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冲锋陷阵不及李存勖,谋略甩李存勖几条街,柴荣打仗有多“冷”?
userphoto

2023.08.08 四川

关注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日,后周太祖郭威病卒,养子柴荣即位,史称周世宗。

北汉刘崇认为这是南下作战的有利时机,立即请求契丹再次出兵。

1、柴荣其人

周世宗柴荣,河北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龙岗)人,家境贫寒,自幼投奔姑母郭威的夫人柴氏,后来被姑父、姑母收养为义子。

因为郭威常年在外当兵打仗,为了补贴家用,柴荣就和当地一位名叫颉跌氏的商人一起搭伙经商。

当时,江南地区出产的茶叶在北方最为畅销,茶叶的集散中心,在荆南高氏政权的首府江陵(今湖北荆州);河北定州(今河北定州)则是北方的瓷都,曲阳(今河北曲阳)定窑出产的白瓷是当时的抢手货。

所以,柴荣主要就是推车贩运这些特产,奔波在江陵和定州之间。赵州桥是定州和邢州间的必经之路,所以当地留下了许多关于周世宗的传说。

周世宗经商十余年,凭借着推车贩卖瓷器和茶叶,很快就发了大财,郭威从政也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资助,终至开创了帝业。

由于郭威的两个亲生儿子都被汉隐帝刘承祐所杀,柴荣就以养子的身份成为郭威的继承人。显德元年(954年),周世宗登上了皇位。这一年,他三十三岁。

刚刚即位的柴荣,就面临来自北方的强大挑战,而能否打赢这场战争,是攸关后周政权存亡的大事。

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刘崇将兵3万,以义成节度使白从辉为行军都部署,武宁节度使张元徽为前锋都指挥使,会同辽国政事令杨衮将兵六七万人,自团柏谷南趋潞州。刘崇鉴于先前南下两次攻打晋州失利,重新制定了行军路线和作战部署。

这次自太原出发,拟自潞州、泽州过天井关(今山西晋城南)进入河南,直逼大梁。这条路线沿途山路狭窄,但途程较近,而且北汉军不准备攻打晋东南军事重镇潞州,以减少途中的行军时间和人员伤亡,以便实现早日灭亡后周、重建后汉的梦想。

北汉军屯于团柏谷南面的梁侯驿。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派军将穆令均率步骑2000迎战,自己领大军停于太平驿准备声援。北汉大将张元徽与穆令均战,伪装作战失利,穆令均跟踪追击。

北汉伏兵发,杀穆令均,俘杀后周士卒1000人。李筠逃归潞州城内,闭城防守。

周世宗得知北汉军入犯,急忙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臣僚们都说:刘崇在晋州失败后,元气大伤,一时难以恢复。今佯称亲自领大军南下,故意迷惑我们。陛下初即位,人心未定,不宜轻易离开京师,应命大将出征。

周世宗不顾几朝元老冯道和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断定北汉刘崇肯定会利用周太祖大丧而自己刚刚称帝之际,大举南犯。

他说:“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遂决定亲自领兵抗击北汉与契丹军的入犯。

3、高平之战

三月初,北汉乘梁侯驿之胜进逼潞州。

三日,周世宗命令后周军队分三路出发:

以天雄节度使符彦卿、镇宁节度使郭崇威领兵自磁州固镇(今河北武安县境内)出北汉军后;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保义节度使韩通自晋州东出,邀击北汉军左侧;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前耀州团练使符彦能等先赴泽州,尔后大军北上,正面迎击。

三月十一日,周世宗从大梁出发。

十六日抵达怀州(今河南沁阳),十八日宿营于泽州东北。北汉刘崇不知周世宗前来,途经潞州而未进攻,引兵南下,当天夜晚军于高平(今属山西)之南。世宗从大梁出发,连续急行军8天,打乱了北汉军急于挺进河南的作战部署。

十九日,后周军前锋与北汉军在高平南面相遇,北汉军稍退。周世宗防止北汉军逃走,命诸军急进。刘崇以中军列阵于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北35里),前锋都指挥使张元徽列阵东面,契丹将杨衮军其西。

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率后军这时尚未赶到,众心危惧,世宗却坚定果断,命白重赞、李重进领左军居西,樊爱能、何徽率右军居东,向训、史彦超统精骑列阵中央,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将禁兵扈驾。

