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柄铁剑,秦军一统天下的利器


宝鸡日报

百家号 10-15 03:14

今天要讲的是一件兵器,“生”于春秋晚期,距今两千多年。

它通长 35厘米、身长 24.6厘米、柄长 10.4厘米,按这个“身高”来讲,在古剑中并不出众,但金质的剑柄,铁质的剑身和剑柄上的绿松石,说明其身价不菲。这件兵器的名字叫“金柄铁剑”,还有一个洋气的别称“秦剑之星”。

一把神秘的宝剑

1

这是一件秦地瑰宝,铁剑的雕刻技术和手工镶嵌工艺,令今人望尘莫及。

1992年 5月,宝鸡市考古队在位于市区南郊的一个叫益门的村庄(现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了两座春秋墓葬。简陋的规格让墓葬并不起眼,但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金器、玉器、铁器、料器(古代玻璃)等珍贵文物陆续现身,特别是二号墓葬中出土了以国家级文物——金柄铁剑为代表的文物 200多件(组),成为 20世纪陕西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之一。学者认为这是一座春秋时期的秦国墓。

25年前,金柄铁剑出土时,身外有丝织物包裹,上面有 7枚小金泡整齐排列,这样看来,这些金泡可能是剑鞘上的装饰物,后来因为年代久远而“消失”。

这把剑,是已知古剑中最为经典的艺术作品。铁质的剑身虽已锈蚀,但柱脊仍明显可见,可以想象,这把宝剑曾露出令人胆寒的凛凛寒光;浇铸而成的金质剑柄呈镂空浮雕,云勾纹和圆珠纹形成了变体的蟠虺纹,并镶嵌绿松石及料珠等装饰品,精美绝伦。

这把铁剑的主人是谁?为何会葬于规格和器物等级反差如此之大的墓葬中?经考古人员研究发现,益门春秋墓葬规模虽小,但出土随葬品丰富、规格高,与同时期诸侯王墓相比毫不逊色。有学者表示,墓葬中除一件三翼有銎铜镞,为北方系青铜文化典型器物之外,其余的金、铜、铁器均属中原系秦文化的典型器物,而 81件组的玉器分为秦式和楚式两种文化。也有学者认为,这把金柄铁剑是中原样式与西域风格结合的设计。在这些学术讨论中,有一种推断的呼声很高,那就是益门春秋墓葬中的随葬器物来自王室等级的陵地,也就是秦公一号大墓的被盗品。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内 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例证。

截至目前,秦公一号大墓也是考古所知盗洞最多的墓葬。发掘工作开始时,一揭开墓上耕土层,即发现盗洞 247个。当发掘到椁室时,仍有十多个盗洞,其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至唐、宋时代。虽然历经了历朝历代严重盗扰,仍然出土了文物 3500余件,包括金器、玉器、铁器及石器等。

考古人员发现,益门春秋墓葬出土的金器,与秦公一号大墓中发现的同类器物高度相似,特别是两座墓葬中都出土的鸭首金带扣,其纹饰及工艺制造水平如出一范,更有研究表明,益门春秋墓葬出土器物的制作工艺毫不亚于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器物,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

一种先进的技术

2

面对这么多异宝奇珍,专家感叹道:“益门春秋墓葬开创了两个中原之最!一是该墓随葬金器总量重约 3公斤,居中原地区

春秋墓葬出土黄金总量之最;二是出土刀剑等铁器 20余件,居春秋及其前所有中国古墓出土铁器数量之最。像这样集中的发现都是空前的。”

要知道,周秦以来王公贵族们都有佩短剑的习俗,而这把铁剑的剑柄长 10.4厘米,刨去剑柄两端的装饰,用于手握柄部的尺寸仅为6厘米左右,这样不难看出这把剑并不具备多少实用性,应该是佩剑主人身份的象征。

但黄金的剑柄并不是最珍贵的部分,有专家直言,“秦剑之星”最大的价值不是黄金,而是铁!

