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年了,我们为什么还没放过“鸡坤”?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5年了,为什么“”这个梗还没过气?

每当B站又出现一条百万播放的“鸡学”热门视频,这个问题就要在我的脑子里转上一圈。

在集体罹患健忘症的互联网时代,如此长情的现象简直反常到近乎神迹。

这不合理,太不合理。

更吊诡的是,“鸡与坤”的象征正在嬗变。如果说明星本人是女孩的梦想代餐,那么“”之于男孩,则越来越像画满性感女郎的杂志——不一定买,但看见了就手痒。

说它肖似杂志封面的性感女郎,并非胡乱作比。

不止一篇新鲜热辣的AI生成视频研究中,使用它做为示例。

比如AI开源项目“Tune-A-Video”,分别展示了用蔡徐坤原版视频生成“特朗普打篮球”、“乐高打篮球”的不同版本。

再比如这篇关于“ Video-ControlNet”的论文,也使用了“”做为案例。

研究者上一次如此不约而同的使用同一个示例,还是“莱娜图”的时代。

莱娜图就是《花花公子》中一位美艳女郎的裸体照片,当然,是截取的头像部分。

自打1970年开始,这张方形图片就被用于各种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的例图,研究者称,之所以使用这张图做为测试图,是因为它包含了平坦区域、阴影、纹理等细节,有益于测试各种不同的图像处理算法。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她香艳而有趣。

因此有人说,蔡徐坤就是今天的“莱娜”,他的图像早已脱离语义本身,成为男人的快乐G点。

尽管起初,大多数人使用这个梗是出于对流量明星的反感,但在它陪伴我们的第四、第五个年头,很多人已经和它处出了感情。

打开今天的B站,你甚至已经分不清那些“”二创,究竟是恶意还是好心。

或许连创作者自己也搞不清,到底在以什么心态创作,当然,他们习惯性地自称“黑子”,但事实是,每当想要整活,第一个出现在他们脑海的就是“那个男人”。

从播放最高的视频往下盘点,前三位分别是《鸡 你 太 美 官 方 M V》、《仙剑鸡侠传》,以及《手绘700帧!完美还原蔡徐坤打篮球!~》。

每一个都是诚意满满的大制作,前两者分别运用翻唱与皮影动画、抠图与修音鬼畜,后者则是纯手绘动画。

仅以技术力和制作水准来说,任选其一都堪称佳作。如此精心的二创,暗示着巨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果说仅仅单纯出自“厌恶”,那很难解释全部。

 B站@哦呼w

在这场创作者的集体狂欢里,一段略显蹩脚的唱跳俨然成了等待上色的流体暴力熊白胚。

它是创作力的试金石,就像高考最后的命题作文。同一道题干,怎么做出新意才是竞赛的重点。

有人用黑白围棋子码出一段“”的定格动画,有人用火柴一根根粘成人形再点燃,谐音“烧鸡”。

B站@咖喱芋圆儿花开富贵儿

到最后,创作者甚至可能已经不再记得,最初是为什么要嘲讽这段视频。“”已经被拆分为若干元素的子集:

中分头、背带裤、篮球和鸡。任何包含上述元素的东西,都可能触动“鸡坤”爱好者的DNA。

它不再是一段黑梗,而是渗透进21世纪潮流史的重要模组。

在北京潮流心脏三里屯,就有一家碰巧名为“鸡坤茶室”的鸡肉料理餐厅,点开它的大众点评页面会发现,为了玩梗,网友硬是在推荐菜单里制造了一串子虚乌有的菜名。

以上价格不太正常的,都是“谐音梗”

在网络页游里,某个不引人注意的NPC可能正在歪斜着肩膀,模仿“铁山靠”的舞蹈动作。甚至课堂上,老师亲近学生也靠玩梗。

如果从中文中强行将它摘除,那么许多不起眼的角落必将千疮百孔。

B站@老耗游戏

没有任何一个网络黑梗,能像“鸡坤”这样历久弥新。

它证明,在互联网金鱼般的记忆里,依旧存在某种刻骨铭心。

5年来,日本首相换了三个,昔日明星房塌一片,唯有“鸡与坤”还是全体男士的共享笑穴,情比金坚,纯如初恋。

打开它的诞生地B站可以发现,直到今年,挂着相关tag的新视频依然可以收获数百万的播放量,以及成百上千条弹幕留言。

然而,为什么?

网络热梗千千万,为什么偏偏是“鸡坤”登上一梗恒永久的神坛?

