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日本陆军和海军的矛盾。
userphoto

2023.12.21 四川

关注

12/13 公祭南京,

  不忘却是一种态度,但回忆历史的目的却不只是不忘却。

  本文试图从二战日军陆军和海军矛盾入手,从近代日军军改,二战日军战略等方面浅析一下矛盾形成的原因,也对这个邻居如何会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有一个浅显的认识。

  先来说个真实的故事,昭和时代最著名的参谋,一向以跋扈出名的“豺狼参谋”辻政信陆军中佐,有一次他去联合舰队的旗舰“大和”号战列舰,面见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联系陆军和海军协同作战的问题。到了饭点,海军自然要招待辻政信工作餐,由于日本陆军和海军历来矛盾很深,简直是不共戴天,所以海军方面故意羞辱他,给辻政信安排的是军曹——也就是士官伙食,连军官伙食标准都没达到。但是没想到辻政信吃完以后泪流满面,一个劲向负责接待他的海军军官道歉,说以前老说海军坏话,结果海军还如此隆重地招待,安排了这么好的伙食,实在不好意思。一席话差点把接待他的海军军官憋屈死。


  再看几个笑话,

  1. 陆军主张北上,并践行了自己的战略,随后在诺门坎被苏联痛打,伤亡过万。海军方面见此情况振奋之下,决定放礼炮以庆祝此事。


  2.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拒绝投降,并在投降日切腹自尽(顺便一提,这位先生自己自尽两次失败,最终在小舅子的帮助下成功自尽)。其遗言是“一定要斩杀米内!”。这位米内不是别人,正是日本海军大臣。日本陆军大臣遗愿正是砍死身为友方的海军大臣


  3. 陆军的螺丝是往左拧的,因此海军的螺丝被设计成向右拧的。因此,日本陆军的飞行员不会驾驶海军的飞机,而海军飞行员也不会驾驶陆军的飞机。(此处的不会并不是心理厌恶,而是客观上的不会开)此外,如果某种武器口径海军用过了,那么陆军绝不采用,反之亦然。


  4,日本海军有自己的“海军陆战队”,而陆军也有自己的“陆军海战队”。


  5. 陆军攻下新加坡后,缴获了当时一流的先进雷达,随后对海军封锁消息,独自研究。而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由于雷达落后,被美军轰炸机“天降正义”。


  6,德国BF-109Z战斗机由于性能优良所以日本军方开始引进。而这款发动机最开始由陆军引进并仿制,并在九三式战斗机上采用。然而海军也想要来试试,结果拉不下脸找陆军要。所以海军于是自己引进,结果让德国人赚了双份的钱。希特勒知道这件事后很纳闷的说了一句:“日本海军和陆军是敌人么?”


  7,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拥有的船只吨位总量是150万吨,而陆军拥有的船只吨位总量则是210万吨!而为了操作自己的舰船,日本陆军甚至创设了一个被称为“陆军船舶兵”的兵种,人数一度达到18万。


  8,伙食上面海军比陆军好得多,西餐牛排黄油面包,陆军基本是饭团子就个盐巴。所以每个海军港口的军部餐厅都会立一个牌子“陆军和狗不得入内”。

  其实双方的矛盾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这要追溯到日本军队的建立。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了现代化的军队建设,而明治维新的主力军是长州藩和萨摩藩两部。


  早在幕末时期,在土地兼并尤为严重的长州藩,羽翼丰满的中下级武士已经有了足以影响藩政的实力,而代表着新兴地主利益的统治集团,也直接影响到长州藩未来的经营策略和日本陆军的行事风格。早在倒幕运动前夕,长州藩就更加坚持推翻幕府统治和激进排外的“尊王攘夷”运动,地主阶级对土地的迷恋,也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日本陆军更加执迷于对土地的占有和扩张。

  较之更加具有农业性格的长州藩,同一时期崛起的萨摩藩,其改革却是另一番光景,为了缓解自己的财政危急,萨摩藩更加侧重于与琉球国的贸易活动和通过琉球国与中国的走私活动来获益,将目光更多集中于岛外的萨摩藩,也因此更加注重贸易方面的改革,更加具有接近于资本主义那种开放进取的重商性格。在对待幕府的态度上,萨摩藩更加认同颇有改良主义色彩的“公武合体”论,除此之外,更具商业性格的萨摩藩,在对待西方列强的态度上,其对外策略也极为灵活和开放,很快成为西方列强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已经遭受了外国的经济侵略。对于外国的侵略,长州藩脾气暴躁,坚决的要使用武力予以制止。但此时已经经历过萨英战争的萨摩藩认为,此时要在武力上超越英国等势力是不可能的,应当先发展轻重工业,提高实力。此时的日本国内大部分势力都不看好长州藩的武力拒侵方案。于是长州藩脾气一来,决定造反,以一部之力进行反侵略的斗争。而萨摩藩则参加了镇压长州藩的镇压,这就是1864年著名的“禁门之变”。长州藩和萨摩藩由此结下了历史恩怨(阿汤哥电影:最后的武士)。


