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弭兵之会:春秋最成功的外交事件,神奇的奠定了战国七雄格局
userphoto

2023.05.02 布基纳法索

关注

最近淄博爆火,有网友说淄博上一次这么火爆还是两千多年前齐桓公召开G5峰会。你还别说,还真是,淄博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这么一说,临淄在春秋时期的确是一座火爆的城市。别的不说,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是唯一一个从春秋强到战国时期的大国。

看来,淄博的火爆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整个春秋几百年,不断上演着大国争霸、小国被兼并的历史。我们都知道有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三个人是没有疑问的,剩下的两个霸主,有的说法是秦穆公、宋襄公,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事实上,春秋争霸最精彩的就是晋楚争霸

齐国和秦国,由于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齐国最先称霸,剩下的整个春秋时代就是晋楚争霸。

但是,这个霸主是谁决定的呢?并不是周天子封的,而是诸侯王们自己争取来的,怎么争取来的,当然是通过外交。


会盟

外交,在那个时代,指的就是会盟诸侯。

会盟最先是由齐桓公确立的,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参加此次会盟的有齐国、鲁国、宋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等国国君,周襄王也派了代表参加。葵丘会盟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中最盛大的一次,这一次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之位,这也是齐桓公被称为五霸之首的原因。

第二个称霸的是晋文公,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在践土举行会盟,参加会盟的诸侯有晋国、齐国、鲁国、宋国、蔡国、郑国、卫国等国国君,周天子也派出了特使参加。践土会盟标志着晋文公霸业已成,他是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霸主。

践土会盟是在晋楚城濮之战后举行的,这是晋楚争霸的第一次战争,以楚国的失败结束。

没过几年,楚国再一次和晋国进行了第二次战争,就是发生在公元前597年的邲之战,楚国打败晋国,成了事实上的中原霸主。然而,此时的晋国国君晋景公,是一位延续了晋文公霸主的国君。公元前583年,晋国再一次在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了楚国本土,楚国短暂的霸主梦立马破碎了。

但此时的晋楚两国都没有彻底打败对方的实力,可以说打成了平手,齐国、晋国的霸业都由会盟确立了,楚国的霸主也应该有一场盛大的诸侯会盟。

而且,晋国也有这个意思,和楚国握手言和,双方有些打不动了,需要一场外交来确立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之位。

历史上,把这次外交事件称为“弭兵之会”,弭兵之会共有两次。

弭兵之会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不仅仅确立了晋国和楚国的霸主之位,更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两次弭兵之会

第一次弭兵之会发生在公元前579年,由宋国的华元促成。

华元,堪称是春秋第一老好人。

华元能力平庸,和郑国打仗,由于忘记了给车夫肉吃,被车夫记恨,一股脑的把华元的车开到了郑军的军营中,华元做了俘虏,宋文公用一百辆战车、四百匹良马,从郑国赎回了华元。

楚国派使者去齐国,没有通告宋国就从宋国的领土上经过,被华元抓住,还把人家使者给杀了。国家虽小,胆子却不小,楚庄王当然不干了,亲自率兵立马把宋国给围住了。华元捅了窟窿,自己就去弥补,带兵守城抵抗楚军,神奇的是宋国被楚国围城围了大半年,楚国也没攻下来。

在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这一段很有意思,守城的人都在嘲笑华元,唱起了讥讽他的歌曲:

“络腮胡子!一大把哟!丢盔弃甲那是谁哟!水牛皮哟!犀牛皮哟!不及将军厚脸皮哟!”

正如宋国人歌中唱的那样,华元还是真脸皮厚,就这样被老百姓嘲笑也不生气。

楚国人攻不下城,宋国人没败,但要被晋国画的大饼坑死了,晋国派人来传话说不让宋国投降,马上派兵来救援,可等了大半年,晋国连个人影都没见到,宋国倒要被耗死了。于是,华元就趁夜跑到楚军阵营中去了,还因此和楚国令尹子反结成了兄弟,连楚庄王这位霸主都对华元敬佩不已。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元和楚国人成了好友。

本来是一场战争,被华元平息了,还结交了楚国权贵,华元到底是平庸呢还是无能?恐怕都不是。

宋国本来就和晋国是盟友,尽管晋国坑了宋国,但宋国依旧选择和晋国交好,这样一来,宋国,倒成了一个香饽饽了,和晋楚两大国交好,变成了中立国了。

华元和晋国执政栾武子是好朋友,和楚国令尹子重也交好,于是,华元促成第一次弭兵之会便水到渠成了。

公元前579年,在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卿士燮与楚国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会盟,双方签订了合约。

合约内容为:

“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然而,第一次弭兵之会的成果太过微弱,或许弭兵还不适应这个诸侯争霸的世界,公元前575年,就在晋楚弭兵后的第四年,双方就发生了鄢陵之战,公元前557年,晋楚再一次爆发了湛阪之战,这两次战争都是晋国打败了双方。

但是,战争是相互的,你打别人一拳头,自己手还疼呢,楚国虽然被晋国打败了,但晋国国内的局势也好不到哪去,几场战争下来,晋楚双方都已经疲惫不堪了,再一次想起了会盟。

春秋时期还真是有意思,战争久了就想要和平,于是就举行弭兵,双方约定不打仗。可是,刚一弭兵,双方形势有所好转时,就又把盟约抛在了脑后,控制不住的又打起来了,打了之后,双方都受伤,又想要弭兵。

于是,第二次弭兵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时间在公元前546年,由宋国大夫向戎促成。

这一次参加会盟的诸侯国有晋国、楚国、齐国、秦国、鲁国、卫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宋国、邾国、滕国等14国,在宋国的西门之外结盟。

两次弭兵之会都由宋国人促成,都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从此,宋国的中立地位更加确定了。

第二次弭兵之会的盟约是:

“晋、楚之从交相见也。”

意思就是“晋的仆从国要朝贡楚国,而楚的仆从国要朝贡晋国。”

齐国作为晋的盟国,朝拜晋国而不朝拜楚国,秦国,作为独霸西戎的一方霸主,是楚国的盟国,不朝拜晋国。

这两次弭兵之会确立了晋国和楚国的共同霸主地位,由两国平分霸权。

会盟规定了除齐国、秦国外,中原各诸侯国都要向晋、楚纳贡,谁破坏了协议,各国就要共同讨伐。

弭兵之会不仅确立了晋、楚的霸主之位,也确立了晋、楚、齐、秦的四大强国地位。

由此可见,弭兵之会早就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因为,战国七雄共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几个国家,其中,韩、赵、魏是由晋国分裂而来,唯独燕国是个例外。

燕国因为远离中原大地,在辽东自己的区域内发展,一直是毫无存在感,但也因此延续了周王室姬姓血统822年,成为了战国七雄中存在时间最长的诸侯国。齐国虽然有823年时间,但田氏伐齐已经替代了原本的姜齐,所以,真正国祚最长的诸侯国就是血统最纯正的燕国。

所以,不要说国家的强大跟历史没关系,如果历史上这个国家都强大不了,那现在就更加无法强大了,战国七雄就是最好的例子。

从春秋到战国,从争霸战争到兼并战争,一百多个诸侯国变成了七个国家,小国被吞并了,大国依旧是大国,战国七雄能在一百多个国家中存活下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然而,不要以为这七个国家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崛起的,事实上,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历史概述(三)——春秋争霸
诸侯争霸的春秋时代
战略
祝融苗裔故地:曹县的前世——周朝曹国简史
春秋争霸主旋律
春秋脉络:厘清春秋时期的历史,就这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