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雍熙北伐:看完战场指挥就明白,宋太宗与萧太后的差距有多大?
userphoto

2023.08.25 四川

关注

983年(太平兴国八年)底,为强化对朝中军政的控制,宋太宗罢去宰相赵普,拜参知政事宋琪、李昉二人为相,擢任翰林学士李穆、吕蒙正、李至三人为参知政事,枢密直学士张齐贤、王沔二人为同签书枢密院事;责成枢密院拟出北征方略。

1、宋太宗北伐的信心

不久,河北高阳关出兵深入辽境内捕得契丹领兵官,供称“契丹种族心怀忧虑,为预防宋师北伐,于近边塞地区大筑城寨以为守备”。

宋太宗一听,得意地对宰相说:

“戎人以剽掠为务,今乃修筑城垒,为自全之计耳。昔日者刘继元盗据汾晋,周世宗及我太祖皆亲征不利,朕决意取之,为世宗、太祖刷耻,遂亲擒刘继元,至今日视之,犹几案上之肉耳。当其保坚城、结契丹为援之时,岂易制乎?”

宰相宋琪应和道:

“北庭种类繁多,其心不一,自平太原以来,缘边诸州频有克捷。故以臣度之,其部下必定怀有贰心,国家也不须征讨,即可坐待其灭亡。”

984年(宋雍熙元年,辽统和二年),知雄州贺令图上言:

“昔日国家征伐太原,而契丹叛盟好,发兵来援,倘若不是决然取之,则河东之师几乎成为迁延之役。今日契丹主年幼,国事皆决于其母萧燕燕,大将韩德让宠幸用事,其国人怨疾。请乘其衅,发兵以取幽蓟。”

宋太宗以为然。

此后,岳州刺史贺怀浦(贺令图之父,又宋太祖贺皇后之兄)和文思使薛继昭、军器库使刘文裕、崇仪副使侯莫陈利用等相继上言,皆建议乘此机会,直取燕云。

刘文裕、侯莫陈利用等皆是宋太宗心腹,而宋军进攻太原,契丹背盟求援后汉,一直作为宋太宗决意出兵燕云的借口,可见这些将领建议出征燕云,实是秉承天子之旨而已。

2、辽国的备战

其实,此时辽朝已度过了辽圣宗年幼新立、萧太后专权而带来的国内政局不稳之危机,宋太宗至此方发兵北征,可说是已错失了良机。

辽圣宗继位后,萧太后虽未再遣军南下,以回避与宋军发生大规模冲突,但对宋朝欲夺取燕云诸州的企图还是十分明了的。

为此,萧太后在稳固国内政局的同时,一是强化南边防线守御,二是乘宋军暂未北上作战之机,发兵征讨边疆地区桀骜不驯之部族,以免将来与宋军决战时,这些部族武装又来添乱。

南京留守耶律休哥受命总领南面军政事务以后,十分注意对南面宋军动向的侦查和防范。

耶律休哥受命之初,涿州刺史奏报宋人在辽、宋界河以北修筑城堡,作为北进基地,耶律休哥即让边将出兵挠袭,迫使宋人无法完工而退。

耶律休哥还改革成制,根据地势险易、道路远近均衡安排戍守士卒,订立“更休法”,让戍边将士得以轮番休整以保持战力;缮修城池、堡寨与兵器军械以备战。

耶律休哥并劝农桑发展经济,安定百姓,上请辽廷同意“每岁诸节度使贡献方物,应如契丹官之例,止进鞍马”,以减轻地方负担。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大大改善了南面边境局势,为此后辽军完胜北征宋军奠定了物质基础。

3、分兵三路的高明

986年(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初,宋太宗兵分三路对辽发动大规模进攻:

以天平军节度使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河阳三城节度使崔彦进为副都部署,率军取涿州道北上;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彰化军节度使米信为幽州西北道行营都部署,代州观察杜彦圭为副都部署,率军取道雄州(今河北雄县)北上,此为东路宋军。

以侍卫步兵都指挥使、静难军节度使田重进为定州路行营都部署,蕲州刺史谭延美为副都部署,出飞狐(今河北涞源北)道北进,此为中路宋军。

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寰、朔等州行营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为副都部署,出雁门关北进,此为西路宋军。

宋太宗嘱咐东路主将曹彬道:

