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战3捷,唐德宗“削藩策”,看起来无懈可击,为何中途遭遇惨败?
userphoto

2023.04.15 布基纳法索

关注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正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李宝臣的死,成为德宗朝大灾难的前奏。

1、李宝臣的盘算

李宝臣是范阳的奚族人,自小被范阳的将领张锁高收养,所以原先姓张,名忠志。李宝臣少年时就善于骑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把他选为射生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委派他带领八千骑兵进攻太原,劫去唐太原尹杨光刿,被安庆绪任命为恒州刺史。安庆绪败死后,李宝臣一度归降朝廷,但史思明重振势力,又重归于史思明麾下,被授以恒赵节度使的伪职。

到史思明失败,李宝臣不接受其子史朝义的号令,再次投降朝廷,被朝廷授予检校礼部尚书、恒州刺史、成德节度使的职务,并赐姓名为李宝臣。宝臣当时占有恒州、定州、易州、赵州、得州、冀州、沧州七州的土地,即今河北的中部地区,拥有步兵五万,骑兵五千,成为河北藩镇的强悍者。

李宝臣“以七州自给,军用殷积,招集亡命之徒,缮阅兵仗,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不禀朝旨,自补官吏,不输王赋。”

已经俨然成为半独立的割据王国。

当时河北藩镇割据的形势是:

魏博节度使田悦占有魏、博、贝、卫、相、磁、洺七州,即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山东西北角的地区,拥有兵力十万。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占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曹、濮、徐、兖、郓十五州,也拥兵十余万,最为强大。

幽州节度使朱滔占有幽、蓟、沧、平,拥有兵力五万。

李宝臣死时,长子李惟岳上奏朝廷,要求正式袭任成德节度使之职。德宗为改变藩镇的传子制,强化中央集权,拒绝了李惟岳的要求。

魏博节度使田悦,因其继父位时,李惟岳的父亲李宝臣曾为他向朝廷力请,于是也上奏朝廷,请把节度使的旄节授给李惟岳。

2、坚持削藩的唐德宗

但德宗为改革前弊,仍然坚持不予批准。有大臣向德宗进言说,李惟岳实际上已经承袭父业,如果不让他做节度使,一定会作乱。

德宗回答说:“以前对藩镇传子、多是按照他们的要求任命,而叛乱并没有减少,可见对藩镇的爵命不足以平乱反而会助乱。李惟岳必定会作乱,任命与否结果都是一样的。”

由于德宗坚持削平藩镇,河北山东的强藩都受到很大的震动。

为了,保证藩镇传子制度,魏博节度使,甲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都派使者到成德,与李惟岳一起密谋联合以武力抗拒朝廷的命令。

正好当时汴州城因为太过狭隘,正在扩建城墙,有许多人便纷纷传言,说皇帝准备东巡泰山。李正己、田悦、李惟岳等为防备朝廷军队,都调兵遣将,作防御的准备。河南的百姓为之骚动惊慌。

建中二年(781年)二月,德宗下诏,征召京西防秋兵一万二千人戍守关东,德宗亲自在长安的望春潭宴劳出征将士,讨伐关东叛镇的战争开始了。

防秋兵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廷为防御吐蕃的侵扰,每年秋季抽调各道士兵,在关中西部戍守的军队。

当时吐蕃刚与唐修好,西线暂无烽火之警,所以德宗决心抽调防秋兵讨叛。同时,在河南朝廷控制区设立永平军节度使、郑汝陕河阳三城节度使、宋毫颍节度使三个节度使,以朝廷大臣担任,作为对付叛军的战略前进基地。

田悦与李正己、李惟岳商议,决定联合兵力对付朝廷。

3、临洺保卫战

当时的河北地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邢州(今河北邢台市)和磁州(今河北磁县)在太行山东,楔入成德镇与魏博镇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魏博节度使田悦决定首先对邢、磁二州发起进攻,他说:“邢、磁如两眼,在吾腹中,不可不取。”

