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误读:朱元璋为什么要实施海禁?

朱元璋实施海禁,根本不是什么小农意识作祟,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朱元璋深刻意识到了国家衰弱和灭亡的根源,那就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崛起,国家的经济资源都集中到了他们的手中,国家的官吏又和他们勾结在一起,致使中央政府可动用的资源大大减少,无力应对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

所以朱元璋一方面大力打击大地主和大商人,一方面实施海禁,海禁不仅可以阻止民间利用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形成新的大地主和大商人,又可以使得国家利用朝贡贸易垄断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不加税就可以得到巨额财富,以解决国家各种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明朝所施行的是朝贡贸易,过去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以为朝贡贸易一定是蚀本生意,出得多,进得少,根本不计成本。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海外使团带来的贡物有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附进物三种,前者数量很少,绝大多数是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附进物,往往超过进贡方物的数十倍。明朝对此采取官府收购的办法,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可以获得巨额利润。以苏木、胡椒为例,明朝以苏木和胡椒作为支付给京师文武官员的俸禄,从而解救钞法败坏的危机和货币政策的失败,而进口价只是卖出价的五十分之一,转手赢利就达50倍之巨。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禁海令,我们如今对朱元璋禁海的解读大多是误读:将其等同于中国的封闭,一贯的闭关锁国。这样的误读,轻则可以认为是以偏概全,重则可以认为是盲人摸象,只见叶子,不见森林。

朱元璋的禁海令也是一种军事政策,并不完全是政治或经济政策。元朝末年,义军四起,朱元璋最终独占鳌头,登上大位。但是,在朱元璋开国之时,当初参加造反的各种势力并没有全部归顺臣服,张士诚、方国珍两支武装力量逃往海岛或邻近的海国,成为对朱元璋登基后的一个威胁。然而,对于明朝政府来说,当时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逃往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明朝将重点军事力量放在北部边疆,防卫和追剿并重。而东南海疆的反抗势力威胁在其次,轻重缓急的选择,使得当时对于东南海岸线上的敌对势力,只采取防守政策,这也是朱元璋禁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朱元璋“片板不许入海”的禁海令也是一种军事政策。防止与不愿归顺的“逆贼”相通相济。

捎带影响到海洋贸易,也只是暂时性地只进不出,外国来华贸易没有受到多大影响。朱元璋在位时期,朝贡贸易已经开始,但有来无往。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伐,并镇守北京,其粮草和物资大多依靠海运,可见海上航运也未受禁海令的影响。其实朱元璋时代就有过想派人出海组织海外贸易的事项,朱元璋那时候在南京的中山种了五千多棵棕树、桐树和漆树,桐数和漆树是为了造船,棕树是为了做缆绳,所以明成祖派郑和出去并不是一个偶然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元璋为什么实施海禁? 最终明朝走向了闭关锁国?
朱元璋禁海的八大原因(3)
经济繁荣、开放包容的宋朝为什么也会实行海禁制度?
拳打皇汉,脚踢明粉(一):明朝不亡,中国不会落后挨打?(上)
刘仰:明朝后期海洋政策的成效
从海禁政策入手,漫谈舶司制度下明朝经济的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