“潘美之师,只令其先趋云、应诸州,卿等领士卒十余万众声言攻取幽州,且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邀敌作战。敌人闻知大兵将至,必定聚集劲兵猛将于幽州一带。兵将既聚集于此,则必不暇增援山后云、应诸州矣。”

这一北伐方案,应该说还是相当符合战理和当时宋、辽双方实际情况的,故甚具可行性:

即由曹彬等率领十万兵马作为东路宋军主力,自雄州、涿州等地正面展开北进,采取持重缓行战术,虚张声势,保持直取燕京之势态,但避免主动与敌军交战,从而将辽军主力吸引、牵制在燕京地区,无暇分兵救援其他战区。

田重进等率中路军数万自定州(今河北正定)出飞狐口,攻向蔚州(今河北蔚县)方向,以阻断辽燕京地区与山后云州等地的联系。

而西路军由潘关、杨鼎率领出雁门关,谋取辽西京大同府(即云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属山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马邑镇)、应州(今山西应县)等地,速战速决,吃掉辽军右翼,然后会合中路军东进,与东路主力合势攻取燕京,将契丹骑兵驱赶到燕山要隘之北。

辽廷虽知宋太宗并不甘心高梁河之败,对宋军北征有所准备,但从结果上看,这种准备还是甚不充分的,故而面对三路宋军大举来攻,一时间颇有些手足失措。

4、萧太后的应对方略

三月初,三路宋军正式出发北进,攻向预定目标。

五日,宋军东路先锋将李继隆击溃辽边境戍兵,攻取了辽之固安县(今属河北),可谓旗开得胜。六日,辽廷接到南京留守、于越耶律休哥快马急报,称30万宋军兵分三路北伐。

针对宋军分进合击之势,萧太后当即采取了对应部署:

首先集中兵力抵御宋东路军对燕京的进攻,由耶律休哥统一指挥,耶律斜轸率军增援云州地区的辽军,而自己与辽圣宗、韩德让等率禁卫军南下屯驻燕京城北,以为诸军后援。

萧太后又诏令宣徽使蒲领迅速驰赴燕京城南辽军大营,与耶律休哥商议抵御宋军事宜;分遣使者去各地征召诸部族兵马增援燕京,又命令东京留守耶律抹只统率辽东兵马大军继进,并赐予尚方宝剑,特许耶律抹只有先斩后奏的“专杀”特权,以震慑违令不遵、临阵脱逃者,统一军前号令。

次日,萧太后以亲征御敌之事祭告皇陵、祖庙和山川神祗。

八日,辽军反攻固安城,辽统军使耶律颇德击破宋阵,耶律休哥另命将校袭击宋军辎重部队,擒获甚多。

但随着宋军蜂拥而至,辽军作战不利,不得不先后撤出固安、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新城(今属河北)等地。

九日,田重进所率宋中路军直出飞狐道,于飞狐城南遭遇辽军,斩杀数百人。

西路宋军在大将潘美指挥下,自代州北出雁门关后快速展开,经西陉险隘进入敌境,即与辽边境戍兵遭遇,一战击溃之。宋军乘胜追击至寰州城下,再败辽军,斩杀500余人。

宋将神卫右第二军都指挥薛超作战负伤,血沾战袍,却神色自如,挥军进击。

十二日,迫于宋军压力,辽寰州刺史赵彦章大开城门出降,被宋廷授任寰州团练使,以劝诱其他辽守臣归降。

十三日,宋西路军一部进围朔州,辽知朔州军节度副使赵希赞举城迎降。

同日,宋军东路主力也进围燕京南面要地涿州,曹彬在涿州城东设置帅营,指挥将士攻城,战斗十分激烈,大将李继隆、范廷召等先后中流矢重伤。曹彬督战越急,辽兵不支,宋军攻陷城北门,占领了涿州。

此时,萧太后、辽圣宗等率行宫兵马已驻跸于燕京之北的驼罗口(今北京南口),见形势危急,急诏辽东辽军兼程来援。

中路宋军进至飞狐北界,辽军悍将西南面招安使大鹏翼等率骑军数千,号称二万人来援。

宋将袁继忠提议:

