名望、或许得到权利。
可他们的一生,就像他们无数次自问生命时所感受到的空虚一样。
如果无论如何我都要死,我活着又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是的,他们拼尽一生、舍弃一切试图拥有的物质。
对他们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答案是,的确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他们最终都失去了自己的拥有。

灵魂从不害怕自己在物质世界中陷入太深。
因为无论陷入得再深,死亡都会叫醒自己。

死亡,正是灵魂为自己设置的安全阀。
当个体遗忘了物质生命的目的,当个体无视了灵魂层面的信号,当个体被物质世界困得太深以至于无法摆脱。
死亡,将成为个体最后的安全绳。

也是为什么,很多有过死亡边缘经历的人。
回到正常生活之中时,会对生活产生不一样的看法与体验,变得更洒脱与更能接受无常。
这就是,死亡最终目的。

我们活着时,时常思考死亡,时常接纳死亡,时常直面死亡。
对于生命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因为,死亡会改变你的物质视角。
死亡会让你清楚知晓:
你现在所看重的一切,你现在所执着的拥有和失去,到底有意义还是没意义?

灵魂来到物质世界,并不是毫无准备,反而是准备充分。
因此,当把灵魂的体验工具——虚构我,误认为是真实的自己时。
生活就会变得充满了冲突、愤怒、痛苦和执着。

但是,不要仇恨自己的虚构我,它是灵魂体验物质世界最好的工具。
如果一辆车怎么都开不到目的地,甚至一路上还迷了路,车内的辅助系统还陷入了混乱。
这个时候,你不能责怪一直运作良好的辅助系统。
而是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忽视了灵魂的指引,并且扰乱了辅助系统的默认设置?

决定要去哪里的是灵魂,辅助系统是被设计来进行辅助的。
它无法理解灵魂的意图,当你把安排目的地这样的任务交给辅助系统时,作为辅助系统的虚构我就会变得充满压力,它会陷入巨大的混乱,并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痛苦。
因为,这不是它最初设计来要完成的任务。

虚构我只能看到眼前的道路,他只能尽可能的保证当下的安全和不翻车。
虚构我并不拥有灵魂的非线性时间感,它看不到更长远的未来,自然也无法做出最佳选择。

这正是为什么,人类历史上,那些做出不可思议成就的人。
往往都会跟随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的内心。
无论他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们都知晓,那是来自灵魂的声音。

如果你看不到终点,当面前有一条平坦大道,一条崎岖山路时。
你往往选择平坦大道。
然而,你却不知道,平坦大道后面不但不平坦,反而还是悬崖峭壁。
你也不知道,崎岖山路虽然崎岖,却是距离终点最近的捷径。

正因为你不知道,你也不相信灵魂的反馈。
你会认为灵魂指示你去往那条少有人的崎岖小路的想法,非常怪异且不合常理。
于是,你犹豫着选择了看似舒适的平坦大道。
直到浪费了时间,荒废了生命。
最终让你的物质生活走到死胡同,才开始懊恼,并陷入悔恨。

人的一生并不长,每一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一生。
无论你拥有多少个明天,你能真正把握的也只有今天。
同样地,无论你拥有多少次来生,你能真正把握的也只有今生。

过好自己的这一生,不要执着,也不要将他人置于你自己之上。
一定要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最高准则。

这样做不是自私,而是给予他人自由,也给了自己自由。
你会总是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虽然你最初看不出来。
但是,这些决定最终会向你证明,无论是对你还是对别人,它们都是最好的安排。

所以,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一定要开悟一次。
开悟之后的人生,不是抵达了终点,而是拥有了真正的起点。
开悟之后的人生,不是成为了圣者,而是知道了生命的意义为何,你要去往的方向为何。

灵魂的成长是永无止境的。
当灵魂成熟到不再需要继续下一次物质体验时,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呢?

我不知道。
那样的真相,哪里是此刻的我所能想象的呢?
我只是在这一生,体验了一次非常短暂的三合一经验,重新回忆起了一部分被我遗忘的真理。
将它们取回手中,与虚构我达成了和谐,继续我这一生的物质体验。

我没有感觉自己抵达终点,我也不知道灵魂抵达终点时,会发生什么。
但是,这一刻,我的心中对于未来不再有疑惑。
我知道,我正在走向灵魂的毕业之旅。
这是我一千多次物质生命以来,一直梦寐以求的毕业之旅。

这个世界,没有人需要被拯救。
英雄主义只是一场表演,没有哪个灵魂需要被拯救。
我不需要去拯救任何人,我只需要做好自己便已经足够。

需要智慧的,将会自己去寻求智慧。
渴望觉悟的,将会自己去寻求觉悟。
追寻成长的,将会自己去寻求成长。
顺其自然的生活,让自己的灵魂走向成熟,走向无数次生命积累的毕业之旅。

这就是,我从灵魂之中,得到的终极答案。

这篇文字,是属于我个人的答案,也是我对开悟这件事的最后一次分享。
是我的灵魂成长过程中,赠予大家的一次提醒。

祝大家,都能回忆起被遗忘的真相。
放下恐惧的束缚,挣脱他人以及社会施加的约束。
创造出你们所渴望的生命画作,尽情过好你们这一生。

不要害怕度过无意义的一生,永远要去做你所热爱的事情。
永远听从内在真理和真相。

与灵魂同在,与真理同在,与智慧同在
与爱同在,与道同在,与神同在,与觉同在

重新,创造自己。






2023年1月28日
灵天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死了会怎么样?死后的世界你见过吗?
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一次是肉体出生,一次...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究竟是什么?我是永生的磁力线、自由的光子、不可思议的存在
肉体与灵魂属于自然
并行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