要知道,同期大热的“奥利给”与“卢本伟”早已成了过眼云烟。

从网络梗学的角度分析,在诞生之初,“”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特异之处。

它是个普普通通的黑梗,源自部分男性网友对流量小生最朴素的厌恶。

2018年,蔡徐坤在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里,以一段包含篮球的唱跳做为自我介绍,并且表示喜欢“唱、跳、rap、篮球”。

这段表演说不上精彩,也并不太糟糕,在当时没有引起任何关注,直到2019年春节蔡徐坤被选为首位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

尽管形象大使并不意味着“官方代言”,只是期间限定的吉祥嘉宾,但许多男士还是被立刻激怒。

或者说,对于这位新晋流量小生“靠脸吃饭”的怒火早已积攒,就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发作。

于是一年前的那段视频顺理成章地被扒了出来,其中每一帧生涩的运球动作都成了罪证——就这水平,还敢说擅长篮球?

歌词“只因你太美”被空耳听译为“”,未来即将制霸B站的头牌热梗就此诞生。

不过,初生的“”与“大碗宽面”、“泰裤辣”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无非都是圈外人对流量明星宣泄的嘲讽。

按照正常发展规律,不出三个月,它就该在层出不穷的新鲜事儿里被网友抛到脑后。

但接下来,三次关键性事件让“”彻底脱胎换骨、逆天改命。

第一次,“律师函事件”。

因为B站用户的鬼畜玩梗,蔡徐坤工作室的一纸律师函警告上海宽娱公司删除有关蔡徐坤表演恶意剪辑、诽谤的内容和链接。

结果可以想见,当然是烈火烹油,效果直逼日后的“AO3圣战”,原本隔岸观火的UP主发现家要被端,立刻“火线参军”,用更猛烈的二创回击警告。

经此一役,“”彻底一统B站江山。

这不是“”攻城略地的终点,3个月后,“周杰伦夕阳红粉丝团事件”让它的名声彻底传遍中文互联网。

事情的起因本与蔡徐坤没什么关系,一位豆瓣网友提问:“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并以周杰伦的超话排名、微博转赞评数据为依据,质疑他的影响力。

结果激怒了“沉睡的周杰伦粉丝”,千万人迅速集结,学习饭圈模式发帖控评打榜,一举打败蝉联54周的冠军,把周杰伦送上了超话榜榜首。

不巧,当时这位被拉下宝座的54连冠正是蔡徐坤。

这是“对饭圈反击战”的一次大捷,令不少人扬眉吐气,而作为副产品,“”也伴随战火的余烬蔓延到了信号所及的每一个角落。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幸运的,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那么这位“梗像练习生”走的绝对是一条花路。

从出道到律师函,再从律师函到夕阳红打榜,三个月接着三个月,每到一个即将被遗忘的时间节点,都有新的、更大规模刺激性事件,让这位“梗界新人”彻底站住了脚跟。

2020年,又一次“大事件”再次巩固了它的曝光量。

这年4月,选秀综艺《青春有你2》开播,蔡徐坤做为导师加入,在节目里,他首次回应了篮球梗。

一名练习生在特长栏填写了篮球,蔡徐坤笑问:“你确定你的特长是打篮球,不只是你的爱好而已?”

随后自嘲道:“曾经我也以为打篮球是我的特长,后来我才知道这只是我的爱好而已。”

相比于律师函的激烈,这次回应显然有些躺平,但放弃抵抗反而拉来了一批好感回潮。

连续21天,可以养成一种习惯,连续在不同场景重复看到7次,就可以让人记住一个单词。而如果一个梗连续两年时刻出现在各个不同的互联网场景中呢?

那么它将可能定居在语言中,成为永远被记住的新词。

当然,事情发展到这里,“”还只能算是在竞争激烈的梗界站稳了脚跟。

而距离封神,它还有几年要走。

多亏正主的稳健,“”熬走了许多对手。

当我们讨厌流量明星,很难说清,讨厌的到底是明星,还是流量。

愤怒的漩涡更像是多种情绪的耦合:有人失望于内娱的轻浮,只要找对风口,无德无才的年轻人也能一夜爆红、有人抵触资本造神的操纵、有人厌恶饭圈党同伐异的宗教化作风,当然,也有偏见、傲慢与嫉妒。