世宗亲自临阵指挥。刘崇见后周军人少,后悔不该请契丹出兵。契丹将领劝刘崇不要冒进,刘崇拒不采纳,反而要契丹军将在旁观战,并立即指挥东线张元徽出兵攻击后周右军。

双方交战不久,后周马军将领樊爱能、步军将领何徽引数千骑兵溃逃,步兵千余人投降北汉。

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周世宗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亲自领亲兵督战。

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与偏将赵匡胤各领2000骑兵,冲锋陷阵,敌军望风披靡。

内殿直马仁瑀跃马引弓,连毙数十人。殿前军将马全又也引数百骑冲入敌阵。北汉刘崇这时得知周世宗临阵督战,指使骁将张元徽抓紧时机乘胜进兵。但张元徽旋即被后周军所杀,北汉军士气顿时低落。

后周兵士越战越勇,争相杀敌,大败北汉军。北汉刘崇举旗指挥北汉兵休战,也无法停止后周军的冲杀。契丹大将杨衮害怕后周军强大而不敢援救刘崇,全军退走。

十九日傍晚,北汉刘崇领余众万余人利用一条河涧设防布阵。

这时,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将后军赶到,立即与诸军一起追击,又败北汉兵,杀其大将张晖及枢密使王延嗣。

北汉军队丢尸弃甲遍野。初夜,后周军至高平,降北汉军数千人,缴获辎重、驼马、兵器等不可胜计。

高平之战时间很短,规模不大,但它是后周、北汉两国兴衰存亡以及全国统一的重大转折。

《旧五代史》卷一一四载:

“是日危急之势,顷刻莫保,赖帝英武果敢,亲临寇敌,不然则社稷几若缀旒矣”,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北汉自这次大败后,国势日弱,一蹶不振,长期盘踞在太原及其周围一隅之地,再无力挑起对后周的大规模战争。

与此相反,周世宗在高平战后,威望大增,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抓紧进行改革,国力日强,全国的统一事业不断得到发展。

4、所向披靡的后周

刘崇自高平之战失败后,隐姓埋名,领亲骑数十人经沁州逃回太原;接着收集溃散兵卒,修缮兵甲器仗,完备太原城堑的防务工程,加强对后周的防御。

契丹大将杨衮领军北屯代州,准备充作北汉的军事后盾。北汉刘崇再次派使者王得中赴辽国乞求出兵,辽穆宗答应发兵援救太原。

周世宗三月二十三日由高平抵达潞州,一方面诛杀樊爱能等败军之将,一方面奖赏高平作战有功将领李重进等数十人,鼓舞士气,并积极策划围攻太原。

显德元年(954年)三月二十八日,周世宗命令分兵二路进攻太原:

以天雄节度使符彦卿为河东行营都部署兼知太原行府事,镇宁节度使郭崇威为副都部署,向训为都监,李重进为马步军都虞候,史彦超为先锋都指挥使,率步骑2万人从潞州北上;同时命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保义节度使韩通自阴地关北上,先攻占太原东、南面一些州郡,再会合符彦卿军分头围攻太原。

周世宗带领河阳节度使刘词、鄜州节度使白重赞等暂停潞州,密切注视着战争态势的发展。

四月,后周符彦卿率军队到达太原城下。王彦超攻汾州,北汉汾州防御使董希颜降。

后周大将康延沼攻辽州不下,继而后周使者单骑赴辽州劝说,北汉辽州刺史张汉超降。

周世宗派符彦卿白潞州北上时,鉴于太原远离大梁,交通又不便,军需刍粮供应困难,一时未议攻击,“且令观兵城下,徐图进取”。

当后周军队进入北汉境内时,各地百姓纷纷送上食物表示欢迎,哭诉北汉刘氏赋役苛重,愿意向后周军供应军需物资,助攻太原。

周世宗得知后,萌发了一举灭亡北汉的打算;符彦卿、王彦超军事行动的顺利进展,也增强了周世宗攻打太原的决心。

世宗派使者与诸将商议。众将领认为军粮、饲料不足,请求班师,等待时机再行征讨。世宗不同意。

但后周大批军队、民夫齐集太原城下,纪律败坏,剽掠骚扰,北汉民众大失所望,依山结寨,坚壁清野。

世宗急忙驰诏严禁兵士剽掠,安抚农民,只准征收当年租税,还募民纳粟赐以官职。同时命三司使李谷到太原附近地区筹集军粮,征调泽、潞、晋、绛、慈(今山西吉县)、隰以及靠近太行山东侧的河北诸州民夫运粮馈军。

