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靖难之役,建文帝去哪里了?

关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下落,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说他在南京城破时,就化妆为僧侣逃离,不知所踪。而之后朱棣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叔叔坐了江山,侄子了却红尘,成了得道的高僧,甚至最后机缘巧合下相见,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样的结局,似乎又太过于圆满,以致于毫无可信度。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争议,其实根源在于《明史》的含糊其辞。《明史》记录了两个事件,一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二是“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朱棣率军攻陷南京城时,宫城之中有人放火,同时建文帝就消失了。之后朱棣在火堆之中找到几具烧焦的残骸,便认定建文帝已经自尽而亡。

​建文帝的存在对于继位名不正言不顺的朱棣来说,是心腹之患,但是朱棣为何如此武断地认定建文帝真的已经葬身火海?包括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上还特意提及“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在各类记载靖难之役的史书中,都没有建文帝自尽的确切证据。朱棣凭借几具残骸和烧成灰烬的衣服来判断,确实难以服众,起码《明史》就不信。

《明史》在建文帝本纪后,还特意补充了两句“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明史》总编张廷玉是清代名臣,他最后为建文帝结局加上的这两种可能,自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自明初之后,建文帝逃亡民间的传闻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对于朱棣来说,他需要一个死去的建文帝,他才有登基之名。所以朱棣对外宣称建文帝自尽,并不意味着他真的确信建文帝已经葬身火海,而是他必须这么说,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前君不死而后君继位,“奉天靖难”的谎就圆不上,朱棣也就永远摆脱不了乱臣贼子的罪名。

但《明史》说建文帝化妆僧侣从地道出逃,这种说法其实也难说权威。朱棣的燕军将南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又有李景隆、朱橞这样的开门请降之辈。一个如此显眼的皇帝和尚,又怎能骗过几十万人的眼睛,逃出南京?

就算真的从地道逃离南京,身边最多只有几个亲信太监、侍卫的建文帝,并没有可用证明自己和尚身份的度牒,毕竟“僧道给度牒”的明文规定是他爷爷朱元璋亲自颁布的。一个无名无姓,没有身份的和尚,又怎能千里逃亡,跑到西南、巴蜀做和尚。身份可疑的建文帝,怕是都出不了南京郊外。

那如果说自尽和出家为僧都不可信,建文帝的真实结局又是如何呢?知道这一点的,恐怕也只有朱棣和建文帝他们自己了。朱棣不想见到一个活着的建文帝,所以南京城破的那一刻,建文帝就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幽禁的下场都不会存在。所以怎么死,如果建文帝自己不能决定,那么朱棣一定会帮他决定,只是最后朱棣不敢将真实的历史说出来罢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几种结局
朱棣打进南京,朱允炆失踪,39年后一老和尚现身:我就是建文
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或许是已经找到了
建文帝出家为僧是朱元璋临终密匣保命?
江苏老人拿出家谱, 竟揭开600年悬案: 朱允炆没当和尚更没死!
大明王朝建文帝失踪600年下落之谜?张居正竟如此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