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宫太监寇连材被处死,梁启超称其为“烈宦”,还专门为其写传记
userphoto

2023.10.13 四川

关注

本文来源公众号:

1896年,慈禧最宠爱太监寇连材被押赴刑场。临刑前,他神色镇静地整了整衣冠和襟领,朝皇宫拜了九拜。然后,脱下一只碧玉指环赠与刽子手:“费心了,麻烦你下手时快一点!”

他不怕死。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此刻,他只求从容赴义。

寇连材是大宋宰相寇准的后代,生活在北京昌平,育有3个孩子,种着两亩薄田,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寇连材从小就发誓一定要发奋读书,要向先祖寇准一样,做个真男人,为寇家光宗耀祖。
没有想到,他还没有来得及考取秀才,盼着靠读书出人头地的梦就碎了。

原来,一个土豪想霸占寇家的两亩薄田,今天多犁一点,明天多挖几锄,逐步蚕食。

寇父憋着怒气到州衙击鼓状告土豪。谁知,土豪早把昌平知州买通了,寇父被痛打了一顿,没过多久就含恨而终。

此后,寇连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是没有了土地,生活更是捉襟见肘。为了改变生活,也为了给父亲报仇,在别人的引荐下,他到宫里当了一位太监。

没见着皇上,倒是先见了慈禧太后。

他被王公公安排在梳头房里打杂。寇连才能说会道、手脚麻利,不久,慈禧就发现了这个新人。寇连材一双巧手梳的发型新颖别致,深得慈禧的喜爱,再加上他聪明谨慎,很快便成了老佛爷的心腹。不仅涨了薪水,还赐了他七品顶戴。

现在,寇连才挣的银子足够一家使用开销了,他把妻子儿女接到北京城,虽然自己落下了残疾,但是只要全家能吃饱饭,自己受点苦又有何妨呢?

这个时候,慈禧给了寇连才一个绝密任务,去光绪帝身边当差,光绪的事无巨细全禀报。

到了光绪身边之后。恰巧,那个时候,清廷正在维新变法,康有为等人经常和光绪彻夜畅谈。

寇连材作为贴身太监,能听到他们的对话,明白清王朝已经岌岌可危,变法却难以推行。原因很简单,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拒绝维新,这会侵犯他们的利益。
别看寇连材文化水平不高,思想境界却远强于慈禧等人,他知道和国家民族相比,个人的利益微不足道。
慢慢地,寇连材对慈禧的许多言行产生不满。

寇连材逐渐了解到这是一个壮志难酬的皇帝,光绪想要使大清国富民强,但奈何慈禧困住了他的拳脚,满腔抱负无处施展。

寇连才同情起光绪来,他不但没有把光绪的事报给慈禧,相反,他把慈禧的很多事情都告诉了光绪。

寇连材是一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他看到清朝陷入亡国灭族之危时,感到深深的忧虑,因此数次劝谏慈禧以国事为重,不要贪图享乐。慈禧不是一个能听进忠言的人,即使她是一个能听见忠言的人,但被一个“奴才”说她的种种不是,她也难以接受,所以每次都会将寇连材呵斥一顿。

可能慈禧自己都没想到,伺候自己梳头的寇连材,为何敢向自己谏言?但尽管如此,慈禧还是念其“少而贱”不去追究,只是对他严加痛斥。

1894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当时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倡变法维新,此事件也称“公车上书”事件。

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保守派,坚决反对变法,除了赔款,就是一味搜刮,供自己享乐,置国家与人民不顾。

想变法?我看你们是想得美,找死吧!

眼见声势越闹越大,慈禧决定废掉光绪。

欲废帝,先清君侧,杖珍妃,下令查封北京强学会…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别令太监李莲英及内务府人员在外廷造谣言,称皇上之失德,以为废立地步。又将大兴土木,修圆明园以纵娱乐。君(寇连材)在内廷大忧之,日夕皱眉凝虑,如酵如痴”。

内忧加外患,满城风雨起。此时,寇连材也跟着犯起了愁,整日忧心忡忡。

“咸吃萝卜淡操心。别忘了自己身份,咱们只是伺候人的太监而已。”同事冷嘲热讽道。

“太监怎么了?”寇连材反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行,你有责,你牛掰。你要不怕掉脑袋,那就继续作,使劲作!”

最终,寇连材下定决心,以死向慈禧进谏。

接下来,寇连材以家中有事为由,一连请了五天假。

到了昌平家中,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交给哥嫂,叮嘱他们,一部分作为老母的赡养费,一部分要给闺女以后做嫁妆。

老母哥嫂,甚至尚且年幼的亲闺女都看出了他诀别的意思,但寇连材心意已决,家人的哭求也不可能拦得住他。

回到宫里后,寇连材又把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打包送给了其他太监同事。

联系着之前失败的面谏,同事们也看出了端倪,但仍旧劝不动他。

电视剧中的寇连材(右)

农历2月15日,他把早已写好的奏疏偷偷放到了老佛爷的书桌上。

这个折子中共有10条内容,但是,有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而且,语法错误,错字连篇。其中,有一些建议还是中肯的,但是,有很多想法也是极其荒谬的。

例如:反对修铁路、用船、用外国药,请太后不要揽政,归政于光绪;不要修圆明园,皇帝没有后嗣,择天下之贤立为皇太子等。可笑的是他设计的清军武器,居然是“火枪、洋戟子,藤盘、削刀”,并建议战争中的士兵,使用“头戴英雄帽,足登连袜鞋,袄裤宜瘦”等。

本来,对待这种十分搞笑的折子,不必为它担心,最多,慈禧会给寇连材一顿暴揍。然而,在读完折子之后,慈禧居然勃然大怒,这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充满了“孩子气”的折子,无疑是慈禧愤怒的一个原因。但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寇连材打破了“太监不得干政”的祖制。

慈禧觉得一个小小的太监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奏折,也没有这样的胆量。

于是派人将其关入监狱,严刑拷打,想要知道他幕后之人。受到毒打,寇连材依然坚称奏折是自己写的,并且将奏折的内容大声背诵了出来,毫无恐惧之色。

这让慈禧更加生气,最后下旨将其斩首。

公元1896年2月16日,即光绪二十二年,寇连材在菜市口被处斩,死时年仅十八岁。

临刑前,寇连材神态从容,他整好衣冠后朝宫廷方向叩了头,又向家乡的方向叩上九个头,然后坦然地说道:“如此,足矣了!”

光绪皇帝听到噩耗,痛哭流涕,几日不思饮食。京城志士仁人,莫不叹息。

寇连材就义后,其尸由一个远房本家收敛,葬在南七家庄。到了民国,有人集资在京西百花山上建立了寇公祠,树碑立传,每逢忌辰农历二月十七日都举行祭奠。

晚清的变法维新运动的倡导人之一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戊戌政变记》一书中,称清官太监寇连材为“义烈宦官”,并且专门代寇立传《烈宦寇连材传》,附于“戊戌六君子”传之后。

我国著名作家杨树彬先生编写的话剧《清官外史》及香港在1975年由著名导演李翰祥导演的电影《倾国倾城》中也有寇连材这个角色。

寇连材只是一个小太监,但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条,实在让人感叹敬佩。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在看
珍惜亲情爱情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哪位太监被梁启超称赞为“烈宦”?
愤青太监冒死痛斥慈禧 紫禁城里唯一的烈宦
一个太监冒死上奏,慈禧立马将他砍头,刑场上他却说:我足矣千古
历史中最爱国的太监,为国为民进谏被斩首,死后百姓为他收尸建庙
被梁启超赞扬的太监——寇连材
梁启超为其做传的小太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