四月十八日,符彦卿奏报北汉宪州、岚州归降。十九日,王彦超攻克石州,俘北汉石州刺史安彦进。二十日,北汉沁州刺史李廷海举城归降。二十七日,周世宗鉴于后周军队连夺北汉数州,决定自潞州出发,赴太原亲征刘崇。

三十日,北汉忻州监军杀死刺史赵臬及契丹大将杨耨姑而降于后周,被授为忻州刺史。

五月三日,周世宗领大军抵太原城下。后周军队在太原城外40里布防,士气高涨,给北汉刘崇与屯军代州的契丹大将杨衮很大威胁。

在这种形势下,杨衮与北汉代州刺史郑处谦发生了严重裂痕,杨衮派几十名契丹兵士把守代州城门,阻止郑处谦与后周方面的联系。郑处谦尽杀契丹守城门的兵卒,关闭城门阻止杨衮进入城内,迫使杨衮逃归辽国。郑处谦以代州城降附后周。

后周自三月底到五月初,一方面将大军部署在太原城外,不断向城内发起进攻;一方面攻占其他州县,或迫使北汉军将投降,占领汾、辽、宪、岚、石、沁、忻、代等8州,占北汉全境12州的2/3,围攻太原的战斗态势非常有利。

5、围攻太原何以失败?

但是,后周军队接着在忻州一带作战失利,又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周世宗鉴于契丹数千骑屯驻忻州、代州之间为北汉之援,决定出大军主动迎击。

五月七日,世宗派符彦卿、郭从义、向训、白重赞、史彦超等大将率步骑万余进入忻州,契丹军退保忻口(今山西忻县南)。二十日,世宗根据符彦卿的要求,又增调李筠、张永德领兵3000人驰援忻州。

五月二十三日,符彦卿与诸将列阵忻州城外待敌。史彦超将20骑为前锋,与契丹军交战,李筠引兵追上,杀契丹兵2000人。但史彦超“恃勇轻进,去大军浸远,众寡不敌,为契丹所杀”。李筠仅以身免,后周军死伤甚多。

符彦卿被迫退保忻州,接着领兵回到太原城外。

与此同时,后周军队久攻太原不克,又遇上大雨滂沱,军士劳累不堪。世宗于六月一日诏令班师,指使匡国节度使药元福负责后军,北汉出兵追击,药元福将其击退。

但后周军队仓促撤走,“刍粮数十万在城下,悉焚弃之。军中讹言相惊,或相剽掠,军须失亡不可胜计”。所得北汉州县相继失守。六月二十八日,周世宗回到大梁。

高平之战是后周、北汉双方在山岭野外的遭遇战,攻打太原属于攻城作战,两者有很大区别。周世宗虽在高平作战叱咤风云,取得大胜,但在古代使用冷兵器作战的条件下,后周军进攻经过多年设防、城墙坚固的太原城,比起高平之战困难得多。

周世宗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尚不大了解攻城作战的特点,缺乏周密的计划,军需运输困难,诸将领思想认识也不统一。

在这种情况下急于攻城是难以奏效的。

其次,后周军纪律败坏,遭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抗击,也是久攻太原不下的重要原因。幸而周世宗见机行事,及早撤退,才免遭更大的失败。

6、后周“先南后北、再由北往南”战略的制定

周世宗对全国群雄割据,国家分裂,深为不满。当高平之战取胜后,世宗“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所以趁热打铁,立即进军太原,企图一举灭亡北汉,为谋求国家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太原作战受阻后,世宗又感到彷徨。他对朝中宰相说:自后唐、后晋以来,国家分裂,长期得不到统一,朕日夜思考怎样治理,一直得不到要领,寝食不安。

显德二年(955年)四月,世宗特召集文学之士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开边策》一篇,为他出谋献策。