“敌多骑兵,利于平地作战,我军不如乘险逆击之。”蕲州刺史谭延美也认为“敌恃众而轻视我,我若出其不意,一战可克”。

于是主将田重进列阵于山麓之东迎战,激战数回合,胜败未决。时近黄昏,田重进命令部将龙猛副指挥使荆嗣率勇士从阵西攀登山崖,用刀斧等短兵器接战,斩杀百余人,守山辽兵支持不住,投崖而下,逃散于山野间的溃兵皆缴械投降。

5、新城之战

曹彬占领涿州后,按既定部署,并不急于北上,只是派部将李继宣为前锋,率轻骑渡过涿河侦察敌情。十七日,契丹兵马前来反击,欲夺回涿州。李继宣等回军夹击辽军,大战于城南,歼灭辽军千余人,斩辽将奚宰相贺斯。

十九日,萧太后再调兵马增援燕京耶律休哥以抵御宋东路军,任命刚出征女真归朝的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为山西兵马都统,任命宣徽使蒲领为南征统领作为耶律休哥的副将。

萧太后随即又赐耶律斜轸密旨及彰国军节度使“杓窊印”,速赴前线御敌。所谓“杓窊印”,是指以鸷鸟为印纽的官印,取疾速之义,每遇行军作战,辽廷即赐之领军将帅以为印信。

但西线形势持续恶化,就在耶律斜轸就任山西辽军主将的当日,宋军又转攻应州,辽应州守臣彰国军节度使艾正、观察判官宋雄归降宋朝。

萧太后此时已率领行宫禁卫进驻燕京城北郊,不断调兵遣将,命飞龙使亚剌等检阅、选择战马以供给先出发的诸援军,让驸马都尉萧继远负责此事;赐林牙谋鲁姑旗鼓四、剑一,率领禁军之骁锐者南援燕京。

四日,萧太后又命耶律抹只、谋鲁姑、勤德诸将率偏师增援耶律休哥。

由于当时辽廷所调遣增援燕京的北院、南院以及奚部兵马,皆距离燕京颇远,未能及时赶至,故屯驻燕京的辽军兵马不足,耶律休哥不敢正面出战,只是想方设法迟滞宋军的行动,夜晚则遣轻骑袭扰,杀病弱落单的敌军士卒以打击其士气,白昼则出精锐虚张声势,相机攻击小支宋军,使宋军将士不断处于防御状态,疲惫不堪。

耶律休哥还派出部分骑兵四出分散活动,利用山林地形设伏于宋军侧后,断其粮道。是日,辽军一部数百人前来侵扰新城,被宋将米信击败。

不多时,辽军千余人重新聚集来战,米信所部仅有龙卫精兵300骑,接战不支,被围数重,箭下如雨。米信发箭射死多人,但麾下将士多战死。天色将晚,米信乘机挥舞大刀,率领从骑百余人大呼突围。正好曹彬遣部将李继宣等赴援,遂于新城东北大破辽军,辽军退去。

次日,耶律休哥向萧太后报捷,辽圣宗即亲自设酒脯祭告天地。其实新城之战辽军先胜后败,但为了激励士气,便作为胜仗报捷了,萧太后还诏令林牙勤德还军平州,加强沿海守卫,以安人心。

6、宋军的“骚操作”

东路宋军占领涿州以后,为牵制辽军主力,据守涿州达 20余天,未再出兵北进,果然迫使各地辽军持续增援燕京,大大有助于中、西路军的作战。

不过因粮道遭到辽军不断侵扰,给十万大军的后勤供应造成巨大困难。九日,曹彬因粮食将尽,决定全军南撤退保白沟(今河北雄县北),以解决粮饷难题。但如此一来,正因兵力不足而苦苦支撑的耶律休哥,便获得了十分宝贵的喘息之机,等到了来援的生力军,为此后聚歼宋军赢得了时间。

次日,萧太后得到“敌军引退”的战报,即派遣使者去军前犒赏三军,同时又调整了作战部署:

命耶律抹只统率诸军赴天子所在的行宫听令,令将军老君奴率禁卫在居庸关一带巡逻守卫。由于山西军情日趋危急,而宋东路军南撤后,燕京方向所受压力一时大为减弱,故萧太后命令两部突骑西赴蔚州(今河北蔚县),以助萧挞凛作战;将军化哥统平州兵马,黄皮室都监奴哥、北府都监谒里各率本部步兵赴蔚州,统归耶律斜轸指挥。