田悦派遣手下的兵马使康愔带八千人马围困邢州,别将杨朝光带领五千人屯于邢州西北;由河东通往河北的要道上,阻断唐昭义镇的援军。

田悦自己亲自率领数万兵力围攻唐朝廷控制的临洺城。邢州刺史李共和临洺城守将张伾据城坚守。

临洺城被围一个多月,城中粮食将尽,府库资财也已枯竭,守城士卒死伤很重。守将张伾为鼓励士气,打扮自己心爱的女儿,领到军营拜见将士们说:“诸君守城战斗艰苦,伾家中没有其它财物,只有这个女儿,请充许我把她卖掉,以供给将士们一天的奖励。”

将土们见此情景,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不约而同地说:“愿尽死力,不敢要求赏赐。”昭义在邢、洺二州的西边,隔太行山相邻。

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知道邢、洺危急,派使者向朝廷告急。德宗下诏,令李抱真与河东节度使马燧出兵援救,又派神策军将领李晟带领中央禁军——神策军出关协助作战。

马燧为争取时间,迷惑叛军,以能顺利东越太行山,先派使者到田悦处,好言劝其停战。田悦认为朝廷畏惧他,不再设防。

七月三日,马燧与李抱真等联军八万,越过太行山与山东之间的险要隘口壶关,出现在邯郸城外,田悦的使者才赶到,马燧把使者斩首,并派兵击败叛军的先头部队。

田悦正在急攻临洺城,派李惟岳部八千人前往救援杨朝光。马燧也派大将李自良阻击田悦援军,命令他说:“如果叛军能够通过,我就要把你斩首!”

李自良果然率军力战,田悦的增援军队无法突破阻击,与杨朝光会合。马燧全力进攻杨朝光军队的营垒,用火焚烧叛军栅栏,叛军崩溃,杨朝光阵亡,叛军被斩首的五千多人。五天后,马燧进军到临洺,田悦为挽救败局,率兵力战,终未能打破唐军攻势,全军崩溃,叛军留下一万多具尸体,在夜间狼狈逃窜。围困邢州的叛军闻讯也仓皇解围逃遁。

4、徐州之战

由于德宗征发各道军队讨伐藩镇,西自关中,西南到蜀中,南到江、淮、闽、越,北至太原,都派出军队赶赴前线,战争的规模开始扩大,而粮食军饷的供应成为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叛军方面深知这一点,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派兵到徐州,扼制汴水运道,对唐朝廷造成严重的威胁。正在这时,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病死,由他的儿子李纳继位。李纳的堂伯父徐州刺史李洧不满意李纳,于是归降朝廷。

李纳派军进攻徐州,李洧向朝廷求救,德宗派朔方大将唐朝臣率朔方军队五千人,与宣武节度使刘洽、神策军将领曲环等一起领兵驰援徐州。在出征诸军中,朔方军装备最差,旗帜衣服都破旧不堪。宣武将士嘲笑说:“乞丐还能打败叛军吗?”

唐朝臣用兵有方,用宣武军的嘲笑激励士气,士兵们都争先效命。

因为徐州久攻不下,李纳又增派一万多军队前来增援,与唐军相拒于徐州附近的七里沟。当时天色已至黄昏,唐朝臣等率军准备退却。

朔方马军使杨朝晟献计说:“您率领步兵依凭山势撤退,我带领骑兵埋伏在山坳里,叛军见步兵形势孤立,一定会趁机追击,我以伏兵截断敌军腰部,一定会击败他们。”

唐朝臣采纳了这个建议。

叛军果然派骑兵二千人越过河桥,向西追击官军。突然伏军杀出横击,叛军被拦腰截断,狼狈逃回,封锁桥梁以阻拦唐军的反攻。有些来不及过桥的敌军,从河中涉水逃回。

杨朝晟指着说,“敌军能涉水,我们为何不也涉水过河呢!”于是率军涉水反击,叛军没有料到唐军的反攻如此迅速,大溃败,遗尸八千具,在河中溺死的人过半。

朔方军缴获了叛军的辎重,旗帜服装,焕然一新,对宣武人说:“乞丐的功劳与你们相比,谁多?”