  明治维新成功之后,明治政府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政府手中并无亲兵,强兵全在各部强藩手中。“讨贼者何以兵力皆出自诸侯,而朝廷犹无一卒亲卫军——伊藤博文”因此,将各地强藩的兵权收归中央就成了当务之急,欲收兵权,必定需要中央有更强大的兵力作为后盾,没有一兵一卒的明治政府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国内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已经不容明治政府慢条斯理的编练新军。在这种情况下,明治政府只能选择向各藩妥协,以藩兵组建最初的政府军。这种办法在今天看来完全是饮鸩止渴,暂时的度过了当时的政治危机,但却埋下了深远的祸根。


  其一,政府无力节制藩兵,从来没能真正的指挥藩兵,这就形成了藩兵的超然地位,导致了后来日本军方统帅权独立(不受政府节制),军部凌驾于政府。结果“内阁听军部”,日本走向军国主义。


  其二,以藩兵组军,将原本各藩的矛盾带入了军队,形成了各大军阀势力,长州藩在陆军占据主流,而萨摩藩则在海军掌握大权为之后的海陆军对立埋下伏笔。

  这就是陆海两部互相仇视的历史原因。当然还有以下种种原因。

  1. 资源之争
  日本国内资源就那么多,给陆军多一点,海军就少一点。在别的国家,海陆两军的建设往往是遵循一个国策在政府的统筹下进行建设。比如英国大海军小陆军,而德国则相反。日本在战略上难以给出一个决议,究竟是优先陆军还是优先海军,而政府又没有足够的实力去统筹双方的矛盾,这就让双方对资源争夺的矛盾愈演愈烈。
等到二战时期,海陆双方在经济和战略物资的动员、供给等方面,互相绝对保密(军火商由于这种情况第一次把设计图向一个国家卖两次),犹如敌军,甚至为争夺物资采用各种手段,包括武力威胁(海军曾经威胁陆军要封锁运输船)。

  2. 战略之争
  从一战到二战,日本军队在对外扩张的选择上一直有两种声音,既“北进”和“南进”。所谓“北进”,就是指日军首先攻占朝鲜半岛、中国大陆,最后夺取苏联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而“南进”则是在攻占中国大陆之后,向资源丰富的太平洋地区扩张。
北进”更多是陆地战,陆军无疑更支持这一战略;而海军当然更希望选择太平洋作战,在战略方向上两者的分歧和矛盾,本质上还是双方对于资源和主导地位的争夺,起初仅仅是战略上的分歧,双方只是始终难以说服对方而已,但等到后来,甚至开始为争而争。

  3. 阶层矛盾
  日本海军成员大多称得上是“土豪贵族”,而陆军则是土肥圆。日本的海军成员大多来自贵族和富裕商人,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陆军成员则多来自于普通中下层阶级。因此,海军认为陆军都是“马鹿(蠢货)”,在双方对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互不通婚。

  原本日本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战争后期西方国家又对日本展开大规模的禁运。原本就有限的资源在日本陆海军这样重复建设开发的情况之下,更为捉襟见肘。

  用咱们现在的时髦话来说,这就是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内卷”啊。两军之间的内卷最终在飞机的制造上达到了巅峰。

  在飞机的制造上,日本陆军和海军都要自己搞一套完整的航空体系,而且彼此之间又门户森严,绝对不会共享相关技术信息。

  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日本陆军和海军都需要一款名为Daimler-Benz DB601的发动机用于实验。陆军和海军分别通过不同的德国公司引进生产。花了两份巨款,买了一模一样的发动机。这还不够,实验结束之后,两边都不约而同地严格保守实验秘密。

  给陆军和海军生产飞机的三菱公司,不得不专门搞了两套生产线,两套设计人员和生产工人,将工厂的土地、厂房、技术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等完全分开,而这一切就是为了满足陆军和海军彼此间奇葩的内斗。

  这种内卷导致的浪费产生的结果就是从 1944 年中期起,日本航空器材生产工厂原料告罄,无法再生产出大量飞机。

  日本海陆军矛盾可以说伴随着旧日本军队的始终,自明治成军以来,直到日本帝国灭亡,二者时刻都在勾心斗角,或为资源之分配,或为吞并对方。当然,二者争斗的主线就是陆军吞并海军,海军进行反吞并,毕竟陆军实力更强,这在二战后期尤为明显。至盟军占领日本,日本解散军队,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军种矛盾以这种方式得到了解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日本天皇无实权,只是“背锅”吗?发动侵华战争他是罪魁祸首
二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日本海军和陆军矛盾有多大?连螺丝都反着扭,难怪二战会战败
二战期间,日军犯了哪些大错导致输了战争?
让政治吉祥物重掌日本军政大权,二战前裕仁天皇还是个宫斗高手?
日本军部的派系之争:长州藩与萨摩藩双雄争霸,笑到最后是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