十二日,萧太后又颁布命令,以耶律斜轸为山后诸路兵马都统,萧挞凛为兵马副部署,耶律题子为都监,由斜轸全面指挥山后蕃汉诸军,反击宋西、中两路兵马的进攻。

曹彬等率军南还雄州,与米信部会合。因中路、西路宋军进展颇为顺利,故宋东路军获得粮饷供给后,决定再次渡形马河北上作战。曹彬命令士卒携带够吃50天的军粮,直奔涿州。

十五日,宋东路军再次北渡拒马河。由于辽诸道援兵纷纷赶到,耶律休哥遂加紧攻击宋军留守的涿州城,同时布置兵马于正面沿路阻击,在宋军扎营饮食、休息时,不停骚扰,并截杀脱离大部队的小股宋军,且战且退。

在敌军不断侵扰下,自救不暇的宋军将士只得结成方阵,在两旁挖出深壕以防辽军骑兵的突击,加上时值酷暑,天时炎热,行军艰难,途中缺乏水井,士卒只能漉出泥浆水解渴,人困马乏,故区区100里路,竟然花了整整20天时间才走完。

有一天,米信所部与一支辽军对阵,相持不下。忽然辽将遣使者来乞降,随军督运粮饷的官员柳开认为是诈降,若“急攻之,必胜”,但米信迟疑不决。

过了两天,那支辽军又前来挑战,米信急遣人侦探方得知,因为辽军中之箭被射完,等待从燕京运来,故来诈降以为缓兵之计。

四月底,宋军主力逼近涿州城,辽军也不硬拼,主动撤出了涿州城,转而进攻宋军北征初期占领的城寨。

二十四日,辽军经一天激战,收复了固安城。于是重新攻占涿州城的东路宋军便发觉陷于孤军深入之势,加上士卒所携带的口粮因食用和战斗时损失等,又将告罄。

鉴于局势发展对宋军日趋不利,曹彬等将帅又一次决定自涿州南还宋边境一线,以免遭辽军围歼。

当时曹彬想留下部将卢斌率军万余人守城,并掩护宋军主力南撤,但卢斌深知独守孤城凶多吉少,便向曹彬恳切进言:

“涿州深入北地,外无援,内无食,丁籍残失,守必不利,不若以此万人结阵而去,比于固守,其利百矣。”

曹彬也不愿轻易损失此万余名百战精兵,故同意卢斌团聚城中老幼民众,取道狼山南行。

曹彬留下一部兵马坚守城池,自己率领主力急撤。当时,暴雨如注,道路泥泞,撤退的宋军将士艰难跋涉,士气低落。

获悉宋军逃遁,萧太后即调帐下精锐士卒增援耶律休哥,耶律休哥率领精骑连夜大举追击。

7、岐沟关惨败

五月三日,辽军在岐沟关北追及南辙的宋军主力。

遭到四面围困的宋军已成疲惫之师,无力决战,只好把装运粮食的牛车在宿营地外环成一圈,以抵挡契丹精骑的冲击,自卫待援。

至夜,曹彬、米信率军突围,但在辽军骑兵紧紧追杀下,霎时崩溃,“无复行伍”。

曹彬、米信仅率数骑卫兵脱身而逃,连夜抢渡拒马河,收拢溃兵,扎营于易州(今属河北)之南。

尾追而至易州东郊的耶律休哥,听说有数万宋师正在沙河岸边埋锅煮食,急遣辽军进袭。惊魂未定的宋军士卒忽闻追兵杀到,望尘奔窜,慌乱中人马自相践踏而亡或堕下河岸溺死者甚多,连沙河也因尸体堆积过多而断流。

幸得宋将李继宣殊死力战,那些残兵才得以侥幸逃生。

此番曹彬率领东路军主力从涿州南逃,连败于岐沟关、沙河等地,前后死者数万人,连随军出征的文官也死亡多人,知幽州行府事刘保勋、开封兵曹刘利涉父子死于乱军之中,殿中丞孔宜溺死于拒马河中。

宋军大败时,有辎重兵万余人藏匿于岐沟空城中,被辽军重重围困。五日,耶律休哥以“皇太后生辰”不宜多有杀伤为由,解散长围,放宋兵逃出生天。

战后,辽军打扫战场,见宋师所弃“戈甲若丘陵”:休哥还收拢宋军将士的尸体筑为“京观”,以扬辽军之威。

所谓“京观”,是中国古代战争中,战胜方将战败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如金字塔形的高土堆,号为“京观”或“武军”。

岐沟关大捷,辽廷上下大喜,萧太后班师燕京,封赏立功将校有差,并进封契丹主将耶律休哥为宋国王。

曹彬、米信等收拾溃军奔回高阳,即被宋太宗召至京城。

岐沟关宋军惨败,对于作了长时间北伐准备且势在必得的宋太宗来说,打击极大。

据载宋太宗闻知北伐失败时,恨恨地对身边谋臣说道:“卿等共视朕,自今复作如此事否?”