从前挖苦朔方军的人都很惭愧。官军乘胜追击,直至徐州城下,魏博、淄青的围城叛军仓皇逃走。

徐州之战的胜利,打通了江淮地区到长安的漕运路线,保证了唐中央政府的物资供应,对于战争第一阶段的胜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5、洹水之战

在河北战场上,马燧率领官军与田悦叛军隔漳水对峙。当时李纳、李惟岳派兵一万三千人救援田悦,共同防守洹水,淄青军在左翼,成德军在右翼。田悦又派重兵防守漳河上的长桥,唐军无法渡河,马隧于是用铁链把几百辆大车连接起来,车里塞满土囊,在长桥下阻遏河水,水流变浅,唐军涉水渡河,进逼洹水。

当时唐军缺乏粮食,田悦知道这种情况,坚壁不战,想等唐军粮尽后自己退却。马燧下令士兵每人携带十天的粮食,进屯仓口,与叛军隔洹水对阵。

李抱真与另一唐将李艽(jiāo)不解,问马燧说:“为什么粮食缺少还要深入敌境呢?”

马燧回答说:“粮少则利于速战,现在魏博、淄青、成德三镇连兵不出战,是想使我军疲敝。我军若分击其左右,则居中的田悦必然救援,我军就会腹背受敌,战必不利。所以进军逼迫田悦,所谓攻其所必救也。只要三镇出战,我定然破敌。”

于是在洹水上横架三道桥梁,每天令人挑战,但田悦仍坚守不出。马燧命令全军半夜起身用餐,然后悄悄沿洹水向东直趋魏州。并下令说:“如果叛军追来,那么就地布列阵势。”又留下一百多名骑兵在空营中击鼓鸣号,准备干柴火种,吩咐他们说待全军出发已毕,就隐蔽起来不再出声,等到田悦军队追过洹水桥后,就把桥焚烧掉。

魏州是田悦的腹心地区,魏博节度使的驻地,田悦听说唐军直攻魏州,率领淄青、成德步兵骑兵四万人,渡桥追袭唐军。当时正好刮西风,叛军在阵前放火,火随风势,烧着地面的榛莽杂草,向唐军卷去。叛军随着火势进攻,鼓声和呐城声震天动地。

马燧听到叛军追来,下令立刻就地布阵,派人把阵前纵横数百步的野草荆棘清除干净,又选勇士五千人站在前列,准备追击。野火烧到官军阵前熄灭了,田悦军队尾随而至,见官军已严备,气焰顿时萎缩下来。

马燧趁叛军立足未稳,下令发起冲击,在黎明的曙光中,洹水岸边杀声震天叛军战败退却;退到洹水上的三桥,桥已烧毁,叛军大乱,在河中溺死的不可胜数,官军斩首二万余级,俘虏三千余人,叛军遗尸狼藉,绵延三十里,淄青兵几乎被全歼。

田悦带着残兵数千人逃回魏州,守城将领怕官军追至,闭门不让田悦进城,但官军将领马燧与李抱真不和,马燧让李抱真共同进攻魏州,两军平分功劳。李抱真不听,要求独当一面,马燧也生气了,下令官军逗留原地,不再追击。田悦得以在天亮后进入魏州,从容收拾败局,对抗官军。

田悦逃回魏州十来天,官军才进抵城下。淄青镇李纳则逃回濮州,叛军的博州、洺州刺史向朝廷投降。

6、大致平定河北藩镇

在河北北部战场上,官军取得一连串胜利。由于幽州平卢节度使朱滔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原有嫌隙,德宗在战争初起时,就下诏要朱滔从北方进攻成德镇。朱滔先说降了成德大将张孝忠,又为孝忠大力荐举。德宗于是任命张孝忠为成德节度使,与朱滔一起征讨李惟岳。

朱滔和张孝忠攻占东鹿(今河北东鹿县)。李惟岳率兵一万多人,与魏博援军围攻东鹿。惟岳部下将领兵马使王武俊率领骑兵三千人结成方阵向前冲击。朱滔用帛画成狻猊和象的样子,派勇士一百多人蒙在身上,在成德军前奔驰呐喊。叛军马匹受惊,向后奔逃,朱滔指挥军队趁机进击,大破成德军,李惟岳焚烧营垒逃间恒州。他的部将康日知以赵州归降朝廷。

成德兵马使王武俊,契丹人,少年即善骑射,为李惟岳之父李宝臣部将。李宝臣死后,王武俊为人所谗,李惟岳怀疑王武俊想投降朝廷,对他严密监视。

有人劝李惟岳说,王武俊勇冠三军,深受李惟岳之父李宝臣信任,儿子王士真又是李惟岳的妹夫,有骨肉之亲。现在正危难之际,如果又加猜忌,谁还能出力拒敌呢?李惟岳一听,认为很有道理,于是重新委派王武俊率兵前往收复赵州。又让王士真统领节度使府亲兵。王武俊一出恒州城,对左右心腹说:“我今天幸而出了虎口,不会再返回了,我准备向北走投奔张孝忠。”

