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根据楚帛书,伏羲不是苗蛮祖先而是濮阳人,或为西水坡大墓墓主

文/万物君
1942年,楚帛书出土于长沙楚墓。饶宗颐根据帛书文本之序列,将8行文本称为甲篇,将13行本称为乙篇,人们又据此将边文称为丙篇。

楚帛书
甲篇叙述宇宙的起源与形成,其中提到了伏羲、女娲、禹、契、帝俊、炎帝、祝融和共工等神话人物,被称为“神话篇”。“神话篇”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的先秦时期的创世神话。
“神话篇”的原文如下:
曰故(古)大[上大下能]雹(戏),出自□[华][上雨下走](胥),居于(雷)□[夏],[上氏下十](厥)田(佃)(渔渔),□□□女。梦梦墨墨,亡(盲)章弼弼,□每水□,风雨是於(阏)。乃取(娶)[虘又][趘]□子之子曰女皇,是生子四□,是襄天[左土右戈戈](地),是各(格)参[上化下示](化)。(法)逃(兆)为禹为万(禼),以司堵(土)襄(壤),咎(晷)天步(数),乃上下(腾)(传)。山陵不疏,乃命山川四晦(海)□[之](阳)[上既下四点水]金(阴)[上既下四点水]以为其疏,以涉山陵、泷汩、凼[氵萬](漫)。未又(有)日月,四神相戈(代),乃步以为(岁),是隹(唯)四寺(时)。

伥(长)曰青([幹]),二曰朱四兽(单),三曰□黄难,四曰□[氵丿田]墨([幹])。千又百[肯戈](岁),日月[夋]生。九州不平,山陵备[血夨](夨)。四神乃乍(作),至于(覆),天旁(动),[干攵]([扞])(蔽)之青木、赤木、黄木、白木、墨木之(精)。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维]思[孚攵](缚),奠四亟(极)。曰:非九天则大[血夨](夨),则毋敢(蔑)天(灵)。帝夋乃为日月之行。

共攻(工)夸步十日,四寺(时)□□,□神则闰,四□毋思;百神风雨晨(辰)[禕]乱乍(作),乃逆日月,以(传)相□思。又(有)宵又(有)朝,又(有)昼又(有)夕。
饶宗颐等学者对上述神话有过翻译,我觉得冯时的翻译更准确些,现整理如下:
曰古大龙伏羲,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泽,猎兽猎鱼,(□□□女:文辞不明)。广大无形,幽明不分,草木深茂,洪水浩瀚,风雨止塞而未兴。
伏羲乃娶虘趘氏之子女娲,共生四子,天地是成。阴阳参合,万物化生。
禹、契为天地勘划立度,经定疆界,治理九州水土,分天盖为九区,步算周天度数,往来于天地之间。后来,山陵横拦阻塞导致水患,大禹乃借助山川四海之阳气阴气疏通山陵,并涉行于山陵、激流、泥沼之中,以治理水患。
日月尚未诞生,伏羲、女娲共生之四子,轮流交替,主司四时,他们步算周天度数,以确定季节。
四神之长,即东方春分神,叫青檊(青杨);四神之仲,即南方夏至神,叫朱四檀(朱明);四神之叔,即西方秋分神,叫□黄橪(白藏);四神之季,即北方冬至神,叫墨檊(玄英)。
成百上千年后,帝俊生日月。九州地势不平,山陵倾斜。四神升天,至于天盖,推动天盖使其转动,以护守五木之精气,使其不致散亡,从而擎天长立,永生不朽。
炎帝乃命祝融,使四神从天上降至人间,并使其端正有序。然后将天盖用纲绳捆缚于地之四隅,使四方端正。炎帝警告说:九天(中央八方)不正常则天盖严重倾斜,不要轻蔑天神之灵威。帝俊于是使日月正常运行。
共工步历过大,导致阳历一年比阴历12月多出十日(平朔长度约29.5306日,故太阴年约长355日,与回归年长度365日适差十日),四时失序,四神于是置闰,终使四时有序而无忧矣。日月五星乱行,朔晦失序。四神乃迎送日月,终使日月各沿其道运行,有序而无忧矣。故有宵、朝、昼、夕之别。

1

根据学者研究,楚帛书是记载伏羲最早的出土资料。
楚帛书出土于长沙子弹库的一个楚国贵族墓,学者们依据有关信息大体确认,墓的年代应是战国中后期。
从先秦文献来看,记录伏羲的最早文献是《庄子》,其次是《楚辞》和《荀子》等。
庄子是战国中期人,屈原比庄子稍微晚点,荀子更晚,楚帛书是战国中后期的作品。
这么看来,庄子对伏羲的记载似乎是最早的。
庄子和荀子,都是中原人,楚帛书和屈原是南方人。
然而,很多学者认为伏羲是南方人的祖先。如闻一多《伏羲考》:“伏羲女娲确是苗族的祖先。”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太皞少皞属于东方的东夷集团,伏羲女娲属于南方的苗蛮集团。”

