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班主任直言:即使穿同样的校服,也能看出“家境”的差距,很现实
userphoto

2023.08.13 四川

关注
网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穿着校服和小白鞋,却往往可以一眼看穿学生的家境是贫穷还是富裕?”
对于这个问题,我确实深有感触。在读高中的时候,有个女生,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长相也非常普通,但是人缘却是最好的。
她落落大方,谈吐很有气质,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基本上都很喜欢她。到了高二,顺理成章地进了学生会,当了领导,做事依然是让人如沐春风。一点压迫感都没有。
那时只知道她家境非常好,但是从没想过她的性格跟家境有什么关系。
直到跟当班主任的朋友聊起了上面的问题,才被他证实:据他观察,家境好的同学,和家境一般的同学,性格和气质的差距真的非常大。
原因简单又现实。
班主任直言:即使穿同样的校服,也能看出“家境”的差距,很现实。
一:家境好的同学和家境差的同学,能一眼看出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①对事物的执着程度有差距
我们来看看那些家境好的同学是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东西的。
当他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喜欢自己的某个东西时,他们能够大方地送出去。而家境一般的同学,可能需要做很大的思想斗争。
而且,家境好的同学送出去,仅仅是因为这样做自己开心。而家境差的同学送东西,往往带着一些其它的情绪,比如讨好的心态、维持友谊的想法、不被排斥的愿望等等。
家境好的同学,对事物不执着,因为他们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家境一般的同学,往往更执着于事物,因为在具体的事物比自己的感受,占据了更大的分量。
②遇到挫折的心态有差距
家境好的孩子,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往往具备自信心和坚韧精神,相信自己可以克服难题并找到解决办法。
因此,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一般不会被挫折带到畏难和恐惧的情绪里,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从中学习、成长。
而家境一般的孩子面对挫折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沮丧,很容易陷入到情绪里,不知道如何应对。
他们可能缺乏自信心,担心失败或被批评。他们可能更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感到沮丧、无助或绝望。
③人际关系的态度有差距
家境好的孩子,往往在社交的时候,自信又开朗,他们很少会自我怀疑,也不会刻意讨好他人。
他们掌握了一些非常实用的社交技巧,在和他人交流的时候,能够认真地倾听他人,理解别人的情绪,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的善意和真诚。
所以他们的社交圈子广,人人都想跟他们建立友谊。当朋友们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有一些实用的方法解决。
而家境一般的孩子,往往更专注于学习成绩,至于社交方面的技巧,有点技能不足。有的孩子跟人说话都会脸红,感觉紧张不自在。
有的在表达的时候,很容易被情绪左右,没办法将事情条理清晰地讲清楚。
有的孩子好胜心强又敏感,别人总是要担心把他惹恼。有的心机过于深沉,有城府,时间久了,让人不敢靠近。
二:为什么家境好的孩子跟家境差的孩子有这么多的差距呢?
跟班主任聊的时候,我发现,这里存在着一些归因上的错误。从现象上看,可能家境好的孩子,具备这些优秀品质的比例确实比家境一般的孩子多,但我认为这和家境的关系并不大。
毕竟,我们也看到很多家境一般的孩子,具备着非常多的优秀品质,而很多家境好的孩子,每天吊儿郎当,混一天算一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家庭教育问题。
也就是说,家境好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往往在年轻时接受过非常好的教育,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自我教育。
这样的教育,让他们具备了一般人没有的视野,这既是他们家境好的原因,也是孩子被教育得好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受到过教育的家长和一般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什么样的差别。
①观念差别:孩子性格,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塑造?
受到过教育的家长,基本上有一个认识,孩子的性格后天的塑造要大过先天的天赋。
所以,这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会花费很多的心思。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而一般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一辈子的性格就注定好了,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没有什么反思。
而心理学在很多年前就证实了,孩子的性格,教养的因素远远大过天性。
②成长差别:善于学习的家长和拒绝学习的家长
喜欢学习、喜欢自我反省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会有更好的性格。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能够深入思考和理解,直接看出问题的本质。
他们更注重情绪的管理和表达。他们会教导孩子如何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以积极的方式应对挑战和压力。
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在情绪上和孩子争个你高我低,而是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平等尊重地和孩子沟通。
这培养了孩子的情绪智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具情绪稳定性和积极态度。
他们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这种开放的沟通氛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他们的沟通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这促进了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学会了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家长,往往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会将父母的一言一行模仿并内化为自己的性格。
而拒绝学习的家长,看问题往往敷于表面,很难看穿问题的本质。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过于情绪化,一定要以家长的权威压迫孩子的情绪表达。让孩子的情绪压抑在心里,越来越内向。
这样的家长,往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不尊重孩子的想法,过于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比如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有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权利错觉。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让孩子战战兢兢,长大后时时刻刻处于和自己大脑里的内在父母的消耗里。
这样的孩子,往往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你平时会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深班主任:学生都穿校服,还是一眼看出“家境”,很现实
教你做智慧的班主任(四)运筹帷幄
四大名初之一的【武珞路中学】,最全小升初择校攻略
《尚未开放的花》——一个老班主任的反思
永远不要把学生逼到墙角
无论自家穷富,都不要让孩子产生匮乏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