左右劝他说:“惟岳既不明事理,又很庸俗,看形势终会被朱滔消灭。现在天子颁布诏令说,谁能获得惟岳的头颅,就把惟岳的官爵赏赐给他。你平日为大家敬服,与其出亡,不如倒戈取李惟岳头颅,转祸为福,不过在反掌之间。.即使反叛不成,再向张孝忠投降,也不算晚。”

王武俊听了这番话,深以为然,派人回恒州城,与儿子王士真暗通消息。建中三年(782年)闰正月二十一日,王武俊从赵州回师袭击恒州,王士真假传李惟岳命令,开启城门。黎明时分,王武俊率数百骑兵突入节度使府门,王士真在府内配合,杀死十多名卫士。

王武俊下令说:“惟岳叛逆朝廷,现在将士要归顺。敢于抗拒者族诛!”

李惟岳手下都不敢再反抗。武俊下令除李惟岳外,其余惟岳心腹一律处死,准备把李惟岳献给长安。部下劝他说,李惟岳如果见到皇帝,定会把叛逆的罪名加在你头上。武俊深以为然,于是下令把李惟岳绞死在戟门外,然后把惟岳等人的头颅派使者送往长安。德宗知道王武俊杀掉李惟岳归降,十分高兴。

当时河北山东的战场上,只有田悦坚守的魏州还未攻下,官军正在围攻李纳固守的濮州,叛镇或者归降,或者势孤力穷,朝廷军队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取得基本胜利。大家都认为平定天下,指日可待了。

但是,没有料到,在如何处置战后河北局势的问题上,德宗犯了根本的错误,致使形势迅速逆转。

7、德宗的“推恩令”

建中三年(782年)二月十一日,德宗下诏,任命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康日知为深赵团练观察使,并把德州和棣州划给朱滔,要他收兵还镇。

德宗的这个措施,用意是把旧成德镇分而治之,以避免出现强藩。同时,德、棣二州当时还在淄青节度使李纳手中,把二州划给朱滔,实际是让朱滔再出兵攻打李纳,既可以加强朝廷对李纳的攻击力量,又可以不让朱滔势力过分扩大。

表面上看来,这一措施一箭双雕,既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和河北藩镇的控制力,又巧妙地安排了原成德镇的降将。但是,形势的变化却大出乎于德宗的预料。

这是因为:

对于朝廷的任命与安排,朱滔和王武俊都感到不满意;幽州节度使朱滔自认为出全力击败李惟岳,功劳很大,现在所占领的原成德镇所属的深州,应该归入自己的版图。而朝廷却让自己吐出口中的肥肉,去攻取属于淄青镇的德州和棣州,实在是不公平!

王武俊则认为自己杀掉李惟岳,功居第一,况且才干声望都比张孝忠强得多,现在朝廷任命张孝忠做节度使,自己却与康日知做了低一等的都团练使,怨气很大。

况且朝廷又把赵州与定州这两个与恒州相邻的大州分割给他人,使恒州失去屏障,更不高兴。所以二人都不肯接受德宗的诏令。

这种局面的出现,实际是安史之乱以来河北地区长期为藩镇割据的结果。

王武俊、朱滔等人,在中央政府力量较强时,所以暂时归顺朝廷,但一旦中央力量衰弱,就会起而割据,变为半独立的大小王国。德宗对河北山东叛镇用兵,虽然取得暂时的胜利,但并未根本动摇割据的形势。

但德宗对这一形势并无清醒的认识,也料想不到王武俊、朱滔等人会降而复叛,所以终于陷入被动。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vol.35 【博古通今】奉天之难(上)
朱氵此传
唐朝最传奇最神秘谋士——李泌
中唐』安史之乱后因为什么让德宗丧失为明君的机会?[德宗]☆
唐朝猛将的一场奇袭,平定淮西藩镇,成就宪宗高光时刻
把唐朝讲给你听——安史之乱(5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