没有看过楚帛书的学者那样说也就罢了,看过楚帛书的人,依然认为楚帛书中的神话具有南方色彩,就不应该了。
现反驳如下:
(1)一些学者认为炎帝和祝融是南方主神,事实上,这只是五行学说的附会,他们是货真价实的中原人。炎帝就不用说了。至于祝融,为楚人的祖先。楚人一直认为祝融之墟在新郑,并认为自己虽然居于南方,但来自中原。
(2)楚帛书神话中的人物,无论是禹、契,还是共工,都是中原人。至于帝俊,虽不太清楚其籍贯,但决不是南方人。
(3)饶宗颐释伏羲居处为睢,江、汉、睢、漳之睢,然而冯时等更多人释其为雷夏泽,当以雷夏泽为是。准此,则伏羲不应是南方人。
(4)饶宗颐释泷汩为南方之水名,原文为“以涉山陵、泷汩”,泷汩与山陵并列,不当为水名,冯时释之为激流,应是对的。
(5)共工步历,四神置闰,应是中原农业人群的做法,而非南方稻作人群的做法。
(6)后来的南方神话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然而楚帛书中,伏羲和女娲是不同氏族的人,伏羲出自华胥,女娲出自虘趘。虽然还不清楚虘趘在哪,但华胥在中原是众所周知的。
综上,伏羲、女娲不是南方苗蛮集团的祖先。

2

那么,伏羲来自何处?
楚帛书说,伏羲出自华胥,居于雷夏泽,即雷泽。
关于雷泽,早期文献提到它的主要是《山海经》、《尚书·禹贡》和《史记》。
《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虽然不知道吴西在哪,但雷泽既然位于《海内东经》,那就应该在东方。
《尚书·禹贡》说:“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括地志》曰:“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
《史记》说:“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这里的雷泽与《禹贡》所指是同一个地方。
综上,雷泽位于濮州一带,准确来说,位于鄄城县与菏泽县之间。

3

西汉之前,关于伏羲出生地的记载,只见于出土文献楚帛书。
西汉之后,谶纬之风兴起,关于伏羲出生地的记载多了起来。列举如下:
《河图·稽命征》:“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

《遁甲开山图》:“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伏羲生成起,徙治陈仓”。

《河图·稽命征》:“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
由于谶纬的影响极大,汉代之后,“伏羲生于成纪”被严肃史学家采纳。列举如下:
西晋皇普谧《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云:“成纪,古帝庖牺氏所生之地。”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故渎东径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为天水郡县。”

唐代《补史记·三皇本纪》:“太皥庖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

4

问题来了,你是相信早期文献的记载,从而认定雷泽在兖州,还是相信因谶纬之风而被大肆记载的“伏羲生于甘肃成纪”?抑或是依从闻一多和徐旭生等学者,认为伏羲是苗蛮人的祖先?
理性告诉我,前者是正确的。
如前所述,楚帛书中,禹、契、帝俊、祝融、共工等人,都生活于黄河下游一带,所以,没有理由认为伏羲生于甘肃成纪,也没有理由认为伏羲来自南方。

5

我们再来解读下女娲所在的氏族,楚帛书说,女娲为“虘趘氏之子”。虘趘是何意无人明白,但我们可以尝试解读下,虘,虍字头,虍音hu,所以虘很可能也读hu。趘音xi。虘趘合起来读huxi,与伏羲二字的读音很相似。
所以,虘趘氏可能就是伏羲氏。
伏羲出自华胥,女娲为伏羲氏之子。其中的道理也许是:当时为母系社会,伏羲“嫁”到了女娲所在的“伏羲氏族”,从而被称为伏羲。
原来,伏羲为其“嫁”过去的名号。
史书说,伏羲“制嫁娶”,那是因为,在伏羲之前,实行群婚。伏羲“制嫁娶”之后,实行“对偶婚”,当然,这种对偶婚是男嫁女娶,而非后来的女嫁男娶。
可以说,伏羲是其“制嫁娶”的第一个实践者。

6

《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据此,雷泽之龙当为鳄龙。
而恰好,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遗址45号墓出土的蚌塑龙也是鳄龙,且距今6400年前,正处于母系时代。

所以,西水坡遗址45号墓的墓主,也许就是伏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上古神话钩沉(2)
伏羲楚帛书记载生于雷泽的创世神,为啥还会冒么多出生地
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
创世神话的完整文本终于被发现(组图)
伏羲女娲画像的秘密
《战国楚帛书•甲篇》补释考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