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观世象

我读书很杂,但讲一点品位。好书如好茶,不只是能喝,还要来细品其中的意韵,让思想有一点余香,让情绪有一点缱绻。我以为读书也似做人,不可太流俗,不可太功利。过去在岗位上读书,目的性很强,现在回归读书人,只凭兴味来读书,我觉得很过瘾。

读书也如交朋友,有些书甚好,但就是不与你相契,特别是那些大谈政治高人“视野”的书,那种自以为“真理在手,不由别人分说”的教师爷架势的言说,让你无法与它相契,对付它的办法只有一条:敬而远之。

但是有些书,你一读就放不下手,而且还不愿意读得那么快,总想要好好品咂,好好享受。读完了,还掩卷发出一声叹息:唉,怎么就完了!

我觉得,喜欢的书可以一读再读。比如今夏炎炎似火,燠热难耐,我就干脆拿来《红楼梦》再读一遍,读得很开心。只觉得曹雪芹把他那个时代的人物,一个个写得精彩绝伦,活活如在眼前,佩服他一支笔写得开,浓词艳赋亦是把人往情绪里带去。想起市场上的那些书,哪一本当得它?心里想,像这样的经典已经成为绝对标准,你看了它,看其他什么都不顺眼了。如今很多书其实很粗糙,却卖得很火爆,写的人很狂,读的人很蠢,反不如把真正好的书再读一遍,温故而知新,练出一双瞧不起人的眼睛来,也是一种骄傲。这也是读书的好处,把人的骄傲读出来,才不至于上烂书的当,且有鄙视烂书人的本钱了。

读书观世,少不了思考。世上确有读不尽的书,也有思考不尽的问题。只读书不思考,把自己的脑袋当作别人的跑马场,久而久之,成死读书。读书切忌死。有句话说,“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讲的就是缺乏思考。所谓“论从史出”,“厚积而薄发”,都是思考的结果。阅读积累知识只是读书的一半功夫,另一半功夫则是通过察人观世的思考而得出的人生诸种答案。许多最富有人生智慧的作品常常以最亲和力的形式出现,或平淡从容,或朴实木讷,用心无多反而能生出许多乐趣来。许多书真读懂却不易。一部《红楼梦》,世人读了多少代,品了多少次,“谁解其中味”?也许这就是文学艺术的魅力,它的无穷无尽的内涵永远吸引人。

人生是个大舞台,这舞台上世象纷呈,有各种各样的角色,除了为衣食而忙的人,剩下的最精彩、最多样化的就是为名利而忙的人。于是,叽叽喳喳、纷纷扰扰、蝇营狗苟,还有的人不是赴汤蹈火就是铤而走险。因此,他们也给世人留下一个个“范例”。为提醒和警示后人,像曹雪芹这样的忧患之士,就把他们观察到的各色人等在世间的表演一一写到书本上,让我们来看。这对我们很有益处。这些书不乏善意,总是劝人学好不要学孬,愿有善报不要恶报。中国是“人本”思想的原创地。庄子说:“人一生与忧惧生”;还有一句话说得更好:“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个“忧”字,让你懂得了真正的中国式文人在闲适的外表下,藏着刚烈正直的灵魂。虽然很多圣哲满怀忧患,以佛心普度众生,可惜很少有人借鉴这些警世良言。如今在市面上流行的书太多乏善可陈,徒有虚名的多,有水准的少。原因是当今体制内包养的中国作家多有得意,少有忧患,这实在是令人感喟的。(何永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为什么要读书?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积极与消极
思想碎片(6)——人生如箭,一去不返
朗读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请保持愤怒‖文/一砚风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