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叱咤山东的红袄军,是如何消失于历史潮流之中的?

在宋金对峙的末年,山东地区出现了多支“义军”,他们号召北方百姓共同反抗金国统治,被称为“红袄军”。这些起义的部队不断在南宋和蒙古之间来回摇摆,割据一方,甚至取得了世袭王侯的地位。这些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义军,最终都去哪里了呢?

一,附宋抗金的红袄军

1211年开始,蒙古对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蒙古对金国的连年入侵,导致金国北方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但蒙古初期的入侵就是破坏,并不占据城池和土地。因此,蒙古军队在进攻后就撤退了,留下一片狼藉的土地。

蒙古军虽然撤退了,金国的行政力量却无法恢复原初,于是就出现了大片的权力真空地带。这个地带主要位于燕山以南,黄河以北,包括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区。在蒙古军撤退后,当地的一些豪强势力就招兵买马,形成了一股股的地方割据势力,

他们自称是“义军”,因为穿红袄为标记,故名“红袄军”。红袄军的一位首领叫做杨安国,他曾经在金章宗时期反叛过,后投降了。1212年,蒙古包围中都(北京),金廷下令全国军队到中都支援,结果杨安国走到鸡鸣山就逃回了山东,并再次发动了起义,史称“杨安儿起义”。

1213年,蒙古起兵洗劫了山东半岛,许多百姓惨遭杀害,其中李全的母亲、长兄都被杀害。李全为了报仇,就聚众起兵。然而,他起义目标不是蒙古,而是金国。在杨安国、李全等人的带领下,红袄军占据了整个胶东半岛。1214年,杨安国公开称帝,建元“天顺”。

1215年,蒙古军撤退,金国派遣大军镇压红袄军,红袄军节节败退。杨安国、刘二祖、郝定等红袄军的首领先后被杀,红袄军起义陷入了低谷。

1217年,金国为了弥补自己的土地损失,就对南宋开战。南宋方面不仅击退了金国的入侵,还趁机北伐,。这一年,南宋派遣季先到山东招降义军,这些红袄军势单力薄,纷纷同意“附宋抗金”,随后季先也成为了一支义军的首领,他军队被南宋封为“忠义军”。而李全,也在季先的联络下投归南宋。

随后,红袄军在南宋的支持下,开始迅猛地发展。他们在淮河一带屡败金军,自是金兵不敢至淮东。1218年,在李全的联络下,整个山东半岛归附南宋,李全被南宋封为京东路总管。

二,红袄军在南宋和蒙古之间摇摆不定

然而,李全并非真的想反金,他起兵的真实目的是想割据一方。此后,李全就不断对其他义军用兵,试图扩充自己的势力。当然,南宋也不信任红袄军,他们将红袄军称为“北军”,只准北军北上,禁止其南渡。南宋方面还经常减少北军的粮草供应,并在北军中制造矛盾,使其分化,无法配合作战。

季先见南宋不供应粮草,于是命名“忠义军”袭击南宋的粮船自救。随后南宋一方面发放一部分粮食供应忠义军,一方面挑拨各路义军的关系。1220年,在南宋的挑拨下,季先被孤立,最终被杀害。之后,南宋方面想将“忠义军”收编,但遭到了拒绝。在南宋的紧逼之下,石珪投降于蒙古,忠义军大部分被李全吞并。

1223年,南宋以许国任淮东安抚制置使。许国压制北军,偏袒南军,并私自扣留朝廷补给北军的物资,导致北军不满。不久,李全就联络其他义军首领诛杀许国,史称“楚城之乱”。“楚城之乱”后,丞相史弥远选择妥协。

但另一支红袄军的首领——彭义斌则对李全十分不满。彭义斌指责李全不顾大局,只顾扩充势力。李全派遣攻打彭义斌,被彭义斌击退。随后,彭义斌又进攻真定府,击败了金国将领武仙,部队扩张到10万人。他建议朝廷出兵消灭李全,然后北伐中原。但南宋拒绝了彭义斌的建议,于是彭义斌自己带领军队攻克真定,和蒙古人交战于石家庄一带,最终兵败被俘,慷慨就义。

经过此战后,红袄军就只剩下李全这一支主要的势力了。1225年,李全南宋的部分官员密谋骑兵,推翻史弥远的专权,没想到阴谋败露,事情失败。于是李全直接宣布归北。但不久,李全又选择重返宋廷。

1226年,蒙古大军攻入山东,招降李全,李全不从。于是两军交战,红袄军失败,李全退守婴城,被围困一年。最终,李全在1227年选择投降于蒙古。此后,蒙古依然保留了李全的军队,使其担任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的长官。