先看看这些数据,金和铜的熔点分别是 1064℃和 1083℃,而铁的熔点为 1535℃。经研究表明,金柄铁剑采用了浇铸、铆合、镶嵌相结合的工艺,用两种熔点不同的金属铸造同一把剑,对工艺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铁器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重要表现,也是提高生产力的基础。冶炼金属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温度,在奴隶社会,人们所用的燃料大都是木材,而木材燃烧的温度低,不能熔化铁,相对来说铜的熔点要比铁低出很多,更容易冶炼,所以,中国历史上首先冶炼出了铜,而后冶炼出了铁。由此可见,春秋时期的秦人不仅掌握了金与铁的冶铸技术,而且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据考古发现,截至目前,关中地区发现的大中小型秦墓达 3000余座,其中,出土铁器的墓葬有 240余座,铁器总数 580余件。这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铁器,最终让秦走向强大。

从小部落到大帝国,秦人的奋斗史充满了创新精神和自我突破。公元前 16世纪至公元前 7世纪,地处西北蛮荒之地的秦国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向东迁徙,从西戎迁到陕西境内的西周故地,秦人积极汲取周王朝和东方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很快由落后的游牧经济发展为发达的农耕经济。国土由小逐渐到大,国力慢慢由弱而强,秦国依仗八百里秦川优越的地理环境,奠定了兼并天下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金柄铁剑所镶嵌的宝石为绿松石,考古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绿松石的加工制作过程曾使用了青铜工具进行表面打磨处理,这说明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青铜打磨工具。

事实说明,秦人进入关中地区后,积极引进人才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日后的经济腾飞奠定基础。随着秦国国力的不断壮大,冶铜业、冶铁业、黄金业都在飞速发展。

一支无畏的军队

3

先进的军工制造技术,让秦军成为一台绝佳的战争机器,所有部件全部围绕战争高效运转,不做任何的无用功。

秦国地处西陲,本为游牧之国,重农尚武。秦朝法律规定,男子 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 60岁才能免除。此后,只要国家需要,男子一生随时得上战场。而当时军人晋爵的唯一途径就是敌人的首级,斩获多少敌首,就相应得到规定的爵位,所以他们渴望奋勇杀敌、建功立业。

秦军拥有任何军队都不可比拟的战斗意志,就像他们打仗不戴头盔一样。当时,国家对农业和兵器制造实行统一管理。秦国的兵器是由国家控制的兵工厂生产的,秦对武器生产非常重视,兵器制造由秦国国相直接负责。

现在我们从秦陵兵马俑和其他方面所看到的秦代兵器上,每一件都刻有铭文:大致是这样的,从相邦开始,记录工厂厂长,车间主任,直到此件兵器的制造工人的名字。一旦这件兵器出现了问题,由丞相负责执法,工人首先要被处罚,随后主任和厂长也要受到处罚。处罚通常都很严苛,轻则砍手砍脚,重则处死。

再看看秦军的军事实力。秦国的弩机、箭镞等是最具杀伤力的远射程兵器。史料记载,古时秦就使用了比其他六国更先进的强弩,用于两军作战,且秦的强弩在两军对抗中通常起着重要作用。

秦军主军前军和后军分别是3排弩兵,弩比弓更具威力,射程更远,在 260米的距离内可以穿透古代任何盔甲,而且为了提高战斗力,秦军只有弩而不用弓,弓在兵马俑中还没有发现。 3排弩兵为一组,在战斗时,一排发射,一排搭箭,一排上弦。每组大约两秒就能发射一枚箭,其战斗力是其他军队所不能比拟的!

秦军有法,势如破竹讲军纪;秦军有器,弓弩矛戟勇杀敌。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有了严明的纪律,秦国终于缔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葬的一把金柄铁剑,是墓主盗墓所得,专家:铁才是无价之宝
铁质秦剑——金柄镶嵌绿松石和琉璃的铁剑
帝国宝藏!宝鸡益门2号墓出土文物!
石鼓作成于战国的铁证
陕西宝鸡发现春秋古墓,出土文物价值30亿,专家:墓主竟是盗墓贼
汉代用不起铁制兵器,只能用青铜的?居延汉简:当铁剑是手机就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