只不过漩涡深处的诱因太难以被捕捉,于是所有愤怒只能倾泻向站在台前的明星。

他们是谁其实并不重要,火刑架上永远会有新的罪人,重要的是他们“来自何处”,是否能代表资本与流量。

意外走红的丁真,也常常遭遇“玩梗”攻击 

一个流量明星的黑梗,内在张力始终还在“流量”。

大碗宽面有趣吗?不过是一段令人脚趾抠地的即兴说唱,比它更令人尴尬的表演车载斗量。当年流传甚广无非是托了流量的福——即兴出这段歌词的人是顶级偶像。

而当这位偶像端起另一个饭碗,它瞬间就失去了令人发笑的能量。

这几年,伴随接连不断的偶像失格,附着在他们身上的黑梗也很快被遗忘。

而蔡徐坤在男士们的鄙夷中,依旧稳稳地走在上升通道中,这让“”始终还具有被嘲弄的价值。

《青春有你2》

被嘲讽者的咖位越大,通过烂梗把他拉下神坛的快感越强,正如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的那段名言:

“使面部做出笑的表情的,是一股强烈的感情,叫做突至的自豪感。究其起因,无外乎两种:一是令人得意的突发性自我行为,二是目睹他人缺陷而较诸自身,顿时为自己喝彩。”

套用在“”的语境中,就是“整活”带来喝彩,喝彩带来自豪。同时画面中那位男明星笨拙的动作可以让人感到无比快慰:

虽然他拥有颜值、财富和女性的喜爱,但他篮球打得是这样的烂,比我可是远远不如。

更加绝妙的是,被嘲讽者本人已经在这场雄竞中彻底躺平。

正所谓你永远无法打倒一个躺平的人,当蔡徐坤大方承认“篮球不是我的特长,只是我的爱好”,嘲弄者就失去了标靶,不好再穷追不放。

于是肉眼可见的,这两年“”相关作品中,戾气开始消散。

每当出现什么更加离谱的流量新闻,人们还会特地来道歉:

“对不起坤坤,当年是我们错怪了你。”

至此,“”终于迎来终极阶段——和平玩梗。

一个梗连玩5年,它还好笑吗?

当我请教身边的男士,他们回答:不好笑。

但为什么还总是在用?

答曰:因为习惯。

不知不觉间,当年那个恶俗的笑料已然成了陪伴,它不再是嘲讽的武器,而是某种亲切感。

尽管初衷并非善意,但5年来,入梗最深的男士并不比真正的粉丝少付出精力。

B站up主、全国悠悠球冠军刘子琛,因为使用“”做表演bgm被蔡徐坤粉丝围攻,愤而转为“职业黑粉”。

B站@悠悠球琛总

持续不断地更新“”相关视频,现在他能随口背出“篮球rap”视频里的每一句歌词、卡点每一个节拍。

穿“”的T恤、用“”手机壳,虽然没有购买专辑,但黑粉也在用另类的方式为梗消费。

为了在玩梗竞赛中脱颖而出,玩梗人想尽花招:

盯着桌面的M形腾讯会议图标加上QQ企鹅,可以脑补出中分头男明星。

瞥见遥远摩天轮上的白条涂装,脑中立刻提取白色背带裤的图形。

他们的眼睛时刻在生活中寻觅那个男人的身影。

正可谓:魂牵梦萦、寤寐思服,不是爱情,胜似爱情。

至此,“”终于登上神坛。

谁能想到,当愤怒与戾气散去,当年这个被嘲弄鄙夷的烂梗,竟成了使尽浑身解数才能换来一瞥的流量之神。

蔡徐坤大概也是第一个由此达成“另类男女通吃成就”的艺人:

女生喜欢他的偶像三件套——颜值才艺与努力,而男生喜欢围绕他诞生的梗学。

虽然是人和梗,各火各的,但也算一白一黑,相辅相成,阴阳太极,万物化生。

被卷进网暴的漩涡当然是不幸的,但从另一种层面来说,这也是一种难得。

明星一茬接一茬地走红,就连一个被黑的机会,都有大把人在等。选秀粉丝并不关心墙头如何更换,黑粉对被黑的对象更是谈不上任何忠诚。

而在这注意力稀缺的年代,“”竟然获得了最为罕见的忠诚。

如果未来的大学里将开设一门“网络梗学选修”,那么“”这个案例必然值得一整章来大书特书。

这是一段小烂梗的逆袭路,也是流量与情绪博弈中,人性最讽刺的证明。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量的东风丨触乐夜话
虎扑流量媾和史
被黑后如何逆转口碑?五大明星方式特别,第一名意想不到
除了视觉中国,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游戏圈的是非争夺 | 陀螺酒馆
“昆仑”大战背后,微博的中年危机
天价B站账号的背后,是饭圈常规性控评的失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