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国七雄都拥军数十万,为何汉朝要组织几十万军打匈奴都很难呢?

在战国时代,七雄中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拥有数十万军队,最鼎盛时,整个中国军队加起来总量不下400万。有些读者会很奇怪,为什么到了汉代,要组织几十万军打匈奴都很难呢?难道中国的军事力量大幅下降吗?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第一,军队数量多寡不等于军力强弱

其实,要征召一支庞大的军队,并不是很难的事。比如汉代七国之乱,光一个吴国就征兵20万人。在两汉之交的内战以及东汉末期的内战中,整个中国的军队数量又达到数百万的级别。在极限征兵之下,大约可以征募总人口数的四分之一入伍,也就是除了妇女、老人、儿童以及必要的劳力之外的男丁。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理论可以极限征兵到900万人。但是,极限征兵只是凑数字罢了,并非人数越多,战斗力就越强。

第二,组织几十万人打匈奴的难点在哪?

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外患都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为什么难以扫平呢?

首先,在北方草原荒漠地带作战,对中原政权是一大劣势。大家想想,如果是用步兵与骑兵交锋,会有什么结果?人家一跑,你靠脚力追得上吗?所以要打骑兵,一定要靠骑兵。但是中原政权的马匹数量很少,这就制约骑兵的数量。以汉代为例,汉武帝时代能大举反击匈奴,得益于汉文帝以来对马匹的重视,马匹的数量超过30万匹。然而,30万匹马,不等于可以组建30万的骑兵,马也有幼马、老马、羸马,是上不了战场的,还有的马匹要用于繁殖。因此,在武帝时代发动的最大一次进攻,即漠北之战,名义上是动用了30万人,实际上真正参战的是10万骑兵,总共有14万匹战马,这已经接近极限了。

其次,攻打匈奴只有战略上的价值,缺乏物质、土地价值,中原政权与游牧政权交锋,是比较吃亏的。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中原政权是农耕文明,有固定的居所、城邑,这就给游牧民族有确定的进攻靶子,只要你稍有疏忽,游牧骑兵就呼啸而至。但是游牧民族却居无定所,中原军队要反击时,没有固定的靶子,只有移动靶,这使得打击十分困难。

第二方面,中原文明是先进文明,经济发达;游牧民族野蛮落后。游牧民族南下进攻,可以掠夺很多财物;而中原军队北伐,捞不到什么油水。因此,这是一场利益不对等的战争,利益多的一方,当然主动进攻的愿意更强烈。对中原政权来说,反击主要是出于国家安全战略,但是能得到的实际物质好处,是微乎微其,得不偿失的。中原政权也很少去占领北方的土地,因为那里不适合农耕。中国有个俗语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是这个道理。游牧民族就是光脚的,他打你,能大捞一把;你打他,什么也捞不到。这就叫利益的不对等。

最后,北伐匈奴对后勤补给是巨大的考验

现在有一门学科叫地缘政治学,这是很值得研究的。中国是一个很擅长打仗的国家,但是春秋战国乃至楚汉战争的经验,用在对付匈奴时,却不太好用了。为什么呢?后勤补给是战争非常重要的一环。几十万军队杀出去,首先得考虑吃饭,没饭吃打个屁。因此,自春秋以来,就十分注重在敌国境内就地补给,取资于敌,尽量减少国内运输辎重的负担,这是孙子兵法里所强调的。

《孙子兵法》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之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意思就是说,善于用兵的人,兵员不需要再次征调,粮食不需要再三转运。各种军用物资从国内取得后,粮草补给就在敌国解决。秦国名将白起在总结伐楚之战时,有这么一句话:“掠于郊野以足军食。”但是先秦时代战争的经验,在汉匈战争中不适用了。因为先秦诸侯都是农耕国,你耕种的田地是搬不走的啊。但是匈奴不耕地种田,牛马是跟着军队移动的。因此,汉军进攻匈奴后,要“因粮于敌”,这是完全靠不住的。因此,所有辎重,都必须在国内备齐,长距离输送,这个难度有多大呢?下面,小编举一个王莽的例子。

第三,以王莽北伐为例,看看大规模北伐是多么困难

小编举一个王莽时代的例子,大家就可以清楚看到,数十万大军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北伐,有多么困难。王莽是个政治家,但他对军事是完全外行。他的想法与普通人一样,我大中国这么大,出动几十万北伐匈奴,岂非小菜一碟么?当时他构想一个庞大的北征计划,打算肢解匈奴。王莽下诏组建十二个兵团,征兵三十万,为了这次庞大的军事行动,他要求军队准备三百日的口粮。作战所需的军服、兵器、粮食等,源源不断地从江淮运输到北方的边境。所征用的士卒民夫,凡有违抗者,一律以军法处置。

然而,让王莽没有想到的,北征的准备工作,花了一年也没完成。为什么呢?将军严尤是头脑还算清醒的将领之一,他上书王莽,直言这个计划的不切实际:第一,作战部队已集结在边塞一年,大军长期宿营野外,生活艰辛,还没开战,士气已低落不堪;第二,边境地区的粮食必须由内陆远程输送,而各地又多粮食欠收,连年饥馑;第三,一个士兵三百日的口粮,一头牛还无法负担其重,况且还要准备牛的饲料,以这种强度运输,不出三个月,牛就会活活累死,到时剩余的粮食就无法运输;第四,因为准备要长期作战,就必须要面对秋冬严寒的天气,还必须准备木柴、炭,以及必需的锅碗、水袋,这些物品运输量极大;第五,由于运输量太大,会影响大军的行军速度,行军到险要地带时,辎重有被截断的可能。

严尤最后得出结论:耗费民力过大,却很难有大的战果。王莽看了严尤的上书后很不高兴,认为是杞人忧天,不听,依旧我行我素。然而,折腾了好几年,北征匈奴最终不了了之,因为耗尽国力民力之后,仍然无法凑足王莽指定的三十万大军三百日粮食。北伐匈奴计划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无果而终。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要出动几十万人北伐匈奴,在后勤上是多么的困难。只有汉武帝这样雄才伟略的君主,才勉强能做得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不教胡马度阴山”到“遗民泪尽胡尘里”,中原王朝怎么变弱的
为什么从唐朝以后,中原王朝就打不过北方游牧民族了?
千年来,中原王朝老被游牧民族欺负,这一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
游牧民族骑兵战术与阵法演变之路:从匈奴游击战术,到蒙古“姑诡”冲锋
被中国打残了的三个民族, 一逃跑到欧洲都成了霸主, 无人能敌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冲突长达上千年,两族的矛盾因何而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