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闰四月,兆年荒”啥意思?为何农村老人都不喜欢闰四月?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能力上来讲,今年闰4月,多一个月份。所以在农村里面有很多关于4月闰月的俗语,比如说闰4月兆年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何很多农村老人都不喜欢闰4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农历闰月的事情,以及这句俗语的意思。

我们都知道,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个回归年,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农历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每隔2年到3年,就必须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

作为一种历法现象,“闰四月”比较罕见,一般相隔8年或11年,最长相隔38年出现一次。 就21世纪来说,“闰四月”的年份一共有8次,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壬辰年),再下一次是2058年(戊寅年)。可以说农历闰月并不罕见,但是闰4月就相当罕见了,这也是农民为什么不喜欢闰4月的原因。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以下这个方面。

因为农历三四月份正处于春耕播种的季节,这时候家里的粮食都已经作为种子播种的土里’去了,而即使冬天种植的小麦,现在也处于灌浆的阶段,还没有到收割的时候。按照传统的角度来讲,此时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

要知道过去农村里面比较穷,同时粮食产量比较低下,农民辛辛苦苦种一年地,最终所能收到的粮食可能根本维持不到一年,经常会出现,过了年之后就没有粮食吃,要靠一些其他的野菜等来进行补充,这样才能有可能熬过最艰难的青黄不接的时候,也就是农历的三四月份。

而农作物的生长是有自己的自然规律存在的,尤其是在过去农村的露天栽培条件下,我们无法改变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只能按照它固有的时间节点来进行播种。因此在农历4月份增加一个闰月的时候,实际上就相当于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雪上加霜,因为麦子还没有到成熟的时候,粮食也已经开始播种了,那么自己家里面的存粮可能就不够吃,所以这是农民不愿意也不喜欢闰四月的原因。

当然这句俗语如果放到今天的条件下可能并不适用,这是因为现在农业种植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农业种植的产量越来越高,所以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哪怕是很多人不种地,也不存在粮食荒。所以这也反映出了过去农村贫穷,而现在农村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和满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俗语:“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逢初一春”,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俗语“七年难逢九月闰,百年难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吗?
“百年难遇闰九月,百年难逢岁交春”,好年景啥时候能遇上?
2021辛丑寡妇年,俗语“寡妇不逢春,遇牛米生虫”,啥意思?
2021是辛丑寡年,俗语“寡年遇牛年,耕牛累断筋”,啥意思?
俗语:“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到底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