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饭看灶头,穿衣看袖头”,原来并非迷信,别不放在心上

谈起俗语,在农村应用最广泛的应该是建房,建房虽不时髦,但也比较讲究,今天笔者带着“大对小,家败财散”的俗语,来到农村,笔者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建房,相信不少人第一次听说建房的时候,下面笔者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这种说法字面上很难懂,甚至说得生硬晦涩,但结果说得还是很严肃,否则怎么才能说出家财散去。事实上,这个句子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口”字。谁都知道“口”,最常用的就是嘴的意思,古书上说“口,人之言也”,说的是人说话吃饭的地方。此后,人们根据口的形状,来说明口就是进出的通道,如我们常说的进口、出口等等。这儿所谓的“大对小,家败家亡”,其实就是我们盖房子的时候,不要让东卧室和西卧室的窗户对准彼此的门。一般情况下,很多村民建房子都是坐北朝南,而东西各建一个或两个。这类对称建造的房屋比较常见,基本不会出现“大口对小口”的现象。

人之所以会这样设计,主要是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对称感,如果东西厢房的窗户和门相对,那么对称感就被破坏了,人们认为这样的房子会让主人漏财,所以在建造东西厢房时,窗户应该对着窗户,门对着门。诚然,各地的风俗各不相同,有些地方也有这样的说法,叫做“门对窗,必遭祸”,“门对门,必伤人”。这意味着房子坐北朝南,窗户朝北,门朝南,这样光线才能充足,还能通风。

乡下人最讲究家聚财,如果窗与门相对,人们便以为进入家门的财运,会沿窗而出,从而导致家不聚财。实际上不仅仅是在农村很讲究这一点,在城市里也是如此,如果家中的大门和窗户是相对的,人们就会用隔断把大门和窗户隔开,以免失去财富。

乡下的人,都听过不少古老的谚语,都是老一辈通过实践得出有教育意义的话语。乡村的卫生不能和城市相比,当你走进农家院落时,经常会注意到地面和厨房的卫生。乡下的时候,判断一个家庭是否健康,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只需用一句话就可以知道,那就是“吃得见灶,穿得见袖”。

有些比较勤快的家庭,常常在做完饭后,把厨房收拾得非常干净,虽然古人没有机会经常吃肉,饭菜也一般比较清淡,但这并不能改变人的勤快,虽然在现在的情况下,这个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平时做饭的时候最好也要把家里的灶台清理干净,给别人留下个好印象。

假如有些人连灶台都不打扫一下,那么说明这个福气,一般对于卫生和烹调都不太讲究,甚至有些人一天中连碗也不会洗。而有的人甚至锅盖上都有一层污垢,这种人也叫懒惰,这样的家庭往往不会过上富足富足的日子。

首先看人的时候要先看他的袖子,由此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爱干净,因为袖子很容易弄脏,也不好处理。尽管之前的服装大多是以深灰色为主,但仍然可以用来判断这个家庭是否勤劳。而且放在现在,其实可以多看看家里小孩的衣着是否干净,如果连出门都穿得脏兮兮的,足见家里人的邋遢程度。

这句老祖宗留下的谚语,正是为了让人们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否干净,所以才有了穿衣服看袖子这句俗语。而在过去,人们不舍得买新衣服,衣袖也常常被磨损,这个时候就考验着家里的太太是否能过日子。讲到这里,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这句俗语,你是如何看待这句俗语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口对小口,家败人财散”,大口、小口指的是什么?别不当回事
农村俗语“大口对小口,家败财散走”,指的是啥呢?老话在理吗?
农村盖房俗语“目不晒根,口不吞阳”是啥意思?老话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大口对小口,家败财散走”,农村建房有何讲究?
农村俗语:“目不晒根,口不吞阳”,啥意思?老话有理么?
“门对窗人遭殃, 门对门必伤人”是何意思, 农村人的建房学问真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