此后,李全又表面投降于南宋,实际上则大规模制造舟船,招募军队,试图进攻南宋。1230年,李全的运粮船只经过盐城时,被南宋军队拦截。李全于是下令军队攻入盐城,将所有的物资掠走。南宋为了让李全撤兵,又加封李全为两镇节度使。但李全依然加紧造船,招募军队。

南宋见李全图谋不轨,于是对李全发动北伐。李全想攻取通州、泰州后,就渡江直接攻取临安。但军队在泰州后,被宋军拦阻,无法推进。于是双方展开了对峙。最终到1231年,李全战败,被乱枪刺死。

三,李璮之乱,汉人世侯的最终废除

李全去世后,他的养子李璮召集了李全的部队,袭为益都行省。按照蒙古的传统制度,李璮只要不反,那就可以世袭爵位。当时北方许多投降蒙古的义军都享有这种特权,他们被称为“汉人世侯”。

可李璮也并非真心投降于蒙古,他和李全一样,真正的目标是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军事上李璮背靠蒙古,不断对南宋发动战争。在蒙哥汗时期,他攻占了海州、涟水等重镇,和南宋隔河相峙。在政治上,他取斡赤斤后王塔察儿的妹妹为妻,通过婚姻方式和“黄金家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蒙哥的灭宋计划中,李璮为东路方面,他应该带领东路大军牵制南宋中央军队,甚至渡过淮河,直逼杭州。然而李璮只是“恫疑虚喝,挟敌国以要朝廷,而自为完缮益兵计”,使得蒙古在东线方面迟迟未能突破。当蒙哥要求他出兵西征时,李璮则“诡辞不至”,百般推辞。

1259年,蒙哥在四川战死,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爆发了汗位之争。当时忽必烈集中兵力北伐,无暇南顾,李璮则利用这种大好时机扩张势力。1260年,忽必烈到达燕京,要求汉地的将领来朝觐,只有李璮以抵御南宋为借口,不肯离开山东。忽必烈北伐后,李璮就在山东大规模修建城墙、开挖壕沟。要知道蒙古攻占华北后就禁止修置城壁,李璮的行为已经违背了蒙古的法令。

不仅如此,他还秘密联络其他汉人世侯,破坏蒙古和南宋的合约。忽必烈北返之前和南宋达成了合约,南宋称臣纳贡,缴纳岁币。而李璮为了给自己扩张政治版图制造机会,于是不断潜师侵宋,意图挑起蒙古和南宋的战争。

1261年,忽必烈再次亲征漠北,趁机准备反叛。然而,很快忽必烈就回到了燕京,可起兵的事情已经定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李璮杀境内的蒙古军,宣布投归南宋。

当时,忽必烈的汉人幕僚姚枢提出了李璮起兵三策,上策是趁忽必烈北伐的时候直捣燕京,关闭居庸关,将忽必烈的大军拦截在漠北,然后取得中原各路的支持。中策是和南宋联合,不断侵扰,让蒙古疲于奔命。下策是出兵济南,等诸侯来汇合。忽必烈问李璮会采取哪一策时,姚枢断然回答:“出下策”。

的确,李璮既没有直捣燕京的勇气,也没有南下附宋的诚意,只是在济南龟缩不出,等待天下汉人世侯响应。然而,这些世侯在没有绝对力量的前提下,是不会一起反叛的。很快,忽必烈就召集十七路大军包围了济南,最终济南被攻破,李璮被处死。就这样,红袄军的势力最终被全部消灭了。

李璮之乱被平定后,忽必烈决心铲除所有的世侯,加强集权。1263年,忽必烈下令在中原实行兵民分治,罢世侯、置牧守、行迁转法,易置汉人将领部属、将不擅兵等制度。经过这次改革,过去从金国投降于蒙古义军势力基本被消灭,随后在北方推行行省制度,并在行省之下重建路府州县的行政体系,至此元朝初步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建设。另外,李璮之乱后,汉人大臣的地位急剧下降,忽必烈的汉化政策也大大迟滞了。

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地图资源,包括中国历代古地图和世界古地图、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地理地图、中国各省的地图大全等,总量达到了300G。如果需要可以加我(QQ:1545806589)(微信:BDWZ1990)了解,地图是有偿资源,多谢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叛徒与忠臣
李璮之乱:忽必烈对汉人失去信任
31 李璮叛乱
元朝强大的“战争机器”为何迅速瓦解,其实大家都忽略了这一因素
打个“八百媳妇国”都损兵折将,元帝国的武力其实全靠汉人支撑?
高手的骚操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