许多文士都主张修文德以招怀各国;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比部郎中王朴却要求用兵征服。

注:

比部郎中是唐代刑部官职,1人从五品上,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和籴、屯收所入。

当时,全国分裂为后周、辽国、北汉、后蜀、荆南、南唐、吴越、南汉等国。闽、楚两国虽被南唐灭亡,但不久又为当地封建军阀所占据。后周实际上处在辽、北汉、后蜀、南唐等国的包围之中。

这些国家实力有强弱,距离中原远近不一,与后周的关系也不完全相同。周世宗绝不可能用十个手指同时打人。

所以比部郎中王朴献《开边策》说:

“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唐与吾接境几二千里,其势易扰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行我之法,江南亦易取也。得江南则岭南、巴蜀可传檄而定。南方既定,则燕地必望风内附;若其不至,移兵攻之,席卷可平矣。惟河东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当以强兵制之,然彼(指河东北汉政权)自高平之败,力竭气祖,必未能为边患,宜且以为后图,俟天下既平,然后伺间,一举可擒也。”

这就是王朴主张统一全国的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作战方略。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说,周世宗用兵诸国皆如王朴之言,高度评价了王朴这篇策文的作用,其实有很大误解。

北汉与辽国相联络,先后发动晋州之战、高平之战,还不断深入河北地区进行骚扰。这对后周是很大的威胁,也是周世宗统一全国的最大障碍。

王朴策文提出先南后北,俟南方作战取胜后再挥师北上,确有一定的合理因素,这大概是周世宗十分器重王朴这篇策文的重要原因。

经过后周太祖、世宗的一系列改革,后周的实力远远超过了南方邻国后蜀、南唐。然而后蜀远离中原,关山阻隔,交通不便,远征作战困难很多。

后唐曾两次出讨蜀国,一次得而复失,一次半途而废,前车之鉴,无疑对周世宗谋划统一全国的事业会产生很大影响。

南唐是南方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占地三十余州,经济发达,人口较多,具有抗击后周进犯的相当实力。

这两个国家建国几十年,封建统治盘根错节,后周要一举灭亡后蜀、南唐两国,也决非轻而易举的事。在此之前,南唐费了很大力气灭亡闽国、楚国后,派重兵戍守,但不久这两国军将起兵闹事,赶走南唐驻军。

周世宗要灭亡以至长期占领南方诸国,必然会经历长时间的艰巨作战,要派兵屯驻各国境内,稍一不慎,还会发生南方诸国旧军阀重新复辟的危险。

因而王朴提出先全部讨平南方诸国再进军北方,统一全国,很可能成为泡影,甚至给后周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周世宗全面分析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吸取王朴策文的部分合理因素,分清主次,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统一全国的用兵方略。可以说,周世宗拿出了五代第一个切实可行的统一天下的具体方案。

后周出兵后蜀,只收复原先为后唐、后晋所占有的秦(今甘肃秦安西北)、成(今甘肃西和县西北)、阶(今甘肃武都县东)、凤(今陕西凤县东北)4州,决不越过剑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攻打成都(今属四川)。

后周出兵南唐,一再声明只占领江北14州,两国以长江为界,希望南唐帝李璟照旧统治长江以南各州县。

周世宗更未乘胜出兵荆南、吴越、南汉等国,而是与这些国家继续友好交往。

周世宗作这样的军事部署,既教训了后蜀、南唐统治者,迫使他们对后周边境不敢轻举妄动,借以保持后周关中与淮河以北地区的安宁;又从经济富庶的江北14州取得大量人力物力补充后周的军事力量,保证有足够的实力讨伐北面劲敌辽国、北汉,收复河北失地,灭亡北汉。

周世宗再领兵南下,灭亡南方诸国,自然是水到渠成,比较容易。由此可见,周世宗统一全国的战略决策是先南后北,再由北往南,稳妥慎重,积极可靠。这与王朴策文的作战方略既有部分相同之处,但又有重大区别。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汉刘崇为何甘当契丹“侄皇帝”?
唐末五代的河东现象(4)
纵横于历史深处25
1北汉世祖刘旻(原名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北汉开国君主,951-954年在位4年,享年60岁)
英雄敌不过天意——漫谈周世宗柴荣之战高平
_杨家将_世界杨氏联谊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