但败讯传来,朝野哗然,开国老臣赵普上书委婉批评宋太宗“信任邪谄”而妄动干戈,认为应当先修德政,再议征伐。

愤恨不已的宋太宗将那些败将羁押大狱,准备下令处死,后经工部尚书扈蒙等竭力相救,曹彬等又“素服谢罪”,才收回成命,贬官了事。

其实,曹彬等人不过是做了宋太宗的替罪羊而已。

8、雍熙北伐惨淡收场谁之过?

宋太宗重伤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政治事件,使其猜忌之心大盛,对臣下甚不放心,大权独揽,事无巨细,皆要插手过问。

宋太宗对于兵权向来牢抓在手,此次雍熙北伐作战策略,全由宋太宗与枢密院官员秘密制定、直接下发诸军执行,宰相也无由过问。

史书皆称曹彬为人忠谨厚重,不喜冒险,其率领东路宋军主力,自三月初出敌不意进入辽境,经10多天才至涿州城下;入涿州后又停留20余天,正是执行了宋太宗“持重而动”命令的结果。

但因对辽军截断粮道之举,曹彬缺少有力对策,迫于断粮危机,而回师就粮。

不过,曹彬、米信等人皆是老于战阵的行伍惯将,对于“敌人在前”而“却军以援刍粟”的“失策”后果应有着本能的警惕。

但还是出现如此不合常理的行为,可想见此举当也是出自于习惯“居中指挥”的宋太宗之“手笔”。

至于曹彬回师之后,却又再违反兵法常理,督军盛夏裹粮往攻涿州,史称其主要原因在于东路军将校获知西、中两路潘美、田重进两军连战连捷,深耻己军无功,认为“朝廷三路出师,如不急取幽、蓟,恐落人后”,于是“谋画蜂起,更相矛盾”,纷纷主张再次北进,尽速攻取燕京。

为人谦让有余而智略不足的曹彬“不能制”,便“不遵成算”,将天子“勿复前攻,当引师缘白沟河与米信军接,按兵蓄锐,以张西师之势。待潘美等尽掠山后之地,会田重进东下趋幽州时,东路曹彬、米信与之会合,以全师制敌,必胜之道也”的急令置于脑后,结果惨败而归。

这大概仍是曹彬等人在替宋太宗背黑锅。

宋太宗推翻原先计划,使曹彬等“领十万甲士出塞远斗”的原因,应该还是在于宋太宗本人看到西、中两路宋军进展顺利后,求功心切,企图一击成功。

一向忠谨而深谙天子心理的大将曹彬,因主动替天子承担了败战之责,故仅被贬为右骁卫上将军,不久就得到豁免,并又擢任枢密使要职。

因此,岐沟关之战最终辽胜宋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萧太后的“知人善任”上。与宋太宗“将从中御”、动辄干扰前线将帅指挥权的做法相反,萧太后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虽然驻跸燕京督战,但又能将倾国军力交给大将耶律休哥全权统领,不加牵制,给予前线指挥官应有的战场主动权,以应对一日百变的战场形势。

岐沟关之战对辽、宋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宋军主力遭受歼灭性打击的结果,大大改变了整个辽、宋战争态势,即所谓“岐沟之蹶,终宋不振”,宋廷基本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宋朝“守中虚外”的格局最终形成。

(正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太宗二十万大军攻燕京,却被她打得溃不成军,她的名字叫燕燕
宋太宗二十万大军攻燕京,却被她打得溃不成军
许振东 || 胜败对错,王寇谁何?——说说辽宋那些事(下)
北京历史6
北宋奇袭燕京之战:乌龙又搞笑,唯一认真营业的居然是降将郭药师
辽宋百年对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