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技术型领导者和管理型领导者,你选哪个?

现代管理科学兴起后,人们一直没有停止思考和探索:到底怎样的领导者才是有效的领导者?技术型领导者和管理型领导者,哪个更优?如何成为管理专家型领导者?

一起来看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和谐管理理论创立者席酉民教授的精彩观点。

一、内外行之争的管理

现实世界里,经常有内行领导与外行领导之争,这里的内行到底指什么?通常指专业技术领域的内行,而不是管理的内行。例如,医院最好选一个好医生当院长,大学最好请大教授或院士当校长,机械制造公司最好选学过机械的人当厂长等等。于是就有了技术型专家之说,进而也出现了专家型管理者或领导的概念,更精确地讲,是技术专家型的管理者或领导

但遗憾的是,许多这类领导纵然拥有很高的专业技术造诣,但只按照经验和专业训练习惯从事管理,经常使组织运行得一塌糊涂,甚至有时还不如一些技术专业水平不高的管理者。原因是前者容易陷入专业自负而无视管理原理,或不屑管理训练进而陷入管理混乱;而后者因无倨傲之基,虚心学习,按照一定的管理原理和套路运行,反倒赢得了一片蓝天,如许多军人背景、营销背景的成功企业家等。

二、实践理论并重的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逐渐深刻认识到,管理也是有学问的,也逐步尝到了管理提升的甜头,所以MBA、EMBA教育和管理培训盛行。于是,对应技术性专家似乎应有管理型专家,对应技术专家型领导也应该有管理专家型领导。

换句话说,管理也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特别的学问,要有高效率的管理实践,需要尊重这门学问,学习和运用之。

之所以特殊,是因为掌握了管理知识,并不必然导致高水平的管理实践,因为人的因素的介入,使得管理实践不仅需要管理知识、技术,还需要经验、艺术和智慧,后者不仅需要学习,更需要操练、感悟和提升。所以,管理型专家又可分为专于知识的管理学者,专于实践的管理专家,理论和实践都强的管理大家或大师。

技术专家如不屑或无视管理原理,无论其技术造诣再高、地位再重、权力再大,也难免遭遇管理上的滑铁卢;但技术专家型管理者若能够认同管理是一门学问,尊重和学习管理原理,则可能给其技术专长插上管理的翅膀飞得更远更高;如果他们还能智慧地将其技术造诣和管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会成为如虎添翼的管理大师。

回过头来,再看看管理和领导,大家熟知的比喻是: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地做事。科特认为,管理是组织秩序和规律性的来源,领导是引致变革的力量,领导的主要责任是:

1、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对未来高瞻远瞩,为实现愿景目标制定变革战略;

2、联合群众——对需要合作的人阐明经营方向,以形成联盟,达成共识并投身于实现目标;

3、激励和鼓舞——唤起人们的需求、价值和情感,使群众战胜变革阻力,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实,管理和领导是“事业”这枚硬币的两个侧面,事业发展既需要领导又需要管理。当然,具体到个人,有的人擅长领导,有的则强于管理。但无论如何,管理的基本功都是其必不可少的才能。

基本的管理训练,可以帮助领导者们在“领导过程”中不只是靠经验和习惯,而是“有理论、有套路、有系统、有效率、善创新、长推动”。

如果用大树形容领导,树根表示领导的素养,树干表示领导必需的管理训练,树冠为领导处事、用人、处世的艺术,树根越发达,吸收养分越多,树干越粗,自然也会滋润出茂密的树冠来。

但无论其背景和专长,都离不开树干即基本的管理训练,换句话说,要成为有效的领导者,虽不要求一定是技术内行,但必须是管理的内行。即便是技术专家型的领导,其成功的基础也是转变和提升为管理的专家。总而言之,无论出身、背景、专长,优秀的领导者至少应该是管理专家型领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导力专家:如何从专家变成管理者?有四个技巧
谁说外行不能领导内行
有人说管理层不懂技术无法领导员工呢,为什么有些技术水平高,懂的多的人往往成不了管理者?
管理与领导有何不同
外行怎样领导内行
专家凭什么做领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