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

“儿孙自有儿孙福”是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句话告诉人们自己的子孙后代自然会有福报,不用老人们过多的操心。这句话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关汉卿写的《包待制三勘蝴蝶梦》。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中其实本句还是有下半句的,只是上半句非常有名而已。提到这句话的下半句,就不得不说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主人公是一位秀才,姓罗。

这位罗秀才的儿子名叫罗伦,此人家境贫寒,加上科举不顺利,与仕途无缘。罗伦为了养家糊口,去外地当起了私塾先生,就是现在的老师一职。罗秀才的妻子可是大家闺秀,两人有一个儿子名叫罗伦。

常年在外教书的罗秀才无暇顾及儿子,所以他的妻子担任了相夫教子的任务。罗秀才过年回家,他的儿子此时已经7岁了。罗秀才看见自己的这个儿子准备考考他。

可是通过几次测试,罗秀才对自己的儿子非常不满意,认为他绝非有所成就。于是一气之下,这位秀才选择了出家。罗秀才的出走对这个家的打击非常大,母女二人瞬间不知该如何生活。

罗秀才的妻子还是很有远见的,虽然自己的丈夫选择了出家,但是这位妻子没有放弃给自己的儿子受教育的权力。妻子找来了更有名的教书先生,来给儿子教书。这样的教导下,儿子进步飞快,后来一举高中,成了状元。

得知自己儿子考中了状元,这位罗秀才前来家中化缘。罗秀才化缘不为别的,只为了看见自己的儿子。临走之前和尚在墙上留下了一首诗:离别家乡十八秋,千钱斗米我不收;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这首诗其实告诫天下父母,儿孙们的前途不用自己发愁,他们自会有福报。长辈们不要过多的操劳子女的事情,如果有福的话,什么都没有,也能白手起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俗语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下半句才是经典,只有少数人知道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只是鲜为人知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才是精粹,可惜知道的人很少!
古代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 它的下句才是精华,可惜少有人知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后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十人九不知
“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是什么?如此精华,国人却少人知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